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女神农
字体: 16 + -

全部章节_第161章 掉色

秦妙这才明白过来,应该是冯秋的爷爷早早的就病了,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提早就帮着冯秋找后路。许是去年除夕的前一天的晚上在这家店得了免费的粮食,后来又看到这家店施粥半个月,这才动了让冯秋来投奔的念头。

可是来了做仆役的话,那爷爷心疼孙子,怕他吃苦。便在自己快要咽气的时候叮嘱冯秋来店里找三大娘,认下这个干娘,这样那爷爷或许还能留着一口气看到孙子找到了依靠好放心的去。

可谁知道冯秋这孩子是个有骨气的,断然做不到爷爷还在的时候自己丢下爷爷去认干娘,虽然招来了粮店,可绝口不提认干娘的事,只说借了银子给爷爷治病。

到了后来,爷爷到底是没撑住,去了。可是冯秋被带回到粮店之后,便不敢开这口去认干娘了。

到底是小孩子,刚没了唯一的亲人,又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每天局促不已的努力适应着新环境已经让他提心吊胆的了,哪里还敢提认干娘的事。万一三大娘不同意呢,岂不是连留在这里蹭饭吃的机会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秦妙笑着摸着冯秋的脑袋说:“别害怕,三大娘对你可是极满意的。原本我还怕你不同意,现在有了你爷爷的意愿,这事啊妥妥的,跑不掉了。依我看,明天就把事情给办了,这样你也能早早的有自己家。”

冯秋点了点头,却是没有说话。

秦妙知道,冯秋现在年纪太小了,刚刚没了爷爷,现在虽然冯三娘出面认了他做干儿子,可是对于今后的生活,冯秋依旧感觉陌生而忐忑。于是宽慰他:“你不要担心,三大娘会对你很好的,秋儿,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只管用你勤劳的双手迎接美好的未来就好。”

冯秋乖巧的回答:“妙妙姐,我记住了。”

秦妙带了冯秋来到前面铺子里,铺子里面冯三娘刚刚送走了一个买粮的顾客。

“三大娘

,秋儿他同意了。”秦妙笑着说。

冯三娘一听,高兴坏了,几步走到冯秋的面前一把将他抱了起来,开心无比的在冯秋的小脸上亲了两下:“好孩子,我就知道我们娘俩是有母子缘的,你看我姓冯你也姓冯,可不就是老天冥冥的安排么。”

冯秋被三大娘的热情惹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脸红红的,不过还是一板一眼的开口说:“等我长大了,会孝敬三大娘。”

一句话将冯三娘说的心花怒放,好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秦妙一旁看着,心里跟着开心,不由说:“依我看,明天就摆个香案走个仪式,然后我去八仙酒楼置办一桌席面,大家一起吃顿饭庆祝一下,这事就算是成了。”

冯三娘忙说:“怎么能让你破费,明天所有的开销,都有我来出。这银子不花在我儿子的身上还能花在哪里?”

“这就叫儿子了。三大娘,你可不能有了儿子忘了我们这些人呐。”秦妙打趣说。

冯三娘摇头:“怎么会,你们都是我的恩人。等一下我就去点心铺子里订做喜饼,明天啊,你们都有份。”

几个人在铺子里面说笑了一阵,秦妙想起来还要去集市上替何花采办生活必须品。于是就离开了铺子。

冯三娘自去忙着招待顾客,秦少廉陪着冯秋在后院里玩耍。秦妙提了个装粮食的布袋,计划着东西采买完之后全都放布袋里提回来。不料李柏却是跟着她一起出了铺子。

“你不在柜上收银子记账吗?”秦妙好奇的问李柏。

李柏将秦妙手中的布袋接了过来:“不妨事,三大娘会记在心里,等我回去了告诉我,到时候只需要在账本上补上就行。”以前他去那座宅子里面搬粮食的时候就是这么弄的。

秦妙知道三大娘是个磊落人,绝对不会贪墨银子。于是便由了李柏,他跟着正好,有人帮她提东西了。

两人沿着西大

街往前走,先去了杂货铺子,采办了油盐酱醋,然后又去了布店,买了几匹庄户人家常穿的粗棉布。布店的掌柜看到秦妙之后,认出她来,笑着问:“小丫头,又来买布了?”

秦妙点头:“是啊,替村上的一个婶子家采买的。”

布店的掌柜从货柜后面拿出了几匹轻盈单薄的料子来:“上次你来的时候问过夏天的料子,这不,货已经到了,只是天气还没热起来,没有摆出来。要不一起采买了,回家也好提前将夏天的衣裳裁出来。”

秦妙捻起那夏天用的布料的一角在手里捻了捻,确实很轻透,可见是好料子,整个镇上能用得起的人不算多。大约是觉得她每次来采买的东西多,付钱也大方,这才将这样的好料子拿出来给她看。

只是……秦妙不由担忧的问:“掌柜的,你这布料可会掉色?”万一夏天穿上身被汗水一浸掉了色在身上,那岂不闹笑话?

掌柜的立刻回答:“只要不长时间搁水里浸泡,就不会掉色。这是料子虽然轻透,可却是棉线纺织的,棉线上色,本就不牢靠,天底下的棉布都是如此。若想一点颜色都不掉,那得是上好的锦缎,还得是彩色蚕丝织成的缎子,颜色天然生成,自然一点颜色都不掉,否则,就算是皇帝佬儿的衣裳,那也免不了要掉色。”

掌柜的是精明油滑的生意人,一席话说得,好像是再要求料子不掉色那就是蛮不讲理了。

秦妙笑着回应说:“我一个小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懂,多谢掌柜的指教了。”

掌柜的立刻和善无比的笑:“小神医,你哪里是寻常的小孩子,实话给你说了吧,这些料子我门店可是很花了一些功夫进回来的,绝对是上好的货色,不说别的,光是那细细的棉线都很需要一番功夫,然后还要织成这样带暗纹的薄棉布,光是工钱就不在少数。你若是诚心想买,我就只叫一个公道价。五两银子一匹,怎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