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102章 三个臭皮匠

第一百零二章 三个臭皮匠

天色渐晚,算算时间,吴氏和翠花应该快回转了。

两人抬步拐出拱桥,往东坊街口走去。

杨彩芽笑着听曹卓闲话这一年间的见闻趣事,点头应和得有些心不在焉。

原来云来酒楼的幕后东家是曹意曦。

联想到当初在云来酒楼雅间见曹意曦和沈练的情形,那么之前沈练托她保管的那枚私章,应该是属于曹意曦的。

如今回头细想,黄大掌柜进京后有事绊住脚,没能赶回华云镇给她们践行的时间,正和西北平乱大军凯旋归京、曹意曦身负重伤的消息传回京的日子相吻合。

苏州府也有云来酒楼的分号,曹意曦死后名下私产是如何处置的?

顶头上司死了,黄大掌柜也不知现在是个什么情形,她和黄大掌柜当初签订的专供证明还有没有效……

杨彩芽正想到这里,就听曹卓忽然说道,“彩芽,你再给我重新刻一枚私章吧?”

脑中第一反应却是她偷刻的那枚橡果印章

杨彩芽心里一咯噔,反应过来曹卓指的是她之前送给他的那枚私章,暗骂自己做贼心虚,干笑一声点点头——曹卓字换了,原来的曹长生印就没用了。

曹卓却误会了,压低的声音透着讨好,“我升任县尉时,县衙有做私章的补贴,我刻意留着没用。就等着你给我重新做一枚。媳妇儿,你给我做私章,县衙的补贴我拿来给你。”

杨彩芽丢给曹卓一个白眼:哼,你还真是神算子不成?老早就算到两人能重见?事到如今想给几个钱,抹平不告而别的罪过?没门儿!

曹卓心里发虚,干咳一声一味歪缠,逗得杨彩芽忍俊不禁,这事才算求成了。

两人才在东坊街口站定,就见翠花赶着马车驶来。

吴氏撩起车窗帘招呼杨彩芽上车,一双眼睛直在二人之间打转,看着二人神色愉悦心中暗喜,又仔细交待曹卓在县衙照顾好自己,这才乐呵呵放下车窗帘。

目送着马车渐走渐远驶向镇门看不见影儿,曹卓才转身离开,长腿迈着大步,背影透着股轻快。

看着杨彩芽背靠车壁闭目养神,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浅笑,吴氏心中也轻快的很,只盼着尽快找个时机,好和权氏柳氏说道今晚的事。

次日一早,玉娘被夜市买来的小玩意和吃食包围着,挥舞着小手正抓得欢,李富贵就送来消息:有间铺子的东家下午才有空,看铺子的事就推到了下午。

柳氏本来要留在家里,等张寡妇把两家昨天看好的猪仔送来,这下正好能一道出门看铺子。

众人一合计,就跟着白叔一道拉着骡车,将曹家要垒猪圈的材料也拉了回来,动手捣腾猪圈。

杨家垒猪圈的地方是现成的,直接搭在前院鸡窝旁。

白叔仔细看过张寡妇家的猪圈,便有样学样先撒了一层土在猪圈里,铲得松松软软,供猪在上面打滚活动。

又在用石块垒成的墙角加了一层土,垫出一个小斜坡,把土拍实,搭上简易的木头棚子,供猪休息遮风避雨。

再架上从张寡妇那儿买来的食槽装满糠,就算大功告成,只等着小猪仔入住。

曹家的院子比杨家大一倍,前院一半做了曹卓的练武场,一半是山风的马棚,猪圈就搭在马棚旁边。

白叔垒好自家猪圈做顺了手,三两下就把曹家的猪圈也垒好。

两家刚忙活完,张寡妇就背着猪笼上门,杨家和曹家都各买了两头,张寡妇听过村里传言,知道这两家来历不凡关系又好,态度客气热络的很

听说权氏在家等着,便先往县尉曹家安置好猪仔,知道两家都是第一次养猪,事无巨细交待的十分清楚。

收了权氏的钱才又进了杨家的门,照样仔细交待了一遍,收了钱却是不急着走,见杨家一众人都围着猪圈看得热闹,便捡些自家养猪的窍门,说得绘声绘色。

杨彩芽见小猪仔这会儿干净的很,不由想到后世的宠物猪,正默默对比好奇,就觉得身侧总有道视线时有时无的落在自己身上。

不动声色看过去,就见张寡妇嘴上说的不停,眼神却不时瞟向自己和翠花,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不屑。

杨彩芽暗暗皱眉,这才仔细打量起张寡妇。

张寡妇看着不过三十出头,穿着身富贵花开的大红软稠衣裙,浑身上下透着少/妇的成熟韵味,丝毫没有守寡多年的孤苦和落寞——听长贵媳妇说,这位是个性子泼辣能干的,族里有意帮扶她过继个子嗣延续香火,张寡妇却是不愿,靠着亡夫挣下的积蓄,自己操持起养猪卖猪的小买卖,日子反倒过得比守寡之前还逍遥。

