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
字体: 16 + -

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二)



脱脱不花猜测也先另有阴谋,不管这阴谋是什么,也先欺君之罪却是铁板钉钉之事,逃也逃不脱的,正好以此为理由,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但脱脱不花没有真才实干,虽然想要悄悄地消灭也先,可是不经意间,露出了蛛丝马迹,也进何等精明,瞧出大事不妙,叫来也先,二人细细商量一番,决定先下手为强,把瓦剌王位先抢到手再说。

兄弟二人感到事不宜迟,决定分头行动:也先常常带兵打仗,比较熟悉瓦剌的将士,由他派人到军营里传播谣言,说脱脱不花因为也先在京师一败涂地,大怒之下,不顾也先在土木堡的战绩,定要斩了他;也进趁机策反所有的瓦剌将军,顺者昌,逆者亡。

这些将军和也先一起出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脱脱不花要斩也先,自己的性命多半难保,于是多数人投到也先的麾下,供他指挥,也先趁机要众人和自己一起造反,推翻脱脱不花的王位,众将想到自己的性命,只得服从也先,虽有少数将领誓死效忠脱脱不花,但也先武艺高强,自然暗中悄悄除去这些顽固分子,这些将军率领的士兵群龙无首,加上常常跟也先一起打仗,只好转身投向也先。

一时之间,瓦剌士兵十有八九宣誓效忠也先,可脱脱不花对此竟毫不知情,他本来就不懂阴谋诡计,整天纵欲玩乐,早已被腐蚀得身无长技了,他担心先下手会打草惊蛇,被也先也进瞧出端倪,那可就后患无穷了,所以他迟迟不敢对也先动手,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反而给了也先充足的准备时间。

脱脱不花暗中派人去打探也先的消息,这些探子都被也先的势力悄悄除去,脱脱不花在自己帐中踱来踱去,越等越不耐烦,后来竟把贴身卫兵派到也先面前,刺探情报,这些人哪里能得到什么有用的情报?只好趁也先不在军帐时,随手抓了几个也先的手下,回来向脱脱不花复命,脱脱不花见卫兵们无功而返,大怒之下,厉声喝骂这些卫兵,随手将那些被抓住的下人关在大牢之中。

也先万事俱备,立即动手了,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亲自率军,攻入脱脱不花的金帐,虽然遭到少数卫兵的死命抵抗,但也先武艺高强,也进足智多谋,脱脱不花一个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脱脱不花的实力确实太弱了,加上也先事前准备充分,势力远远超过脱脱不花,瓦剌军一番混战后,不到一天的时间,脱脱不花就在乱军之中挥刀自尽,这一战,也先击败脱脱不花,大获全胜!

于冕躲在瓦剌军营之中,忽见瓦剌军内乱不休,心下暗暗生疑。脱脱不花见到他后,本来将他软禁在一支军帐中,后来知道这个汉人皇帝是假的,就将他直接扔到一处大牢里去了,只是瓦剌人住惯了帐篷,监牢还是近些年从汉人那里学去的,因此瓦剌的监牢很简陋,一点也不牢固,怎能困住于冕?

于冕轻易逃出大牢,立即去找皇上,可是他前前后后找个好几次,也不知道朱祁镇被关在哪里,只好回到监牢里,免得瓦剌人把自己关到别处,否则他想要找到皇上,恐怕更不容易了。

也先造反时,瓦剌军乱成一团,也先带领士兵,渐渐攻向脱脱不花的军营,接着又去营救那些被脱脱不花关押的下人,混乱之中,见于冕穿的是瓦剌人的衣服,还以为他是被脱脱不花关住的下人,顺手将他救了出来。

于冕哭笑不得:我不想进来的时候,你们非要把我关进来;我不想出去的时候,你们非要把我救出去,你们的脑子都进水了吗?一个个糊里糊涂的。但情势所迫,他也只得糊里糊涂地“逃”了出来,四下一看,知道有人在造反,转念一想,造反之人定是也先,既然也先已经回来了,皇上肯定也被他带到瓦剌来了,此时在瓦剌,只有自己护在皇上身边,心下微微得意。

