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神域
字体: 16 + -

第一章、网文资料

    fri sep 04 08:42:07 cst 2015

    

    主角问题:开篇,主角要占主要位置。

    很多写手在开头会写个前传或序或楔子,内容则是什么两大高手对决,或仙魔大战之类。写完了之后,第一章才写“很多年后……”更有甚者,前传或序都写了几章之多。读者要看的是主角,他们要看主角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要看主角怎样解决这些事。而不是想看主角的父亲跟谁谁战斗死了,什么高手大战,什么仙魔大战留下了什么。

    还有一些写手,在前几章,出角是出场的,但一转眼,情节的重点就飞到别人身上了。比如把主角略为一提后,又转到某配角的战斗或某几个配角的对话上去。比如主角刚出场,就看到什么牛b的人,然后接下来全是这些牛b的人在对话战斗。主角在哪里?

    如果这些类的情节与下面的内容有重大连系,或者是你的伏笔,那可以在接下来的情节稍为提一提。但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主角抢先出场,必须保证主角占最大的篇幅,必须保证主角在开头的每一个情节里占主要位置。

    有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情节,就是主角一开始就看到亲人或朋友或牛b的人在解决问题,也就是偷看,站在身边观战这种作为局外人的情况。怎样保证主角占主要位置?

    我这里“主角在开头的每一个情节里占主要的位置”的意思是,以主角的角度去看人。比如主角观战,在战斗双方每一次有效的动作或碰撞后,适当插入主角的对话,心理,或对战斗的想法。而且这场战斗必须简洁结束,不必写得几章那么长。

    什么叫有效的动作或碰撞?比如牛人a在战斗前肃然不动,突然向前跨大步,却发出力压全场的气势,迫得牛人b脸色阴沉。那这个时候,主角感到如何?是凛然?是恐惧?还是兴奋?会不会作出谁会胜利的猜想?会不会从中悟到气势的重要性?等等……适当插入这些,主角的位置就确立了。

    简洁问题:一部小说的开头不宜情节、人物、情感太多。小说的过程是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的一个过程。

    这是新手一个致命的问题,他们写小说前,往往怀着对自己情节高潮的重大期望。他们兴奋,他们激动,他们想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心中宏大的场面。于是……他们扑了。

    所以,我劝告所有的新老写手,写小说前,请先平静下来,为什么?

    有部分写手以为开头要吸引人,于是加进了什么对爱情的呼喊,对仇恨的呐喊,所以他们的小说从开头就出现一对情侣的生死抉择,或主角对某人某事的愤怒,或因某事的不甘。

    于是,在新人的开头,不乏这样的话“我不甘!”“天要灭我,我便灭天。”“xx啊,难道我要永远离开你吗?”“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九天之上……”

    在我看来,这些话就像在放屁。或许有人说,大神都是这样写,我凭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好笑,那你自己数数,有几个大神这样写?这样写的大神只有那么几个,但这样写的扑街写手,却有几十万。我并不否定有某些写手有功力把这个感情写出来,但在我认为,这些话是要在高潮当中,在许许多多铺垫与伏笔之中,才出现的点睛之笔。但小说开头便想让读者感受你的迫切之心,哪个读者感受到?

    当你把主角遇到的不平,遇到的不甘,遇到的种种磨练,写全了,写好了,到最后来一句,泪流满面。

    相比你开头便出现,哪个更容易让人感受?

    这是情感不必太多太重。人物跟情节同样也不必太多。这三方面太多了太重了,会驾驭不好,导致本末倒置,抹杀主角地位,写得不伦不类。

    情节问题:情节包括主要情节和辅助情节。辅助情节可以成为伏笔,也可以不成为。情节是由主角去触发,而不是主角为情节而活。

    这是新手常见错误。他们可能列了大纲,可能想好了情节,但情节以外需要的细节与铺垫以及增加真实感的描写呢?也就是说缺少了辅助情节。

    许多人把主要情节写了出来,比如主角大败xxx,但主角大败xxx前,在什么地方战斗?战斗前周围的情况?主角的心理与思考?还有周围的环境如何?这些都没有写出来。

    主角在来到战场时,他观察了吗?他发现了什么?他思考了什么?有好的写手,会在主角观察时,埋下以后某一情节的伏笔。而不像新手那样,主角来到战场,打败了xxx,然后又到了哪里,发现了什么,又大败了某某了,这样给人一种流水的感觉。如果你在上一次战斗就埋下了伏笔,这样读者才感到有趣与起伏。

    情节是怎样发生的?不明白这点的人,往往用一些很直白的情节来引发,比如像店小二,路人a之类,告诉主角哪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主角就去做了,参与了情节。

    这是其中简单的例子,还有很隐晦的例子,我不举出来了。

    情节是因主角而发生的,由主角来触发的。主角到了一个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情况,又去问了什么人,经过主角分析后,他才去做那件事,要把事前这些东西写出来,这样才显得主角触发了情节。而非有这件事情,主角一发现,嘿,电速赶去参与。

    情节的问题2:情节的起伏性穿插性故事性曲折性纵横性。

    看过好多人,写的情节几乎跟流水一样。为何有此感觉?就是缺少了上面的几个性。

    具体和详细例子不解释。直接说如何写吧。

    比如主角想做a事,他需要事前的调查,还有事前的准备,事前的辅助情节。

    做a事前,主角会不会碰到xx人,会不会发现xx事?在这些xx人跟xx事之中,会不会是b事的预兆?甚至还有c事的触发点,更甚者有d事的瞄头。

    经过一番时间后,主角终于去做了a事,那接着下来,b事不是在a事前就有了预知吗?那主角就准备做了b事。这样,b事就插在a事前,但解决却在a事后,这中间就有了穿插,有了起伏。那abcdefg这些事情互相穿插纵横,要做到起伏,难吗?

    事情与事情之间的穿插纵横,是必须时时发生,在这件事,就能体现与下件事有关,做到节节相连,连连相关,一气呵成,不能出现断层。

    代入感问题:小说因何而有代入感?就是随着情节由简单到繁复,主角一步一步的对每一件事情的所观所想,按主角的思想去分析和理解。然后读者会一步一步的跟着主角去分析去理解,这样就不知不觉的代入进去了。

    人就是这样,遇到问题,一定会去思考一下。偶然遇到不相关的不去思考,那请不要与我争这个。

    想读者代入你所写的角色,那要让读者与你的角色互动的思考分析。也就是在每个情节之前,主角对此有啥看法,有啥发现,有啥思想,要写出来,让读者知道。

    主角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如果有意想不到的想法,那就是绝妙创意。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