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之周佚问情
字体: 16 + -

第22章 摆渡赴宴

    周佚腿贴探亲符,急速奔跑在回五行门的路上。

    此次再度离家,他的心情已大不一样。

    此刻的他念头通达,神识灵动,于高速行进中不时发出声声呼啸。

    三日过后,周佚来到一条大江畔。

    这是他出山之时记下的地点,也是俗世修行大法中描述的特殊地形的一种。

    与大湖不同,大江中的水灵气是奔腾的,是流动的。

    而且在大江之中,很少有水伯这样的神灵存在。

    道理很简单,大江占地不大,跨度却长,江水又易泛滥,水伯在此,香火难盛。

    那如何获得大江之中的水灵之气?

    俗世修行大法上早有妙招,那便是:炼化!

    以周佚如今的修为,只能暂时炼化一小截水域。

    此刻他站在江边,神识透体而出,直达对岸。

    “炼!”

    周佚默演法决,神识在江底铭刻烙印,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记。

    半日过后,这块长便是江宽,宽只有半丈的水域,便被周佚短暂炼化。

    收回疲倦的神识,周佚抬手一指,水灵力透指而出。

    在这狭窄的水域内,水灵力结成了一张大网,拦在了两岸之间。

    当这大网成型的那一刻,周佚便感到股股水灵之气撞到了灵力大网上,一部分灵气被网拦截了下来,其余的从网眼之中穿行而过。

    而留下的那部分水灵气,便附着在灵力网上,等待周佚收起。

    俗世修行大法上提到,收集大江之气必须用网,若用布,则会被连续不断的水灵之气冲破。

    周佚就坐在江边静候,他发现,自己织就的灵力网只堪承受一日水灵气的量,每过一日就必须起网纳气,再重新布置。

    那神识印记,每过三日,便会有消散迹象,需要他重新加持。

    而三日时间,刚好够他疲乏的神识恢复到饱满态。

    于是周佚便在岸边结庐而居,他收集了十数根碗口粗的大竹,做成竹筏,就在这水域之上,当起了艄公。

    没过多久,住在两岸的人们便知道这里多了个年轻的艄公,他撑的竹筏十分平稳。

    每当他送人过江时,江水都似乎平静了不少。

    布网、起网、烙印、再布网……

    周佚便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半个月后,他体内的水灵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

    当他施展五行生化决时,体内五属灵力都已经到达凝气二层的地步。

    一个月后,周佚觉得很有必要试探下凝气三层的极限在何处。

    他将体内灵力都转换成了水灵力,然而这凝气三层却像没有底一般,让他探不到边,更别提凝气四层的门槛了。

    周佚心下一凛,再次研究凝气三篇后,他才发现玉简上早有记载。

    原来这凝气三层与四层之间有道关卡,修行至此会出现瓶颈,不仅是三进四,五进六时也会出现。

    这瓶颈与天资和机缘有很大的关系,周佚不知道的是,他此时修炼的五行生化诀,正是他最大的破境机缘。

    而且以此功法突破的重点,却不是在水灵力的修炼之上。

    又过了半个月,周佚还是没能感应到凝气四层的瓶颈。

    这一日起网后,他并没有再下网。

    他已隐约感觉到,此处不会成为自己的突破之地,于是在略作思量后,他选择了前往下一个特殊地点。

    这一日晚间,周佚出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

    他正感悟着周遭草木的旺盛生机,神识忽然察觉到前方传来一股极强的灵力波动。

    他跳到了一棵大树顶端,顺着那波动传来的方向极目眺望。

    却见在这丛林深处,竟有点点火光从枝叶之间透了出来。

    这种老林,哪来的烟火气?

    怀着这样的疑问,周佚施展起土遁术,向彼处遁去。

    在那密林深处,此刻正在举办一场酒会。

    与会的两男两女,披红带绿,超凡脱俗。

    他们饮一杯酒斗一句诗,好不热闹。

    只听那身披粉纱的女子问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柳兄、李兄,你们说,这诗句是不是在赞美小妹我?”

    那柳兄点头:

    “陶妹你生来妖娆,世俗中的男子常用你来形容心仪女子,真是贴切。”

    “哦?这又是哪首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念出这诗句的却是那李兄。

    “啊呀李兄,你念得人家好羞涩啊。”

    陶妹双手捧脸,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这时,另外一位身穿素袄的女子却是冷哼一声:

    “哼,就知道争艳卖骚!”

    “哟,梅姐姐,是不是世人很少赞你,让你吃醋了?”

    却听那柳兄说道:

    “陶妹这你可就错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世人眼中,梅姐堪比那冰清玉洁的雪花。”

    “哼,柳兄每次都偏袒梅姐,李兄你可要为小妹做主!”

    李兄闻言只好打起了圆场:

    “好了好了,你二人难得相聚,就别斗来斗去的了,来来,喝酒喝酒。”

    陶妹却不答应:

    “不行,今天我非要和梅姐姐分出个高下来。”

    李兄摊摊手:

    “你俩若是比美,我支持你,柳兄支持梅姐,还不是分不出来?”

