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专生亲历广东十年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三节

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吃完饭,快十二点半了,离上班只有半个小时了,当然不够时间睡午觉了。阿芸说:“我们出去晒太阳吧。”于是,我阿芸,还有人事文员小文,我们三人走出了厂门,来到厂旁边的大道上,阿芸走进路边,花一块钱买了一袋薄荷糖,三人在草坪上坐下了,一边吃着薄荷糖,一边晒太阳。一块钱一包的薄荷糖,颗粒小小的,没有几颗。我们放在嘴里含着,让它自然融化。这样嘴里就有一丝凉幽幽的感觉。就在我们三人聊天的时候,我看见曾经与我在群欣电子厂做过一天的同事的广西仔从群欣的方向过来了。见了我,他问我:“你怎么没有去上班了?”我告诉他,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所以不去了。他却还在坚持着。按日期算,他可以搬到工厂里面吃住了,但是他没有搬进去,他说,他给人事部说了,等过几天再搬进去,还在试用期,人事部那边也就答应了他。因为住进了工厂里面就没有自由了,现在住在外面,每天还可以出来走一下,看有没有比群欣更好的工作,如果找到更好的,他当然也不会在群欣厂干了。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我比他幸运一点,早一步找到了适合我的工作。广西仔同我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告辞了,他还得利用中午的时间,在附近的工业区转悠呢。

送走了广西仔,小文说:“阿芳,我发现你在东坑的人缘挺好,坐在路边上都会遇见熟人。”我在东坑的人缘关系好?真是笑话了。从头算起,在东坑呆的时间都没有几个月,除了认识天志厂的几个人,当然现在不在天志厂了,也懒得与那些同事联络了;广西仔是因为和我同时进群欣电子厂受过苦的人,所以认识。迹些人,都是萍水相逢,说不定过了几个月,在再某个地点相遇,大家就认不出对方了。算起来,在东坑,我真正的人脉,只有大妹一个。小文在东坑也没有什么熟人,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她的邻居,在时信电子厂工作,她叫那个邻居女孩为阿姨的,因为那个人虽然比她大不了几岁,但是辈份却比她高。阿芸比我们强一些,来东坑好些年了,她们村的人,好多就在东坑的。我们还刚刚出来混广东,她却已经在广东收获了很多,都准备带着在广东挣的钱回老家盖楼房去了。

下午的事情少了一些,阿芸终于有空坐在座位休息一会儿了。当然,所谓的休息,也只是坐在桌着沉思片刻。她休息的时候,我也可以跟着偷一下懒。坐了一会儿,有一个人进了办公室,对阿芸说:“阿芸小姐,我的车到了。”是货车司机。伟业厂没有自己的货车,要出货的时候,就从外面叫司机。国内的货,大都是东莞周边的城市,不太远,而且并不是每天都出货,也不用多少运费。出香港的货以及送往国外的货,都是叫专门的运输公司来拉货走了。以前在德能电器,见过船务部的文员,出货柜的时候,见那个女孩子,拿着本子和计算器,看着高高的货堆上,工人们把一箱一箱的货物装上货柜车。没有想到很快我也会和这类工作打交道了、

进来的货车司机是阿芸一早就叫好的,出深圳去的车。阿芸对我说:“出货了。”然后就拿着出货计划表,客户订单,还有计算器,本子,笔,溜出了办公室。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不见了阿芸的影子。李小姐提醒我:“阿芳,跟上阿芸,去生产部出货。”我才跟了上去。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真笨,师傅走到哪儿,我就应该跟到哪儿,这是常识,哪还要人来提醒呢?我三步并作两步上了三楼生产部。阿芸和生产部的统计员阿娟已经来到三楼的货物区了。离货物区才几步远的出货通道已经打开。所谓的出货通道,也就是一扇门,这扇门下面,有一条滑道一直通向一楼。平时出货通道是锁着的,只有在出货的时候才会打开。每逢出货的时候,当然是生产文员和统计员最忙了。阿芸拿着客户订单和出货明细,一箱一箱地核对货物,阿娟也跟着一起核对,还要告诉阿芸货物的堆放位置。两个人核对了一会儿,阿芸说:“开始搬货吧。”阿娟从流水线上叫了几个男工人开始搬货,他们把货物运到出货通道放下去,一箱箱货物就顺着滑道滑到一楼了。一楼下面,早已有两个男工人,把溜下去的货搬到车上,一箱一箱地摆放起来。三楼放完了货,我又跟着阿芸一起去了一楼,到车上清点货物的箱数。从东坑出车去深圳一趟不容易,几百块钱的车费,一路上要带好几家客户的货物,当然得清点仔细一点,如果出了差错,又得再出一趟车,花费可大着呢。点清了箱数,阿芸才上办公室开送货单。司机已经在办公室里面等了。伟业厂的送货单挺简单,最上面的几行,写明客户名称,送货地址,下面就是订单编号,产品名称,送货数量了。虽然送货单简单,可千万马虎不得,开出去的单子,不久之后就会带到香港总部,然后就变成银子了。伟业厂一百多号工人,还有香港总部的那些同事们,就是靠这些银子养活着的呢。

