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缘:一人心两厢情
字体: 16 + -

第141章 第31章:凶潮暗涌

进入六月,天气由温转热,眼看着就要到夏天了。

玲珑卧薪尝胆了小半年,如今终于报仇雪冤,从女官直接被皇上晋为常在,此后时常得到皇上的临幸宠爱,可谓风光无限,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她的好姊妹蕙芷、梅儿等都为她感到高兴。

而自作自受的余一秋被打入冷宫,可谓一落千丈,连宫外家人和慎刑司的掌事嬷嬷也都因此受到牵连,此消息在后宫不胫而走,嫔妃们得知后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尤其是皇后、宸妃都暗恨起来,不约而同将玲珑、梅儿一伙视为眼中钉。

余一秋是皇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虽发现此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便逐渐冷落、摒弃了她,可纵然如此也不想她就此被打入冷宫了呀,毕竟她还是自己的亲信,如今就这样被废黜了,自己脸上总是无光,于是暗中叫染冬疏通好冷宫的侍卫统领韩槐,叫尽力照看着,只要让她别死在里头才好,或许有朝一日还有利用的价值,往好说,也算做到有始有终、仁至义尽了。

至于宸妃到不关心余一秋的死活,却十分介意玲珑等人的得宠,眼下玲珑和蕙芷虽升了位份,不过还是个垫底的宫嫔,可因她们俩和御卫梅儿、月桂公主及贤妃、太医媱儿关系都不错,而她们时下又同是皇上眼中的红人,这对一向喜欢独霸圣宠的宸妃来说,怎能视而不见?

再说太后得知此事后,到全没当成是一回事,私下和眸月私下聊天时,只道这十二朵仙花已去其一,剩下的互相敌视、自相猜忌,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坐收渔人之利即可,难道还有什么局面比这更好的?眸月姑姑却担心说怕玲珑和梅儿将来步步高升难以掌控,太后笑她真是杞人忧天,到那时还不知是什么年月了呢。

文至此处,不妨为大夏国朝野各派势力排个序,明面上,当然是皇帝在掌控一切,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至尊无上。其次便是太后最具影响力,前朝有她的哥哥手握全国军权,后宫有亲侄女与自己统领后宫。至于朝中的文武重臣和民间帮派暂可忽略不计。

而暗地里,六王爷承楚无疑是最具威势的,先帝在世那会儿,他可是继承皇位呼声最高的皇子,不想在先帝驾崩时,却被四哥承汉夺得了天下,从此被迫退居幕后,任人宰割。可不是有那句话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皇上的打压下,貌似失去了一切,可余威真是不容小窥啊!自从得到琼花会姚莉的支持后,他自觉如虎添翼,从此已不再害怕与在皇上翻脸正面交锋了,况他朝中还有一定影响,在外又与尊赫尔部遥相呼应,可谓是皇上当前最大的敌人。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宸妃的哥哥抚远大将军辇耀天,他在西北边关独霸一方,已是权倾朝野,欲壑难填之下难保没有不臣之心,这也是皇上的隐忧。

二、三月梅花、瑞香的花期渐隐,四、五月间,又迎来了牡丹、芍药盛开的季节。

秀怡皇后与太后是姑侄至亲,她在众人眼里表现得一向很是谦恭孝顺,只要不是太后凤体不适,每日晨昏定省必率众嫔妃到慈宁宫去请安,这一日请安散后,皇后特意留下陪太后多聊几句,话语间不时流露出对皇上的不满,当然是以后宫众嫔妃的口吻迂回讲出来的。

其实,太后对皇上近日的做法也有所耳闻,也觉得皇上应考虑一下皇后和宸妃的感受,之前皇上中意蕙芷时,太后就曾几次敬告过皇上要爱惜皇家清誉,这也是皇上之前迟迟没给她名份的原因,如今时过境迁另当别论。

太后安慰皇后说,得空自会奉劝皇上要雨露均沾的,正说着,眸月姑姑来报,说是宸妃娘娘特来求见,此时正在院中候着。

太后知道皇后与宸妃向来不睦,明争暗斗多年,故意用征询的目光看了她一眼,皇后顾自品茗,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于是,太后便说请她进来吧。

宸妃进入厅堂,见皇后也在,并未感到有多诧异,边笑边走上前去,依次向太后、皇后见过礼数。太后叫快赐座,她便稳稳地坐到右侧,见她先开口铺垫了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话,才要说到正题,却被太后波澜不惊地抢先道:“赤芍,哀家知道你接下来要的是说什么,在你之前,秀怡已说了一些后宫里近日的情形,想必你们都是为了同一件事而来的吧?!”

宸妃听太后这么一说,“哦”了一声,并朝皇后笑看了一眼,而皇后始终宝相庄严,看不出是什么反应来。

太后接着道:“若哀家说,你们的担心实在有些多余,再怎么说,她们也只不过是些后起之秀,还能兴起什么风浪来?!放心吧!哀家心里有数,知道孰轻孰重。再说,去年选秀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充实后宫、延绵子嗣么,多几个得宠的嫔妃也很正常,皇上也是一时新鲜,多说一年半载的,还是会回到你们身边来的。”

皇后和宸妃听了,默默点头称是。

说到这儿,太后脸上泛出几分笑意,又道:“依哀家看,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为了这件事,你们姊妹俩能达成了一致,和睦相处,这也算是后宫之幸啊!我看这样吧!哀家说了这么多,也有点累了,你们就先回去!赶明儿个,哀家自会找个恰当的机会,提点皇上几句,总不能让人说皇帝有了新人就冷了旧人吧!”

