武林里的一个侠盗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凤凰一指

    杜小森离开破庙后匆匆赶到烟雨庄的驿站外,车夫此时正坐在驿站门口,认出了杜小森,知道近日烟雨庄内发生的事,车夫没有说话便赶紧跑去卸下了栓在驿站草棚里的马车,杜小森也麻利的两步向前,坐到了马车上。

    “客官要去哪?”车夫问道。

    “成都。”

    杜小森话音刚落,只听车夫‘驾’的一声,马车便飞快驶走。

    顺着来时的道路往回行驶了二十里,来到一片密林外,杜小森叫停了马车,吩咐车夫在外等候,自己则一个纵跃,如穿云破月一般的飞进了密林。

    没过了一会儿,杜小森便又从密林里飞了出来,只见他身轻如燕,双臂横展,身上多了一个包裹,宛如落叶一般缓缓下落,正好落在了马车上。

    车夫见杜小森坐好,提鞭抽马继续前行。

    杜小森坐在车里,打开了拿在手中的包裹,从里面掏出了一本羊皮书。

    原来当时来烟雨庄时,杜小森觉得放一本书在身上十分不便,便将其用包裹包好藏在了密林里。

    由于当时杜小森从梨园出来后,一直忙于打探妹妹下落,所以这本羊皮书还没有来的及翻看。

    杜小森缓缓打开羊皮书,见第一页上笔锋犀利的写着。

    ‘凤凰指法乃王家先祖所创,相传数代,代代皆为亲传。吾今年少无子,又走镖行生意,恐有意外,便将此绝学记录于此,供王家后辈研习。’

    ‘凤凰指法,阴阳双生,讲究平衡二字。阴盛则阳衰,使人被欲念驱使,阳盛则阴灭,使人被怒火吞噬。二者皆会使人走火入魔,所以我再次要求往后王家后人行走江湖时,要秉持一身正气,以制其阴,万事有礼谦让,以压其阳。但此法只能做到体内阴阳两气互不相斥,不能达到阴阳双生的境界,若想使二者相生相合,还需看练功者自身的修为与境界。’

    ‘指法一共分为七式,对修炼者悟性,身法,体格,经脉皆有要求,如若未达境界,不宜强行修炼。于此还望王家后人日后学成,不忘家训,在外行侠仗义,不没王家威名。——王忠书。’

    杜小森看完心中不禁感概万千,‘原来父亲的笔迹是这样的,父亲一直不忘侠义二字,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哀叹了一声,杜小森掀过此页。

    ‘凤凰指法第一式,凤吟鸾吹。’

    杜小森当然知道此式,当日衡王府上对李安用的,便是这招。

    ‘气分阴阳,此招需调集体内阴柔之气,先汇于中府穴,顺手太阴肺经传于指上,由指间射出,出招时,真气震动空气,发出气鸣如若凤凰鸣叫,故此得名。体内真气由手太阴肺经突破穴位越多,越能拥有更大威力,修炼者需以体内五行之力行定丹田,调节阴阳两气,如若阴阳不分,定会使经脉受损,内力尽失。’

    杜小森看完接着往后翻。

    ‘凤凰指法第二式,吉光凤羽。’

    ‘此招式为调息之势,运气提往气海穴,分阴阳两气在神阙关元两穴处,阳气于关元穴不动,使阴柔之气在神阙命门两穴中来回游动。此法需注意体内真气与身体的联系,所谓行之所依为气,气之所因为行,行气相依,则使人能够灵活调动体内真气至全身何处,招招生风。’

    ‘凤凰指法第三式,凤凰来仪。’

    ‘此招为纯阳之招,使用时先将体内阴柔真气藏于神阙,阳气由命门穴散发至印堂,晴朗二穴,顺手少阳三焦经至关冲穴,阳气由指而出,威力极大。但切记使用此招时不可心火过盛,否则阴阳失调,阳气太强反噬自身,轻则经脉尽断,重则暴血而亡。’

    杜小森看后心里暗暗吃惊,“原来父亲不让我用凤凰指的招式,不仅是害怕暴露身份,同时还怕我年少气盛害了自己。”

    这三招是杜父在杜小森小时候就一点一点交给他的,但也就只有这三招。看这三招的描述跟父亲教的一样,杜小森对后面的招式显得更加好奇。

    ‘凤凰指法第四式,凤引九雏。’

    ‘此招式对修炼者经脉要求极高,需要练功者手阳明大肠经正行逆行皆被打通,同时还需与足阳明胃经同修,如果强行修行,不仅毫无效果,还会使体内阴阳紊乱,前功尽弃。’

    ‘如若练功者上诉经脉皆通,则需将阴阳两气先后运入手阳明大肠经,由正行运至逆行来回往复,此时出指而击,阴气出,则运阳气至气冲,阳气出,则运阴气至天枢。’

    ‘凤凰指法第五式,烈火燎原。’

    ‘此招同为至阳之招,练功者需精通凤凰来仪招式,同时还需正行逆行皆打通手太阳小肠经,增强体魄,否则招式反震太强,身体难以承受。’

    ‘使用此招时,需将体内阳气散于四肢,不断积压,直至阳气随气血由四肢喷发而出,阳气溶于血,会在空中化成烈火吞噬周围一切,但于此同时还需调集体内全部阴柔真气汇集于气海穴,以防止阳气散后,体内阴气四散阻止阳气再生。’

    ‘凤凰指法第六式,百鸟朝凤。’

