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玄侠录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建德擒世民 十三神僧出

    尉迟无妄点头道:「正是!其实这赞语里头对当世三大门派的颂扬之辞,正好与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前后的三个关键阶段有关。」见灵儿张大好奇的一对蓝眼珠,专心聆听的娇憨神态,微微一笑朗声道:「第一句『武林至尊,达磨血脉』,源于太祖皇帝李渊鼎立之初,我神州豪强势力盘据各地,人人皆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其中又以洛阳的王世充与河北的窦建德这两股势力最为顽强。为了对抗我大唐坚厚的军力,王、窦这两股势力不久便合流到了一处,对我朝开国初期尚未稳固的统治基础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当时尚为秦王的太宗李世民便奉太祖之命率领数十万雄师至洛阳虎牢关迎战窦建德。」

    灵儿听到这里抢白道:「我曾听扶风市集的说书人说过这则传奇,当时兵凶战危,情况紧急,太宗皇帝率领百万铁骑部队出发前,咱大唐已经有几拨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偃旗息鼓了。要不是当年太宗皇帝骁勇善战,犹如神人下凡般,以一敌十,更以真龙天子的气势压倒王世充与窦建德两方贼军,逼使他们连连撤退、溃散逃亡,又怎么会有我们今日的盛世大唐存在!」

    尉迟无妄哼了一声,冷冷道:「成王败寇,说书人阿谀讨巧,加油添醋的内容岂可全信?什么神人?什么以一敌十?若当初我朝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铁骑部队,何愁天下群雄割据?要今天是那王世充一族开国建邦、坐拥天下,这说书人的故事又不知如何编法?」

    灵儿吐了吐舌头,疑道:「难道说书人说的不对么?即使是后人们加油添醋,当年若不是太宗皇帝率军打赢窦建德、王世充两方人马,怎么会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基础?」

    尉迟无妄不理会灵儿,「嘿」了一声道:「『大唐盛世』?如今世道又何来「盛世」可言?」话题一转:「窦建德与王世充两人岂是说书人所杜撰的寻常地方豪强、山野盗贼?窦建德出身江湖底层,乃当时的一代豪侠,侠义纵横,急人所难,武林人士谁不卖他三分面子!又那王世充,既然能击败李密,招降瓦岗群雄,论智谋、论气度,自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两人均为世所公认的一代枭雄,妳想太宗皇帝岂能轻易地击溃他们?」

    灵儿跳脚道:「唉呀!那小女子我岂不是被说书人给骗了?窦建德与王世充难道不是市井中所传言的土豪劣绅、跳梁小丑般的人物么?」

    尉迟无妄道:「当然!当年王世充的大军在洛阳被秦王李世民应援而来的兵马击败溃散后,窦建德便当下推演王世充军队被瓦解的几轮阵仗。心下推估自己的军队实力与粮秣多寡,不想与我大唐兵马做旷日费时的消耗,便决定舍弃军事上的对峙,改采江湖人士的手段来解决秦王李世民,迫使我大唐的军队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那时那怕真的有百万铁骑也必然冰消瓦解!」

    灵儿疑道:「什么江湖人士的手段?」

    尉迟无妄道:「刚刚跟妳说过,窦建德乃一代豪侠,一呼百诺,颇有孟尝之风,门下更是高手如云,据传我『玄甲门』前身之一的『玄刀派』当年也有几名前辈高手效命于他;窦建德既然想以江湖手段来对付秦王,除了军事上的运筹考量外,倒不是取巧!实在是想以自己派出的高手来与秦王门下的高手来一番武学比试,待比试取胜后,便以武林规矩迫秦王退兵。」

    灵儿道:「难道后来秦王李世民手下的武学高手都不如窦建德所派出的吗?」

    尉迟无妄看了灵儿一下,道:「秦王李世民手下当然也是高手如云,可惜都只是些军事谋略、排兵布阵的能人,至于『武学』高手么,却是寥寥可数!」续道:「当时窦建德门下的诸位高手应该也跟你一样惊讶吧!论起近身肉搏,拳脚格斗,秦王身旁的护卫岂是这群武林人士的对手?也因此,这群人来到我唐军营地,便如入无人之境,直捣秦王指挥大本营,轻易地将秦王给活生生擒了回去!」只听到灵儿「啊」的一声。

    灵儿听得入神,彷彿深入其境,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危险,惊诧之情溢于言表,急道:「后来呢?后来呢?」

    尉迟无妄缓缓说道:「后来嵩山少林寺得到秦王李世民被擒的消息,当时的住持方丈苦观大师便派出达磨院十三名神僧前往救援,将秦王李世民给救了出来。」

    灵儿拍手笑道:「达磨院十三神僧?或许真的如那说书人所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被擒之后以真龙天子的天运气势感应了远方的少林寺神僧,让他们前来驰援,将自己救了出来。」

