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妃,别折腾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堂风波

一听,承佑要是对自己心服口服,赵旪心里乐开了花。不就是一个女子嘛,逗弄一个又有何妨?比起当今太子的心悦臣服来,赵旪果断选择了接受赵承佑的提议。

望着自家皇叔燃气的斗志,赵承佑满意笑了。既然他要办的事情已经做好了,是时候回宫了。

对于袁佩英之死,袁家并不可善罢甘休。很显然,他们将这一笔账算到了静初头上。

圣元十九年四月十九,朝廷新进恩科学子举行完谢师宴后,正站在朝堂上等候圣元帝的任命。这其中,更是以长相英俊不凡,出身于沈家的沈凌泽最受众人瞩目。

“皇上,这批恩科举子俱是不凡之辈,还是永安侯慧眼识珠,为我朝廷觅得良才啊!”谢石道。这三年来,谢氏一门暗中不断受到圣元帝的挤压,其势已然削减,不可与当时同日而语。萧允此番入朝,无论其动机为何,谢氏都不可得罪于他。

得了谢石的话后,依附于他的官员竞相吹捧萧允,一时间,将萧允夸赞得是天上地下,人间仅有。

望着这些谄媚的人,萧允冷眼一撇,不置任何反应。

一旁的袁照看了,心中冷笑。如今三大世家中,兰陵萧氏算是独占鳌头了。而谢氏虽受皇上暗中挤压,却也出了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唯有他袁氏,日渐没落。

祖宗的基业不能毁在自己手中,要想重振袁氏一门的雄风,只有将自己的对手排挤下去。袁照如是想到,从朝班中出列道:“启禀皇上,永安侯此次以权谋私,所选取的恩科举子未免名不符实。”

“哦?”圣元帝端坐位上,威严问道:“袁大人此话,可有什么证据?”

“谁人都知,沈凌川乃是杏林圣手古揽月的弟子,这几年来,专心于医术。从未在文章方面下过功夫,如今竟然能够名列二甲七名,想必有异。”

袁照一说完,圣元帝的脸色就暗了下来。沈凌川乃是静初的弟弟,他细加一想,便得知,这袁照想必是

为了袁佩英之死,心中不睦静初呢。

“袁照,你敢在金殿之上这么说,活得不耐烦了吗?”三年之前,圣元帝还需要忌惮这些世家。可今日,在朝堂之上,他却什么都不会害怕。万里江山,总归是要与妻儿共享才有意思。谁若敢对静初不利,就是与自己为敌。

天子一怒,朝堂震惊。然而袁照并不死心,急忙下跪,阵阵而道:“启禀皇上,老臣此言乃有真凭实据。之前,皇贵妃曾离宫三年,说是去了水云庵中修养生息。可是,据老臣所查,水云庵中的师太并不承认,这三年期间,皇贵妃在那呆过。反而是千里之外的兰陵,出现了一间净心茶室。永安侯甚为钟爱,隔三差五便前去净心茶室呆一会。可是,就在不久之前,茶室主人神秘失踪,皇贵妃还朝,紧接着,向来不问政事的永安侯入朝参政。”

谢石一听,心中隐隐算计起来。袁照这是要和皇贵妃以及永安侯对上啊!这对于他来说,正是隔岸观火的好时候。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看两方斗个两败俱伤。不由再添了一把柴火。“本相怎么越来越糊涂了呢?袁大人,你说这么多,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啊?”

袁照道:“种种迹象表明,那净心茶室的主人,就是皇贵妃无疑。而永安侯和皇贵妃之间存有私情,因此才会让皇贵妃的弟弟身居二甲七名。”

真是打的好算盘啊,谢石心想。这样一来,一来可以重创皇贵妃,二来打击兰陵萧氏。若是成功的话,这大祁的格局,又会改变了。

“你仅凭猜测之言,就可污蔑永安侯与皇贵妃,袁照,你当真不顾念你袁氏满门?”圣元帝话中隐隐含有威胁之意。他之前没有过问静初这三年来所去何方,是因为他不想让静初为难。可是,竟然在别人的口中听到了她和表兄有所牵连。而表兄是那么一个优秀的男子,他怕静初,会因此而动心。毕竟,这次她回来,自己明显得感觉到,她的心,和自己隔了千山万水。

“老臣所言,没有虚言,恳请皇上

彻查此事!”袁照泣泪道。

他身后的袁氏一派也紧接着跪下,随着袁照喊道:“恳请皇上彻查!”

“恳请皇上彻查!”

“恳请皇上彻查!”

圣元帝望着那些跪地不起的人,心中烦躁,大手一挥,道:“朕准了便是。不过朕有言在先,袁照,若是所查结果与你所讲不符,赔上的可就是你袁氏满门的前程!”

“老臣也恳请,若所查结果诚如臣所讲,那便按律惩治永安侯和皇贵妃。”

“准!”圣元帝薄唇中恨恨吐出一个字。就算是结果是他讲的那样,自己也有办法变成不是。还不信了,小小一个袁家,竟然敢与皇家和萧氏同时抗衡!

元顺望着在玉案前无端走神的圣元帝,不由问道:“皇上,夜已深了。何不起驾漪澜殿?”

圣元帝站起身来,才欲起步,又道:“算了。”今夜,他怕自己见了静初,会忍不住询问萧允之事。

而静初和承佑早就听闻了今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又见圣元帝没有踏足漪澜殿,心中不由猜测起来,他究竟是信了几分。

“母妃,你在担心什么呢?”赵承佑见静初一脸凝重的神情不由问道。静初温言道:“母妃没有担忧什么,你好好睡觉便是了。”

赵承佑乖巧得闭上了眼睛,享受着静初对自己轻轻拍打。半晌,一张小嘴中道:“那些个老大臣的话,母妃不必放在心上,父皇舍不得把你怎么样的。”

承佑竟然猜中了自己的心思,静初讶然。他不过是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能预料人心。或许,圣元帝的孩子,不能够以等闲心来视之。他的父皇能够十一岁登基,十四岁独掌朝政,作为他的儿子,其智力谋算,应当不低。

赵承佑见静初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了,不由将身子转向里面,嘴角微微勾起。这么长时间以来母妃终于能够正视自己了,不再将自己和一般的小孩相提并论了。想到此,很快入睡,一夜好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