    ‘万物皆有阴阳,能融阴阳者则为太极,易有太极,始生两仪,阴阳一体,刚柔一炉,方可大成。此法没有修炼方法,练功者需让体内阴阳两气相生相合,化为太极,由此便能汇集天地间阴阳之气,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看到这杜小森再想往后翻,却发现书的后面全是空白。

    ‘这怎么回事?父亲不是说有七式吗?怎么到这就没了。’杜小森又重新翻看一遍,但无论他怎样察看,后面还是空无一字。没有办法,杜小森只好将书放回胸口中,在车里仔细琢磨刚才看到的招式。

    离成都的路程很漫长,马车走走停停过了十天,来到了成都东郊玲珑阁外。

    玲珑阁座落在一座山上,是一座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的府邸。马车停在山下,杜小森下车抬头便看到一个琉璃牌坊。那牌坊以万年枋为骨架,砖壁上辟圆券门三个,壁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座上左边雕刻着朱雀,右边雕刻着青龙,正中间印着玲珑阁三字。牌坊后面是一条长长的上山的石阶梯。

    告别车夫,杜小森走过牌坊,由阶梯上山,走了一刻钟,来到玲珑阁大门口。

    门口站着两个门卫,看到杜小森过来,其中一人开口问道,“公子拜访玲珑阁所为何事?”

    杜小森从衣服里掏出齐正扬那块玉环,“我找齐正扬公子。”

    虽然看到杜小森手里的牌子两个守卫感到十分的好奇,但还是回应道,“还请公子稍稍等候,我这就进去向二公子禀告。”

    杜小森微微点头,其中一个守卫便转身进了大门,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齐正扬从门内走了出来,“杜大哥,你来了。”齐正扬走向杜小森,嘴里高兴的说道。

    杜小森伸手示意齐正扬到他身边,“贤弟先来,我有重要情报向你说。”

    齐正扬听后,嘴上还是笑道,“大哥不必如此紧张,我前天便已经收到了消息,后来还得知大哥无事,想着大哥定会来成都找我,便一直在家里等候。”

    “可是,东厂知道是玲珑阁在暗中帮我。我怕。。。”

    “大哥无需如此,咱们且先进来,我慢慢与你说道。”说着齐正扬就已经走到杜小森身旁,用手拉着杜小森走进了玲珑阁院内。

    二人穿过大院,来到齐正扬寝房坐下,齐正扬从桌上拿起水壶给杜小森倒了一杯茶水,杜小森接过茶水后开口说道,“贤弟,东厂知道此事怕是会连累玲珑阁啊。”

    齐正扬从桌上拿起一把扇子,缓缓打开后开口说道,“大哥莫要担心,东厂知道我们在帮你不假,但是我们现在手里也有了东厂的把柄。”

    “哦?什么把柄?”杜小森听完,放下手中的茶杯,疑惑的问道。

    “这次大哥深入险地,让我们知道了盐帮的背后就是东厂在为其撑腰,而我在结合之前玲珑阁探到的情报后,知晓了东厂一个惊天的秘密。”

    杜小森听完没有说话,只是疑惑的看着齐正扬。

    齐正扬接着说道,“杜兄可还记得,上次在青州我与你说的少林寺藏经阁被盗之事?”

    杜小森听后点了点头。

    “被盗的机关盒后来不知为何落到了当时的盐帮帮主张庆之手中,本来此事隐瞒的极好,但后来洪阎青便联合东厂,逼死了张庆之,所以我敢断定,那机关盒此时就在东厂手里。”

    “那为何东厂不将此物交给朝廷?”

    “我猜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李安自己想将秘籍据为已有,二是这能帮他在朝廷里站稳跟脚,大哥想想,朝廷先派锦衣卫,后派我们玲珑阁,为何独独不将此事交给东厂?”

    “你是说东厂现在地位不如以前,皇帝已经不信任东厂了?”

    “没错,所以东厂不交给朝廷,因为他们知道,东西在他们手里,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当最后朝廷没有办法的时候,东厂这时再站出来,肯定会让皇上对东厂又刮目相看了。”

    “贤弟所言有理。”

    “哈哈哈,可没曾想,一个小小的盐帮,既给东厂成了事,又给东厂坏了事。”齐正扬笑道。

    杜小森微微低下头,“但是这些都是贤弟猜测,没有证据啊。”

    齐正扬听后,用右手拍了拍杜小森的肩膀,“大哥这就不知道了,这事要是跟官府说,得讲证据,但跟皇上说就不需要。”

    杜小森听了这话,想到当时朝廷下令灭门王家时确实也从没有讲过什么证据,心里一阵无奈。

    “我已经传人给东厂送信,告诉了李安此事,他不犯我玲珑阁,玲珑阁便也不会招惹他。”

    “此事虽然这般讲,但我在玲珑阁始终是个隐患,我今晚就走。不过贤弟,大哥希望你还能再帮我一个忙。”杜小森站起来看着齐正扬说道。

    齐正扬见了,也赶紧起身,“莫说是一个,就算是千个,只要大哥有求,小弟必应。”

    杜小森开口缓缓说道,“我在烟雨庄了解到自己的妹妹小时候被送到一个盐商手里扶养,但是情报不多,只知道他们曾经住在烟雨庄,不知道齐兄可有方法找到二人的下落?”

    “烟雨庄的盐商?那肯定和盐帮有关系,但盐帮此时一定戒备森严,不仅有盐帮的人肯定还有东厂的高手,想去那里调查情报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杜小森听后心里有些失落,“那该怎么办呢?”

    齐正扬低头想了一会,突然眼睛一亮,“对了,盐帮进不去,我们还可以再找一人。”

    杜小森听后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贤弟说的是何人?”

    “张庆之的儿子——张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