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无界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听雨闻风(下)

    



    



    二师伯的教导,十分全面,令秦宫有种茅塞顿开的通悟。



    



    所谓吸纳法,是将天地灵气吸入身体之内,它只管吸入,却不管其运行轨迹。而修行功法,则将灵气按照特殊的轨迹,依次开三门、辟玄府、破障空、结玄司、化宗气、升玄宫等,达到更为高深的境界。



    



    以呼吸为例,人每一次吸气都会带入灵气,但随之将其呼出,一前一后,灵气并不会储藏于体内。而吸纳法,将吸入的灵气量增大,呼出的灵气量减小,多余的灵气则会游荡在身体的各个角落。这时,修行功法,便如同一只大手,推着这些灵气进入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修行的目的。



    



    理解简单,实际操作却难如登天。



    



    单是开三门,便要控制着灵气前后进入十八处穴位,其中一步走错,前功尽弃不说,还有可能走火入魔。



    



    于是,冥想法变得极其重要。冥想法,又称内视法,可以看清身体内部各个穴位以及灵气的流动,是修行必不可少的辅助功法。一篇冥想法的价值远远大于高级修行功法,即便是长生门,也只有一篇冥想法。



    



    元坤并未给他选择,而是直接将一枚玉鉴交给了他,并嘱咐道,冥想一途,靠的只能是自己,悟了就是悟了,他人无法给予帮助。至于吸纳法,元坤笑而不语,想来是发现了他呼吸间的灵气流动。掌教既然逾规越矩的教授他吸纳法,等级肯定不会太低,他又何必拂了掌教的意。



    



    功法交给秦宫后,元坤便离开了。手里握着那么多的功法拓本,想来他也不敢在外面一直逗留。



    



    一时间,广场上只剩下七师叔元礼与他两人。



    



    先前有过那一幕的不痛快,之后又晾了七师叔半个时辰,脾气再好的人,此时也会有些不适,更何况第一眼就看他不顺眼的七师叔。



    



    “你的剑呢?”七师叔率先发难道。



    



    从头到尾,他的头颅都没低下来过,秦宫长得又矮小,看起来,七师叔就像在拿鼻孔看他一样。宝宝还有小脾气,更何况他这个桀骜不驯的人。



    



    “忘了。”他的确是忘记了,一直兴奋着幻想以后的精彩生活,至于那把看不上他的紫霜剑,谁知道跑哪里去了。



    



    “好,好,作为一名剑修,竟然把自己的剑给弄丢,古往今来,你是第一人。”好不容易抓到他的把柄,七师叔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谁说我弄丢了,我只是忘了带而已。”秦宫撇着嘴说道,像七师叔这种专门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他早把他划分到脑残路人甲一行去了。本来是不屑和这种小人物争辩,但元礼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他实在是看不下去。既然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那还留着他干啥,他又不会下蛋。



    



    “哦?”七师叔显然不相信他的这番说辞,“既然你说忘了带,那便回去拿吧。离天黑还早,我有的是时间等你。”



    



    “去就去。”秦宫回了句,走了两步,突然狡黠一笑,回头看向七师叔,“七师叔莫要走哦,玄命去去就回。”



    



    说完,留下满脸疑惑的七师叔,哼着小曲回草屋去了。



    



    人生在世,要是不逃上几节课,就太对不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



    



    茅草屋中,一人一剑开始发起呆来。



    



    秦宫举着玉鉴,试着向内输入灵气。



    



    他想见识一番所谓的冥想法究竟是什么东东,竟然快赶上他的听雨闻风珍贵。



    



    玉鉴得到灵气灌输,内部泛起一抹晶亮。



    



    就像囚禁在牢笼中的萤火虫,飞舞着,碰撞着,想要彻底冲破束缚,投身于广阔的天地间。这是一场属于自由的战斗,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要一意孤行。



    



    秦宫触动了,脑海浮现出一行字:无自由,毋宁死。



    



    这是一种执念,强大无比的意志。



    



    曾经,他便如此追求过,带着激动、兴奋的情绪,逃离净土,来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修真世界。



    



    而这一刻,他却迷茫了。



    



    大师兄玄玉为了真理而修道,三师伯元阴为了复仇而修道,而我为了什么?一个女人的眼神吗?不,那不过是躁动的青春期,单纯地,想要把美好占为己有,并不是我的道心。追求长生吗?也不对,长生不老可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旧人故去、新人再来、沧海桑田、唯我不变,这种孤独到必须漠视一切的日子,该有多么无聊,可能会想寻死吧。活着多么劳累,要呼吸、要喝水、要吃饭、要挣钱,还要娶妻生子,看着他长大、娶妻、生子,如此反反复复,到头来,什么也带不走。既然明知会死,为何还要偏偏受完所有的罪再死呢?



