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104章 新想法,两份契纸

第一卷 欲扬先抑 第一百零四章 新想法,两份契纸

该问的都问过了,能说的也都说了,东家本以为自家原是脚店,杨家要做食肆恐怕看不上自家铺面,见杨彩芽这样不由有些意外。

李富贵也是同样想法。

白叔几个虽不知道杨彩芽是什么打算,当着东家和牙侩的面却也不多问,只跟着止步,重新走回杨彩芽身边。

李富贵是个心思转的快的,见状对东家抱拳笑道,“您要是方便,借个地方让他们自家好好商量商量。”

铺子要是能一次就转手成功,倒也省事,东家反应过来,忙答道“好说,好说”,扬声让管钥匙的看门老苍头进来,“把后院的门打开,你领着人进去说话,待会儿再带人出来。”

说完便冲杨家人做了个请的手势,看着老苍头带人拐向后院,才拉着李富贵坐下,留在店头等消息。

老苍头也是个有眼色的,开门请人进去,便拎着钥匙守在后院大门外。

院中对着三面房屋,各摆了几套石桌石凳,杨家一行人也不进屋,只围坐在院子里。

等众人分头坐下,白叔就问出大家心中的疑问,“彩芽,你看中了这家铺面?这铺面确实比前两家大,不过位置也太偏了些。李二哥说的那些话你也听见了,北坊住得好的是酒楼,吃得好的是饭馆。这店面刚好卡在大小脚店的前头,我们拿来做食肆,哪里比得上头两家有底子?”

白叔家早来江南一年多,对镇上情况比杨彩芽她们熟悉,柳氏想了想,接口道,“就是。再说了,你看这后头一大片脚店,住的都是行商脚夫。舍得花钱都往前头店铺去,不舍得花钱就直接在落脚的脚店解决吃喝,食肆要真开在这里,比不过前头也赚不过其他脚店的生意,不划算。”

吴氏和翠花也跟着点头,“亮堂、地方大是没得说,可也不能光看中这个。”

白叔担心的是地段,吴氏和柳氏翠花几个女眷,担心的是脚店鱼龙混杂。

这两点确实是弊端,但只要将食肆的定位处理好,弊端也能变成益处。

杨彩芽理了理思路,缓缓开口道,“白叔也赞同李二叔说的——这北坊论住宿要数酒楼客栈,论吃食要数正经饭馆,再往下才是食肆和脚店。这点我也明白,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家的食肆要做起来,就要另辟蹊径。我决定要这家铺面,地方够大够亮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它地段正好卡在前后段的地头上。”

“我们食肆主要卖的是包子馒头和汤水,哪家都能做都能卖,要想把生意做得比以前在官里村官道上的还好,就要讲究奇货可居,独树一帜。按照二婶说的,铺面临近后头的大片脚店反而是个优势。按照以往在官里村的经验,只说早餐这一块,舍得花钱的一顿能吃十文钱,不舍得花钱的也有几个大铜子。我们不跟前头的店家抢生意,要做就做脚店住客的生意,还要专门做他们的生意。”

“能把这大小脚店的客来客往都留住,可不是比和前头店家抢要来的便利和稳当?那些行商脚夫肯住脚店,就是图个住宿便宜。要谈生意要花钱,有几个会在简陋的脚店的?这家铺面稍作翻修,像青山牙行似的隔出几个雅间出来,有独立的空间还有好吃好喝的,生意总能比一般食肆容易做起来。”

她还真就是看中这家店够大,能够任由她装修改造。

一来生意上头的扩展空间大,二来自家吃食不差,价位又比酒楼低,等正经隔出雅间来,那些行商请人谈生意,或是和同行说点“悄悄话”,要省钱又要讲究体面和“保密性”,自家食肆可不就是北坊物美价廉的好去处?

这是她拟定的客流定位,也是结合之前逛街“考察”的结果,亲眼看过三家店面后定下的食肆经营方针。

即不和别家冲突,又能另辟一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等做出大小脚店的熟客,就算只有她和吴氏翠花三个妇孺打理,也省心省力。

这个想法,在自家有大笔积蓄底气十足的情况下,很值得一试。

杨彩芽边理清心中想法,边一一解说出口,将她熟知的后世商业词汇换成古人听得懂的说法,仔细解释给众人听。

有原来在官里村时那几门生意的成效在前,杨彩芽做生意的眼光和头脑,众人几乎是无条件的信服。

这会儿听杨彩芽分析的头头是道,解说的条理清晰,众人边听边咂摸,点着头脸色越来越亮。

白叔自叹弗如,“彩芽,还是你看得透,看得长远。这样听下来,今天能相看这家店铺,倒是歪打正着成就了我们家的食肆生意了。”

柳氏以前也是在杨家食肆打过下手的,听完眼放精光笑道,“要是真能做起来,可比以前官道上的生意大多了!”

