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乱天下:极品神医戏大唐
字体: 16 + -

正文_第34章眼中的猜忌

晋阳倒也不挽留,只是向若水再三确定以后一定要常来。若水应承了下来,便随着王公公向御书房去了。

若水从来没想过会在这个时候遇到这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长孙皇后胞兄,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学士之首——长孙无忌。

若水跟着王公公远远地便见两个人走出御书房,向自己这边走来,走近才看清。

一人长身玉立,翩翩书卷气,只不过那张在阳光下还是苍白的可怕的脸还是能够看出其身体的不适,正是若水有过一面之缘的当今太子——李承乾。

若水的眼神在李承乾毫无血色的脸上停留了片刻,脑中不由得响起了李恪说过的那句话:“那个人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在他的眼里我们不是他所谓的儿子,我们不过是他巩固地位的手段,是他今后托付江山的牺牲品。”

那是否她可以认为贞观十七年的废太子事件并不是意外,而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理由不过只是再一次的皇位之争的牺牲。那他呢,李恪是否有朝一日也会步上着一条不归路,成为他人的踏脚石?

若水被自己的想法吓到,心中忽然浮起了一些不祥的预感。慌忙的调整好自己的思绪,不再深入思考下去。

若水重新调回目光,却见太子的身边跟着一个另外一个年逾不惑的中年男子,那男子目若朗星,面若桃李,除了双鬓之上掺杂的几缕银丝之外,暴露了他并不年轻以外,完全无法从那张脸上看出岁月遗留下的痕迹。

若水的眼中闪过一丝暗芒,她多少已经能够才出此人的身份,但真正让她在意的是:身为臣子,与太子一起行走,竟然敢跟太子并肩而立。

李承乾见到若水却是一愣,继而又扬起了一抹笑意,主动招呼道:“三弟妹。”

若水盈盈的福了下身子笑道:“若水见过太子殿下。这位是?”

不等李承乾介绍,长孙无忌已经躬身笑道:“这位想必便是吴王妃吧。臣乃是齐国公长孙无忌。”

礼数还算足,但是若水可是听出了长孙无忌的话中没有半分的敬意,再一抬头,却发现在自己观察他的时候他也在暗中打量着自己,在对上自己的目光之时,那双带着促狭的狐狸眼微微一眯,竟是带了几分惊讶。

“也莫怪若水不认识,皇舅这一年都在洛阳休养,今日才回朝。”李承乾仿若没有察觉两人之间的气氛异常,解释道。

“原来是齐国公,若水失礼了。”若水收回目光,换上了端庄的笑颜,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臣在洛阳便听说皇上新晋了一位若芸公主,倾城绝色,端庄典雅,甚是喜爱,后来甚至赐婚给了刚刚班师回朝的吴王爷。臣一直盼望着能够得见一面,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长孙无忌也巧妙地掩去了眼中的猜疑,轻笑着说道。

若水心中一凛,这只老狐狸。甚是喜爱或许还有可查,倾城绝色,端庄典雅,这些词真的在对自己的形容中出现过吗?不过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又怎能让你失望呢?

若水落落大方的笑道:“若水也时常听闻宫中之人提起,长孙皇舅,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总兵攻战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非张良之才可比。”

长孙无忌脸上的狐狸笑僵住了,看着若水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探究。李

承乾的眼中掠过一丝光芒,但是立刻又淹没在那深不可测的墨色之中。

就在三人之间有些冷场之时,王公公适时地站了出来,打破这份沉默:“咳咳,参见太子殿下,齐国公。”

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才发现若水的身后竟是跟着皇上的随侍,因为三人的位置刚好在拐角处,在若水和围墙的阻挡下,两人一开始并没有察觉王公公的存在。

“原来是王公公。”

王公公向两人躬身行了个礼,转而对若水说道:“王妃,皇上还在御书房等着您呢。”

若水扫了一眼这个显然也是上了年纪的老太监,不得不说这个人也是个人精,懂得审时度势,否则也不会混到宫中职位最高的太监总管一位。

“如此若水便先行告辞了,父皇还在等着若水,改日若水得空再去拜会皇舅和太子殿下。”

“既然是皇上的意思,王妃还是快些前去吧,让皇上久等了可不好。”长孙无忌再次恢复脸上的笑意,但是那双狐狸眼中的猜忌却有增无减。

若水向两人过了个礼,便随着王公公向御书房走去。

看着若水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李承乾才开口:“皇舅,此人如何?”