    



    突然,他脖中的玉石发出一道微弱的光芒,将他从思绪中拽了出来。



    



    “呼~呼,好可怕。”不断的喘着粗气,呆愣的望着紫霜剑刃上的血迹,差一点,他就要自刎而去,劫后余生的看了一眼地上的玉鉴,一阵后怕,“若不是小爷意志力坚强,还真会着了你的道。”



    



    呼吸间,玉鉴浮了起来,五彩光芒闪闪烁烁,将本就不大的草屋照射的无比绚烂。



    



    在秦宫呆楞的目光中,玉鉴投射出一幕接一幕的人物图像。



    



    或男、或女,或坐、或站,或闭目养息、或持剑傲立,足足六十三幕,无一不散发着威压,令他感触颇深。



    



    不知为何,脑海中竟闪过祖师爷们的道号,与那些人像不谋而合。



    



    “长生门第六十三代掌教清启。”秦宫望着最清晰的一副图像,缓缓开口道。



    



    论其辈分来,清启可是他的太师爷,师父的师父的师父。



    



    但画中太师爷的样子,完全不不像一名修道者,上身只穿着一件漏肩的麻衣,脚下则踩着一双草鞋,右肩肩上倒挂着锄头,左肩搭着一条毛巾,脸颊两侧的汗珠,不停地向脖颈处滑落,笑容十分憨厚。



    



    画像左侧有半轮红日,光芒撒在清启的脸上,充满了恬静的味道。画像右侧,勾勒着浅黄色的线条,就像一座高高的丘陵,隐约间,丘陵上坐落着一间草屋。



    



    太师爷的双眸望着草屋的方向,嘴角轻轻裂开,像极了一名干完农活即将回到家时的老农。



    



    悟,悟什么?是太师爷耕了几亩地,还是太师爷锄了多少草?



    



    吐槽几句,转眼看向下一幕。下一幕似乎被白雾笼罩着,只能淡淡的看出轮廓,以及闪出人的名字,至于其他,什么也看不清。继而,看向下面的图像,一幕比一幕还要模糊不清,最后一幕干脆成了一张白纸。



    



    他明白,若是不能悟出第一幕来,之后的图像,想来是无缘见识了。



    



    老农归家图。



    



    秦宫为太师爷的画像,取了一个贴切而不失隆重的名字,这要是让清启知道,也不知会不会爬出土丢丢,抓其他的耳朵,好好教育一番。



    



    “靠,果然是我悟性太低吗?”他实在从图像中看不出什么来,除了那个笑容像极了师父,“得,还是研究研究听雨闻风,尽早开三门进入灵窍境,不然,这水壶的日子,鬼知道要过多久。”



    



    话罢,开始试探的回忆起听雨闻风里的内容。



    



    他很小心翼翼,就像是,眼前有一本书,他只能控制着掀开第一页。但期间的艰辛,比读万卷书,还要耗费脑力。



    



    几番尝试之下,脸部的青筋一根比一根粗,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衫。终于窥视到第一页的内容:



    



    天地有气,众多。中有苍天,亦甚众多。然,灵则多,乃以气都吸尽,是使他人何修?幸老亦日,创有此具天才修行之法。然卵,何混球谓自造之法最宜己身,吾欲往掘其坟,问之女宗。



    



    耳,出亦骨,无何性。但寄后,有能兼通七灵上之日,可修吾之法,吾保证,必当令汝向生矣。



    



    吾之法之九章,应乎道之九重。



    



    一然,外门三关,可得一高处,待日出,晨之灵最有生力,但日固喝西凉之风,外门必破。再之,内门穴者良多,一一之冲实缓,吾有一方,可以助汝速破万障。夫方,余谓天上地下绝世无双十全峻补丸。所需药,江子十枚、无肠公子一只、长生果一株、玉 乳三颗,以温水送服之。幸之,鬼门皆能破矣。若效无之,吾亦奈何,鬼门之命穴,自是藏之愈隐愈安。



    



    首章是也,吾祝君期颐,可见下章矣。



    



    “……”秦宫回忆着第一页的内容,查看了十几遍后,最终放弃了挣扎,不是他不努力,而是道法太深奥,他完全看不懂啊。



    



    除了外门、内门、鬼门他还知道一些,至于江子、无肠公子、长生果、玉 乳,鬼知道是什么东西。话说,药可不能乱吃,万一有剧毒,那还不得给木欧沃。



    



    认真考虑一番,他决定,还是先补上一觉最实在,等睡醒了,要是还看不懂,就只能去寻找师父或者二师伯问问。



    



    想罢,寻个舒服的姿势,闭目会周公而去。至于广场上某人正等着他回去的事情,早就被他遗忘在风中,吹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