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盗混元枪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显山露水

    话说孩子的遗体在哪儿停着呢?

    还真没在灵堂。灵堂在北屋,而遗体却停放在东屋。

    这是为什么呢?不为别的,就怕孩子的母亲受不了。有道是睹物思人啊。从里屋出来,只要一看见厅堂正中央孩子的遗体,母亲是准得昏过去。头两天都昏死过去好几回了。

    左邻右舍来帮忙的街坊们给出的主意,头天夜里趁着孩子母亲不注意,偷偷把孩子停到东屋,等第二天中午出殡的时候,一帮女眷先稳住母亲,把孩子从东屋入殓装棺材,从东屋走,别从北屋。就怕刺激到孩子母亲。

    红头寿星来的这一天,正好就是要出殡的这天。待会儿简单吃完这顿午饭,稍事休息,按现在的钟点说,就是下午一点左右,就要入殓出殡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又有道是,艺高人胆大。趁着吃饭的空档,红头寿星偷偷溜进东屋。

    把盖在孩子身上的白布轻轻掀开,只见孩子通体发紫,双唇发白。

    听人说,孩子是裹在襁褓中,被毒蛇咬伤。但经过简单的查验,却没发现毒蛇咬伤的伤口,反倒是脖子上有一条暗红色的血印,就像是被鞭子抽打所致。

    “不对,这孩子还没死,还有救!”红头寿星伸手,从随身所带的药囊里取出几根又细又长的银针,又取出几粒黑色的药丸。

    把孩子的手臂翻转过来,让他手心朝上,在肘内侧寻找尺泽穴,刺入一针;又在肚脐旁的天枢穴各刺入一针。

    经过几下提、插、捻、转,奇迹出现了,孩子的嘴唇微微蠕动。

    红头寿星把事先准备好的药丸塞入孩子口中,又换了几个穴位,继续进行类似针灸的治疗,就见孩子双眉紧皱,发出微弱的“哼哼”声。

    再把孩子慢慢扶着坐起,往旁边稍微侧了一下,轻轻拍打孩子的后背。

    这时候,只听孩子一声嗝响,“哇”地吐出了一口黑血,继而是“哇哇”啼哭。

    门口有靠着墙角吃饭的帮工,撂下包子,拔腿就跑,“了不得啦!诈尸啦!”

    胆儿小的就跟着跑了,胆儿大的就抄着家伙凑过来了。板凳腿儿、砖头瓦块儿、竹竿子……心说倒要瞧一瞧小孩子诈尸是什么样的,大中午的,有什么可怕的?来,咱们参观参观吧。

    大中午的,院子里阳光明媚,屋里光线弱。从里边能瞧见外面,外面可瞧不清里面。

    大伙围在门口,各亮手中兵刃,就是不敢进屋。

    就在这个时候,一挑门帘,红头寿星抱着孩子出来了,“劳驾,哪儿能给孩子喂奶?”

    大家再一看,孩子就在他怀中,哭哭啼啼,小腿儿乱踢,小手乱抓,“啊?你……你们,到底是人是鬼?”

    红头寿星微微一笑,“别怕,孩子没事儿。不是被毒蛇咬伤的,只是被剧毒之蛇爬过脖颈,受到了毒热邪气的侵袭,一时迷住了心窍。我刚才帮他散热去痛,疏通了血脉,又用内服药帮他吐出积火宿毒,现只需日常饮食进补,安心调养数日,即可痊愈。”

    大伙这才反应过来,跪地高呼,“您是老神仙啊!”

    把消息报告给本家,本家大少奶奶又昏过去了。

    这才撤去灵堂,改喜堂,庆祝孩子起死回生。并且盛情挽留红头寿星,要好好招待,已做答谢。

    就这样,红头寿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故事也就从这个村子里传开了。

    等红头寿星临走时,这家人又提出一个要求,说既然这个孩子死而复生,看来是与红头寿星有缘,恳请他老人家收此子为徒。

    抱出孩子来一看,果然,就在孩子的额头上,似乎也肿起了一个小包,粉中透红。有点儿跟红头寿星的相仿。

    家里人认定,这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红头寿星也是大喜过望,略作推辞,也就欣然接受了。抱着孩子回到黑山,给孩子取名“血玲珑”。

    红头寿星能够“起死回生”的事迹也是越传越神,简直就把他描绘成了天神下凡。久而久之,就传到了宫廷之中。

    那时候,正是大辽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在位。于是,辽道宗传下谕旨,要亲自召见这位老神仙。

    但九五之尊的皇帝,是不可能与一个平头百姓相见的。辽道宗就口传谕旨,御赐“真寿星”三个字,就等于给了他爵位,有了面见皇帝的资格。

    因为红头寿星以出家人的身份自居,却又不是佛教、道教,所以也不好封他为某某大和尚、某某大师或者某某真人,只能给个中性的,“真寿星”。

    见了皇帝,红头寿星就不敢乱讲了,只能如实相告,坦言自己只是善于制毒、解毒。

    辽道宗非常失望,于是象征性地赐了他一些钱粮,打发他回黑山继续修行了。

    红头寿星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当朝天子的御口亲封,满以为这就是他的人生巅峰了,没想到,这只是他走向辉煌、名留青史的一个开端。

    又一个更大的大展拳脚的机会,接踵而来!

    话说与北宋、大辽同时期并存的,还有一个西夏。西夏内部出乱子了。

    西夏有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梁太后。她怎么了不起了?掌握西夏政权长达18年,曾大破宋军,取得“永乐城之战”的胜利,消息传回大宋,宋神宗是半夜得到的战报,竟然急得他老人家后半夜失眠,第二天升坐早朝时,竟然控制不住悲愤的情绪,临朝痛哭。

    梁太后死后,政权交给了儿子李秉常,也就是西夏惠宗皇帝。

    惠宗李秉常,福薄命浅,二十六岁就驾崩了。

    惠宗驾崩之后,由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承继大统。

    三岁的孩子懂什么?于是,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就又落到了太后的手中。也就是惠宗李秉常的皇后,也是梁太后的侄女,由她垂帘听政。

    她也姓梁,为了区分这两个“梁太后”,后人就把打败宋朝的那个成为“大梁太后”,她的这个侄女,就是“小梁太后”。所以,西夏有两位垂帘听政的梁太后。

    红头寿星要露脸的这个机会,就是“小梁太后”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