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六百年
字体: 16 + -

第106节 地宫2

aizheli 第一百零六节 地宫2

周大顺估计得很对。高良在洞里爬行得的确极为吃力。原来,洞道为45度斜坡向东而下,石洞口部分以下的三米多一点虽由小青砖砌成光滑的洞壁,但是再进去却全是由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巧妙粘筑。

高良想忍痛就着斜坡快速溜下去,可又不知下面情况,担心下溜时遇到紧急情况会来不及应对。于是决定还是一点点爬着溜下去,这样总会安全些。人在固定的鹅卵石上倒爬是非常难受的,两只手掌、手肘、膝盖和小腹等处,都被石头硌得生痛;血液压向脑部,更使人头晕脑胀。

洞内空间非常狭窄,每爬进一步,窒息和压力就加重一分。当他艰难地前行了十三、四米时,通道就被一块石门堵住了。

高良庆幸终于看到地宫之门了,便索性按灭手电伏身低头调息起来,同时右手忍不住又摸向石门,以便通过触感先了解一下。当他手指摸到石门时,第一感觉就是雕刻图案。心下好奇,便接着向下探摸。

突然“呼”的一声,有个凉冰冰的利器挟裹着一股劲风,擦着他的颈脖子,“啪”的就射到他左侧的鹅卵石壁上!幸亏他低着头。高良打个大冷颤。暗叫“不好!”,知道是触动杀人机关了,就赶紧缩回手,全身一动不动地匍匐着。

过了片刻,他见暗器并没有接连射出,就低头伏在地上再按亮手电。他脑袋紧贴鹅卵石慢慢随手电光向右转动,光柱移到刚才射出暗器的地方,发现除了洞壁上有个弹子大的小洞之外,并没有其他改变的痕迹。再慢慢转头看左边对应的洞壁处,也有一个弹子大的小洞。

高良不觉倒吸一大口冷气,心想,刚才幸亏低头伏身,且暗器正好又是从颈脖上方穿过,否则早已一命呜呼了!

不过这也就等于提醒他:石门上既然有暗器机关,也就有开门的机关。因为在布置这种类型的机关时,往往生和死联系转换在一起。找对了,就是生;稍有差池,便是死!

高良再向石门爬近了点,闭着眼睛使劲吹掉上面的浮灰。当浮尘尽落,石门上果然显出浮雕。浮雕是四条盘龙,分上下左右排列,每条盘龙中心都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字:上吴、下庙、左燕、右卓。

再细看四条浮雕盘龙,原来与石门并非一个整体,而是镶嵌在四个圆洞里。高良估摸了下位置,确定刚才不小心触碰的,就是上面有“吴”字的盘龙。既然机关上标注文字,那么文字就会分别代表一个意思。

吴、燕、庙、卓。各自代表着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像这么多触点,必定有生有死还别的意思。高良又想到上面门洞里的太极八卦图。据说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门,如果揣测设计者的思路,这里也可能与八卦有一定的联系。不过让人为难的是,这里不是八个而只有四个机关按钮。

刚才摸了“吴”字只射出一个暗器,难道它并不代表“死”,而只是警告性质的“惊”门?可是吴与惊好像并没什么必然联系呀!不管他,先就算是吧。

卓、燕、庙,蓦地,这个“卓”字使高良想起了他曾经的身份:卓家公子!如果这一切的安排者真是朱允炆,那么卓公子就算是他的救命恩人,也就是可以令他“生”存的人!燕,毫无疑问就是燕王朱棣,这是欲置他于死地的人。庙,要么是指神乐观,要么是指黄石矶五显大帝庙。考虑庙和观的功用,既然明白写着“庙”,那就不会是道士的道“观”,而应该就是指黄石矶的庙。

啊,是了。“吴”即代表在吴江受到的惊吓。

高良不免为自己的判断得意起来。如果朱允炆真是这意思,那就好了。吴为惊,卓为生,燕为死,庙为安身立命或停止不前。惊,已经惊出他一身冷汗了;死,当然是排除的对象;安身或停止都不是高良现在所需要的。他现在需要“生”着打开石门,并顺利到达目的地。而这也是当时的“卓公子”给予朱允炆的。

高良一阵兴奋,心里说,这个倒霉的逃亡皇帝,还是很念旧情知恩图报的。不过,到底是否正确现在谁也不敢保证,事已至此就信一回吧,反正也只能卒子过河有进无退了。

他祷告一声,毅然将右手掌丘放到卓字按钮上,深吸一口气就使劲按下去。只听“啪、呜——”两声响,石门抖了一下,随即缓缓上升,一直缩进洞顶石壁内。高良欣喜若狂地欢呼一声:

“我成功了!”