“不简单。”能够说出当年皇上对自己的评价并更改来暗讽自己之人,绝非等闲之辈。而且刚才她在和自己对视之时也没有显露出半分慌乱与失常,看来异数又多了一个。

目光转向自己身旁的少年,长孙无忌猛然想起不久之前李世民和自己单独谈话时冒出的那一句:“卿可有发现,在众皇子之中,那个孩子却是最像朕的。”

长孙无忌的脸沉了下来,无论如何,自己绝对不能让除了容儿之外的人生的孩子坐上那个位子,长孙无忌眼中几张脸,目光在李承乾苍白的脸上停留了片刻,茶色的双眸中雾气弥漫,仿若有什么开始暗自酝酿。

然而在他没有看到的角度,李承乾的脸上也都起了一抹嘲讽的笑颜,不知是在嘲笑有些人的心绪浮动,还是在嘲笑有些人看不清局势。

若水一踏进御书房,便发现房中并不只有李世民一人,旁边还站着另一个男子,面色还算清朗,但是双鬓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已经暴露了他的年龄。

男子看到若水愣了愣,主动停下了话题,李世民也将目光调到了若水的身上。

“若水见过父皇。”若水忙走上前给李世民行礼道。

“都不是外人,不用拘于礼节。若水这位是郑国公魏征魏爱卿。”李世民率先为若水介绍。

“魏大人。”若水向魏征点了点头,魏征也向若水抱拳行了个礼。

李世民见两人相识过后,便再次将注意力拉到了魏征的身上说道:“魏爱卿,你继续说。”

魏征愣了愣,若水也是吓了一跳,低下头掩去脸上的讶异,心中思索着:这李世民是打什么注意,让自己过来,又公然要在自己面前讨论政事,毫不避讳,难道是对自己的试探?

魏征只是顿了片刻,便继续说了下去:“现在河南盐政司主事暂时空缺,盐政向来是河南河北一带的主要收入来源,长此以往恐怕不利于两地的百姓生活。”

盐政?若水浑身一颤,自古以来盐政向来是朝廷最为**的话题,官盐与私盐向来都是两块最大的肥肉,也因此培养出了

一群脑满肠肥的贪官污吏。每次只要一彻查盐政必定能够掏出堆积如山的花花白银。这个河南盐政司的主事多半也是因此而被撤下的。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说道:“爱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魏征低头思索了片刻说道:“朝中贤士不少,但是堪当大任者倒是不多,有一人倒是有这一才能,只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闻言剑眉一挑道:“讲。”

“臣以为徐王殿下能当此重任。”魏征虽然低着头,但话却说得不卑不亢。

话音一落,整个御书房之中便陷入了一场静寂,若水一直低着头,但是还是能够感觉到周围的气氛忽然凝滞了下来,有种很恐怖的沉默在蔓延。房内静的连一根针掉落地上可能都能够清晰的听到声音。

许久,李世民无波无澜的声音再次响起,却不自觉地带了一些逼人的气势:“若水。”

“儿媳在。”忽然被点名,若水的心一抖,忙上前一步。

“你的看法呢?”透过那方檀木长桌,若水能够看到李世民随意的靠在那只宽大的贵妃椅上,但是那双威压惊人的眸子却仿若一张网,将她擒在了其中,动弹不得。

若水尽力让自己在那双眼睛之下不失常态:“父皇,后宫不得干政。”

“朕恕你无罪。”李世民的语气中满是不容拒绝:“若水,你刚刚从晋阳的丽政殿过来的吧,那孩子可是冰雪聪明得很,每次这类事情,问她往往会出人意表。”

若水猛地抬起头,却正好撞上李世民深沉的双眸,慌乱的再次低下头,但是心却乱了。李世民这是在暗示着什么?若是自己答不出来,他就要去问晋阳吗?还是说她在告诉自己,那一次自己跟晋阳所说的那些话早已经都入了他的耳?若水忽然觉得胸口凉凉的,一股刺骨的寒意渗透了身上的每一寸。

“如何?若水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李世民的声音再次传来,在若水的耳边回荡,低沉磁性却暗含着这世上最大的危险。

若水深吸了口气,维持住脸上的笑意说道:“既然父皇都这么说了,若水也便不再推辞了。若水只是一介弱小女子,朝政什么的更是一概不知,但是若水知道一句话。”

“哦?什么话?”李世民好像被引出了几分好奇。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照他们的说法,说的应该是徐王李元礼,一个后世号称“天下楷模”的人,可见其评价之高,但是在这种封建年代,一个人的名声过高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帝王不会容忍任何一个人的威望比自己高李世民和魏征同时一愣,李世民收回了刚才那仿若蝎子般蜇人的目光,似是陷入了沉思。魏征看着若水的目光则是复杂中带了几分赞赏。

就在若水心中忐忑之时,李世民突然爆发了一阵爽朗的笑容:“好一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愧是若水。”

李世民看着若水的目光恢复到了原来的温和,转头对魏征说道:“便如魏爱卿所说,派遣徐王李元礼久违河南盐政司尹,即日起程。”

魏征低头回了句:“是。”

若水不由得松了口气,放松之下却又有些后怕,自古伴君如伴虎,今日她算是见识了。以后还是少掺和这些宫廷的是是非非的好,否则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帝王心难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