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帝君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刀笔春秋 四维序天下同

    只是韩平波想得虽好,可惜人道联盟以及广寒宫似乎不怎么情愿。( 起笔屋)前日韩平波就已发符知都会这几方,可时至而今,却仅有全真教回得灵讯。

    韩平波知道他们所想若何,心中自是哂然,如今风中明已然出山,就在这通往并州的封界坐镇。只此一人就能让这些人逡巡而不敢前向,看来在这豫州待久了,他们心中豪气也是泯然。

    不过这时有五方征招令追索,韩平波自是放心他们不来配合自己行事。

    可韩平波与全真教丘道人相谈几近两个时辰,眼见夜幕已临,可他黄白两位师弟仍是不见回返,想到这里韩平波心中微起涟波。他二人行事一向稳重,若是没有寻得这两门修士,定然早早归来,若在这般迁延下去,此行已算失败一半,不过此时灵讯已封,他也只能按耐下去。

    好在一刻之后天边飞来一叶云舟,舟上正坐几人。韩平波见状终是放下心来,虽然广寒几人不至,但凭现在的十位元婴修士也足可与那封界守卫斗上一斗。至于风中明加诸与白马书院的耻辱也该算上一算。

    待韩平波问过之后,这才晓得广寒宫竟另有妙法,将五方征招令封印,这边封界之事他们并不想参与进来,而是别有他图。

    韩平波不意广寒宫已有妙法,能将征招令字体索完全封印,并不用破开封界退走,而是仍存潜伏魔教的念头,遂不去理他,便与几人商量起来。

    豫州与全真教所占的并州相接之地足有几万余里,不过除开这东西千余里的封界屏障,别处无可通行。

    韩平波原本早已想好如何行事,可广寒宫众人在花清渊的带领之下自谋己事,没来搅入这团浑水,他的计划自是要做调整。

    韩平波思索片刻后道:“这处封界阵眼乃是三座城池,中间为主,东西为辅,原本人手足够的话,我等破去两座辅城,也能将封界暂时破开,再与丘道友师门内外相合,击破封界屏障自是不在话下。”

    韩平波可惜道:“只恨广寒宫花清渊不识大局,也不知要忙些什么,而今我等只能合力一处,先攻中央那座主城,主城一破,嵩阳山那厢就不能随意调整法阵,到那时丘道友再与师门联络,我等缠住风中明所统摄的二十余位元婴魔修,能不能攻破封界就全看丘道友师门了。”

    丘道人迟疑一下,终是问道:“如今灵讯已封,如何能与师门联络。”

    韩平波回道:“火云上人已与天香圣姑论定今日过后灵讯便开,现在我等只须静待便是。”

    韩平波将一应准备细细交代下去,最后介绍了这些守卫封界主城的二十余位元婴修士来历,以及所长神通。

    诸人都知这是生死分晓一战,自是不会懈怠,将各自所获情报汇于一处,最后大觉纵算以少击多,也是大有成算。当然这个前提就是,破开封界之后,韩平波真能敌住风中明。要不然这十几人可就真不一定能拖住恁久。

    时待夜半,灵讯往来已渐通畅,待丘道人传讯过后,韩平波便率同诸人向豫州封界直驰而去。

    一路之上诸人只管闷头而进,如有不开眼的魔修上来阻挡,韩平波只轻挥袍袖,便将其人打做肉泥一团,就连警讯也不及发出。

    如是片刻,韩平波所说封界主城之自就已现于眼前。

    其城高有百丈,东西长约十里,南北略窄,不过区区百丈罢了。其城砖不知何物所铸,色泽青幽,灵光黯黯,两砖相连之中几无缝隙,刀插不进,水淋不惹,远远望去墙面似若一未经打磨抛光的青铜镜面。

    而一道万丈垂幕就自高不可及的九霄落下,将者城池南北分做均等两份。这道垂幕就是魔教恃之自守的封界屏障。其前身脱自云之法界最高阵法——玄黄天地。

    后来不知魔道何人将之改动,化作这道封界将豫州揽与其内。从此豫州之地再不虞被人攻伐,魔教占尽上风。

    也就因为这道封界的缘故,从而致使豫州本土防御算不得严谨,韩平波等人能纵横豫州也纯属侥幸。

    这道封界之外就已是并州之地,此时全真教已收灵讯,攻袭甚紧,一道道仙光雷法正如天河倒灌一般,打入小楼露出封界之外的半部。

    韩平波几人一路赶来,未受半点有力阻碍,还道魔教修士并无防备,可在他们飞临之时,十余道遁光就自城中一射而出,迎与诸人当面。

    而与此同时,魔修一人手中飞起两道剑书,分望东西而去。这人张口一笑:“前日本打算与道友一论高下,却不想韩道友避而不见,今番道友总该不会抽身而退了吧。”