    尉迟无妄啐了一声道:「当年秦王李世民游踪民间,结交江湖人士时,曾只身至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带游历,参拜佛祖。参拜之余,于寺中信步赏幽时偶遇住持苦观大师;苦观大师见秦王李世民龙骧虎步、气度非凡,遂与之闲聊,综论古今、臧否人物,从生民立身聊到天下大势,从山川地势论及攻防兵法,均给苦观大师留下非常印象,后来方知眼前人乃太原望族、皇室贵胄,心中暗自推论,非此人天下不足以定一尊、享太平;而后便随时关注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扫荡天下的行止动态,也刚好嵩岳与洛阳距离不远,因此才在第一时间得知秦王李世民被江湖豪客所擒的消息。」

    灵儿将手拍得更加响亮,笑道:「那说书人说得真的没错!若不是太宗皇帝具有真龙天子的气势,苦观大师如何推论眼前人是以后可以安邦定世的托付之才。」

    尉迟无妄摇了摇头道:「当时我朝皇储乃建成太子,苦观大师如何得知日后秦王李世民反而登基称帝?苦观大师所器重者乃太宗皇帝文韬武略,出将入相的胆识、谋略罢了。似妳这番事事以说书人说的为准,这史家记事岂不枉然?」

    灵儿不服气,鼓着脸道:「师叔,你又怎知道苦观大师不会看相论命?」见尉迟无妄不想与自己抬杠,自讨没趣道:「好啦,好啦!师叔,您可以说说少林寺达磨院的十三名神僧是如何救出当时的太宗皇帝吧?」

    尉迟无妄道:「少林寺达磨院的十三名神僧到了窦建德军阵前也是按照武林规矩向窦建德通报来历与目的;窦建德心知少林寺乃江湖武学的泰山北斗,这面子不能不给,更不可轻易打发。双方经过几番的周旋商议后,便约定窦建德一方也派出帐下的十三名武学高手与少林寺十三名僧人来场较量比试,只要一方能打赢对方一半以上的对手便赢得胜利;若窦建德方胜,不只可以扣下秦王李世民不放,那十三名僧人还要投入窦建德麾下,供他驱使;若少林僧人取胜,便可将秦王李世民带回。」

    灵儿嘟着嘴道:「不公平,不公平,少林寺即使输了,顶多救不回来太宗皇帝便是,怎么还要将十三名神僧留下来,为他窦建德做牛做马?」

    尉迟无妄道:「怎么不公平?当年窦建德所率领的起义军就足足有10多万人,麾下的武林高手岂止百千?他为人处世极为仗义,视钱财如粪土,他既然能从社会底层成为逐鹿天下的一方豪杰,自然有他让江湖人士景从的气势。要是他手下所有的武林高手都与少林寺十三名神僧比武决斗,再加上几千名略懂武学搏击之术的军官前仆后继,几场车轮战下来,不将十三名神僧打死也要把他们活活累死。窦建德既然答应派出十三名高手与十三名神僧决斗,已经是给少林寺无上的面子了。」

    灵儿支颐想了一下,道:「也对。还好最后少林寺十三名神僧也至少赢个七胜收场,将太宗皇帝救了回来。经师叔这么一说,想想这场买卖还算划算。」

    尉迟无妄冷冷道:「不对!」

    灵儿疑道:「不对?什么不对?」

    尉迟无妄道:「那十三名少林神僧连战连胜,未损一人便将秦王给救了出来,何来七胜之说。」

    灵儿咋舌道:「哇!这么厉害?刚才您不是说窦建德派出的都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么?」

    尉迟无妄缓缓地举起了手中的『雷霆怒』,在半空中旋挥一圈,迅猛地劈了下来,破空声响中,缓缓道:「武林高手纵然厉害,岂能敌得过少林寺千百年的武学根基与达磨院修持出关的僧人?」突然想到当年师尊长孙敬仁自少林寺回来后,不知何事便抑郁不乐的往事及由此萌生将镇门之宝「赤铁顽石」冶炼成一对绝世神兵的念头,自此也让危无咎有机可趁,将「玄甲门」带到了覆亡之途......心中不禁一阵绞痛。

    灵儿见尉迟无妄突然静默不语,细声问道:「师叔,后来太宗皇帝李世民是不是封赏了那群神僧威风八面的高官爵位?更将少林寺的庙宇殿堂修砌地更加高耸华丽、威面八方?」

    尉迟无妄见这师姪女有时聪明机灵,有时又显得纯朴稚气,不免一笑,道:「这十三名神僧救回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后,便回到少林寺一如既往地闭关修行;哪怕日后秦王多次登门拜访道谢,苦观大师也是紧闭山门婉谢不见,只派知客僧传言:若有朝一日,秦王殿下能为天下黎民苍生开创安身立命的太平盛世时,便是对少林寺最好的报答酬谢。日后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帝,开创了贞观之治,想起了当年苦观大师所言,感怀起少林寺十三名神僧的救命之恩,便不询问少林寺可否,径自赠耕地四十顷、水磨一具,还將当年十三名神僧的救难事迹及法号一一镂刻在水磨之上,其中便有一句『武林至尊,达磨血脉!』的赞语,这句话从此成为日后武林人士尊崇少林寺的名言;而『达磨血脉』这四个字除了恭维远溯少林武学源于中土初祖达磨祖师外,更称颂那十三名神僧乃出身于少林寺的『达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