眼见也先得手很容易,于冕心下不岔,故意想跟也先作对,给他生出一些乱子,刚迈出一步,忽的记起皇上的安危,一想到皇上,于冕懒得跟也先纠缠,快步前行,一行想要找到皇上。

于冕打定主意,先救出皇上再说,但现在瓦剌军乱成一团,也先把朱祁镇藏得很紧,一时间,于冕还是找不到皇上。

这样一来,也先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瓦剌皇位,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想**,杀到京师,再跟于谦大战一场,出了胸中的恶气,洗雪在京师战败的奇耻大辱。

也进冷静地分析了形势:瓦剌刚生内乱,兵力消耗了不少,加上在京师铩羽而归,将士们的士气一落千丈,如今瓦剌正需休养生息,而且也可趁此机会,耐心地等待汉人朝廷的动静。也先听了,觉得弟弟的话句句在理,但实在忍耐不住,暗中派了一些探子,到京师打探消息,自己强忍怒火,安抚将士,也进退出来后,立即命人严加看管朱祁镇。

这一日,也进听属下汇报说于冕失踪了,他立即赶到也先的大帐中,商量对策,也进建议也先立即擒住于冕——于冕会成为

今后扭转大局的关键。

他一身武艺,虽然才出江湖,可他已经显示了令人不可小觑的本事:一方面,他长期护在汉人皇帝的身边,汉人皇帝定会对他另眼相待,到时他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另一方面,只要他不受瓦剌人的控制,将来必会成为瓦剌的心腹大患;三来,他是于谦的儿子,擒住他,将来跟于谦打交道,也会让于谦投鼠忌器;第四,有擒住于冕的可能,现在汉人皇帝还在瓦剌,于冕肯定也在附近,没救出汉人皇帝之前,于冕肯定不会独自离开,这样的话,瓦剌就有机会把于冕捉住。也先立即下令,四处搜查于冕的下落;同时派出大队人马,务必生擒于冕。

这几日,于冕都在暗中跟踪也进,一时还找不到也先的大帐,这时,他见也进忽的钻进一座大营之中,于冕还以为皇上被关在此处,当下施展武当轻功,悄悄跟在后面,不料这里却是自己找了很久的也先大帐。

他伏在帐外,听到这两兄弟在商量事情,心想左右无事,不妨躲在这里,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当下悄悄靠近大帐,凝神细听起来,不料误打误撞之下,他听到这两兄弟想要生擒自己,心中暗暗冷笑:“想要生擒我?就看你们有没有那本事了!”这一次偷听的经历,提醒了于冕:眼下自己一人在瓦剌,势单力薄,没有外援,想要救回皇上,谈何容易?况且,也进的阴谋诡计甚多,也先武艺高强,论单打独斗,自己尚有胜他的希望,可是瓦剌大军一拥而上,自己铁定会吃不消得,现在最好在暗中偷听,提前知晓他们的打算,到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可以了。

跟踪谁更好呢?总不能两个一起跟踪吧,自己又不会分身术,他思索了一会,决定先跟踪也先:也先心机远不如也进深沉,被他发现的可能性较小,况且,看也先的火爆脾气,恐怕坐不住多长时间,等到情势稍稍安定下来,他必会有所动静!只是现在还找不到皇上,实在想不明白,也先究竟把皇上藏到哪里去了,心下暗暗焦急,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见机行事。

过了几天,也先派出的探子飞马回报,汉人朝廷在于谦的主持下,打定主意,不答应大王提的要求。

也先闻言大怒,禁不住高声咒骂,也进在一旁听到这个消息,静下心来想了想,细细问明探子得到这个消息的经过。

探子不敢藏私,说明自己花重金买通了一个大官,那名官员简略地说了汉人处理这件事的过程:先是汉人的监国朱祁钰自乱方寸,于谦建议找皇太后商议,后来朱祁钰让于谦全力负责此事,于谦回家思索后,不肯答应“赏赐”土地,还慷慨陈词地说了一大通道理,最后汉人朝廷下定决心,不肯答应此事。自己又在京师多方活动,证实了这个消息,这才马不停蹄地赶回瓦剌,向大王复命之事细细说了一遍。