周大顺和宋世平听高良喊成功了,高悬着的心便即刻安顿下来,忙招呼张志高将大殿门闩好,一起下到地宫里去。宋世平最为亢奋,他既不问高良在洞里的具体情况,更不管后面两人的想法,说声“我先进去了”,便一蹲身钻进洞里。周大顺和张志高也只好紧随其后,带上遗留的工具用品等钻了进去。

高良见石板门已自行打开,并不敢贸然跨入,为防万一就先用手电向门里照照。不照则已。这一照又把他吓了一大跳:里面哪里是地宫啊,门后的小平台下竟然还是一条斜下的黑乎乎地道!

他心惊胆颤地探身跨进石门,见没有异动,便用手电四下里照照。

平台长宽各约八十厘米,站立处的空间高度约一米八,左、右、上边的石壁似人工又浑然天成,透出一股悠远沧桑的气息来。前面的通道仍有四十来度斜坡,但状况要好得多,不仅宽敞得可以直立身体、舒手前行,而且地面还凿(或铺?)有六、七寸宽的麻石阶梯,和刚才比那简直就是康庄大道了。这使他心情大为改观,便站在小平台上活动活动全身筋骨,顿时感觉舒适无比。

他解开系在脚脖子上的绳子,正喊上面的人下来,忽听宋世平在鹅卵石通道里喊:

“哎哟,硌死老子了!高良,你在哪里呀?”

高良吓了一跳,心想还没喊呢,这家伙怎自作主张就下来了?不知道下来就不能掉头啊!他正要怪责,想起自己也正要喊他们,便只好顺水推舟地应道:

“我在这里呢。小心点,别硌坏了骨头肉哦。”

随着不断地喊痛声和埋怨声,宋世平、张志高和周大顺便也陆续下到平台上。宋世平站稳适应了一会。待看到脚下的石壁通道,非常疑惑地问高良:

“这什么地宫啊?还是地道嘛!”

“地宫应该就在下面吧?你们怎么回事啊,我没喊就下来了。”高良道。

“不是你喊成功的呀!”宋世平反责道。

高良不觉好笑起来,随即将自己的遇险经过,以及又是如何解除等等,粗略叙说了一遍。宋世平这才遗憾又自嘲地说:

“我他妈白兴奋一场!还以为你已进了地宫呢。”

休息片刻,四个人仍按刚才的顺序下了小平台,沿着石壁通道下行了约三十米,陡然向右一个一百度急拐,眼前又出现一道更大的石门。

几个人大为惶恐,像这样一道接一道门。何时是个休啊!

高良再也不敢造次向前,心中不觉焦躁愤怒起来。这时周大顺挤过来看了看,见高良焦躁彷徨,便提议大家先闭灯休息会儿。待坐到台阶上,他问高良:

“你过来时注意没有?”

“注意什么?”

“这绳子上是标注长度的。设计者是不会随意设置通道的,肯定暗含着什么。我来时量过来,小青砖通道三十一尺,鹅卵石通道四丈,麻石台阶宽六寸半、九十五级、长约八十七左右。”

“乱七八糟的,这能代表什么嘛!”张志高很不以为然地说。

“不,这数字是很奇怪。31、40、6.5、95……哦——我明白了!”说着又转向宋世平道:

“老宋还记得那老当家师书橱里的明代皇帝年谱吗?想想吧!朱元璋是不是在位三十一年?40尺就是四丈,应是指朱允炆在位的四年。石阶梯九十五级代表皇权,皇帝不是称为九五之尊嘛。呵呵。嘶——,这个踩在脚下的六寸半又代表什么呢?……6.5…65…”

“朱棣的年龄就是65岁”宋世平接口说到。

“对,对。他就是要把朱棣踩在脚下呢!哈哈”高良笑道。

“我就知道有奥妙嘛。嗬嗬嗬。”周大顺不觉也爽声笑起来。

众人笑谈了会儿,虽然猜出了通道中暗藏的密码,但不知对打开下一道门是否有帮助。

高良不敢多歇,他亮灯起身,看着地面先抬起一只脚轻轻放下,确认没有危险后再跟进后面一只脚,胆颤心惊地捱近石门,生怕不小心踩动机关或陷阱。待他吹去石门上的浮尘,却发现这扇门并不是石头,而是一扇铜色的金属大门!

大门上也没有预计中的雕刻或绘制图案,只在一米六高的中间部位有个稍微凸起的大圆盘。圆盘中间倒扣着个鸭蛋大的半球形,半球周围有中指甲盖大的三个圆孔,呈上二下一的倒等边三角形分布。孔与孔及孔与半球之间均有凹槽相连通,就像现代战壕,里面的士兵可以到任意一个点。

大家都非常奇怪,一扇历经几百年的金属门,竟然见不到一点锈蚀现象!几个人纷纷伸着脖子,仔细研判着这扇奇怪的金属门。不过看也是白看,高良都一筹莫展了,他们就更成了丈二和尚。周大顺看了半天,忽然想到什么,就问高良道:

“前面的机关触点都有文字标注,为什么这扇门没有呢?”