皇后和宸妃听了这话,只报以一笑,起身躬身告退而去。

自乌翠娥坐稳太后宝座后,行事极为低调,整日呆在慈宁宫里修身礼佛,极少过问后宫琐事,每每见到皇上的面儿,便声称自己身体抱恙,总须药物调理才见好些,甚至还常自责说对不起先帝和全国百姓,这都是报应。为此,皇上总劝她不必在意民间传言,安心调理便是。

太后这么做自然有她的深意,其实主要是想让皇上减少对自己的偏见和戒备之心,要知道,皇上与她年纪相差无几,更没什么血缘关系,如今却偏要以母子相称,难免有些尴尬,好在皇上识大体,自东宫太后宾天后,似乎对西宫的她,更加尊敬了些,可这不过是在人前装装样子而已,若真要是发生了什么冲突,太后心知不是皇上的对手,因此怎么会轻易地为了这点小事去惹了皇上不高兴呢!方才她对皇后和宸妃所说的话,不过是敷衍而已。

皇后从慈宁宫出来,才登上软轿坐稳,就见宸妃快步追了上来,凑近皇后身边笑着低语道:“娘娘不明不白地就失了个小跟班儿,一定很是窝火吧?!”她语气总是带着轻蔑与挑衅,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皇后闻言秀眉一紧,侧目带着几分愠气,居高临下道:“大家同是宫中的好姊妹,说什么跟班不跟班的?到是有人分了妹妹在后宫的独宠,想必妹妹会很不甘心吧?!”

论心计,皇后要比宸妃高出许多,在皇后反唇相讥之下,立时落了下风,一语被戳到痛处,立时收了笑意,索性直截了当道:“娘娘既然说到这儿,那嫔妾也不必再兜圈子了,你我今日无非都是为了同一目的而来,娘娘不会认为太后她老人家会出面帮着咱们吧?”

皇后见宸妃不再话中带刺

,转为探求结盟之势,便也撤去壁垒,露出些许坦诚道:“妹妹所言极是,太后一向不怎么过问后宫琐事,方才她虽答应咱们要适时劝慰皇上,可皇上能否听得进去,恐怕你我都心知肚明,这一点从蕙芷被封为答应便知晓了。”

宸妃微微一笑道:“娘娘圣明,您既已看穿了太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咱们何不联起手来整肃后宫,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珑常在是娘娘的眼中钉,也是妹妹的肉中刺,不如趁其羽翼未丰之际,斩草除根岂非更好!”宸妃说着话,眼中闪现出肆无忌惮的凶光来。

皇后朝四下看了看,后转面对宸妃试探着问道:“听妹妹的口气,怕是早有了良策了吧!可巧下月皇上要同本宫去京郊报国寺为南方水灾降香祈福,而太后又惯是撒手不管的,这偌大的紫奥城后宫,可不就妹妹一人的天下了,何不就趁那时……”

宸妃听了眼前一亮,欣喜道:“娘娘此话可当真?”

皇后点头道:“出宫祈福的日程已定,如非意外,是断然不会更改的。”

宸妃道:“那皇上此次离宫,可会带着梅儿那丫头吗?说心里话,本宫对她还真是心有余悸的,如她在宫里,可就不得施展了!”

皇后道:“梅儿是皇上的贴身侍女,自然会和皇上寸步不离的,这一点妹妹只管放心便是。”

宸妃听了抿嘴一笑。

皇后又道:“说起梅儿这丫头,别说妹妹,就连本宫也要忌惮三分,先不说她如何得皇上青睐,也不提她是太后的亲侄女,单她姐夫项越是梅衣御卫统领的身份,谁不是闻之色变呀?!”

宸妃收起笑意,故作不屑道:“梅衣御卫固然厉害,可皇上主要还是用他们来窥探江湖动向的,对前朝后宫兼顾不大,更不会刺探到你们头上来,只要梅儿不在玲珑身边护着,本宫到时自有办法。”

皇后见她说得这么笃定,知其已有了详尽计划,暗喜如此不必自己动手,就能坐享其成,真是再好不过,于是和宸妃交头接耳说了好些亲近的话,后才互相含笑道别而去,这真是利益当前,再大是私怨皆可放到一边儿去了。

看着皇后仪仗远去,宸妃冷冷一笑,心道:谁稀罕和你联手了,只要你和太后别妨碍本宫的好事便成了。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日程,为吉嫔行完册封礼的第二天,正是皇上要同皇后娘娘一块儿启程离宫,赶赴京郊报国寺降香,为南方的洪涝灾祸祈福的日子。

这日,一大早儿,晴空万里,众嫔妃们便一道列队恭送皇上、皇后来到宫门口处,皇后转身叮嘱众姊妹们在皇上和自己不在的这几日里,定要求同存异、和睦相处,遵从宸妃娘娘临时来主持大局,如遇到实不可解的事情,就先暂且放一放,一切都等皇上回宫再做定夺。

皇后话音才落,见宸妃立刻率领身后的众嫔妃齐齐行大礼应道:“谨遵皇后娘娘千岁圣谕!”

礼毕,宸妃才一抬头正与皇后的目光对视了一眼,又都不约而同地悄然展露出了一丝微微诡异的笑意。

妙竹此时正手扶着佩剑,威风凛凛的立在皇上身边,目光远眺悄悄与玲珑交换了一下心神,并默默点了点头,算是姊妹情深、互道珍重了。

临上龙辇车轿前,皇上最后回望了一眼自己这些后宫的佳丽们,当目光扫过玲珑时,独单单停了那么一刹,可尽管如此短暂,却已让玲珑心中悸动不已,也令其它察觉到的嫔妃们是嫉妒万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