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六百年
字体: 16 + -

第122节 极阳之地

aizheli 第一百二十二节 极阳之地

十个人用了近一整夜时间。终于将“石筒子”上部两米多连同井盖全部砸碎,使井筒口隐于水下一尺,并将碎石渣顺便填进深穴。

砸填之前就已将那“玉玺”放回原处,并将中间的玉石隔层也重新放好。鉴于江底以上、水面以下还有两米来高的“井筒”,高良招呼他们几人要随时注意江水涨落,绝不能让残留的井筒又让人发现。也就是说,只要江水落一点,他们几个人就得乘夜间砸一点,一直到残留的井筒被砸到江底以下一、两米为止。

由于前两夜都没睡好,高良和宋世平今天一直睡到太阳偏西才醒来。躺在**,高良见宋世平两眼直盯着天花板出神,就问他在想什么。宋世平长叹了一声,通红着双眼说:

“你说老周还能回来吗?”

“……”高良心中一抖,只无言地看着他。

“你说话呀!他能不能像以前一样逢凶化吉?”

“据他们说,一直找到安庆马窝子了,连尸首都没找到!”

“是不是可能还活着?”

“被那么大的浪卷到江里……老宋,别再想这事了,好吗?”

沉默,沉默。两个人直睁着双眼瞪着天花板,各自想着心思。好长时间,宋世平忽然坐起来问道:

“根据那怪东西上的文字。我们人类真的走到岔路上了吗?”

“我不是和你一样无知嘛。”高良噗嗤一笑道:

“这都是‘大’科学,哪是我们这些人可以参透的呀。不过我们现在所用的能源还真被他们在六百年前说中了,矿物类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又是什么核裂变、核聚变等等。若从资源量来说,这还真是个歧途!矿物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一旦枯竭,人类文明还能发展吗?核能源的危险性就更别提了”

“核能源的前途据说很好嘛。”宋世平道。

“核能源?危险性就别说了,难道就没有枯竭的时候?”高良反驳道:“我看过一份材料,说现在美、苏、英、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因过分依赖煤炭和石油,以及大量的化工生产,以至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地方的水不能用,地不能种,人也得了奇怪的病症。要是全世界都像这样的高度工业化,破坏了地球的大环境,人类还能生存下去嘛!”

“他妈的,别说还真有点担心。到那时候,人类就等着受折磨吧!你抄下来的文字可要保管好喽,等回家我们再好好钻钻,说不定能发现点什么呢!诶,我昨夜想了好长时间,那个‘成也极阳,败也极阳’,什么意思呀?”

高良立即从**跳起来说:

“嘿,我们想到一块儿了!‘极阳’二字倒不难懂,极。就是顶端、最、太、特别等意思;阳,就是太阳、男、阴阳之阳等意思。不过他这里所指的‘阳’具体指什么就不清楚了。所以,关键就是这个‘阳’的所指,一旦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也许属于哲学范畴呢,或许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那上面讲‘意识学乃中华所特有,为智能进化之正途’,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意识学’,才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正途。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发展,千头万绪、林林总总,就凭你我的文化水平,是无法弄清‘意识学’所指具体内涵的。但愿文化昌盛之时、天才辈出之际,天纵英才为人类拨乱反正。”

“你别扯远了”宋世平挥了下手说:“那些都是别人或后人的事。我们现在就谈眼前的问题。你刚才说‘阴阳之阳’,这阴阳之阳有什么说道呀?”

“嘿,《易经》里说的不就是阴阳、八卦嘛。对了,五显大帝庙地宫不就涉及到八卦吗?

传说伏羲创《易经》、画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易经》主张‘天人合一’,其总体思想就是系词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主张宇宙由混沌未分的‘太极’生发出来。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八卦你是知道的了,八卦又生六十四卦。但并不是说到了六十四卦后,宇宙的生成过程就结束了,而是仍然继续展开。所以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是‘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易经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阳之分。比如自然现象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等等;社会现象中,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等等。刚柔、进退、伸屈、贵贱等社会和自然共有现象也是一种阳和阴。所以说,这里所说的‘极阳’,就太难确定了。”

“既然它被隐藏在黄石矶,我们为什么不结合这儿的情况来分析呢?”

宋世平听高良一下子扯了那么多的《易经》,一时半会儿哪里弄得明白,就撇弯取直地又将话题引到他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来。高良见宋世平将话头又转到黄石矶这里,仿佛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他大脑里的某根神经,恍然大悟道:

“诶,你还别说,黄石矶的“阳”还真不少呢。长江大势向东,但在鄱阳湖湖口处却拐了个大弯,转而奔向东北;过了东至县的东流镇,先在吉阳村向左偏了一下,到黄石矶门前便突然向西而去。所以黄石矶虽地处江南。但因了这个大弯,就变成名副其实的‘水之北’了。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这是一个‘阳’。再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这很明显,黄石矶就在盘龙顶、老虎背、鲶鱼嘴到大黄石嘴这条山脊的正南边;这是第二个‘阳’。又,水为阴,山为阳,黄石矶整个村庄就坐落在长江之中的山岛上;这是第三个‘阳’。君为阳,皇帝朱允炆在这里住持做和尚,这可以算做第四个‘阳’。凹为阴,凸为阳,金鸡石横江而峙当然是凸,故为第五个‘阳’。

