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盗混元枪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结怨(下)

    一段倒笔书,为您讲解了三年前的“泰山擂”,两位冤家“下山虎”与“小二郎”的一笔旧账。

    话说到这儿,咱还要多提一句,“小二郎”武材为何要下此狠手,又是为何要羞辱“下山虎”董虎。

    “小二郎”武材并非是气量狭窄之人,他的这些做法,并非是对“下山虎”头一天踢场子的报复。

    之前说了,“东霸天”贾百川摆下此次“泰山擂”,是有两个目的的,一个是为了争取在武林中的话语权,或者说是江湖霸权。另一个,则是为了寻找杀子仇人。

    而对于这个仇人,海山镖局所掌握的线索是十分有限的,只有这么一点:此人武艺高强,会轻功,最主要的,就是会一手“大力金刚指”的功夫。

    自打“下山虎”一露面,就被海山镖局暗中锁定为嫌疑目标。

    只因为“下山虎”董虎,在第一天来的时候,就展示了一手绝活——单手三指倒立。

    当时,就有海山镖局的人对他指指点点。“下山虎”以为他们是对自己踢场子的行为表示愤慨。

    实际上,人家就是在议论,这会不会就是“大力金刚指”的基本功。

    当天晚上,贾百川亲自带人登门献礼,也是暗含着确认目标的意思。因为只有贾百川的此子贾义,见过仇人一面。

    虽然有过一面之缘,但在当时,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而那仇人来无影、去无踪,只是在面前一晃,也没看的太清楚。只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大概了解了仇人的身高、身材。

    这一看,又觉得“下山虎”的确有几分相像。

    等到“下山虎”与“小二郎”打擂的时候,“小二郎”武材也是有意试探他的功夫,诚心勾他使出“大力金刚指”,借以确认目标。

    书中代言,“小二郎”武材最精通摔跤,尤其擅长的就是下盘的功夫。也正是因为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上路,这才忽略了下盘,被“下山虎”一脚踹倒。

    “小二郎”武材越打越疑惑,于是不再留有情面,使出了摔跤的本领,用一个“倒拔垂杨柳”把“下山虎”提起,并粗暴地摔下擂台。

    心说你即便不肯使出“大力金刚指”,也好歹有一身轻功吧,总不会摔得太惨吧。

    谁知道,这位“下山虎”是结结实实地摔躺在擂台之下。

    “小二郎”武材回头冲后面摇头,意思是“应该不是他”。谁知道被“下山虎”误会,以为是“他不行啊”的意思。

    “下山虎”这才被气走。

    所以,以往经过,用一句话就能概括——误会,完全是误会。

    既然排除了嫌疑人,海山镖局自然也是礼数倍加,“东霸天”贾百川亲自给孙静渊赔礼道歉,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徒弟的不是。

    孙静渊也很大度,说年轻人都这样,练了两天的拳脚,就要好勇斗狠、逞强好胜,磨练几年也就好了。

    之后,泰山擂继续按计划进行。大家彼此交流拳脚,互有胜负,偶有小伤,也都是皮外伤,黑红二伤而已。

    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

    话说到这里,“下山虎”董虎与“小二郎”武材的前仇旧怨,就算是说了个明明白白,其实简单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个字——误会。

    正如同武林前辈孙静渊所言,年轻人本来就争强好斗、性格急躁、脾气火爆,练了几趟拳脚,便务必嚣张猖狂,变得目中无人,又是二十郎当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偶尔冲动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东霸天”贾百川也附和道:“可不是嘛!就我那徒弟,那个叫武材的,好家伙!整天是七个不平、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简直的就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动不动就是杀七个、宰八个、门后戳着二十四个……”

    “是呀,咱们也是过来人了,谁都有过年轻的时候,理解万岁嘛。”

    “对对对,理解万岁!”

    按照正常的逻辑,故事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散会之后,两位老前辈各自回家,责备、安慰自己的爱徒,消除化解这一矛盾,日后两家紧密团结合作,有钱一起赚,有肉一起吃。

    书就是这样,不会按照“正常逻辑”走的,要不然,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那还有什么劲?

    为了解释清楚“小二郎”武材为何会出现在一合酒楼,咱们还要顺着海山镖局、顺着“东霸天”贾百川往下说,往回稍微倒两笔:

    如果咱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贾百川的话,那模板都是现成的,翻看史书,几乎所有的枭雄都有类似的记载:少任侠,喜拳勇……

    贾百川出身于武术世家,祖上连着好几代都是开镖局的,也就是这个海山镖局。从这个角度来说,贾百川并不是白手起家的矮穷矬,而是一个“富二代”的高富帅。

    老话说,穷文富武。以前的时候,要想练武,必有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饮食营养方面,一定要跟得上。一般老百姓的家里,是供养不起的。

    以现实举个例子吧,我爸当初跟随师父练武的时候,师父说要想跟他练武,必须保证每周吃四两肉。

    都是正在生长发育期的棒小伙子,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正是“吃跑老子”的时候,一个礼拜才吃四两肉?感觉没什么困难的吧?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粮食、肉、乃至于布匹、手表等所有商品,都是凭票供应。什么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光有钱不行,必须有“票”才能购买。

    肉呢,每人每月,一斤。而且,鸡蛋也归在“肉票”里。

    一个礼拜四两,一个月就要一斤六两多一点。

    多出来的这六两多肉呢,就只能由家庭其他成员贡献了。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练武者的基本营养保障。

    这还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您要是再往前推八、九百年,您想想,那时候的普通劳动大众,能练得起武术吗?

    “富二代”出身的贾百川,将有如何的作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