    沈青衡乃至陆一鸣都能想到与全真教内外相应,以求攻破封界,涂媚自然也不会疏忽此节,她自几日前韩平波等人销声匿迹之时,就已作好预备,单等他们自己迎来便是。

    这人乃是中央魔教伊家大长老伊坎,前阵韩平波袭击涂媚之时,就因此人恰好路过,才没将涂媚斩杀,无功而返。

    韩平波一见此人心中微起波澜,看来自己所得消息为假,并不是风中明坐镇此地,而是这伊坎坐镇。那风中明现在岂不仍在居地未动,魔教此举到底有何意义。

    不过到了此时,他们已无后退之路,要是不赶在其余两城元婴魔修赶来之前击破此城,恐怕自难求活。要想得生,唯能勇往而前,以死战之。

    韩平波大喝一声道:“各位道友动手。”他此言一毕,浑身法力鼓荡而起,天地刹那间风云荡动,一团浩然紫气就自韩平波头顶蒸起,转眼后便凝作一枚枚古字,在那高天之上来回流转。而后随着他单手而指,向伊坎一冲而去。

    其余诸人一见,也各自使起拿手神通,各寻其敌争斗起来。

    可魔教早作预备,一时并无死战之心,除了伊坎驱御飞剑与韩平波相争之外,余人俱是守而不攻。他们自然知晓,若是其余两城若来,也不过片刻之后,只要拖过这一会,以多攻少,自然轻易能胜,何须如此不顾生死而斗,他们当然能沉心下去。

    可就在此时,那外间城池已被全真教打成废渣,那接天封界气息顿时一乱,立时薄了数分,似有破裂之兆。

    但就在外间城池尽废之时,远在数万里之外的玉无瑕已然警觉,立时调顿一番。

    而随她法阵调动,那南北两座半城立时爆出一片刺目光芒,待得光芒尽涅之后,城池南北已做对调,挡住全真教来路得仍是半座防备完善的城池。

    而原本已成废墟的半座城池,自归到北面之后立时汲取天幕传来的灵光,转眼后其便若一株树苗般,一寸一寸的生长起来。

    这封界三城若是当真这般好破,豫州恐怕早已是四方烽火八面狼烟,魔教也不会压制正道如此之久。其分南北两城,南城若破,只消轻轻调动位于嵩阳山的法阵中枢,使一城南北互调。

    而破去那城只消汲取封界幕上灵光,一时三刻便能恢复如初,只要正道攻击之速赶不及其恢复之速,其便能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纵有万般神通,也不能逾越雷池半步。

    伊坎身为伊家大长老,一身修为或许比不过西方魔教第一高手风中明,可在伊家之中除却家主之外,已是毫无敌手。韩平波纵然再是神通广大,也被其一柄魔剑缠住,无有余暇前去摧毁下方正在恢复的城池。

    韩平波心急之下举头四望,与他一同而来的诸位修士各敌一人,虽然占尽上风,可却是杀得难解难分,一时半会并不能击败对手,若想他们觅到空当,前去摧毁这封界之城并不是轻易之事。

    韩平波见状,心中不由生出对花清渊的憎恶出来,若是他随自己一道而来,两位元婴三重修士合力,只消一倾刻,便能将伊坎击败,从而将这原本残破的小城彻底毁去,怎会这般狼狈。

    他思量片刻,心知此时抱怨已是晚矣,看来自己当须拼命才是。

    韩平波念头打定,口中低低一喝,那周天弥散的浩然之气便卷荡而归,待到韩平波功法运转完毕,其便凝作一杆如橼巨笔。其周身青紫之色闪烁不停,长有三丈有余,笔尖却似若刀锋,一股浩瀚正气就在这笔中流转不定。

    伊坎见他收回浩然正气,本以他要抽身而逃,那柄飞剑已是不依不饶追索而去,待到这杆三丈大笔出现之时,他不由大惊——刀笔春秋。

    上古之时,史官就以刀笔在汗青史简上书写历史,帝王纵然不满,也不能改动分毫。这刀笔春秋神通,乃是儒门降妖除魔至高神通,向有一刀定春秋,三笔判生死之誉。

    他还待御起飞剑先将这刀笔斩破,可那刀笔在当空一划,一个‘封’字古篆就自那笔尖一冲而出,直入他飞剑之中。他这柄飞剑已是灵宝之身,可受此一击,却是灵性尽泯,转眼掉落尘埃。

    韩平波见此,却是一掌拍胸,开言道:“四维宁序,天下大同。”

    此言一毕,一股无形波动便漾漾而动,转眼后便蔓延周遭百里方圆。那正与正道交手的元婴魔修,个个发觉身若陷身沼泽淤泥,体遭五牛拖拽,一身法力竟是毫无来由滞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