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仅一位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移宫之争

    就在仇真刺杀段冥的当天,皇宫内同样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情。

    此事要从朱常洛尚在位时说起,朱常洛有两个选侍,且都是李姓,因所居住的寝宫位置不同,被世人称为东李西李,朱常洛独宠西李,甚至连郑贵妃也是极力拉拢西李,并暗中答应西李助她册封皇后,而西李则许诺尊郑贵妃为皇太后作为回报,于是二人不断煽动朝中自己的党羽向朱常洛提议此事,不曾想朱常洛竟然因为长期荒淫无度而大病一场,从此卧床不起,更让两个居心叵测的女人没想到的是,朱常洛竟然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果断事,收回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圣旨,但同时,朱常洛又留下一个新隐患——自己最宠幸的嫔妃,长子朱由校的养母西李选侍。选侍并非人名,而是一个嫔妃封号,是嫔妃中品级较低的,低于包括才人在内的各种妃子,地位仅高于淑女,再往下便是宫女了。可这个地位不高的西李却非常受朱常洛的恩宠,朱常洛曾准备将其封为妃,然而西李意在封后,半推不就,结果天有不测风云,没等正式下诏,朱常洛就因为服用敛气红丹突然驾崩,所以西李还是选侍,连妃都不是,徒有其宠,名份太低。

    再说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是朱常洛与王才人所生,王才人早早便去世,于是朱常洛就把朱由校交给了西李抚养,相当于西李做了朱由校的养母,并且养母西李待朱由校非常严厉。如今朱常洛驾崩,西李仗着养母的威严,在养子的继位问题上不断节外生枝。要知道朱由校是被万历皇帝封为皇太孙的,万历死后,按照大明律例,他这个皇太孙就应该晋升为皇太子,如今连朱常洛也驾崩,朱由校就应该出来继承大统。但是,李西李却将朱由校牢牢看在身边,不许他去到前殿。而西李自己还常住在皇帝寝宫乾清宫,丝毫没有搬出去的意思。如果说以前西李是皇帝的宠妾,常住皇帝寝宫还说得过去,可如今皇帝驾崩,西李既不是朱由校的生母,亦不是朱由校嫡母,却依旧赖在乾清宫不走就委实不妥了。

    朱常洛驾崩,无名无分的西李挟持皇长子、占据皇帝寝宫,所作所为顿时激起东林大臣的强烈不满。东林党人深知“国不可一日无主”的道理,于是重臣杨涟决心誓死捍卫皇家正统。就在朱常洛驾崩的当天,杨涟组织群臣硬闯后宫,要求迎接朱由校继承大统。起初,群臣对杨涟的闯宫建议,颇有微词,毕竟没有旨意征召,大臣私闯深宫可是有着杀身之祸的。可就在满朝文武犹豫不决的时候,两个朝中元老——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突然出面,力挺杨涟。有两位元老撑腰,杨涟的言行更加豪迈,遂果断拉拢几十个群臣一起硬闯后宫。杨涟率队一路来到宫门,却遭到太监们的阻拦。杨涟对横加阻拦的太监们厉声喝道:“狗奴才!皇帝召我等进宫,如今皇帝驾崩,我等要为皇帝守灵,尔等阉人安敢挡我,莫非想造反不成?”一群太监被杨涟斥责地胆战心惊,哪里还敢阻拦,杨涟见状立即招呼一众随行的大臣们推开拦路的太监,一拥而入,一直走到皇家灵堂。可众人在灵堂中虽然看到皇帝的灵位灵柩,却唯独没有发现长子朱由校守灵,一脸疑惑的杨涟当即拉过一个太监呵斥道:“少主何在?”被拉过的太监与一旁的其他几个太监相视一眼,皆是默不作声。就在此时,大太监王安适时站了出来。王安虽为阉人,却与东林党之间的内外廷关系匪浅,颇有当年张居正与大太监冯保的默契。王安朝杨涟毕恭毕敬地说道:“回杨大人话,少主和李选侍现在西暖阁。”杨涟闻听,当即怒不可遏,立即招呼群臣朝西暖阁奔去。

