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字体: 16 + -

第102章 故人来

第102章 故人来(1/3)

冥歇望着屏风后匆匆离开的背影,揉着自己发红的眼睑苦着一张脸抱怨道:“素心姐姐近日是怎的了,怎么如此大的火气!”

穆肇玖又斟了一杯茶递与他:“让她一个人好好想想吧。她自幼跟在我身边也有近十年了,凡事总为我考虑我能理解。不过知恩图报的道理也不能忘。”

冥歇眼尾一挑,轻轻抿了一口茶水,颇是为贾杜若打抱不平:“杜若姐姐好歹也是救过她命的人。救命之恩当以命来抵,她做不到还这般对恩人不客气我可看不过去了。”

穆肇玖眸底笑意盎然:“可是又求了贾姑娘什么事?”

他一语中的,冥歇嘿嘿干笑,“不过是让她教我炼制丹药罢了,我那条小灰蛇已经吐了不少毒液,杜若姐姐说蛇毒虽剧毒,用至好的地方,是可以救人命的东西。”

穆肇玖依旧淡淡的笑着,望着眼前的书,一页一页翻过。冥歇见他用心,便不忍打搅。说白了是怕呆的太久又被他勒令去书房彻夜苦读催眠书。

当晚贾杜若与喜宝归来时已经很晚,她喝了不少酒,浑浑噩噩的迈着蛇形步子。喜宝扶着她一路走去玉簪馆。皓月当空,洒下一地银光。玉簪花枝上光秃秃的迎上月光,犹如霜降。

才至馆前,她恍恍惚惚中瞧见馆前的青砖墙前站了一人,定睛一看才看清是素心。

喜宝艰难的拖着她往前走进,微微屈膝行过一礼。素心执手相礼,问道:“姑娘这会儿方归怕是还没有用晚膳吧,今天膳房做了烙饼,素心去帮姑娘拿些过来。”

贾杜若浑身酒味,脸颊通红,她丝毫不顾形象打了个嗝,挥挥手没所谓的说:“不用,今日与朋友相谈甚欢,我用过膳才回来。”

“哦?朋友?贾姑娘在曾莱城认识的还有朋友啊?”素心不可置信。

贾杜若嘿嘿干笑,脸颊上的红晕更加显眼,月光自树梢簌簌而下,打到她的侧脸

,别有一般风情。

“就是近日才识得的。素心姑娘,夜也深了,我先回去睡了。”她打了个哈欠,晃着虚浮的脚步走着。

喜宝推开了门,两人就这样消失在素心的跟前。她的目光如猫头鹰般凌厉,冷面如霜。

穆肇玖派了些许捕快巡逻时多加注意那几位过路的江湖人的踪迹,一连几天并无异样。不过吃吃喝喝,比剑划拳。不知目的,不知归处,不知来地。

虽说李跃是死囚犯,但不经官府行刑而死,仍旧算是一条人命。六炮案时,巡抚府后院爆炸曾令城中一度物议沸然,为了稳固人心,他只能暂且将李跃的死隐瞒。

不过几日,仍毫无线索可寻。那个人之所以杀了李跃,无非不愿让他将那些人的特征道出。按理说即使他说了出来,以穆肇玖在曾莱巡抚有的那一点兵力,压根耐他们无法。

不过几日,从京城的罄竹坊运进曾莱的最后一批炮竹抵达。前些日子驿馆人来送了一封从京城过来的信,说此趟运送炮竹的人极其重要,要他亲自接待。

兴许是皇上念及旧情,终归不忍他在曾莱受苦,这趟运送的不止炮竹,还有巡抚的嘉赏。

他向来最厌恶官场上的应酬作虚,本指派素心前去,却又碍于要清点御赐的赏赐,不得不亲自接见。

正午时分,他算着时间炮竹即将入境。他驾马与素心一同前去曾莱城头迎接。遥遥望见满地枯黄中一支马队缓缓前行。直至跟前,已经约摸着有一个时辰了。

他下马上前,瞧着最前头的马车,马夫掀开了帘子,一个身穿官服之人迈出马车。穆肇玖执礼的手僵住,怔怔的站在那里,眼珠子一动不动。

那人笑意盈盈的走到他跟前:“怎的,不识得我了?”

穆肇玖赶紧颔首,“肇玖不敢。早就传信此次押送炮竹之人极其重要,没曾想竟是公孙伯伯。肇玖有失远迎,还望公孙伯伯恕罪。”

公孙胜双手背

后,抬眸望向城墙上赫赫“曾莱城”三个字,笑道:“恕什么罪!你都跑到城门口了,还叫有失远迎啊!”

他扭头,含笑望着穆肇玖。穆肇玖又拱手行礼,站在他的身后。

公孙胜盯着那三个石刻的字,喟然长叹:“你本应是京城之中紫宸殿里一展宏图的国之栋梁,这种地方......”他摇了摇头,“不适合你。”

穆肇玖坦然以对,在他跟前面露谦卑之态,才让那张脸有了丝丝生气。

“曾莱城天高皇帝远,却能自给自足。我在这已有半年之余,每每都有一种归隐山田的闲适之感。”

他又叹了一口气,揶揄他道:“你自幼时与皇上结识,两人可是能不行君臣之礼的同袍之情。你怎的就不会‘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呢!”

穆肇玖沉思片刻,眼神浩渺,随后答道:“皇上是一代明君,大燕如今国泰民安,我又有何可忧?”

公孙胜抚了抚他的肩头,眸中有疼惜之色:“傻孩子,你空有满腔经纶谋略,这般果真甘心?”

穆肇玖又是执手一礼,微微颔首,含笑道:“随遇而安岂不乐哉?这不是我小时候公孙伯伯教给我的道理吗?前些日子冥老爷来信,信中提及您也已辞官清闲,位居宰相你都甘心弃名利与身后,我不过承了家父的名望又为何不甘?”

公孙胜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在空荡荡的空气中飘浮,又背着双手长叹一气道:“走吧,回你的巡抚府。我有些话要与你说。”

难得的晴天,艳阳高照,横七竖八的光线,自中心往一侧散去。刺眼的阳光却在冬日普照的十分温暖。城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来来往往。分不清楚谁是过客,谁是归人。这座位于大燕最南的曾莱小城,那份难得的安详还能持续多久。

几人的背影消失在城门口,又被熙熙攘攘的人填补了空缺之处。边上的捕快不敢丝毫怠慢,例行严查着过往之人的包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