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盗混元枪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海山镖局

    “富二代”出身的贾百川,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挥金似土,交际面十分宽泛,用现在的话,这小子是黑白两道通吃。

    集智商与情商于一身,又有一身家传的武术功底,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地头蛇。

    在那个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年代,镖局是唯一能够保持盈利的行业,到了贾百川这一代,海山镖局的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

    贾百川还坚信“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的理念,对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很是看重,义务担当起保安巡逻队的任务。在保镖的同时,还保着一方的安全。

    因此,他这个“富二代”是被当地人交口称赞的大善人、大义士。

    贾百川不仅善待乡邻,对江湖绿林道,也时常是解囊相助。他规定,凡是有落难的武林人士,只要到了海山镖局,海山镖局绝不会置之不理,必然要尽全力资助,帮他渡过难关。

    管吃管喝管住,有伤带病的管疗伤治病,临走的时候还给路费盘缠银……少则三五两,多则几十两,总会有一番周济。

    当然啦,海山镖局的银子也不是白给的,贾百川也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万一有来骗吃骗喝的怎么办?

    海山镖局有规矩:拿钱不要紧,留下两招。先报上字号名姓,然后到后院练练。

    如果真是一时不便、落难的江湖人,传授下一招半式的,也不算白拿这份儿钱,就当是以武会友,我们海山镖局交您这个朋友。

    如果是那“剑圣陆青山”和“刀神李流水”之辈,三拳两脚给他打跑了,也就是了。

    而且贾百川规定的救助范围,是“武林人士”、“江湖人”,这个定义就殊堪玩味了,言下之意,只要是练武术的,就是我的救助对象,我不管他是否犯法。

    实际操作起来呢,海山镖局也将这一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实施。不管对方是落了草的贼寇、滚了马的强盗响马,只要是“练家子”,海山镖局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一来二去,江湖上就盛传着海山镖局和贾百川的壮举。渐渐地,“贾百川”三个字成了当年的“及时雨”,在江湖上,得与宋江齐名。

    一时间,整个山东地面,乃至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相邻地面,所有练武之人,就没有不知道海山镖局、不知道贾百川的。

    江湖上,也没有敢不给海山镖局面子的。不管是多么豪横的绿林强盗,见了插着“海山”镖旗的镖车、镖队,也要敬让三分,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海山镖局的生意,在贾百川的努力下,变得日益壮大。

    就在贾百川把家族企业——海山镖局做大做强的同时,山东地面来了一位新任知府大老爷,知济南府刘豫。

    按常理来说,知府到任,应该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喜庆祥和之景象。而这位知府大人,却是骂着娘到任就职。

    这是为何?

    只因为山东地面不太平。有道是,山东自古出响马。

    然而山东又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出了孔子、孟子两位圣贤。按理说,这个地方的人应该知书达礼,安贫乐道。怎么又总出宋江一类的人物呢?

    我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简单说吧,山东以原始农业为经济支柱,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时候,自然是相安无事。然而一旦遇到灾荒,山东人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再有,山东的地理位置很特殊,特别是西部和中部,乃是战略要地,扼守着中原脖颈,这里往往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此地自古多战乱。

    自然灾害属天灾,战乱属于人祸。

    山东人常年被天灾人祸折磨,久而久之,在他们豪爽的性格之下,混入了彪悍的民风。

    他们嫉恶如仇,替天行道;他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他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他们的事迹,广为传颂,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水浒传》。这套书就是以北宋末年,山东的一支起义军为背景的一部小说。

    那个时候,以宋江为首的山东梁山义军刚被镇压不久,残余势力仍然分散在山东境内。又值金兵南侵,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

    在这个时候,宋高宗赵构任命刘豫为济南知府,派往危机四伏的山东,与金国人做邻居。

    一听说是去山东赴任,刘豫连忙给皇帝上疏,恳请调换工作岗位,请求到南方就职。结果被朝廷严词拒绝。

    于是,刘豫这才骂着娘,极不情愿地来到了山东就职。

    刘豫到任之后,几乎就拉过人屎。所做之事,丧尽天良、骇人听闻,他的所作所为,可谓是罄竹难书!

    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横征暴敛,甚至成立专门的盗墓队伍,偷坟掘墓……他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不仅是大户人家的祖坟遭殃,连寻常百姓的坟墓也不放过。刘豫利用职权之便,要把山东刮地三尺,要榨干山东人民的最后一滴血。

    很快,山东地面怨声载道,对这位知府老爷是恨之入骨!

    有道是,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

    话说这一日,就来了一位江湖人,要行刺狗官,为民除害。

    此人扮作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围着济南府转了几天,把来回的路线全都探查清楚,熟记于心。

    这天夜里,此人换上一套夜行衣,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神不知、鬼不觉地翻入知府刘豫的府衙后花园,躲开了巡逻的兵丁,终于,摸到了刘豫的寝房门前。

    蹲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能够隐约听到里面有熟睡的鼾声。掏出小薄片子刀,想轻轻拨开门闩,却发现房门根本就没上锁。

    惊喜之余,两手扶着门脚,轻轻往里推,就听“吱呀呀——”一阵刺耳的声响。然而里面却仍是鼾声雷动。

    这才放下心来,推开一道门缝,侧身进去,匍匐到床榻之前,见床上有两个模糊的人形,还在“呼呼”酣睡。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手起刀落,干脆利索,床上两人是当场——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