“呀,五个阳呢!九和五都是大数,皇帝即为‘九五之尊’,‘极阳’该不是就指黄石矶吧?”宋世平即兴奋又似试探地说。

不会。通篇说的是人类发展方向和道路,以及推动文明发展的能源利用等等,绝不可能拿一个具体的小地方说事。”高良很肯定的说道。

“我看未必。什么叫‘见微知著’?就是从小处看大道理。也许这个地方的某个方面,就蕴含着某种大道理也是可能的。比方说,黄石矶这儿有龙脉灵气,而龙是属于‘阳’的范畴,那么龙脉灵气就是极阳之气!也就因为这‘极阳之气’。所以星梭就迫降到这里,以便得到‘极阳之气’的补充后,再升空返回。

我不懂什么地脉,但刻石人说这里有充沛的灵气,而刘伯温和当地人又说这里有龙脉,那就很自然地推理出这儿有龙脉灵气。也就是‘极阳’之气。这个‘龙脉灵气’,或者说是‘极阳之气’,很可能就是那上面说的‘极阳’啊!

再反证一下,‘成也极阳,败也极阳’,黄石矶不就是因具有充沛的‘龙脉灵气’而引来星梭。又因‘龙脉灵气’而被朱元璋所侵害吗?正所谓,好是因为这股灵气,坏也是因为这股灵气。”

顿了顿,宋世平又笑着说:“不仅这儿,说不定东流镇下游的吉阳村还与‘极阳’有联系呢。”

“诶,你倒提醒了我。我好像就听皮猴子说过,他们这里的第一代老祖母葬在老虎背,而男性老祖公就葬在吉阳那个地方。嗯,可能真有什么联系呢!据说吉阳那儿的地势和黄石矶很相似,都是坐北朝南,长江从村前西流。不过我对那个地方不了解,仅仅是听你和周大顺…”

说到周大顺高良忽然顿住,两人随即陷入深深的沉默。多好的一位大哥呀。性格好,为人正直,又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太可惜了!只晓得局里和胜利公社都派了人沿江走访,但却依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别说他们两个了,还不知周大顺的父母家人怎么难受呢!半响,宋世平喃喃地说:

“我总觉得他没有死,好像是到很远的地方旅行去了,什么时候还要回来。”

“那是因他走得太突然,所以你才有这种感觉吧?”高良道。

“不知道,也许是一种希望吧。他们不是说‘意识学’吗?我老是想,我们在水厅的经历,就像有人做现场指挥一样。鱼龙明显在随时接受指令;智能船能感应到我们的思想,发射光束后水厅大门开启;旱地大厅变成水厅,远古生物的活动,水厅密室的开启,密室的雾气和纷落的桃花瓣,水厅里的报警,等等。

尤其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去时费了那么长时间,而回来时竟只用了不到一分钟!难道是孙悟空的缩地**?如果不是我们的幻觉,就是有某种‘意识’在现场监视和指挥!

若说是事先安排,那鱼龙十年一现、六百年后的金鸡啼鸣、出口堵等都还说得过去。但前天夜里老祖屋上空的乌云压顶、雷鸣电闪,以及江中无风的大涌浪就说不过去了。除非他们可以安排六百年后的自然、天气!如果他们有那么大的神通,还有必要派星梭过来搞什么巡察、访问吗?不是说黄帝和炎帝都是他们八千年前的同类吗?那就证明他们在那时候就来过地球了,既然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不在那时就将地球上的事安排好呢?

我们反过来想也行,既然他们能在几百年之前安排好地下洞和地宫里的事,他们的‘意识’就有可能还以某种形式存留在地球上。所以我认为,周大顺或许就是被他们的‘意识’给接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场出现的黑影,就是他们的‘意识’。”

无论宋世平说得对还是不对,高良都没法认知,更无法澄清。他也但愿周大顺没有死,这样想,起码可以使自己得到些微安慰。说起来也是,令人惶骇的现象总在防不胜防时出现,令人惊异的事件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就像他在无意中进入时空隧道一样,说不定周大顺就在高良他们的惊骇中,很幸运地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地方,也未可知呢!

刻石上不是说了嘛,“葬妇之时,必规制宝点,以成时空通道之出入口”。既然时空隧道这个‘宝点’可以规划、制定,那么其他的‘宝点’不也同样可以规划、制定吗?无论是水厅里的刻石,还是胶状“玉玺”上的文字,并没有将高良他们发现的所有奇妙都记录在案,所以据此推测,他们可能还规划、制定了更多的‘宝点’和奇异,只不过还没有被人发现罢了。或者,即使奇迹已经出现,但谁也没有将那些奇异和科学尚不能解释的事件,与星梭和外形文明联系起来。

遗憾的是,现在除了高良和宋世平,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具体秘密的了,也就谈不上对事件进行联系。等到这些秘密公之于世的时候,已经是公元二00九年的某个时间!到那时情况又当如何呢?正在这时,忽听大门口有人喊道:

“二老爹,大岭有人捎信了。”

@!!(下载本书请进入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遗恨六百年 哈十八”查找本书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