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之江湖
字体: 16 + -

35、传法; 36、朱棣(修)

    tue feb 03 02:27:56 cst 2015

    35、传法

    沿路而来的队伍,八面威风,前有衙役开道,周遭兵勇护卫。众人都以为是大官出巡,来看热闹,却不料竟是一个红衣大和尚,坐在中央一顶八人抬四面敞开的肩輿上,微笑环视众人。

    街边跪下了许多的男女,司马俊不曾跪下,但却忽然怔住,他目不转睛的盯着红衣和尚,怎么似曾相识?是在西安府清凉寺见过?还是家乡瘟疫时见过的略阳灵岩寺僧人?不是,都不是,眼前的红衣和尚不过二十岁出头,却比君王还有威仪。一时间,司马俊想起许多、似乎是许多往事,虚无缥缈在心间,影像偶尔清晰时常都模模糊糊,可是那里面似乎藏着许多的神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神圣、一些有关于神圣的见解?他看见一个沙漏,沙子不断的漏下,渐渐的积满了底部,忽然就变成了无垠的沙漠,司马俊觉得自己便在沙漠之中宛如蚂蚁,他看见了绝望、死亡带来的绝望,在绝望的尽头,他模糊的看到了红色的身影,一个身着红衣的和尚,大和尚带给了他希望的光明,超越生、超越死,是什么?司马俊眼前一花,忽然醒了,好像做了一场梦。

    跏趺而坐的红衣和尚摆了摆手,附身轻语吩咐肩輿停下来,跟随在肩輿边的侍者立刻躬身听他嘱咐,然后整个队伍都停下了。原来这红衣大和尚一路走一路宣说佛法,走走停停,护送他的官府衙役都习以为常了。

    “一路上总是有人来找我,问我,请我帮忙,大家总常让我做的事情,是帮他们卜一卦,算一算他们的命运如何。”红衣和尚面对四众,声音柔和,街巷上每一个人却都听的清清楚楚。

    想起自己的身世,不算最穷困,却也备受艰辛,如今流落尘世,惨如乞丐,司马俊心里的不甘曾经化为愤怒,后来又化为无奈。怎么是好?除了坚持和坚强,怎么才能改变命运?努力和才华,有时敌不过命运的捉弄。听到大和尚开讲命运,司马俊如被撞在了心口,几乎心酸的落下泪,便静心去听,只希望能求得一个改变命运的方法,他相信眼前这个和尚,是的,相信,他说不出理由,但是他相信自己有理由相信眼前这个大和尚,相信他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和尚继续微笑着说:“我告诉他们,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佛就为我们每一个人卜好了卦,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如果能‘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努力做个好人,那我就要感谢你们,这是我对你们最深切的期望。”

    跪着的佛教徒中有人叩拜,嘴里不住念:“噶玛巴千诺!”

    红衣大和尚合掌念佛,队伍继续前行。人们都被他的威仪所摄,没有人注意到有一个小和尚从队伍中悄悄来到被人群挤得呆立街角的司马俊身旁,拉了拉他的衣角,道:“公子,请你跟在我们后面走。”

    司马俊闻言,竟然毫不犹豫就收了幡背起行囊,远远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去。这一走,就从中午走到了黄昏,早已出了武昌府,等到队伍停下来,已是长江边一处渡头。

    那小和尚又不知从哪里跑来,跟司马俊说:“请跟我来,尊贵的噶玛巴要见你。”他的神态中满是对司马俊的刮目相看。

    自从丢了银子,这么许久以来,司马俊第一次又从别人的眼睛中读出了赞许和仰慕,他莫名的开心起来。

    肩輿放在了地上,噶玛巴还是跏趺坐在肩輿上,侍从等围坐在他四周。看见司马俊走来,大和尚只是微笑点头,司马俊走的近了,他伸手做个请坐的姿态,道:“请坐,不要拘礼。”地上事先放好了蒲团。

    司马俊过去坐下,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合掌还是抱拳。噶玛巴就在他眼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噶玛巴笑道:“你不必疑虑,我们前世有缘,曾经相见。”他看透了司马俊的心思。

