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心安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落英缤纷

“我叫陈落英,警官。”这位面若桃花的年轻女子,正站在一位英姿飒爽的民警的面前称述着一起盗窃案的经过。

    春天里的苏州城,真是乍暖还寒时候,空窗外的雨在瓢泼地下着,打落了一地的芍药花瓣。

    那位年轻的民警搓了搓冻僵的双手,带上白色塑胶手套,在一张古典的大红酸枝木琴案上喷着试剂,在那个年代,这个已经是最高科技的采集指纹的方法了。

    其他几位民警也在这家古琴馆的各个角落里,搜寻着窃贼留下的蛛丝马迹。

    而陈落英正焦急地看着他们,她是这家琴馆的主人,祖上是苏州城内有名的古琴世家、书香门第,到她这一辈,却只留下了她这一脉。

    于是,她女承祖业开了这家古琴馆,在城内外小有名气。

    前夜失窃的那件宝物,正是本馆的镇店之宝——一张从明代保持至今、估价千万的古琴,名为“落英缤纷”。

    而陈落英的名字也来自这张古琴。

    这个盗贼还挺识货的,但琴馆的馆主陈落英就可怜了,传家之宝莫名失踪,窃贼无影无踪,布置得典雅整洁的琴馆内也是一片狼藉。

    “除了那张古琴,还丢了什么没有?”民警关切地问她。

    她马上想起了钱柜,拿了钥匙准备去打开查看,却发现上面的挂锁都已经被破坏掉了,里面收着她一个月来辛苦教琴而收到的教学费,只留下几个零散的硬币。

    陈落英不禁皱起了眉头。

    “你还好吧?我叫小吴,负责调查这件事。”这位年轻的民警自我介绍说。

    “那些钱倒是不要紧,我还能靠教琴继续维持琴馆的运营,但是那张古琴是我的传家之宝,你们务必帮我找到呀。”陈落英指着空了的琴桌焦急地说。

    “这些盗贼眼贼尖,别的琴都不要,偏偏偷这架。”另一个民警囔囔说道。

    陈落英听到他这么一说,自责地低下了头,怪只怪她为什么要把这把琴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且将它保护得那么好,又是玻璃罩子又是上了锁的,怎能不让窃贼们心动呢?

    “恩,差不多了,现场的情况我们已经记录固定好了。”小吴警官对他的同事说。

    “警官,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她依然放心不下那张古琴,“古琴的保养有其特别要求,温度、湿度都得考究,而且这张琴经历了那么多的年代,说到底也是一块木头,我真的很担心……”

    为了保持这张老古琴的生命和音色,陈落英每天都坚持擦拭弹奏。

    “我们会尽力的,”小吴警官边说边收起了手里的探案记录本,“对了,你和工人都暂时不要整理这里,我们还会过来调查的。”

    “恩。”

    陈落英看着警官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是无尽得彷徨和无助。

    由于琴馆暂时无法开门营业了,她准备去她的师傅那里再进修一下琴艺。

    那位师傅是位留着白长胡须的儒雅的老者,修习古琴已有六十年的时光,从十六到七十六,七根琴弦伴他度过了年少无知,走到了人生垂暮。

    他从来没有收过女弟子,却在古稀之年破例指点了两位冰雪聪明的女学生。

    她们俩都有着过人的琴学底子和琴艺天赋,也都是来自当地著名的古琴世家。在当地每年一度的琴艺大赛上,两个花季女孩琴艺不相伯仲、才学不分上下,经过几位评委的讨论,让她们并列获得了第一名,作为评委之一的这位老师傅也首度破格收下了两名女弟子,其中一位正是陈落英,而另一位,则是称呼她“英姐姐”的方文玲。

    陈落英喜欢穿淡青色的落地纱衣,方文玲更爱着旧素色的改良旗袍,两个灵秀的江南女子如果一起演奏的话,那画面就如同一幅随着琴音而缓缓流动着的水墨画。

    每次演奏之前,老师傅都会照例沐浴清心,换上一件长袍马褂,捻一串檀木佛珠,焚香祭拜之后,才会在人前一展琴艺,陈落英来拜访的这一天也不例外。

    虽然已年老体迈,但老师傅的指法仍是苍劲有力,将一首简短的《关山月》弹得慷慨激昂,琴韵十足。

    陈落英在一旁静静地欣赏,突然听到了师傅的声音。

    “落英,你来弹奏一下,师傅很久没听你的琴音了。”

    “我……”陈落英恍然从乐曲中回过神来,“恩,好的。”

    她深吸了一口气,右手起势,左手按弦,奏起了一首《渔樵问答》。

    一曲完毕,老师傅拈须长叹道:“心中有结,结未解。”

    陈落英这才离开了琴凳,站在一边抽泣了起来……

    不久以后,“落英缤纷”失窃的消息就在城内不胫而走,一时琴界众说纷纭,究竟是谁拿走了这把家传名琴,是江湖游走的莫名小贼?又或者是懂行识货的业内人士?

