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专生亲历广东十年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四节(一)

阿芸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即使是在她下采购单的时候,一边对着物料表和订单写采购单,还一边教我如何下单,如何对着物料表查需要订购的物料。其实伟业厂要订购的物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纸箱了。因为纸箱的计算公式,太复杂了。平板卡还好一点,外箱和套盒,按那个所谓的国际公式去算,一个纸箱要算一两分钟才能算出价格。纸箱的计算公式就贴在办公桌右上角,看着那一串长长的公式,我的头都大了。除了公式,还有唛头。所谓唛头,就是印在纸箱外面的图案和文字。伟业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每个月还是有一部分货物要出口的。出口的产品,箱唛出错可就麻烦了。阿芸算是有能耐的人,因为听说她在这儿已经呆了一年时间了。在阿芸之前,除了有一个文员,呆了三年时间,剩下的都是呆了一两个月,最长不超过三五个月就走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这些都是阿芸离职以后,别人告诉我的。要是阿芸还在这儿的时候,人家就告诉我这些秘密,恐怕我早就被吓走了。现在把那个时候的真实话写出来,肯定有人说我不自信了,的确,在刚入职伟业的时候,我确实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主要是采购这一块,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突然要我接手去做,还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呢。但是我居然在伟业厂呆了下来。或许是因为我有超人的毅力,又或许是我的脸皮挺厚,人家不炒我我就不走,而我又没有差到要被炒鱿鱼的程度,所以就留下来了吧?在伟业的一年时间里,是我来广东以后,学知识最多的了。离开伟业以后,进了许多工厂,才发现原来在伟业虽然受了一年的苦,但是学的东西却挺管用,跟单的,采购的,生管的,随你工厂要我去做什么,我都会。伟业还真是一个能磨砺人的地方。

前一节说到,阿芸在的时候,我心里头还有一丝侥幸的心理,想着阿芸能帮我顶着头上的那片天。可是有一天,阿芸却悄悄地离职了。就在我跟着阿芸学了四天以后,星期天来了。休息了一天,再去上班,阿芸就没有来了。李小姐过来的时候,对我说:“阿芳,从现在开始,你就得独立工作了。不过这没有什么,不用害怕,做事的时候仔细一点,不懂的就问我,很快你就上手了。”终于要赶鸭上架了。我只能硬着头皮独自工作了。

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催货。李小姐特别交待,有一批螺丝批要回来,让我打电话过去催。找到阿芸留下的采购单,按上面的电话打过去,那边的人却告诉我,这张订单,阿芸下单的时候下错了,本来我们要的是银色的,但是阿芸下单下成了黑色,他们按阿芸的订单做成了黑色,李小姐让他们重新镀银色,他们得把黑色洗掉了,重新镀银色,要收差价。让我们重新传一张订单过去,把差价补上了,才给我们重新镀。我告诉她,这是阿芸以前留下的尾巴,现在阿芸已经离职了,所以我们两家工厂得把这个尾巴清理干净,不要收我们的差价了,毕竟两家工厂要的是长期合作。可是供应商那边的态度很不好(后来才知道,我们厂发到那边的订单并不多,所以人家也不在乎我们这个小客户了,得罪一下也没有什么)。谈了几分钟没有谈拢,见我谈不拢这件事情,李小姐从座位上站起来,从我手里在接过电话,对着话筒用粤语说了一通,放下电话以后,告诉我,她找到工厂的老板娘了,老板娘同意免费帮我们处理,让我催着他们,因为老板娘说在我们工厂下午下班以前,会把镀好的螺丝批送到我们仓库。