也进听了,心下暗暗佩服于谦头脑冷静:做出这个决定,需要睿智的眼光;冷静地分析;沉着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万一弄巧成拙,还要抱有必死之心,这不是“暴躁武断”的于谦的做事风格,唯一可以解释清楚的,是于谦深藏不漏,想要跟他交手,并且从中获胜,可不像自己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了。

想到这里,他微微叹了口气,听到也先只是破口大骂:“于谦好毒!他怎么会料定我们不杀这个汉人皇帝?定时有人与他通风报信,说不定就是他儿子!朕定要亲手捉住他们父子俩,好好羞辱一番,再杀死他们,出口胸中恶气!”

也进淡淡一笑,知道兄长的火爆脾气,想问题时往往看不清真相,当下打断也先的怒骂:“皇上不必气恼,现在趁汉人守将还没接到朝廷的命令,皇上立即带着这个汉人皇帝,到他们的边关去,逼那些守将献出土地,来赎回汉人的皇帝,皇上也看到了,那日在京师城外,所有的汉人见到这个皇帝,都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看来这个皇帝在汉人眼中还很有分量,皇上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让那些汉人知道,我瓦剌不是好惹的。”

也先哈哈狂笑,忽的一怔,心神不定地道:“万一汉人的守将不开城门呢?”

也进狡黠地一笑:“如果汉人不开城门的话,他们君臣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这个汉人皇帝定会对那些守将记恨在心,有了仇恨的种子,不怕开不了花,结不了果,皇上,瓦剌始终占据上风,还怕汉人怎的?当然,皇上也可趁机带兵,见到那些防守较弱的关口,先打了下来,然后立即退回瓦剌,汉人跟皇上大战了两场,他们也没占到多少便宜,想必不会为了一些小关口,就对瓦剌大动干戈,只要皇上耐心一点,一步步吃掉汉人的小关口,然后才能报京师之仇!”

也先有些不满意,苦苦思索,冷冷地道:“要是汉人敢不开城门,那这个皇帝留着又有何用?不如一刀杀了干净!”

也进皮笑肉不笑地道:“皇上此言差矣,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皇帝有个三长两短,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派兵来我瓦剌报复,虽然皇上英明神武

,丝毫不惧他们,但冤家宜解不宜结,跟汉人打交道,瓦剌国小兵弱,皇上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才有获胜的希望,在土木堡和京师,皇上都跟汉人交过手,结果一目了然,在土木堡,皇上始终主动出击,大占上风,打得汉人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所以皇上大获全胜了;在京师,之所以皇上没有大获全胜,是因为汉人料准了皇上的战法,设下了埋伏,引皇上上了当,所以皇上只跟汉人打了个平手,否则,一旦攻下京师,汉人的江山都成皇上的了。”

也先听到京师,立即想起那次的惨败,面露不悦之色;听到汉人的江山,不禁笑逐颜开,细细盘算了一下,隐去喜色,面露难色地道:“朕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汉人皇帝,现在听你的意思,却要把他白送给汉人,这样做,岂不是灭了朕的威风,长了汉人的志气?”

也进淡淡笑道:“皇上不必担心,讲到汉人的风俗,臣略知一二,汉人凡事循规蹈矩,最讲究他们的老祖宗留下的老规矩,他们的老祖宗说过,朝中不可一日无主,所以于谦使出浑身解数,想从皇上手中要回汉人的皇帝,现在这个皇帝在皇上手里,据臣推测,此时汉人定在另寻新主,到时皇上把这个皇帝送回去,汉人朝廷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一个皇位,两个皇帝势必会生内乱,那样就有好戏看了!”