    却听那柳兄道:

    “若是往常,确实分不出来,今日倒是有机会。”

    随后,他便冲着周佚藏身方向喊道:“道友既然已至附近,为何不现身共饮一杯?”

    正在地里猫着的周佚头皮一麻,他来此已有些时候。

    起先他还以为这四人均是修士,后来才看出来,这分明是四个树精。

    他正想着如何与他们结一段善果,没想到那柳树精颇有几分道行,竟识破了他的土遁术。

    周佚只好现出身来,冲着他们抱拳道:

    “四位道友,有礼了。”

    那陶妹看到周佚后顿时一喜:

    “呀,原来真有道兄来访,道兄你快说说,我与梅姐谁更漂亮?”

    周佚一阵无语,心中暗叹:这种捧了你就会得罪她的问题,亏你也问得出来!

    他略微打量,只见这桃树精面容妩媚,天真烂漫;那梅花精面容清丽,超凡脱俗。

    还真让人没法分辨出谁更出色!

    周佚只好叹道:

    “你二人各有千秋,我委实判断不出。”

    “不行,你一定要选一个。”

    那桃树精却是不依,便是那梅花精似乎也很不满意他的回答。

    “好了好了,陶妹你就别再纠缠了,道友快请就座,猴儿,摆凳上酒!”

    三只猴子立马从树后走了出来,其中两只搬着个石凳,另一只则提着把酒壶。

    周佚落座,与他们推杯换盏。

    酒过一巡,李树精提议,众人行酒令,吟不出的要罚酒。

    这下周佚的文学修养便暴露了,他虽识字,但对吟诗作对却是一窍不通。

    酒令起后,周佚轮轮被罚。

    二巡过后,四位树精的面色渐冷。

    只听那桃树精嘀咕道:

    “还以为是个风流人物,没想到竟是个草包,真是空有一副俊俏皮囊!”

    便是那梅花精也冷嗔道:

    “美酒虽好,用来招待这样的人却是浪费。”

    柳树精与李树精虽没有说什么,但面上已不再那么热情。

    周佚心下凛然,暗道不好。

    他到此时才领会到这些树精在意的点,竟是诗词歌赋!

    这四位树精不知从哪沾上的习性,竟好风雅!

    然而这却是周佚所缺乏的,他不禁叹道:

    难道这场善缘真就结不成了吗?

    却在此时,他心中灵光一现,说道:

    “小弟不善吟诗作对,却好写词,前几日刚得词一首,请四位道友品评!”

    那桃树精却翻了个白眼:

    “呵,奏对乃诗词之基础,对都奏不上,还能写出什么好词来?”

    周佚也不解释,略微回忆一番后,朗声念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第一句方念罢,四只树精陡然一惊,全部坐直了身体。

    “宝马雕车香满路,玉壶光转,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第二句念完,四只树精眼中都露出异彩,纷纷沉浸到这词句描绘的绚丽景象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第三句念完时,桃树精拍手叫好:

    “这句好啊,这里面还有柳兄呢,就是不知那暗香是桃花之香,还是梅花之香?”

    到了此时,她竟还不忘与梅花精斗香。

    柳树精笑着摇头,示意她不要打断周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念到这最后一句时,便连那清高的梅花精也动容了,口中不停重复着后半句: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处……“

    柳树精率先回过神来,鼓掌赞美:

    “好词,好词,猴儿,上灵酒!”

    他之前说的是上酒,这次却是喊的上灵酒,只是这一个字的变化,其中却大有不同。

    但周佚却未能领会出来,此刻他正因盗用那前辈的词而感到难为情,但他自不会蠢到直接交代,只是摆手道:

    “柳兄不用再上酒了,这些美酒就够了。”

    却见柳树精一把拉住了他的手:

    “如此好词,美酒已不足为配,必须灵酒!”

    “对对对,必须灵酒!”其他三精也附和道。

    不一会儿,一坛灵酒已经摆在了石桌上。

    柳树精揭开封盖,周佚顿觉一股奇香扑面,那从坛口溢出的不仅有香气,还有浓浓的生机。

    周佚在尝了一口后,便立马知道了此为何物。

    这哪里是什么酒,分明是已浓缩成液体的木灵力,便是刚刚那一口,已让周佚体内木灵力大增。

    周佚与柳精、李精频频碰杯,梅精取出一支洞箫来,默默吹出了曲子,桃精走下场去,一边唱着这首青玉案,一边翩翩起舞。

    一场酒宴喝到最后,众人酩酊大醉。

    当翌日早上周佚醒来时,只发现自己一人趴在了石桌上。

    昨夜种种有如梦境,直到他不经意间发现,体内木灵力竟已突破到凝气三层后,这才确信了,昨夜那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多谢四位道友。”

    周佚冲着密林深处真诚致谢,随后身形一闪,没入了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