处理完这件事情,李老板从香港来了。这里得说明一下,李老板是李小姐的叔叔。李老板的办公室和经理办公室在一起,等李老板进了办公室,李小姐告诉我,那个人就是我们老板,大家都叫他李生的。李生很快就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扔给李小姐一个大大的袋子。是一大叠订单。李小姐大致看了一下订单,对我说:“把订单发下去。”我坐在桌前,开始整理订单。我们这边、质检部、仓库,这三个部门,是每张订单都必段发放的。五金部生产的产品,发五金部和生产部;塑胶部生产出来,需要进行丝印或者喷油加工才出货的产品,发到塑胶部和生产部;塑胶部生产出来,不用作任何再加工就出货的,只用发到塑胶部。哪些产品是塑胶部生产,哪些产品是五金部生产,看一下订单里面的说明就知道了。因为是第一次分订单,所以我分得特别仔细。分完以后,交给李小姐检查了一下,才敢发下去。后来就不用了。一看订单,就知道哪些产品是五金部生产的,哪些产品是塑胶部生产的,顶多只是看一下塑胶部的产品要不要进行再次加工而已。李小姐也懒得帮我检查分好的订单了,反正她知道这点小事情我不会出错。

把订单发放到了各部门回到办公室,就开始下采购单了。李生这一次带回来的订单虽然多,不过都是挺简单的产品,每张订单不外乎需要订纸箱和胶袋。先订了胶袋。订胶袋倒是简单,写上胶袋的材质,订购的个数,胶袋个头大的,得打孔的,画一个图案,告诉胶袋厂,在哪个位置打两个出气孔就行了。就算漏了画出气孔,人家做我们厂的货物,也知道该打孔的。末了,在采购单上标明价格。胶袋是论公斤的,所以我们也算不准一批胶袋有重,而且订三千个,保不准来货的时候就有四千个,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照收不误的,仓库秤了重,结货款的时候按价格和重量算出货物的价值,给钱就好了。下完了胶袋的采购单,就开始下纸箱的采购单。

又得面对那几串长长的纸箱国际公式了。打开纸箱尺码表,按着尺码先写好订单,再按国际公式慢慢地计算价钱。第一次独立算纸箱,每一款纸箱都算了两遍,才敢把价钱写上去。围绕着一叠客户订单忙活了半天,终于写完了所有的采购单,我把这些采购单放到李小姐的座位上,等着她审核了。其实有人审核采购单真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下的采购单有错,在采购单还没有流传出去之前,就发现了错误,可以改正。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新手,对什么行业都不懂,得有一个人指点。有主管在,主管就相当于一棵大树,有任何风浪的时候,我们就得在这棵树下避一下了。

我第一次下采购单,李小姐当然帮我检查得特别仔细。因为她知道我以前都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她检查了好一会儿,突然叫我:“阿芳,你过来一下。”我走过去,她说:“你看这张订单,纸箱的价钱是不是算错了?”说着,她拿着计算器,和我一起算起来。她倒是很快就算出了价钱,看了看采购单上的价钱,和我写在订单上的一样。她说:“刚才是我算错了,你算的没有错。以后算纸箱的时候,一定得小心一点,不要出错了。算少了,供应商不高兴,要找你的麻烦;算多了,我们就得多付货款给人家了。”我听从了她的教诲,拿着她审核过的采购单,去经理室发传真。

传真机这个东西,真是神奇。一张纸传过去,对方就能收到与你这边相同的文字内容了。以前阿芸发传真的时候,每次我都跟着她,觉得这个玩艺儿用起来一点都不复杂,就像打电话一样,拔了传真号码,按一下某个键,资料就传出去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前几天屁颠屁颠地跟在阿芸身后,只看了热闹。今个儿让我自己去发传真,把采购单放进了传真机,拔了传真号码,听见对方的传真机有信号了,于是按了某一个键(肯定不是传真键,事隔多年,我也记不清当时到底按了哪个键),传真就断线了。再次拔号,却连信号都没有了。在传真机前忙活了老半天,连一份传真都没有发出去。我急得直冒汗了,不知道该怎样办,倒是人事文员小文主动过来帮我了。她说:“我就听见传真机的键在一个劲儿地响,响了好久,算着你在发传真,过来看一下。”救星终于来了,我告诉她,我不会传真。她教了我一次,我才终于知道该如何用传真机了。解决了问题,手头上的采购单很快就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