也先明白了弟弟的意思,哈哈大笑道:“一个朝廷容不下两个皇帝,两个皇帝也坐不下一张皇位,到时他们自个儿窝里斗,朕就在旁边瞧热闹,要是打得不过瘾,朕就出手,帮他们打,闹他一个天翻地覆。哈哈,哈哈!”

也进笑道:“皇上此言不差,不过那时也不用等着汉人打,他们在京师斗个不休,边关守将定会被召到京师,汉人的边塞就空了,皇上趁机在那里大打出手,捡一场便宜,到时**,攻入京师,看汉人还有多少兵力能挡住皇上,到时只怕于谦见到皇上,定会学他的老前辈屈原呢,哈哈,哈哈。”

也先见弟弟说得头头是道,心下稍有不悦,想要趁机卖弄一下文采,压过弟弟的风头,笑道:“他们汉人的老祖宗还说过这句话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时于谦拿不出兵跟朕打,看他怎么办?”说到得意处,忍不住仰天狂笑。

也进陪笑道:“那样一来,汉人的江山就到皇上手里啦,皇上成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二个成吉思汗,带着瓦剌人打天下,把以前属于我们的,统统拿回来!”

也先更为得意,狂笑道:“正是!吃瓦剌人的谷子,终究要还瓦剌人的米!”

他二人在里面说得开心不已,于冕在外边听得暗暗心惊,一时之间,心里悲喜交加:爹爹亲自领兵,挡住了这两兄弟的进攻,而且爹爹也料准了他们不会伤害皇上,让人早加防备,掌握了眼前的先机,这两兄弟还打算送还皇上,他辛辛苦苦地找了好久,费尽了心思,却遍寻不到,此时听到皇上能平安回到京师,心下如何不喜?不过听这两人的阴谋,送还皇上却包藏祸心,朝廷极有可能因此发生内乱,到时鞑子趁机进攻,那可掉进鞑子的陷阱里了,退一万步说,土木堡之战,瓦剌终究占了极大的便宜,在京师他们只输了三十多万人,而在土木堡一地,大明朝就损失了五十余万精兵,一时三刻之间,只怕元气很难恢复过来。

也先哈哈狂笑道:“事不宜迟,我们带着这个汉人皇帝,快些上路吧。”

也进点头同意,笑道:“这样吧,皇上带着汉人皇帝,前去向汉人挑战,臣就留在瓦剌,替皇上守门看家,求皇上恩准!”

也先心念电转,他刚听到汉人两兄弟为皇位自相残杀,自己的皇位也是刚从脱脱不花手里抢来的,弟弟一向足智多谋,要是趁自己不在瓦剌,把皇位抢了去,自己兄弟岂不是要生内乱吗?瓦剌势力自然会遭到削弱,自己要创建蒙古大帝国的理想,估计也会灰飞烟灭了,说不得,只好处处设防,步步走稳,才能掌握主动权,免得皇位又落到别人手中。

主意打定,也先哈哈大笑,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哈哈,你多虑了,朕早已派人准备好了,守护瓦剌的事,你不必担心,虽然朕在京师没捞到好处,可是凭着你的智谋,汉人束手束脚,朕扳回了劣势,跟他们打了个平手,你劳苦功高,像你这样的栋梁之才,朕若不用,岂不是瓦剌最大的损失吗?”

也进对也先心中所想心知肚明,当下也不说破,淡淡地笑道:“皇上此去定会大占上风,以皇上能文能武的本事,定会满载而归,何必要臣去多事?如果没有可靠之人替皇上守好瓦剌,北方的蛮子来了怎么办?”

也先哈哈大笑道:“朕说过了,朕已经派了可靠之人,一面守护瓦剌;一面防备北方的蛮子,只要他们敢来多事,朕就让他们有来无回!好了,你不要再推辞了,跟汉人打交道,朕远远不如你,你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正好可以助朕一臂之力!就这样吧,你去收拾收拾,咱们立即出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