    然而,对他们而言,这件事再大不过也就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但对陈落英而言,传家之宝的丢失,却一直是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若不找到,她如何有颜面去见陈家的祖先后代。

    那段时间,她都在警署和琴馆之间两地奔波。

    可是,寥寥数月过去了,警方还是毫无破案的线索,琴馆虽然已经正常开门营业,但她的心思现在完全不在这里。

    这天,天气酷热,她还是顶着午后的烈日阳光来到了警察局。不巧,负责她这起案件的小吴警官正好到另一个县城出警去了,其他人都在忙碌着手上的其他工作。

    陈落英逮着一个穿着浅蓝衬衫游手好闲的年轻男子问:“你是这里的警官吗?我的案子到底查得怎么样了?小吴警官呢?有线索了没有?”

    “你什么案子?”他关切地问道。

    “我家的传家之宝丢了,一把叫‘落英缤纷’的明代古琴。”陈落英难过地说,“都查了这么久了!”

    男子也不回答什么,他就想跟着陈落英一起去她的琴馆里面看看。

    到了琴馆里,男子一会摸摸这把琴,一会看看那张桌子,嬉皮笑脸的,然后又自行走到会客室里讨着要好茶喝。

    陈落英有些心虚起来,她想着,这个人是警察吗?他是来探案的,还是想干嘛?

    男子见她对他不太客气,就自己拿起水果盘上的香蕉吃了起来,边吃边问些不着调的问题,比如,琴馆开了多久啦?有没有生意啊什么的。

    陈落英有些不高兴地问:“你不是来探案的就请回吧!”说完,她立刻抛出了“逐客令”。

    他大口地吃完了香蕉,冒冒失失地说:“我是啊,怎么不是了?”

    她满脸的疑虑,心想真不该招惹上这个便衣男子。

    没想到,这一招惹就是一辈子。

    这个吊儿郎当的男子,也姓吴,名叫吴国盛,是小吴警官的堂弟。这个夏天结束后,他马上就要随家人去海的对岸的警校读书了。

    没想到走之前,还是学生的他,居然碰上这样的机会了解了陈落英琴馆的古琴失窃案。

    当时,眼神犀利和记忆力超常的他记录了所有关于这把“落英缤纷”古琴的外部细节和相关资料,并可以在堂哥小吴警官的面前倒背如流。

    “要是事发当天就交由你来查案,搞不好古琴已经‘完璧归赵’了啊!”小吴警官感慨地看着小小吴说。

    在海对岸的t市,吴国盛警校毕业后,也顺利进入警局工作,这离“落英缤纷”失窃一案又已隔了许多年。

    有一天,那里的报纸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一副大版面的宣传照片,吴国盛一眼就认出了那正是“落英缤纷”。

    吴国盛根据报纸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把失窃多年的古琴现在的藏馆,它现在正静静地躺在一名知名的收藏家康先生的私人博物馆里,完好无损。

    而它为什么会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却像一个谜团一样难以解开。

    康先生向来不喜欢跟外人接触,这副照片也是记者未经他允许而作为宣传照片刊出,为此他公司的人还跑到报社去大吵大闹过。

    但是,机智过人的吴国盛还是将这些谜题一一的解开了。

    因为当时此岸与彼岸消息融通的闭塞,陈落英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虽然事情过去了好几年,她依然在渐渐发展壮大的琴馆里,苦苦守候着“落英缤纷”的早日归来……

    当此事暗中查到一半的时候,吴国盛联系上了他的堂哥小吴警官,请失主陈落英务必来他那里一趟,指证失物。

    几经周折,陈落英终于来到了海的对岸。

    吴国盛接待了她,并将自己调查的过程统统告知于她。

    原来,陈家所熟识的另一个古琴世家方家,早已觊觎这把古琴已久,因为他们祖上留下的古琴都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损坏丢失……

    他们串通盗贼得到了这把古琴后,盗贼就拿了一大笔钱财远走他乡。由于警方的严厉搜查和满城的流言蜚语,方家人也不敢明目张胆,于是将古琴偷偷藏匿在老爷床铺下的一个地窖里,用特殊的方法养护。后来,“落英缤纷”随着方文玲远嫁到了海峡对岸,而康先生正是方文玲丈夫的胞弟。

    无论过程多少风风雨雨,“落英缤纷”终于物归原主了。

    陈落英与方文玲的姐妹感情也到此终结,而她和吴国盛的跨海之恋却才刚刚开始……

    音乐停了,回忆起这些往事,如今白发苍苍的陈落英有些激动,她小声地囔囔自语:“后来,我就随着她爸爸来到了美国,我便开始在这里教古琴……”

    齐唯只顾着放音乐,却忘记了时间。

    这时,吴心冲进了病房,她大声呼喊道:“妈妈,你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