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封学兵来信
字体: 16 + -

第18封

    thu mar 19 08:56:00 cst 2015

    易山先生:

    来到矮滩,第二天中午,跟轮换下来的铁道兵老大哥吃过午饭,我和学兵战友们就正式上工了,这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当中,所以我和学兵战友们也没啥想不开的。既然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就是来修铁路的,早一点投入到筑路大军中,就会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力量不就能早一天把铁路建好吗?毛主席他老人家不就可以早一天踏踏实实地睡好觉,津津有味地吃好饭吗?

    在隧道口,在开山放炮的轰响中,我和六十八名学兵战友列队听魏班长训话。魏班长不见得比我们年长多少,他也就二十出头,但是跟我和学兵战友们比起来,他老成持重多了。他说起话来嗓音雄浑,从不拖泥带水,有啥说啥也就三言两语。他干脆利落地把要说的安全注意事项说完,现场又给我们边讲解边示范,把修路中要用的各样的劳动工具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使用,并且还毫无保留地把他在筑路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也都实打实地传给了我们。在我和学兵战友们的心眼中,我们心悦诚服地把他当成了大哥。多年后我还时不时想起他,要没有他的教导,我估计短时间内我们是很难成为合格的筑路工人的。

    魏班长细眉细眼,瘦脸,尖下巴,别看他瘦,在劳动中他却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不久,他兼任了学兵连的连长一职,在短短半年中,在带领我们学兵战士战天斗地的筑路劳动中,接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如果他不是冲锋在前,那么他也也许就不会早早的牺牲。他再一次检查了我们的穿戴,摸了一把我戴的藤条编织的安全帽,笑着跟我说:

    “国庆,你的头大,这顶帽子有点小,有空我教你用藤条重编一顶帽子。”

    “是!魏班长。”我赶紧立正应道。

    魏班长依然笑着说:“跟我,不需要那么多规矩。随便些。”

    我又一个立正,说:“是!魏班长。我听魏班长的。”接连地立正,我的样子似乎十分滑稽,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那年头,我们国家还很穷,还很落后,即使在大巴山中修铁路,这么大的工程,在工地上却见不到一样先进些的机械。放眼看施工场上,劳动工具的原始让今天的年轻人都难以想象。但是,工具再落后,哪怕连头盔都没有,铁路还得修啊!早到的铁道兵老大哥打隧道已经打了几十米进去了,洞口往外弥漫着飞尘,吸进飞尘,喉咙极不舒服,我和学兵战友各自拿着分发的耙子、铁锨、钢钎、铁锤等工具几乎是咳嗽着跟着魏班长进入隧道的。隧道往外铺设的有小钢轨,装满石渣的翻斗车一辆又一辆被铁道兵老大哥从隧道沿着小钢轨推出来。在隧道里,照明主要靠马灯。叮叮咣咣,铁锤击打着钢钎,和着风枪刺耳的噪音,使我的耳朵一时难以适应,时间稍长,耳膜震颤,耳朵嗡嗡嘤嘤的,听力明显下降,要是有谁跟我说话,对方得一遍又一遍、一声比一声大,听好多遍才能听清对方说的啥。