开完了送货单,司机刚走出办公室没有多久,香港总部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是那边的跟单员阿雪。她问阿芸,某某客户的货,出过去没有。阿芸说,车子刚走,车上还带了另外几家客户的货,估计到客户那边的时候,已经是三四点钟了。阿雪说:“你催着司机,快一点啦,客户那边今天都打了好几个电话过来催货了,再不送货去,他们就要压我们的货款了。”阿芸说:“好的,我会催着司机,先送他们的货。”司机刚走呢,催再紧也没有用,从东坑到深圳,路上得跑这样久呢。不过阿芸已经交待过司机,要第一个先去那家工厂了,估计一个多小时以后就会到了。

放下电话,阿芸就拿出一本手写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已出货明细表,作了记录,又把已经完成的订单收到已完成订单文件夹,只出了一部分货物,还没有完成的,就在客户订单上作了记录。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得细心。这里得顺便说一句,以前我想象中的生产文员,也就像在展顺电子厂那样,做几份报表,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办公室里接接电话,玩玩电脑了。正是因为我这样设想,所以伟业厂的招聘启事才把我吸引了过来。可是到了伟业以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先别说工作的内容不一样,就说电脑这玩艺儿吧,在伟业厂,只有工程部和模具部有电脑。模具部的电脑是几个师傅共用一台电脑,工程部倒是有三台电脑,有一台电脑是工程师的,一台电脑是总机,还有一台电脑是我们坐大厅的几个人共用的。说到坐大厅的几个人,我这边和李小姐这边,用电脑的时候并不多,记得在伟业一年时间,用电脑的次数没有超过五次。人事部那边,只有每个月月底算工资的时候,要做一份报表,才用到电脑。其实我们几个人共用的电脑,如果摆在大厅,我相信我们会争着去用它。不过,摆在工程部了,而且工程部的那个中年工程师阿江,似乎并不讨人喜欢,平时上班的时候,他也是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办公室又不开电灯,所以工程部看上去更像一个暗室,没有必要用电脑的时候,我们也懒得去动那台电脑了。算起来我在书山辛辛苦苦学来的一点电脑知识,在伟业厂就这样被荒废了,以致于后来去了别的工厂工作,办公桌上有了自己的电脑时,很长时间内我还适应不过来,因为拾起荒废的学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当于得把所学的知识再重新学一遍。

其实,习惯了手工记录,没有电脑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脑子的负担就加大了,得记很多东西,因为有时候李小姐突然会问到一个问题,得立即在脑子里面作出反应,实在记不起来的时候,才去翻手工记录了。不过那个时候年轻,脑子还没有生锈,正需要经常转动一下,维持脑子的灵活。

下午上班早,晚上加班也早,六点钟就开始加班了。进办公室的时候,天还没有黑。晚上的气氛比白天好一些,因为到了晚上,李小姐也不是三个小时坐在办公室里面,有时候她很晚才来,有时候她去车间帮忙了,瞅着她不在,我们在办公室里面聊天,有时候也溜到仓库或质检部去玩一下,不过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就得有一个人,飞快地回办公室接电话了。所幸仓库和质检部与办公室挨着,过来接电话并不要花费几秒钟。伟业厂不大,人不多,人际关系也不复杂,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量虽然大了一点,不过过得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