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净花明的女子之梅殇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品茶交心

    日中太阳甚大,此时采摘的茶因热气太毒而失了清香,林节让童子到茅亭休息饮茶,自己引我回到梅雪亭,进入内室,只见室内正面楷书抄录着元稹的《茶赋》: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两侧摆放着各色茶具及时新茶叶,皆为珍品,正中一个火炕并一张根雕茶几以及十余个精致的竹凳,四面墙上挂着茶圣陆羽的画像及《茶经》,以及少女春采图,窗外翠竹龙吟细细,仿佛有水流之声,是个极好的饮茶之所。却不在这里,屋子东北角有一扇竹门,林节引我出了门,屋后各色花草绿树,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甬道并台阶弯弯曲曲直延至山顶,踏着竹叶一路往上,到了山顶往西一转,陡见一块硕大的石头横斜而出,石根处一株轻松危耸入云,松下一股清泉透着凉意,站在石头上,可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茶园内一景一物也观之甚清,想着林节经常到此游览,依青松之枝干,搭了一个竹棚,另设一茶座于石板上,一应茶炉杯盘尽全。居高临下,大有一览众山小的风范,以往随父母到杭州游玩之时,也曾放舟西湖,却从未像今日一般赋诗西湖全景。一月来,在芭蕉坞窥见西湖一角已觉难得,此刻倒可笑自己管窥蠡测,井底之蛙了。不由得清嗅清风,沉浸在风和日丽之中。

    半晌,才缓缓挣开双眼,却见林节含笑注视着我,我脸一红,轻轻避开,他方觉失态,转身眺望西湖,片刻,道:“姑娘临风一笑,实可谓倾国倾城。”

    闻言心中一痛,数月前也有人如此赞我,然风月依旧,伊人不在,苦笑道:“倾国倾城又何妨?春花再美,若无真心懂得赏花之人,也是枉然。”

    林节偏头看了我一眼,沉思一会儿,道:“姑娘蕙质兰心,自然明白伤春悲秋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既明白,何不豁达一点呢?”

    我子女中一抖,他知我竟如此深!诚然,秋月本是无情物,多情人移情自伤而已,既于事无补,何不淡然释之?随即展颜一笑,道:“公子所言甚是,玄玄茅塞顿开。”

    他回视一笑,道:“如此何不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我笑道:“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好爽快!”言罢。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香茶,放于桌上,转身入林中拾了柴火回来。我舀来松下清泉,涤杯洗盏,两下里一切就绪,升火煮茶,分茶入碗。

    正忙碌间,一干净清秀的童子捧着食盒到来,将几样精致的茶点摆到桌上,有如意糕、吉祥饼,时鲜的菊花糕、绿茶糕,并两碗清热解暑的桂花莲子汤,心中感叹,果然思虑周全。

    用了点心,不禁疑问道:“梅花何辜,一朝勿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百年老梅,清香馥郁,林公子仿佛偏爱清茶,不知是何故?”

    林节淡然一笑,道:“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茶与梅并不相悖。梅使人高雅,茶让人净心。生处闹市中,唯有茶能精心养性,不也是很舒心的吗?何况,林和靖先生已将梅风说尽,我辈只能望其项背,何不退而求其次,赏梅品茶,淡然一生。”

    我不禁折服,不骄不躁,恬然自得,浑身透着五柳先生之隐逸,不免使我心生敬仰,点头道:“人生,多有无奈,不知以茶静心,活得从容、坦荡、贞洁、纯粹,这些反是孤傲的梅花所不及的。”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林节举杯道:“在茶香中,再浮躁的心也会慢慢沉静下来,只求浮躁世界红尘滚滚与我无涉,惟愿内心清风明月还我真性情。”

    我颔首道:“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浮躁的心无论幽居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只求心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低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不就是茶要教给我们的吗?”

    林节赞赏的看着我,道:“姑娘真是好悟性。”

    直到夕阳隐没在群山中,我和他品茶谈诗,从茶的种植、采摘谈到茶的香、醇、韵、滑,又谈到茶之分门别类,功效作用以及不同茶类的品茶之道,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变得纯粹、祥和,不知不觉已繁星满天,心里想着我一日不归,坠儿定是担忧的,于是起身道:“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玄玄出来已久,改回去了。”林节起身相送。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