稍一接触,确实是个嘴皮子利索,干活利落的。

只是这打量她和翠花的目光,却怎么都无法让人往好的意思上去解读。

杨彩芽面露不虞,干脆退到猪圈外围,大大方方回看过去。

张寡妇目光再次瞟向杨彩芽,视线撞了个正着,似乎唬了一跳没料到自己偷眼打量被逮着,忙移开视线故作不知,话却说得有几分啃吧,匆匆收尾不敢再看杨彩芽和翠花,笑着又寒暄几句,便背起猪笼告辞。

杨彩芽看着张寡妇背影消失在大门外,皱眉想不出所以然来,只得暗暗记下,折身返回后院。

外头张寡妇脚步微顿,回头看了眼杨家大院,心中暗暗啐了一口,冷哼一声才扭腰离开。

杨彩芽带着玉娘,和翠花一道拿起绣到一半的油布,赶制要挂在马车上的“广告布”,白叔坐在一旁,按着杨彩芽的交待,把做好的另一半油布打孔,穿好麻绳待用。

吴氏冲柳氏使了个眼色,招呼一声“我们去帮权姐收拾菜地”,便带着工具拐去曹家。

三个女人一台戏,吴氏和柳氏哪里是来曹家帮忙干活的,进门就拉着权氏嘀咕几句,工具一丢,齐齐走进上房说话。

权氏分好茶,笑道,“阿卓还从来没陪我这个做娘的正经逛过街,他这心里啊,果然是最看重彩芽和大郎的。听你这么说,两个孩子昨晚逛得很尽兴?”

吴氏乐得笑容不停,将曹卓在夜市的威风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接口道,“权姐是没亲眼看见,守约真是长大了

!明里暗里都护着我们娘三个,后来我和翠花赶车去接人,彩芽买的东西都是守约帮着拿着的。对着彩芽,嘴角的笑就没下去过!”

“彩芽今天新换的那支步摇,也不知是不是她自己买的?”柳氏眼珠子咕噜噜乱转,搓着手道,“权姐,您都说守约最看重彩芽。我们真就只看着,暗地里偷偷凑合两个孩子?彩芽还能等,守约可老大不小了?您就不想快点抱孙子?”

她怎么不想?

以前儿子有傻病,说不上媳妇也不想随便买人凑合,白耽误清白姑娘家的终身幸福。

现在儿子大好了,真是转眼就长大成人,能正经讨份差事不说,主意也越来越大,能干且能独当一面是好事,但她这个做娘的,有时都摸不透儿子的心思。

吴氏和柳氏有意撮合彩芽和儿子,她是一百一千个愿意。

只是她却不好跟儿子戳破这事,儿子脑子是灵光了,这一年多却全心扑在公事上,万一于男女之情上还没开窍,自己不管不顾的一说,反倒吓到儿子怎么办?那岂不是好心办坏事,帮了倒忙?

何况……这一年多也不是没人想给儿子做媒说亲的,儿子对她说辞一律是要守孝,这说法她也是认同的。

这事说到底,光她们几个愿意没用,还要看儿子和彩芽的意思——要是能让两个孩子处出感情来,到时候亲事还不是顺理成章?

当务之急,是要让彩芽和儿子原来的“同龄”玩伴之情,再进一层才是正理!

权氏想到这里心中大定,笑容依旧温和,“这事急不得!我们两家现在可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怕两个孩子没机会增进感情?我们暗地里见机能推就推一把,有以前的情分在,等两个孩子自己开窍,到时候只怕我们想拦都拦不住!彩芽到底是小姑娘家,也是个主意大主意正的,我们只管守着看着,时机合适再把这事儿挑破了说!”

柳氏猛点头,憋了半天蹦出一句,“权姐,我们这叫按兵不动,不能打草惊蛇对不?不都说那啥,青梅竹马感情才更重更好么?我们彩芽和守约可不就是这么回事!您说得对,是急不得。”

吴氏跟着点头,肚子里墨水比柳氏多一点,笑着接口道,“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们都是过来人,看准时机就把好事促成!”

天知地知,杨彩芽知曹卓知,二人不仅早开窍了,还做了这样那样的事,连终身都私下定过两次了——诸葛亮要是泉下有知,保准能被吴氏这三个臭皮匠气得哭笑不得。吴氏和柳氏权氏三人自顾自说得兴起,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热火朝天,喝过两盏茶才收心,拿起工具,帮着曹家后院辟菜地。曹家这头菜地辟好雏形,两家一起吃过午饭,权氏留在杨家看顾玉娘,杨家一行便套好马车,往青山镇而去。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