    前世?人这一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孔子不曾言。难道真有前世?那么前世我曾是谁?谁曾是我?后世我又是谁?谁又是我?司马俊一时胡思乱想,在噶玛巴面前他平日的机智都消失无形。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噶玛巴直入主题,道:“这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话,真实不虚。”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噶玛巴又道:“这也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语。你一直哀叹自身命运乖舛,自负才华却无所用,认为上天对你太不公平,却不知这是前世因今生果。今日传你《地藏菩萨本愿经》,望你能至少读诵七七四十九遍,并能每日念诵地藏菩萨名号千遍,直到满千日。”司马俊听的心惊肉跳,这一段话分明是对自己人生的如实写照,确实衣食不足,睡梦不安,多有横祸。他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红衣和尚,你如何能知我苦难?知我心意?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噶玛巴又道:“再传你观世音菩萨心咒及《心经》。”便又口诵观音菩萨心咒和《心经》给司马俊。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一入司马俊耳,便记下了,因为简单。他更发愿,要将短短的《心经》背诵下来,像噶玛巴一样可以随口读诵,那才神气。

    “我再传你绿度母心咒,嗡 达列 都达列 都列 梭哈。祈愿众生无有灾病、平安喜乐!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的总集:成就聪明。福德吉祥。辩才具足。世乐具足。多财富贵。贤瓶如意。疗一切病痛。鬼魅悉能除遣。灾疫消灭。能成一切善事。能灭一切罪障。”噶玛巴又传金刚萨埵心咒,能忏悔罪障,最后问:“这些你都记住了?”

    司马俊早已跪拜在噶玛巴身前,闻言抬头道:“这么多,哪里记得住啊。”

    “好,传你太多法,你也未必能受用,就这几样,勤奋修习,至少能改变命运,难道你愿意一辈子穷困潦倒受苦受难吗?”噶玛巴取了本小册子佛书交给司马俊,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心经》及方才噶玛巴所传给司马俊的一切佛法都在小册子上,还有几位佛菩萨的画像。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噶玛巴半闭上眼,已入了禅定。

    36、朱棣

    这是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1405年,即永乐3年,45岁的朱棣已经当了三年大明皇帝,“幼贞静,好读书”的徐皇后是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女,42岁的她早已年老色衰,却因其贤淑善良而依然得到朱棣的爱惜。

    徐皇后作《劝善书》,采集儒释道劝善惩恶的言行,取其言为《嘉言》,事为《感应》。看书名,就知道书的内容和宗旨,也可以想见徐皇后是一位怎样的人。她是位言行合一的君子。

    世人以为君子多伪,其实只是因为君子这个名号太好听,所以很多不是君子的人也喜欢扮作君子的样子,欺哄周围的人唤他君子,由此人们反而以为君子必伪。实则,君子则必然清正智慧。伪君子,便必然不是君子。不该让君子,为伪君子的罪恶负责。

    徐皇后常拜观世音菩萨,吃素念佛,养心积福。

    朱棣并不拜佛,却也由她去拜,拜佛似乎是女人家事,大丈夫则要上马杀敌,下马治国。

    可是45的时候,已经坐稳了天下的朱棣却梦见了观世音菩萨,菩萨在梦中说:“你的师父叫噶玛巴德新谢巴,你应该迎请他来此。”接着他就看见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大和尚,年轻慈悲。

    朱棣惊醒,梦境历历在目。他起身,无法入睡,这一夜并无妃嫔侍寝。太监端来清茶,他漱漱口,喝了,又吃了几口点心,太监们忙着给他换上衣服,他走出寝宫,心中渐渐燃起一种久违的热情和激动,夜晚的冷风也不能吹熄。他坐在轿子上,催促太监们快步小跑,他着急要见皇后。

    往常这个时候徐皇后在后宫早就睡了,可今日,朱棣闯进来的时候,却见徐皇后正跪在佛堂前给观世音菩萨上香。

    见了朱棣,皇后从佛前起身,朱棣已经几大步走上前激动的抓住她的手,道:“我看见观世音菩萨了。”

    皇后笑笑,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刚刚参拜过的观音菩萨像,道:“皇上,今天是怎么了?”

