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月小聚
飒飒秋叶自树上飘落而下,白笙正独自坐在院内,一身素衣薄衫,简明清朗。
“公子怎么坐在这了?”良卿问道。
“兄长来了家书。”白笙神色向往,“其中写了许多洪城风物,军中风采…”
良卿想了想,安慰道:“会有机会。”转而问道:“大公子说自己的近况了吗?”
“只说了句一切安好。”不知他想到了什么,面上渐露笑意,“不过想来过了年关,便能见到他了。”
“大公子年后会回来?”良卿讶异,毕竟奉命驻守不是小事,怎能轻易回还?
“父亲要给兄长议亲了。”他笑了笑,“其实早两年父亲便提过,只是那时边关不稳,于是便耽搁了,这次父亲会回书给兄长,让他请命归家。”
良卿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口,只是默默站在他身后,抬眼望向远方秋色。
远方疏阔的景色,像极了那夜青衣薄衫,对月饮酒的身影…
未及半月,冬日的初雪,便急不可耐的落了下来。
良卿一身棉袍,很是厚重,领间的绒毛不安分逸在外面,缩着手跟在白笙身后,缓步朝着清月楼走去。
清月楼,是这都城中最雅致的茶楼,进出的,或是些风雅之人,或是些世家贵族的公子,于这京都之中颇有盛名。
午时课业刚结束,六皇子与八皇子便约着白笙,同去清月楼赏雪饮茶。
白笙近来与这二位皇子也是交情渐好,所以这二人相约,他便应了下来,回府换了身衣衫就赶了来。
到了清月楼,报了雅间名字,便有小厮引着他们上了三楼。
推门进去,便见屋内人已经谈笑开了,听到推门声,屋内几人都看了过来。
瞧着他们身上还未化尽的雪粒,安元昭责道:“明知我们在等你,你还慢悠悠的走着来,瞧你那小跟班,都快缩成了一团了。”
“给二位赔礼了,离的不远,我就想着顺路赏赏雪,至于阿良,她就是有些怕冷,二位别笑我们了…”白笙温声讨饶道。
“别贫嘴了,过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吧。”安元康示意侍从为白笙斟茶。
白笙落座,接过轻啜了一口,滚热清香的茶水,使他寒意尽去,身子也慵懒了下来。
放下杯子,他感叹道:“初雪日,约上好友一起品茗赏雪,实在是件让人舒心的事。”
“你先别急着感慨,咱们还有位贵客未到呢。”安元康笑道。
“还有客人未到?”他刚问出口,门就又一次被推开了。
一个身着黑底红纹棉袍,手抱白绒狐裘手笼的人,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看清来人面容,白笙便要起身行礼,可那人却对他摆手,示意他坐好,随即撩袍坐与上首。
“今日都是便装出行,不讲礼数,没瞧老六、老八都坐的安稳,你学他们就是,别坏了这饮茶赏雪的雅致。”
来人正是洵王安延熙。
“就是,我们出来时遇到七叔,说约了你,七叔便说来凑个热闹,你也知道,七叔没什么架子,你别拘谨。”安元康道。
白笙笑了笑,他对这个年纪不大的王爷,同样很有好感,听到这话,也就没有再多客套。
窗外细雪飘飘,屋内茶香四溢。
四人围着桌几,谈天说地,从平日课业聊到京都趣事,又从这些聊到了边关战事。
说起战事,自然少不得谈起了几月前,与海林那一战。
安延熙看向白笙,道:“说起海林犯境那战,听说你兄长很是勇武,皇兄看过战报后很是欣赏,随后便命他驻守洪城了。”
白笙还未答话,元康却接过话头。
“我也听说了,尤其是那句,‘先为人子后为人臣’,可真是让人感佩。”
白笙却是心中一动,虽说白戈本意只是孝道为先,可若被有心人解释起来,未免有些藐视皇威的意思。
念及此处,他面上不由露出了些许不安。
安延熙一直注意着他,见他面色有了变化,略一转圜,便知他想到了什么。
“你别多心,皇兄听到这话,非但没恼,反而夸赞你兄长赤子心性,可堪大用,不然也不会许他重职。”
闻言,白笙才松下口气,想了想,有感而发道:“马上杀敌,纵横疆场,方才不失男儿豪情啊…”
“是啊,就像我三哥那样,着实让人艳羡的紧呢。”安元康道。
他一直很景仰自己的三哥宁王安元晨,听到白笙的话,不由连声感叹。
元昭虽未出声,可面上却也是一阵出神。
“我们也会有机会沙场纵马的,咱们云晋皇朝以武立国,我等又是皇家之人,总不会在这京都碌碌一生的。”
安延熙低沉的声音,拉回了众人的思绪。
“七叔说的对,再过几年,我们也有机会的。”安元康回过神,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白笙淡淡的笑了笑,低头继续饮茶,没有说什么。
安元昭却打趣道:“我们还有机会,可七叔就说不准了,父皇那么疼你,怎么舍得你上战场?”
