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六百年
字体: 16 + -

第127节 原来如此

返回遗恨六百年目录记住纯文字更新快哦!

高良原以为宋世平要睡觉了呢。哪知他竟然站起身问道:?

“诶,壁刻上说的‘少典’你知道不?说是他们的同类呢。”?

“少典呀?那可太不简单了。他就是炎黄二帝的亲老子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这是说黄帝是‘少典’的儿子,他姓公孙,名字叫轩辕。?

又据《正义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意思是说,炎帝神农氏姓姜,他的母亲是有蟜氏的女儿,名叫任姒,是少典的妃子。有一天她到华阳游玩,忽然有一条神龙扑向她,她随即感受怀孕,后来就生下了炎帝。?

不然怎么说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呢,炎黄二帝本来就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嘛。既然少典是外星人同类。那不用说,呵呵…大家都是少典的后裔啊!”?

宋世平就像听高良说封神榜似的,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哈哈大笑道:?

“这真他妈越说越离奇了!弄来弄去,原来老子们都是一家人嘛。难怪他们说中华走的是正途。老家人过来点拨我们,想不到竟被同类的后裔给祸害了。历经险阻,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真他妈的冤哟!好在他们的前后事迹,已差不多被我们探知个大概了。”?

是啊,已经知道个大概了。想当初他们三男三女受领导派遣,不远几光年的迢迢距离,乘星梭从时空隧道来到太阳系。在土星稍作停留后,又乘星梭经月球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地球。他们巡察中华大地,寻找可以接受点拨、传授有关‘意识’科学知识的天纵之才。?

现在已不知道他们用了多少时间,巡察了哪些地方。当巡察到南京上空时,星梭突然莫名其妙的发生故障。他们明白,这个故障不是他们几个人就可以很快修复得好的,必须寻找一处具有充沛的龙脉灵气和桃花光华,并具备诸多地理条件的地方,才能在规定时间内修复星梭、恢复自身能力。?

在星梭坠地之前,他们通过特殊的仪器扫描,发现南京西南有个地方非常合适,就立即将快要坠落的星梭以滑翔方式,迅速迫降到黄石矶村庄后的平地上。由于星梭故障,各种生命保障系统均已受损,故而在接地瞬间发生巨大震动,以至六个人中有两男两女当场殉职,一男一女重伤后也被甩出星梭之外。?

还算幸运。时间不长就因黄石矶唯一的住户——袁姓夫妇早起,正好发现了星梭和两个受重伤的乘员。年轻的袁姓夫妇便将这两名奄奄一息的伤员背回家,喂水、疗伤,又将自己用做早餐的粆饭端来,先喂汤,再喂米粒。也许是蕴含天地灵气的饭米粒起了作用,没多长时间,两个人就都慢慢苏醒过来。?

这一天正是明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的正月初二。时因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江南各地都大闹饥荒。刚落户的袁家本就没多少粮食,现在又突然添了两张嘴,便越发饥荒,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正在为四个人的肚子发愁时,江边忽然停kao了几条满载大米的避风大船。乘着避风无事,老板信步下船赏景,沿着小径不觉来到袁姓人家。当他得知他们为了救两个陌生人而出现粮食危机后,一时善心大发,便立即招呼伙计扛来三担大米,并馈赠了两颗随身带的起死回魂丹。?

两位受伤男女服用了起死回魂丹后,精神很快得到恢复。为感谢沈姓米老板。男人赶到事故现场,从星梭里取出分子转换器馈赠给救命恩人。同时嘱咐他,不可帮助朱元璋。?

待风平浪静,沈姓米商便拔锚起航。两位男女幸存者不知以什么办法,旋即运来土石将故障星梭厚厚地掩盖起来。自此后,他们二人每天除了修理星梭,就在桃花树下闭目静养。他们知道,凭这里不可多得的龙脉灵气和充盈的桃花光华,只需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修复星梭并恢复自身能力。?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元宵节还没到呢,就有官员、兵丁蜂拥而来,说是要在黄石矶垒窑烧砖。两个幸存者大呼不好。取土制砖、点火烧窑,必然破坏这里的龙脉灵气,若如此,那就可能永无回归之日了!但愿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们飞离此地再动工。?

说实话,他们两个若要阻止这些人,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那样一来又势必违背不准伤害地球人的最高命令。这可是个铁律,若有丝毫违背,说不准还没回到故土就会死于非命。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坐等天命。?

事情并不按他们的意志发展,几天后官兵夫役等就开始取土、垒窑、制砖了。两人的心在滴血,绝望一天比一天深重,只希望在二月二十日、甚至二十一日之后点火,说不定还有飞离的可能。?

