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向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儒术百奇,刀剑之战

    “哟,不错,这么多人呢。”年轻儒生看着面前六人,面色好似有些惊讶,显然十分满意。



    突然觉得袖子被扯了一下,年轻儒生回头,瞧见背后第一个来排队的孩子抬着下巴,满脸的洋洋得意。



    年轻儒生对他嘴角上扬,转身后突然又用手掌拍了拍额头,笑着说道:“差点忘了,你们先将收集了的旗帜拿出来给我瞧。”



    众人转身翻着自己的口袋包裹。



    年轻儒生一一看过。



    众人手中,黄色旗帜或许都皱皱巴巴,但都是无所损伤,



    于未也曾尝试测试旗帜坚韧,但不管生拉硬扯甚至用“九姑娘”切割都不能毁坏,要知道,“九姑娘”曾是圣人飞剑,即使如今远不比从前,但仍是削铁如泥,凡兵不可比。



    年轻儒生微微挑眉,仔细瞧来,那名唐刀少年有八枚黄色旗帜,高小荼与皮小子李冉各有十枚,徐洵十三枚,浣泥儿十一枚,于未七枚,麻衣少年南晟最多拥有十七枚,卢伟与那未修行的少年各有三枚,那被年轻儒生带上山的少年有九枚,而那在年轻儒生身后站着的两男一女几乎是躲着过了四天,手里旗帜加起来不过可怜五枚。



    还有几枚黄色旗帜与两枚蓝色旗帜未被发现。



    那三人不敢抬头,好似犯了错的孩童面对先生,可那年轻儒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在意。



    而于未此时并未将那枚蓝色旗帜拿出。



    并不是不愿在众人前展现风头,而是突然福至心灵,觉得这枚与众不同的蓝色旗帜或许能在未来带来巨大影响。



    至于影响好坏,尚不可知。



    年轻儒生突然看了一眼这个毫不起眼,尚未修行的少年,而后者先是微微一愣,接着对着他礼貌一笑。



    年轻儒生微微摇头,他刚恍然间在这名少年背后似乎瞧见了一幅虚影。



    一名穿着破旧道袍的年轻道士,嘴角上扬,抬头对着天幕,也不知在看些什么。



    可在这一刻看去,又什么都没了。



    这名儒家治国境界的年轻君子微微晃神,因为那抹虚影与庙阁儒雅读书圣人不同,目空一切,气势之大,前所未见。



    难道是太累了?幻觉?



    他自嘲一笑,莫非是道心不坚产生的心猿意马?这种境界还会有幻觉,那可真是书圣老爷打了个盹,不小心把大道堵住咯。



    年轻儒生洒然一笑,就算不是幻觉,别人的境遇靠山,与我何干?



    “我这个人,平时除了读书练字,就喜欢凑热闹,仙人打架的事,万万少不了我,你们可晓得你们城里的老祖宗庐江剑仙与长余最大的将军打的那场架?在长余城外,两人之间刀光剑影闪烁不止,像咱们脚下这座山头都不知道被打碎了几座,简直是昏天黑地,日月变色嘞。”年轻儒生说得兴起,站在巨石之上,双手挥舞,气势磅礴,就好似自己是两位大能其中一位。 



    只是少有人听他讲故事,都是趁着时间调息,而站在年轻儒生身后几人倒是专注倾听,只是面色之上,多多茫然。



    鸡同鸭讲的年轻儒生也不在意,盘膝坐下,说道:“我这辈子看得大人物打架太多太多,虽然自己不擅长,但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什么丑招坏招好招亮招都看的通透,你们便耍几招给我瞧,要是我满意,多给你们几枚黄旗也是可以,若是我瞧不上眼了,就按胜负判,反正我自己心里有杆秤,你们明白就好。”



    背负唐刀的少年问道:“这般说来,胜者也有可能比输者得着的黄旗少些?”



    年轻儒生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六个修行者就一对一先打着,各分胜负后再由另外三人挑选对手,反正每人打过两场就可。”年轻儒生说道。



    那名拿着大唐刀的少年张了张嘴,到了还是没有说话。



    因为修行者之间搏杀在惨烈,也不是未修行的凡人所能抗衡的,所以只要胜过一人,其实第二轮比试结果显而易见。



    这是所有修行者的共识。



    只是少数在山上呆久,见过世面的老人知道,这个共识前提是,修行者起码要在夏境以上,心神驭剑,天地元气御体,若只是春境修为,碰上外家横练高手,经验不足照样被打趴下。



    ...



    此时山顶那边的日头已经真正的下沉了去,山林间渐渐昏暗,年轻儒生微微眯眼,从怀中掏出一本封面上写着《百奇》的薄薄本子,缓缓翻阅,瞧见写着“日”字的那页,年轻儒生书生伸出两指手指,将那枚字从书中夹起。



    “日”字骤然大亮!



    年轻儒生将“日”字往空中抛去,玄妙书中字稳当留在空中,悬而不沉。



    年轻儒生转身面对背后孩子,咧着嘴,面色上骄傲的简直忘乎所以。



    李冉撇了撇嘴。



    这一手着实震惊了场内的大多数人,连高小荼与南晟都是眉头轻挑,只有那被年轻儒生强带上山的俊逸少年眼中有些不屑。



    这些骗孩子的东西,就只能这时候用用咯。



    “唐九歌。”



    那名背着大唐刀少年听见自己名字,身子微微一震,眼神从那枚发光的“日”字落在年轻儒生身上。



    “对,徐洵。”



    背负剑匣的少年微微瞥了一眼那名叫唐九歌的小刀客。



    虽然现在刀势低落,但自古,刀剑不两立。



    但他值得出剑吗?



    徐洵眼中精光闪烁,那名狐媚女子私下曾与他说,若对方境界未比他高三景,他是绝对不用拔剑的,这就是他在两个真正山上人身上看到的大气魄。



    众人散开,两名少年相隔三丈外,相对而立。



    当众人瞧见徐洵手中纤细树枝,神色各异。



    众人中央,唐九歌微微眯眼,持刀有礼。



    “请。”



    白衣徐洵持着树枝,也微微弓腰。



    “请。”



    俊逸少年翻翻白眼,这些长余都不曾去过的土包子,修行不上路,虚头巴脑的东西倒学了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