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武致富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日行千里

    踏云船上,空间不大,前一后二,不过三个座位。

    前排坐着驾驶员,而李思和长孙明玉则坐在后排。因为紧蹙狭窄,免不得肢体接触,不过李思却不甚在意,只是看着窗外。

    自踏云船从那奇怪的机械上射出之后,不过片刻,驾驶员不知进行了什么操作,船身两边便探出鸟儿翅膀一般的横翼,挂在两侧,固定不动。

    那机翼极大,很轻薄,但却又很稳固,在空气的激荡中,岿然不动。

    随后,驾驶员便开始上下晃动身体,似乎在蹬踩什么。李思抬眼一看,发现驾驶员身下有形如脚蹬的东西,随着驾驶员的动作,摇曳起来。

    看到李思的目光,长孙明玉解释到,这脚蹬连着踏云船之后的几个船桨。只要一踏脚蹬,船桨便会转动起来,推着踏云船在空中前进。

    “虽然刚才的机床推力甚大,但是想借着这股力道一飞几百、甚至上千里,那还是不可能的。于是便要在飞船之后加上船桨,作为动力。”长孙明玉如此说道:“你别看那脚蹬不起眼,其实很是沉重,寻常人内力不足,甚至难以让他动摇分毫。不然也不可能带动踏云船在空中飞行。”

    李思点头。确实,虽然踏云船看上去很轻薄,但是加上他们三个和行李,重量也颇为客观。让如此一样死物在空中飞行,奔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肯定要耗费巨大的动力。

    譬如李思做完乘坐的大雕,也能一夜之间奔行几百里,但之后就要将养数个月,恢复力气。所以乘坐大雕出行,价格甚是昂贵,不仅是因为大雕饲养不易,还因为大雕被乘坐一次之后,便许久不能再动。

    李思把目光重新放回到窗外,看着百余丈下飞速后退的大地。初看时颇有一番新意,和乘坐大雕时的感觉完全不同,极其有趣。

    不过看得久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李思把头靠在座椅上,呼吸逐渐放缓,已然睡了过去。一旁的长孙明玉看到,悄悄给他披上一件衣服,看着李思的侧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思突然被一阵猛烈的颤动惊醒。“怎么了,坠机了?湍流?低空风切变?mayday!”他猛地说道。

    “什么湍流?什么梅得?”一旁的长孙明玉皱眉,奇怪于李思的言语,但只当他是睡糊涂了,并未放在心上,反而替他解释道:“我们这是快到大梁了,驾驶员正在调整踏云船的姿态,做好落地的准备,刚才的震动便是源自此处。”

    说到这里,长孙明玉嘱咐前排的飞行员,以后一定要注意,操作不要那么粗糙。

    此时李思也清醒过来,听了长孙明玉的解释,微微点头,看向窗外。发现不远处果然就是大梁的城墙上,浩荡的江水在大梁北边缓缓流淌。此时正是中午,日头正盛,阳光洒落在翻涌的江水上,泛起粼粼波光,极美。

    不过片刻之后,踏云船终于落到地面之上,这次震动并不强烈,甚至比起大雕落地,还要平稳。李思推门而出,发现附近一大片土地上都已经铺满了各种减震的细沙,他刚刚乘坐的踏云船之后,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李思心下恍然,看来这里是专门留给踏云船降落的地方,怪不得震动如此轻微。

    此时,不少早就等候在一旁的人突然围了过来,对长孙明玉嘘寒问暖,想来是长孙家的下人。

    “小……少爷,接到您的消息,我们立刻就做了安排,一应手续都已办好。您看您是直接去当地六扇门调查,还是先在这里稍事休息,用过饭食之后再出发呢?”一位老仆唯唯应诺,低声问道。侧眼偷看了一眼李思,似乎想到些什么。

    长孙明玉看向李思,让他决定。而李思千里迢迢奔赴大梁,自然没有心思考虑吃饭的事情。但是一路上都是长孙明玉安排的行动,已然承了他很大的人情,此刻即便李思不想吃饭,但却要考虑长孙明玉,于是李思便答应吃过午饭之后再行动。

    得了回话之后,长孙明玉示意下人赶快做准备。不过片刻,桌椅便收拾停当,一道道菜肴端上桌来,看上去热气腾腾。须知此时已经是秋后,天气渐冷,菜品做出之后不过少许功夫,便会变得温热。看这些菜肴的样子,竟然像是刚刚做出来一般,而且无论样式还是原材料,皆能看出下了心思和功夫,主厨之人的手艺也值得称赞。

    长孙家的财富和家中规矩,由此可见一般。

    不过李思却也不太在意,毕竟他身边那几个“家境普通”的同学家里,排场也小不到哪里去。所以自在放松,没有什么拘束。

    刚才那位老仆这时走过来,亲自端上两份大螃蟹,分别放到李思和长孙明玉身前。

    李思见状,微微皱眉。他一眼便认出,这螃蟹是冰海附近岸边的特产,价格昂贵倒在其次,烹饪难度也很高,而且这种螃蟹很容易腐败变质,比起原产地,内陆地区的价格又要高出几倍。

    更关键的是,吃这种螃蟹很有讲究,需要许多特殊工具。甚至于许多平常百姓,对着这螃蟹,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行动。

    而这也意味着,吃一只螃蟹要花费许多时间。

    而李思此时很着急,并不想浪费许多时间。但他抬头一看,发现长孙明玉已经开始用特殊的小钳子打开了蟹爪,所以他皱眉。

    但一旁的老仆看到李思如此,却想到了偏差之处。

    老仆走上近前,极其郑重的为李思讲解了一下这螃蟹的来历,说完之后,又要自己动手,替李思拆开螃蟹。

    “想来公子平日少吃海鲜,一时不熟悉如何行动,还请让老奴来帮您。”话中言辞恳切,但却有一种莫名的高傲。

    李思不置可否,对面的长孙明玉却似乎突然想到什么,沉下脸庞,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我的客人如何,不需你多嘴!”

    听到长孙明玉如此说话,那老奴连连告错,便退了下去。眼见老仆走远,长孙明玉似乎才开心一些,转头看向李思,小声说道:“要不然,我替你把螃蟹拆开吧。说起来这也怪我,自小便喜欢吃螃蟹,所以他们才会准备,却没考虑到你……”

    李思抬手打断长孙明玉的话,此时既然话已经说到此处,再说什么吃螃蟹浪费时间,就太不讲情面了。于是李思自己熟稔的拿起一旁五花八门的工具,吃起螃蟹来。

    “我是不是没跟你说过,”李思一边吃着,一边看向长孙明玉,“其实我自小在辽东长大,距离这螃蟹的产地也不远,小时候经常吃的。”

    长孙明玉笑着点头,心下却有疑惑。这种螃蟹哪怕是在产地,也是价值不菲,不是寻常人家能经常吃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