哪知事情的进展越发令人沮丧,因烧窑需要柴禾,官兵夫役们竟将这个小岛上所有树木连同桃花一并砍伐殆尽!?

他们更加惶惶。没有了桃花。就又失去一个必要条件,使他们离开的可能性变得更加降低。?

惶惶间,转眼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两人吃过早饭就登上盘龙顶,无比忧虑地观望着西北面劳作的人群。很明显,砖坯已经进窑,只见砖窑前搬运柴火的进进出出,完全是一派即将点火的势头。?

两个人近乎彻底绝望了。男人在愤恨焦急之下,忍不住就要采取过激措施,幸被女人含泪苦苦劝住。?

时当正午,忽听一声号角、数声炮响,从蛟龙口到五显大帝庙后的一百口砖窑同时点火。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闪闪,男人大叫一声即刻倒地不起。女人边救男人,边愤声惨号道:?

“如此作恶,就不怕惩罚吗!”?

既然龙脉灵气已失,他们也就失去了正常离开的希望。巧借时空隧道回归,毕竟概率太低呀!自此,他们两个患难与共的男女便结成夫妻,并重新调整了星梭的掩埋方式,结合时空隧道的机巧布局,使之与原有的六座山峰形成北斗七星之势。?

他们通过‘天眼’发现,附近地下竟有个神奇的古洞,其中两个出口就分别在村西蛟龙口和东南方向的历山。当他们凭借超能力进洞后,发现了远古生物和奇异生灵。不禁大喜过望。随即将这远古的护江神府改造成地下神宫,造冰室安置四名蒙难者。将大厅改造成可以水陆转换、天堂地狱易位的神奇之所,并安置可亮六百年的顶灯和壁灯,凿密室壁刻记载事件因由。厅内、洞内遍布机巧,造智能船作为地下长河的交通工具,培养荧光菌用作需要时照明,并令独角龙及其他灵兽看护精华大厅及洞内其他处所。?

他们倾尽心力,极尽智慧,使地下神宫处处显示出高超的科技能力。为使后来的同类得知他们所处的位置,他们又对金鸡石予以改造,将差不多已经损坏的超远程信号收发器放置在里面。同时又将神宫与金鸡石底部洞口连接起来,以成为它的第三个进出口。?

对于因星梭故障而没有完成任务,他们感到非常愧疚。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个不是过失的过失,他们在村前的长江边用空心石柱做成一个深穴,将星梭使用的灵气能源安放在里面,希望几百年后的人类发现它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启发。为防止后世人在无意中破坏了深穴,他们还在上面建房,并严格规定除每百年维修一次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屋内。?

为了感谢袁姓人家的救命之恩,两人特制了一块小牌子让他们留存,昭示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忘恩德。又制作了一方砚台、一个他们本来面目的形体塑像,传给后人,希望他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不忘祖先的苦难和遗恨。?

为了惩罚朱元璋的极度自私和不道德行为,他们安排或促成了朱元璋子孙相残的一场好戏。果然,几十年后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如期来到星梭被难地点——黄石矶。他们借帮危济困之机,指点朱允炆留在黄石矶,并助款建造庙宇,使其安心做个“无显白玉大和尚”。?

朱棣当政时期,他们考虑先前的兵祸伤及了无辜,因此尽量帮助朱棣做成一些有利于民生的大事、好事。又绘制一幅地球全图,帮助三宝太监顺利完成远洋航行的历史壮举。?

后世人奇怪,郑和为什么未留下航海日志。他们哪里知道,郑和的航海日志等一切资料都被两个外星使者的一把火给烧了。这件事曾有历史记载: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行记录和水程资料等,均在明成化年间被车架郎中刘大夏以火销毁了。试问,刘大夏销毁这些资料有理由吗?完全没有!本是无头公案,只不过由他顶个名头罢了。?

现在的历史课本里,都说郑和船队仅到了东北非洲。这大有疑问呀!拥有数量庞大的宝船巨艟,掌握着精确详实的世界地图,28年间先后七次竟然走差不多相同的航行路线,这可能吗?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大明朝的威德,所到之地应越多越好,连续到相同的地方,那不是和初衷背道而驰吗?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郑和在向皇帝汇报时说了假话。要么因原始资料被焚,后世人无奈之下的谨慎说法。?

地图上既已标明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以及澳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凭郑和的胆识和冒险精神,他不可能不奋力前往!?

一百二十多年后(我们现在只能这么估计),两位星梭幸存者故(离)去了。按照他们的嘱咐,他们的后代将男幸存者安葬在离此数十里的吉阳村,将女幸存者安葬在本地的老虎背山顶。?