    “不,不是。”朱棣急忙解释道:“我是真的看见了观世音菩萨,不是你拜的这尊佛像,是在梦里,菩萨清清楚楚的跟我说话。”

    “噶玛巴德新谢巴。”皇后微笑着轻轻说出了七个字。

    朱棣震惊又喜悦的看着皇后,道:“你如何知道?”

    “就是刚才,臣妾也梦见了观世音菩萨。”徐皇后和朱棣彼此相望,无语而笑。朱棣第一次久久凝视着佛堂上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心思似潮水涌动,想要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他心里暗暗念了句:南无观世音菩萨。

    拉着皇后的手,朱棣走出佛堂,对候在殿内的太监宫女吩咐:“取笔墨来。”

    朱棣亲笔写下了恭请噶玛巴的诏书:“我的父亲和皇后的父母皆已过世,您是诸佛的化身,也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请您快来,我今供白银三锭合计一百五十两、丝绸二十匹、檀香木一块、茶砖一百五十块、香十斤。”

    经过长途跋涉,噶玛巴德新谢巴于藏历火猪年(1407年)一月二十五日抵达南京府,受到数万名僧侣群众的夹道欢迎。欢迎队伍中还有一头白象、三头挂着金银饰品的大象以及三百头披红挂绿的大象仪仗队。大象是佛教中吉祥的象征。

    朱棣亲自在城门外恭迎,二人见面后德新谢巴上前准备恭请圣安,朱棣立刻挽住他的手说:“我们无须跪拜礼节,合掌而已。”随即送给德新谢巴一条上等哈达和一个珍奇的右旋海螺,心想如果德新谢巴真像人们所说有“他心通”,就该晓得我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回赠。此时,德新谢巴从怀中取出一条哈达和一个右旋海螺敬献给皇帝,朱棣高兴而敬服。是日,宫廷鼓钹箫笙、琴鼓法号、万乐齐鸣,皇朝盛仪之凛然,撼岳冲霄。朱棣恭请噶玛巴坐在左侧上首,尊为上师。

    二月一日是新年,这天黎明,以噶玛巴德新谢巴为首的所有僧人至宫廷,朱棣为诸人赐茶。天亮后,文武百官前来给皇帝和德新谢巴拜年贺喜。此后,众人在殿内依次而坐,观看演出。两虎、五狮、二豹、八象,两百多位演员表演歌舞、杂技、百戏,热闹非常!

    二月五日,德新谢巴开始为众人讲经说法。10多天内,为皇帝和徐皇后施以红观音、普巴金刚、密集金刚、弥勒菩萨、金刚界、喜金刚、度母、毗卢遮那佛、药师佛和千手千眼观音之灌顶。同时为诸大臣和僧侣群众诵经祈祷,祝佑福乐。

    噶玛巴展现了他在修证圆满,并且开悟后所得到的神通力。朱棣亲眼目睹了许多非凡景象,比如天空降下不同形状之花雨,云雾显现出僧人以及大象、狮子和长命鸟白鹤的形象。绕行坛城之际,云端显现众多阿罗汉,云隙显现佛陀菩萨以及仙人供奉之状,空中有彩云烘托的寺庙,在天空翻腾变化如七宝楼台灿烂夺目,又忽而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比烟花还灿烂,众人亦目睹了此景。

    在一场法会中,朱棣看见一顶由十万位空行母的头发所织成的黑色金刚宝冠,在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头顶上盘旋;朱棣悟到这是因为他的虔敬,才可能见到能助他开悟的法冠,因此也做了一顶宝冠供养噶玛巴,使人人都可以看到,并获得加持。

    朱棣又赐给噶玛巴德新谢巴“如来”的名号,并且封他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简称为“大宝法王”,赐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皿、鞍马以及用百两金铸成之金册和“如来大宝法王之印”,为双龙盘纽玉印,玉质洁白,晶莹细腻,双龙雕刻神态生动。

    这些都是后话,司马俊遇到噶玛巴德新谢巴的时候,还是在噶玛巴抵达南京之前不久。

    他接了噶玛巴德新谢巴传的法后,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远远躲在一边,呆坐在地上,看着噶玛巴。直到他们一行人用饭休息后,上路离去,他才醒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