安延熙苦笑摇头,道:“皇兄是因我年幼才多些疼爱,又不是娇惯溺爱,他对我武事和课业的要求,可是比对你们还高。”
“那倒是,父皇从不会过分溺爱后辈,对我们兄弟也都多是严厉。”安元康点头道。
“对了,我听闻镇北帅要回京了,老八你和普源平日走的近,可知此事是真的吗?”安延熙岔开了话题,毕竟谈及帝王,气氛总是太过严肃。
“是真的,下月初便会到京,普源的快活日子算是到头了,你们是没瞧见他那副沮丧样子。”
安元康一边说着,一边好似想到了那场景,失笑出声。
“久闻镇北帅把府上如军营那般管制,规矩甚严,普源在京中这两年,日日与你们厮混在一起,等镇北帅回来,他怕是有的苦头吃了。”安延熙笑道。
白笙手捧清茶,见他们笑的开怀,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良久后,他才抬眼望向窗外,轻声道:“这场初雪,停了呢…”
“公子怎么坐在这了?”良卿问道。
“兄长来了家书。”白笙神色向往,“其中写了许多洪城风物,军中风采…”
良卿想了想,安慰道:“会有机会。”转而问道:“大公子说自己的近况了吗?”
“只说了句一切安好。”不知他想到了什么,面上渐露笑意,“不过想来过了年关,便能见到他了。”
“大公子年后会回来?”良卿讶异,毕竟奉命驻守不是小事,怎能轻易回还?
“父亲要给兄长议亲了。”他笑了笑,“其实早两年父亲便提过,只是那时边关不稳,于是便耽搁了,这次父亲会回书给兄长,让他请命归家。”
良卿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口,只是默默站在他身后,抬眼望向远方秋色。
远方疏阔的景色,像极了那夜青衣薄衫,对月饮酒的身影…
未及半月,冬日的初雪,便急不可耐的落了下来。
良卿一身棉袍,很是厚重,领间的绒毛不安分逸在外面,缩着手跟在白笙身后,缓步朝着清月楼走去。
清月楼,是这都城中最雅致的茶楼,进出的,或是些风雅之人,或是些世家贵族的公子,于这京都之中颇有盛名。
午时课业刚结束,六皇子与八皇子便约着白笙,同去清月楼赏雪饮茶。
白笙近来与这二位皇子也是交情渐好,所以这二人相约,他便应了下来,回府换了身衣衫就赶了来。
到了清月楼,报了雅间名字,便有小厮引着他们上了三楼。
推门进去,便见屋内人已经谈笑开了,听到推门声,屋内几人都看了过来。
瞧着他们身上还未化尽的雪粒,安元昭责道:“明知我们在等你,你还慢悠悠的走着来,瞧你那小跟班,都快缩成了一团了。”
“给二位赔礼了,离的不远,我就想着顺路赏赏雪,至于阿良,她就是有些怕冷,二位别笑我们了…”白笙温声讨饶道。
“别贫嘴了,过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吧。”安元康示意侍从为白笙斟茶。
白笙落座,接过轻啜了一口,滚热清香的茶水,使他寒意尽去,身子也慵懒了下来。
放下杯子,他感叹道:“初雪日,约上好友一起品茗赏雪,实在是件让人舒心的事。”
“你先别急着感慨,咱们还有位贵客未到呢。”安元康笑道。
“还有客人未到?”他刚问出口,门就又一次被推开了。