是啊。怎么没有了提示呢?高良也觉得很是不解,不会是朱允炆有意为难自己吧?想着就掏出毛刷,大着胆子边刷边吹地清理起圆盘来。待再将手电照上去一看,不觉惊喜地叫道:

“有字,圆孔旁边有字!”

张志高听说上面有字,就忘乎所以地向前闯,高良吓得立即将他挡住,骂了声“找死啊!”。等他稍稍kao后,高良再仔细边看边介绍道:

“中间半球上是个宫廷的‘宫’字,上左圆孔边是‘庙’字,上右是‘鬼’字,下面圆孔边是个‘观’字。”

张志高听说是“宫、庙、鬼、观”四个字,便自作聪明地说:“看来又是神仙鬼怪那一套了。宫中的庙宇,鬼住的道观。呸!”

“我明白了!这还是在讲出逃路线。”高良又若有所思地说:“可为什么有圆孔又有半球呢?”

高良说是出逃的路线,一下就提醒了宋世平。宋世平上班这么多年了,由于身份特殊,曾进过不少配电和现代电器控制室,那些凹槽使他想到了移动控制键,就问高良道:

“中间那个半球是不是活动的呀?”

宋世平这一问,又提醒了高良。他嘴里说着“不知道哟”,手就举起毛刷,轻轻地磕了一下半球,没有动;再用点力磕,嘿,真的动了点!众人一声欢呼,周大顺说:

“还是老宋的脑子好使。高良按照正确的路线,推着半球沿凹槽前进。注意呀,是祸是福就看你了!”

高良盯着圆盘,沉思了良久,就非常坚决地按住半球道:

“大家kao后!只要推动半球没危险,路线的事绝对不会错”。

见他们三个都已后退,便先将半球缓缓推向“鬼”字孔。很好,安然无事,大家提起的心似乎都放下了一半。高良再将半球从“鬼”字孔慢推到“观”字孔。仍然没有异常,这会他的胆子更大了,就极其自信地将半球一下推到“庙”字孔。

就在半球进入“庙”字孔的刹那,高良的手还没来得及松开,就听“咔哒哒哒”几声脆响,金属门自动打开,悠忽间就缩进洞壁上方去了。

随着手电光的射进,只见门内是一间全金属穹顶圆形房,顶高约四米五以上,圆形地面直径约三米五。在手电光的映射下,圆形小房银光闪闪,使人有一种如迷似幻的感觉。

房间正中是个圆形石墩;穹顶上挂着个碗口大的圆盘,很像是玻璃制品,可仔细看又有点不对劲。当然,若按现在正常的逻辑判断,估计这小圆盘是盏顶灯。

“这是什么地宫啊?分明是个银子浇注的房间嘛!”宋世平疑怪地说。

“不可能啊!就算是朱允炆,他一个逃亡皇帝哪来这么多银子呀?”高良道。

“啧啧,我的妈!搬出去还不发财了呀。”张志高揉揉眼睛,便忍不住兴奋起来。

几个人胆颤心惊地挨进房间,将墙壁和地面都仔细搜索了一遍,奇怪的是,房间里并没有电灯开关,或者说是没有发现、甚或发现不了。宋世平恼怒地骂道:

“妈的,有灯没开关,搞什么鬼名堂!”

“也许不是电灯。别管他,我们有手电筒怕什么?”周大顺说。

大家便将注意力集中到房子中间,只见圆形石墩上有个三寸来高的金属架,架子上放着个银白色金属方盒。盒子侧面有个暗锁孔,盒顶放着两把同样大小的钥匙。

宋世平绿“色”小说手快地抢起钥匙,正要开锁时忽然发现两把钥匙的颜色有异,再细看,钥匙的齿也有差别。高良等见他“咦?”了一声,便一起凑上去细察,果然发现钥匙上竟还阴刻着很不明显的文字。一把刻着个“车”字,另一把刻着个“船”字。

宋世平愣了会神,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哪里还敢贸然开锁,便知难而退地将钥匙递给高良说:

“还是你来吧。说不定又是个生死抉择。”

“本来嘛,从第一扇门就看出来了。弄不好大家一起见马克思!”周大顺赞成道。

“宝贝就在这里面了。”张志高搓着手,很有点跃跃欲试地说。

高良结果钥匙,仔细查验、思索了好长时间才说:

“根据朱允炆的逃亡过程分析,我判断应该用‘船’这把钥匙开。因为出鬼门到神乐观是坐船,从鄱阳湖到黄石矶也是坐船,可以说,船是他的逃亡福星。至于和车有联系的,我不知道,冯荃遗稿里也没提到。

这可是最后一道关了,说不定有很大危险,你们还是退到门外去吧。”

宋世平和周大顺不愿意出去,但经不住高良的一再坚持,就只好退到门外,不过并没有按高良说的关上门。高良见他们三个都已退出,再慢慢蹲下身犹豫了片刻,便用那把刻着“船”字的钥匙,轻轻、轻轻地cha进锁孔。

@!!(下载本书请进入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遗恨六百年 哈十八”查找本书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