不仅比以前生意大,口碑能做起来,食肆就能摇身一变成个“伪酒楼”,“雅间”二字可不能小看,就是寻常酒楼的进项大头也都从雅间而来——算上保底消费和雅间服务费,比起店头的普通散客,至少能多赚一到两倍的钱。

至于自家雅间的消费要如何定,如何做出特色,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不急着和大家说。

杨彩芽想到这里,心中已有大概的盘算,见众人不再有异议,便转口说起另一个打算,“除了这家铺面,刚才看的第一家铺面我也打算盘下来。”

众人一愣,杨彩芽已经接着解释道,“前几天去林家寨之前,我也跟你们说过,要和林家寨联手,把青山的那些野果利用起来。除了现在能做出的山莓果酱之外,等到***月还能有几种野果能采摘,具体除了果酱之外,还能不能做些其他的,要等我看过实物才能定下。”

“与其放到食肆不伦不类的搭着卖,倒不如另外开一家铺子。把店面改一改,不摆桌椅招待人现买现吃,打些柜台架子摆着,卖果酱之类的直接包走。往后要是能再鼓捣出小吃食零嘴的,也都放到铺子里卖。这样我们少花许多功夫,雇个人看店就行了。”

就像华云镇的徐记零嘴铺一样,直接卖成品,自家单卖还能和其他酒楼饭馆合作。

这又是一条现学现卖的生财之道。

众人心思一转就想了个通透,脸上愣怔神色早已化作踌躇满志。

自家人合计完毕,杨彩芽又交待白叔几句,便一起出了后院,谢过老苍头,往前头铺面走去。

一看众人神色,东家和李富贵就知道事情成了大半,忙齐齐起身,白叔抢先问道,“还要多问东家一句话。不知道这后院客房的生意,这几年可还顺遂?”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听门道——这话不是真的问客房生意如何,而是问客房有没有出过什么事,失窃什么的都是小事,重点是有没有死过人,或是出过其他不吉利、让人觉得晦气的事件。

李富贵和东家都没想到白叔能问出这话,俱是面色一正。

东家收起原本的不在意,喊着看了多年门的老苍头一道,郑重保证自家客房绝对干净的很,没有出过不能对外人言的事。

“这点我能作保,几位要是不放心,大可去县衙查一查。”李富贵这一行全靠口碑,绝对不会替人隐瞒,拍着胸脯说道,“别说青山镇这几年太平的很,就算是陈年旧事也没有我不知道的。东家的人品和刚才说的话,我都能做个见证。”

杨彩芽让白叔多问一句,也不过是保险起见,见东家说得郑重,又有李富贵开口作保,便安心放下这事。

东家见杨家唯一的男眷是个懂行的,谈起价格来倒也干脆,由李富贵居中说道,将店头和后院里的家具物什都留给杨家,价格最后说定是九十八两。

李富贵跟着白叔去钱庄兑换现银,回转后看过房契地契都没有问题,双方具名按印,地契银两当场两讫,李富贵得了抽成,杨家拿好地契和钥匙,这买卖就算成了。

至于到县衙登记商户缴税,等到食肆开张前再办不迟。

东家揣着钱笑呵呵的告辞,李富贵把杨家两笔大生意都做成,心里实打实的高兴和松快,开口请杨家人吃晚饭,听杨彩芽说第一家铺子也要盘下,脸上的惊喜哪里压得住,一路乐颠颠的领人转回第一家铺子。

能多卖出一间铺子,李富贵居中说合的十分尽心尽力。

东家想着杨家不要家具和零散物件,自己正好搬走转卖换钱,也知道翻修的钱不会少花,便松了口,价格从原来的八十两降到六十八两。

两厢照手续银货两讫,杨家顺利拿到第二份自有房产,东家和李富贵亦是皆大欢喜。

杨家一口气买了两家铺面,李富贵心思几转,更加热情的邀请杨家人吃晚饭,“多亏您家帮衬,我这三笔生意做成,接下来就是天天窝在家里做个懒汉,一家老小也不愁吃穿。这顿酒菜我是一定要请的,您们可一定要赏脸。”话说的诚心又逗趣,众人不由一阵大笑。杨彩芽闻言亦是心思微转,想着正好后续还有些事要找李富贵打探,便也不跟他虚客气,由李富贵做主选地方,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往酒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