“事情的过程应该就是这样吧”宋世平说:“如果还要添加后续,那就是《东流县志》记载的飞棍、飞盘事件了;可能是他们的同类在寻找呢。许多细节我们当然无法知晓,但是大的框架应该差不多。不过,我最想知道的还是朱允炆的整个行踪。你组合起来说说看?”?

高良想想也是,就朱允炆而言,目前应该是他最有发言权的了。难道还有谁比他了解得更多更详尽?他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将脑子里凌乱的有关朱允炆的各种信息综合、串联起来,逐渐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明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的某一天,燕王朱棣带兵攻进南京城。建文皇帝朱允炆一时走投无路,便在近臣的劝说下,穿上他祖父朱元璋遗留给他的袈裟,带领甘愿陪他一道流亡的二十三个人——当然,如果不算中途离开的高良(卓侍郎儿子)就只有二十二个人——出皇宫鬼门,沿护城河逃到南面的神乐观。经高良提示,朱允炆遂决定向西亡命。?

第二天凌晨,朱允炆见高良留下预言后悠然而逝,便立即带领随从惶惶奔至江苏吴江。在吴江住了一个多月,由于风声太紧,而且也已被人看出端倪,只好匆匆沿着太湖东岸,经过杭州、建德,到了江西婺源县一个叫潋溪的地方。?

按照高良的提示,朱允炆认为到了该分路亡命的时候了,便在第三天深夜,将随从的二十二个人分作三路,并分别告知行走路线。即由兵部侍郎廖平带领一路到闽西,刑部侍郎金焦带领一路奔川中。为使互相不知底里,他安排每路相隔半天时间出发,并且不准互相打听行踪。?

朱允炆自己带领叶希贤、杨应能、程济、牛景先、宋和、王之臣、周恕,待第二路离开半天后,便向南虚行二百里,又突向西北来到彭泽湖边的鲶鱼墩,再由鲶鱼墩乘船到彭泽湖湖口。其间,他们为了不让人查出行踪,故意调换了三次船。?

一行人隐姓埋名、遮掩踪迹,出了彭泽湖顺长江东流而下,经东流县城、吉阳矶,很快便到达黄石矶。当朱允炆听村中老者说出‘黄石矶’三字时,便立即领悟出这就是他要隐身的地方了。经一番询问和探访,这儿果然是隐身的最佳之处。?

在饶姓人家的赞助下,于盘龙顶西山腰建造了一处不大的庙宇,朱允炆便在这儿做了主持。为了加强防范,朱允炆安排叶希贤于现在的叶家驻守(当年的叶家现在分成前叶、中叶和后叶了),杨应能在今天的杨山建个小庵驻守,牛景先住大黄石嘴看守东边水路,程济、宋和、王之臣和周恕四人跟随朱允炆住在盘龙顶庙里。?

杨山距盘龙顶不足半公里,前叶距杨山约150米,中叶之北的后叶距杨山半公里多,后叶北面300米还有个村庄叫‘宋宕’。这可不是巧合。?

在为盘龙顶庙取名时,朱允炆想到自己身为皇帝,现在却不得不以和尚身份隐居于此,又结合江西沿途众多的五显庙,遂定庙名为‘五显大帝庙’。五显寓意‘无显’,即无法显示真人真名。加‘大帝’二字便是隐含了他曾经的皇帝身份。‘五显大帝庙’的名称既有现实庙名依据,又隐含着朱允炆的苦情,可谓恰如其分。?

好多年后,朱允炆才得知自己祖父在这儿干的事,并领悟到自己之所以被赶出皇宫到这里隐身做和尚,都是因果报应不得不从的事。所以他后来规定,凡五显大帝庙的和尚,每年二月初二必须上老虎背高诵**,以此谢罪并为村人祈福。?

星梭幸存者见朱允炆心地善良、谢罪真诚,便在五显菩萨坐像后开了一个洞,建造了可达神宫的地宫,以存放朱允炆的度牒、佛珠及朱元璋遗留给他的袈裟。因此,这个洞就成了神宫的第四个出入口。?

朱允炆在星梭幸存者的教化之下,虽渐成得道高僧,但对自己的无辜遭遇仍然耿耿于怀,并且念念不忘南京故宫,希望有朝一日能魂归故里。所以在临死前吩咐弟子们,他坐化以后就在庙门前垒土为坟,面向南京城立‘无显白玉大和尚’之碑。?

坐化之前他已感觉到饶氏家长的‘天人’禀赋了,这一点他感到很是欣慰。?

多少年以后,冯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查访到这儿,但对于朱允炆来说,应该算是枝节故事了。无非说明,朱允炆的踪迹并不是毫无泄lou,只不过知道的人守信保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