一个身着黑底红纹棉袍,手抱白绒狐裘手笼的人,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看清来人面容,白笙便要起身行礼,可那人却对他摆手,示意他坐好,随即撩袍坐与上首。
“今日都是便装出行,不讲礼数,没瞧老六、老八都坐的安稳,你学他们就是,别坏了这饮茶赏雪的雅致。”
来人正是洵王安延熙。
“就是,我们出来时遇到七叔,说约了你,七叔便说来凑个热闹,你也知道,七叔没什么架子,你别拘谨。”安元康道。
白笙笑了笑,他对这个年纪不大的王爷,同样很有好感,听到这话,也就没有再多客套。
窗外细雪飘飘,屋内茶香四溢。
四人围着桌几,谈天说地,从平日课业聊到京都趣事,又从这些聊到了边关战事。
说起战事,自然少不得谈起了几月前,与海林那一战。
安延熙看向白笙,道:“说起海林犯境那战,听说你兄长很是勇武,皇兄看过战报后很是欣赏,随后便命他驻守洪城了。”
白笙还未答话,元康却接过话头。
“我也听说了,尤其是那句,‘先为人子后为人臣’,可真是让人感佩。”
白笙却是心中一动,虽说白戈本意只是孝道为先,可若被有心人解释起来,未免有些藐视皇威的意思。
念及此处,他面上不由露出了些许不安。
安延熙一直注意着他,见他面色有了变化,略一转圜,便知他想到了什么。
“你别多心,皇兄听到这话,非但没恼,反而夸赞你兄长赤子心性,可堪大用,不然也不会许他重职。”
闻言,白笙才松下口气,想了想,有感而发道:“马上杀敌,纵横疆场,方才不失男儿豪情啊…”
“是啊,就像我三哥那样,着实让人艳羡的紧呢。”安元康道。
他一直很景仰自己的三哥宁王安元晨,听到白笙的话,不由连声感叹。
元昭虽未出声,可面上却也是一阵出神。
“我们也会有机会沙场纵马的,咱们云晋皇朝以武立国,我等又是皇家之人,总不会在这京都碌碌一生的。”
安延熙低沉的声音,拉回了众人的思绪。
“七叔说的对,再过几年,我们也有机会的。”安元康回过神,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白笙淡淡的笑了笑,低头继续饮茶,没有说什么。
安元昭却打趣道:“我们还有机会,可七叔就说不准了,父皇那么疼你,怎么舍得你上战场?”
安延熙苦笑摇头,道:“皇兄是因我年幼才多些疼爱,又不是娇惯溺爱,他对我武事和课业的要求,可是比对你们还高。”
“那倒是,父皇从不会过分溺爱后辈,对我们兄弟也都多是严厉。”安元康点头道。
“对了,我听闻镇北帅要回京了,老八你和普源平日走的近,可知此事是真的吗?”安延熙岔开了话题,毕竟谈及帝王,气氛总是太过严肃。
“是真的,下月初便会到京,普源的快活日子算是到头了,你们是没瞧见他那副沮丧样子。”
安元康一边说着,一边好似想到了那场景,失笑出声。
“久闻镇北帅把府上如军营那般管制,规矩甚严,普源在京中这两年,日日与你们厮混在一起,等镇北帅回来,他怕是有的苦头吃了。”安延熙笑道。
白笙手捧清茶,见他们笑的开怀,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良久后,他才抬眼望向窗外,轻声道:“这场初雪,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