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颈孔雀
字体: 16 + -

五十二

    准提终是没有胆子去找后土的麻烦,带着门下之人回归西方去了。或者说这洪荒之大,没有人会说活的不开心了去找后土的麻烦。执掌六道轮回之人,又岂是常人敢于冒犯。就算真能占得几分便宜,也将要背上一份天道之间的大因果,却是无人承受得起。



    而阐教一方,终究还是没有先行离去。却是还对孔宣所言的与刑天了解因果之人有所期待。而孔宣自然也是没有那份闲情去告知他们,若不是为了让那十只金乌能够受一些打击,安心在娃皇天中修炼。孔宣直接宣布刑天胜都是可以。那十只金乌如今都不过是金仙顶峰境界的修为。就算是懂得结成金乌大阵,也不会是战力在半步准圣的刑天的对手。



    之后的发展全都是落到了孔宣意料之中。刑天不过三斧,便是将十只金乌尽数重伤。随后孔宣现身将十只金乌带走,送回了娃皇天之中,并且叮嘱其等好好修炼之后,便抽身而去。



    而烈山也是在有熊氏跟随广成子前往昆仑山之后,顺理成章的在三十年后,将人皇之位传给了九黎氏。自己则是受了一份比太昊与伏羲都为浓厚的功德金光。如仓颉一般,成就了半步混元道果。而教授他的多宝,也是借由此功德成功地斩出了善尸,进军准圣。



    九黎氏继位之后,先是顺理成章地将巫族与人族当初一起生活的各个部落划分到了人族之中,使得拥有巫族血脉的人族在人族之中生活,随后又是从六道轮回之中调遣出了十余位巫族,使其作为护卫,守卫各部族之安宁。便如当年一般,巫族人率性直爽,又在九黎氏的严令下不得歧视异族,很快就是与其共同相处的人族打成了一片。



    至此,人族五帝治世之局便是正是开始了。而阐教与西方教经此一役,仿佛也是达成了某种协议,另外三尊人帝 颛顼、唐尧、虞舜的师位,也都是经过孔宣,各自分配了给了阐教的太乙,西方教的药师和宝幢。而当第四位人帝虞舜继位之时。燧人氏便是听从孔宣吩咐,来至人族,将一名为大禹之人,收做了弟子。传其修行之法,对其悉心教导。而同一时间,接到元始之命的玉鼎也是前来请教孔宣,询问第五位人帝的归属。



    孔宣却是笑道:“五帝之位,阐教不是已经有两尊了吗?你又前来做甚?”玉鼎急忙道:“前辈何出此言,吾阐教上下,不过太乙师兄收了颛顼为徒,何来两尊之说?”孔宣道:“那广成子收有熊氏为徒,你做何解释?”这点玉鼎却是理直气壮的道:“有熊氏却是未曾成得人皇之位,又怎能算得一尊。”孔宣却是不屑一笑,道:“那你阐教等人为何当初执着为其争夺人皇之位。你等既然收了有熊氏为徒,又为其成就人皇而争夺。那便是你等已经做出了选择,难不成就因为你们失败,还要吾给你们善后不成。”玉鼎还欲再言,孔宣就是挥了挥手,一道金光将玉鼎带了出去,只在其耳边留下了孔宣的话语:“若是你等当初安安心心找吾,又怎么有此般事情,你等小人在先,便不要怪吾了。”



    玉鼎虽是气闷,却也知自己非孔宣敌手,只得是垂头丧气地回了昆仑山,将孔宣之言一一禀告给了元始。元始当即便是面色一红,却是火气涌上之感。而玉鼎连忙将头低下,不敢再行言语。过了半晌,元始才是冷静了下来,略带疲倦感地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这件事便到此为止便是了。”玉鼎只得应了一声,退了出去。而元始则是目光深邃,望向了人族方向,嘴中道:“好一个孔宣,待得吾出手之时,便是你偿还因果之日。”



    孔宣虽是不曾知晓元始之言,但也是心中知晓。元始本就是气量不宽,只怕是已经记恨上了自己。但如今大劫未至,只要自己不是出手将广成子这般的其心爱弟子斩杀,他就也不会冒违抗鸿钧之命的风险对自己出手。所以一切因果,终究还是要到大劫之中了断。而此时的孔宣,也没有空闲来思考这些了。



    人族五帝治世已是即将到了尾声,孔宣也是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进行自己帮助人族的最后一步了。自从大禹被燧人氏收为弟子之后,孔宣便是游走于洪荒之间,收集洪荒之中的各类金属之精。足足收集了三百年之久,之后又是在镇元子的帮助下,将这高千丈,宽千丈的巨大物体浓缩成了一块半径约百丈的巨大铁球。



    饶是二人功力深厚,将其炼制完成,也是又花费了近五十年的时间。而此时的人族,虞舜也已经是退位,将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得燧人氏亲自教导,将人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为了方便管理,大禹将人族所处之地划分成了冀州、 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每州各设一德才兼备之人统率,并将其等名为诸侯。



    而因为太昊当年身为人皇的策略,人族之中修行之人也是相当不少。各方诸侯,均是修为不在天仙以下。处理人族之事,各方矛盾,也是绰绰有余了。而就在人族气运即将到达鼎盛之际。终是有意外发生了。



    当尧还在位的时候,人族所处之地便是有洪水之祸,不过还不严重。而在大禹继位之后,这洪水之祸却是泛滥开来。只见其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族各州的房屋,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这种情况之下,大禹下定决心,定要为人族消灭水患,保人族太平。



    大禹先是采用堵之策,将洪水拦截在州外。但是他很快就发现,洪水越堵越高,无论自己建出多高的屏障,都是会很快被洪水所超过,最后被淹没。大禹也是绝顶聪明之辈,很快就是知晓了此法不可行。当即便是改变了方法,化堵为疏。他带领九州之人疏通水道,将大部分的洪水都引到了大海之中。而对于剩余的洪水,大禹则率领众人将大片的地方推平,使洪水流经,将其变成了肥沃的土地。至此,人族气运鼎盛之日,终是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