    魏班长就在我身旁,他大声教我们用耙子耙石渣。我和学兵战友们憋足了劲忍受着被灰尘刺激的难受的喉咙,我们呼吸都困难,鼻子和喉咙一样似乎被尘土给堵住了。

    “对!就这样干。学的还挺快的!”魏班长鼓励我们说。

    心里想得再强,干起来却不是想得那回事。炸松的土石滚落着,有一个班的战友担负着安全员的角色,他们的任务就是察看隧道顶上以及洞壁是否有危险,譬如发现有即将掉落的石块,就得赶紧发出警报,招呼耙渣、起渣的战友避开危险之地。因为照明不好,加之还不适应劳动,导致现象丛生,能不被石块砸着,我们基本靠的是运气,虽然魏班长吼破嗓子现场再次教我们学这学那,毕竟力不从心。然而,困难再大,危险再多,也没有谁退缩。但是我心知肚明包括我在内,我和我的学兵战友们在这样恶劣的安全难得保障的环境下辛苦劳作,每个人的心里都惊惧不已。谁都产生过消极的念头,却没有胆量敢退出,个个大汗淋漓,或弓着腰或卧着或仰着,我和我的战友干起活来挺卖力的。靠近洞壁两侧挖着沟槽,石渣顺着沟槽溜下,要是堵住了就得用耙子耙,只有借助耙子才能使石渣溜得顺溜。拿铁锨的战友们一锨一锨地把石渣往翻斗车里铲。隧道里烟尘斗乱呛得人没法正常呼吸,谁都知道劳动的环境就这样,因此也都死了心,硬着头皮咬紧牙关苦干着。

    可以说。当年建设襄渝铁路,在没有现代化施工器械的情况下,打隧道全凭炸药炸。风枪在坚硬的岩石上钻有炮眼,富有经验的爆破手熟练地往炮眼里装进足量炸药,用导火索引爆。引爆前,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安全员还要对施暴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向爆破队长报告,接下来各个爆破手就会各就各位在限定的时间内点燃分派的引线。看着干啥都在行的铁道兵老大哥,我和学兵战友们都十分羡慕。隧道里爆破是极其危险的活路,但是铁道兵爆破手个个都是那样的身手敏捷。引线的长度都是精确计量过的,由长到短,每个爆破手在点归自己引燃的排炮时,也都从长引线开始点,轻车熟路,他们不愧是战士,点完引线,在导火索嗤嗤燃烧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跑向事先在隧道侧壁上开凿的可以藏身的洞中,一秒,十秒,三十秒,五十秒,六十秒……轰隆、轰隆!隧道里飞沙走石,山地在颤抖,哗啦哗啦,石块像流水从天而降,不大工夫,石渣就积了厚厚的一层。启动抽风机,十几、二十分钟后,隧道里的尘埃变得稀薄,空气稍微好转,我和学兵战友们还愣着,魏班长便大声吆喝着催我们抓紧清渣。

    先后有学兵队伍来到,还有补充的铁道兵和地方民兵。我们信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要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们学兵跟铁道兵老大哥,还有地方来的民兵吃住在一起,相处的还挺融洽。干起活来,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打隧道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做支撑,只有支撑好了,打起隧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伤亡。在把附近的树木砍伐得差不多之后,要想再伐到做支撑的合格的木料,就只能翻山越岭到深山里去伐了。在矮滩的学兵已经有二百零八个了,不向铁道兵编制那么规范,二百多学兵被编成一个学兵连。这天,离我来到矮滩才半个月,也就在这次大会上,走路左脚有点跛,个头不高,却很壮实的铁道兵的营长谢光明宣布铁道兵出身的魏班长魏山被任命为矮滩学兵连的连长。跟魏班长,不对……应该称他魏连长,无论是我和早来的还是迟来的学兵战友在短暂的交往中都已经跟他建立了情真意切的兄弟情谊,这一份彼此关心、爱护、帮助的情感从谢营长宣布过后我们二百零八个少年学兵战士的欢呼声和雷动的掌声不难看的出来。会后,一个班的铁道兵战士和分出的一百零八个少年学兵拿着砍刀、板锯、斧头、绳索等在魏连长的带领下赶往深山。

    我们带着干粮,扎根深山,埋头砍伐树木。我和学兵战友们起初都没有砍伐树木的经验,好在有学兵老大哥现场指导,打破了学兵的窘境。铁道兵小刘领着我们一个班十八个学兵站在一棵不是多粗但挺拔的桦树下,他仰起头绕树仔细察看了几圈,便向我们说了伐树的方案。学兵不会爬树,他就示范给我们看,就拿这棵桦树做教材,他前前后前后爬到树下又下来,下来又爬到树上好多次,跟猴子似的,身法灵巧,把我和学兵战友们都看迷了。轮到我们学着爬树了,几乎每个人爬不了多高就滑下来,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小刘不急不躁,循循善诱,经过几轮揣摩,我和学兵战友们大略掌握了一些爬树的要领,越来越少有人爬上树再滑下来。