    待众人来到西暖阁,立马按照路上杨涟的交代,呼啦啦跪倒一片,皆是喊声震天地要求面见储君,躲在西暖阁里的西李毕竟是一介女流,哪里见过如此阵势,顿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就在西李犹豫的刹那间,大太监王安竟是趁乱将朱由校从屏风后领出了西暖阁,杨涟等人一见朱由校,立刻行参拜大礼,大有黄袍加身的意思在里面。就在朱由校不知如何是好之际,东林大臣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顶轿子,准备把朱由校抬到前殿举行仪式。然而轿子是来了,可轿夫却一时没有赶过来,奈何东林大臣多是文人,哪会抬轿,个个急得不行。然而此时朱由校已经站在自己这边,迟恐生变,杨涟当机立断,迅速将朱由校请进轿中,而他则是挑了几个身体还算硬朗的大臣与自己一同当起了轿夫,一行东林党人簇拥着朱由校所坐的轿子,直奔前殿。此时的李选侍才如梦方醒,急忙催促手下一众太监去抢朱由校回来。太监们毕竟是身上少了东西轻便不少,片刻便追上朱由校的轿子,一群太监生拉硬拽就是不让朱由校的轿子走,更有一位太监猖狂叫嚣道:“尔等既为臣子,怎会不懂得君臣尊卑有别?拉少主意欲何为?少主年纪尚小,见不得生人!”闻言杨涟顿时怒火中烧,放下轿子转头厉声骂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所畏何人?尔等阉人还不退下!”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将抢朱由校的太监唬得都不敢动弹,加之东林党人越聚越多,太监们终是被迫撤去。待杨涟等人将朱由校抬到了前殿文华殿上,立马为其举行了“正东宫”典礼,朱由校由皇太孙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皇储地位,群臣一番商议下决定择日再行继皇位大典。

    然而东林党人心里清楚,虽然朱由校成了名正言顺的下任皇帝了,但想让朱由校正式继承皇位,还需做一件事——驱李。因为在东林党看来,辈分礼仪乃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明朝的“三宫”制度是大明王朝的基本纲常法度,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如果没有皇帝召唤,任何人不能在此久住。西李在朱常洛生前很受宠,朱常洛在的时候她住在乾清宫并无不妥,可如今朱常洛驾崩,皇太子朱由校即将继位,西李既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也不是皇太子的嫡母,东林党怎会任其久居乾清宫败坏了纲常法度,如今事情紧急,太子朱由校马上要登基,如果此前不“驱李”,养子即位、养母垂帘听政,对东林大臣们来说,局面将彻底不可控,因此视名份纲常为天的东林党人势必与西李水火不容。可在西李看来,自己虽然名分不济,但却想生米煮成熟饭,既然已经入住乾清宫,就没打算离开。

    就在东林党上上下下不知如何是的时候,东林党的又一位重臣站了出来,他便是左光斗。左光斗乃是仅次于杨涟的“东林六君子”之一,与杨涟并称“杨左”。左光斗不畏生死大胆上疏朱由校,明火执仗道:“殿下,李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如何有身份与资格居正宫,而殿下却委身慈庆宫,如此不行大礼,不守妇道,致使名分倒置的事,老臣实在是困惑不已!殿下今已成年,倘若此事不早断,老臣恐那选侍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难道殿下不知唐朝有个武则天吗?”左光斗的死谏可谓让朱由校顿感欣慰,他本就对西李这个养母又怕又恨,而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此时却是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如此一来,有了东林党的撑腰,朱由校一番考量,终于决定借此机会摆脱西李的束缚,于是朱由校最终选在继位的前一天以太子之令命西李搬出乾清宫。西李虽不甘心,却哪里敢得罪以后的皇帝,只得垂头丧气地离开乾清宫。至此,东林党“驱李”大获全胜,而杨涟、左光斗也由此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