    “国庆,你来砍着试试。”小刘说话丝毫没有命令的口气,他带着点笑,在他的指点下,少年学兵轮流按照他说的方位在桦树根部砍几刀,他主要想教会我们伐树。

    “是。”我应道。走近桦树,小刘先给我讲了一下要砍的部位。伐树不能乱砍,事实也证明,只要照着他说的砍,挺拔的桦树倒下时肯定会倒向他预先想好的方向,这样就不会伤到人。要是没有经验,拿起斧子乱砍或是拿起板锯乱锯一通,那才可怕,因为树随时都有可能随意倒向预料不到的方位而伤到人。

    我冲掌心吐了一口唾沫,两手互相搓了一下,然后才攥紧斧头把。我使劲扬起斧头,狠狠地朝着小刘对我说的桦树的根部,我自认为瞅得很准,可是一斧子砍去,却偏了,连砍三斧,三次都偏那么一点点,我这才体验到想得好不如干得好。我心里何尝不想一斧又一斧都砍在目标上,结果累得我气喘吁吁,砍了十几斧,大多数都偏离了目标。

    “给我,国庆,把斧子给我。”小刘说,“你们注意看我咋砍!”说时迟那时快,“嗨!嗨嗨!”砍过两斧子,小刘警惕地招呼学兵都站到他身后去,接着他又连砍三斧,就在第三斧砍进桦树根部的一刹那,伴随着树根根部根须和纤维的断裂声,挺拔的桦树说倒就倒,嗵!桦树倒向了我们的对面。

    伐树不容易,要想把伐倒的树盘回来,更不容易。我们靠扛或是抬,一天往返多次,即使这么样的干,随着施工进度的深入,消耗的木材越来越多,可以说供不应求。能否及时地将伐倒的树运回,这考验着每一位伐树的战士。矮滩周围的山岭上农户不多,但是几乎家家都喂有耕牛。谢营长和营教导员肖重庆逐家挨户地做动员,总算说通山民可以把耕牛租给队伍上使用。但是,牛太少,相比之下,用牛托运大一点、粗一点的木材,远比人出活。

    累的人都快趴下了但还得坚持,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教导不能忘。时令已入冬,伐树、扛木头的战士依然像夏天一样,赤着上身,把裤管挽到膝盖,拼命地干着活。浑身流着油汗,步履艰难地把木头扛上山顶,这下可以稍微轻松一下,因为从山顶可以把木头滚下来,从而少出不少力。看着滚下山破的木头,站在山顶享受着东风的吹拂,劳动的喜悦充斥着战士的心胸。有战士吟诵起毛主席的教导: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接着,还有战士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大海呀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儿香。同志们哪迈开大步呀,向前走啊!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同志们哪迈开大步呀,向前走啊!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易山先生,修铁路的辛苦,是今天的青少年想都想不到的。但是,我和学兵战友们硬是给撑住了。我们乐此不疲,忙里偷闲,要么吟诵《毛主席语录》,要么吼唱红色歌曲。在累得直不起腰身的时候,在饿得心里发慌的时候,在困得浑身冒虚汗的时候,不单是我,还有我的少年学兵战友,我们时常还会想起英明领袖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毛主席曾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谈道: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希望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毛主席的话,我和我的学兵战友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既然毛主席把建设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青少年的身上,曾经,我和我的学兵战友们作为中国青少年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肩负起使命,好好地聆听毛主席的教导,时时刻刻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里,并把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对党的热爱化做自己的行动。这样,也只有这样,我和我的两万五千八百多个学兵战友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也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易山先生,您说是吗?

    祝先生

    创作愉快!

    关中老学兵战士:项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