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石源记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八章 王府班子

果不其然,只听隆昌接着道:“这两国的合并,让其他的国家警惕起来。于是先祖派人游说,稳住了对方,自己则是株兵厉马,以新式装备武装军队,以新的战法进行操练,三年之后,在百姓的支持下,十五万大军分三路出击,横扫燕国、鲁国、豫国、楚国、齐国、晋国、悟国、闽国、辽国、商国、魏国,这十一国毫无抵抗之力,军队一触即溃,纷纷投降。

    终于结束了十三国的相互征伐,先祖以军管会管理这十三国三年,三年之后,宣告建立大顺,建都燕地,先祖登基为帝,始为大顺永昌元年。

    先祖登基以后,颁行大顺永昌大典,对于文字、律法、朝钢、度量衡、农桑、课税、医药、学堂、工匠、经商,还有官话等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尤其是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这是上古以来的德政,也结束了各地各自为政自搞一套的乱象,为各地交流、融合奠定了基础。”

    石一凡感慨地说道:“制定这些制度,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要推行这些制度,可不是容易的事。”

    隆昌道:“说得对及了,那些不甘心失败的前朝遗老遗少,不断的制造事端,让这些德政施行之中步步艰辛,一些不理解的百姓也是极力反对,可最终,在先祖的强力推行之下,这些新政还是在全大顺施行。

    若干年以后,这些新政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大顺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生活安定了,田地出产多了,百姓手中有了交易的物品,市集就多了,商税也多了,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读书识字的人也多了,朝廷在永昌八年开始进行科考,解决了寒门仕子的晋升之路,按照先祖的说法,就是体现了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隆昌说得累了,人就显得有些疲乏,精神不济。等隆昌喝了几口茶水之后,魏仁贤上前道:“皇上,歇息一会吧。”

    石一凡也说道:“皇爷爷,今天就讲到这里,这个故事太精彩了,以后再接着讲,您先歇着吧,我去后面,到奶奶那里。”

    隆昌点点头,去了内室休息。石一凡则是缓步走出了乾清宫,脑袋之中翻江倒海一样,隆昌讲的故事给他的冲击太大了,大得让他都觉得这是虚幻的场景。

    太祖皇帝凭借自己的优势,不但在晓锋营站稳了脚跟,团结了晓锋营的将士,还让晓锋营成了手中的利器,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翻身,进而掌控了晓锋营,这才是太祖安身立命的根本。

    太祖突围之后收拢残兵,奔袭越国都城,这看似冒险的一博,实为破釜沉舟之计,却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不然,就等着越国大军夺取东海国都城后,再回头慢慢收拾这些残兵败将。

    太祖的战略极为得当,不但打败了越国军队,最后是横扫十一国,一统江山,这一点让石一凡相当佩服。可更让石一凡佩服的是他的冶国方略,统一的不止是疆域,而是方方面面。打乱了一个旧社会,建立起一个新世界,这个先祖创立的大顺,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对比它之前的朝代来说,可不止先进了多少,至少它的冶国方略的方向正确,不然也不会延续二百年。

    石一凡低头想着,慢慢的走到了坤宁宫,门口的太监有的进去禀报皇后,还有一个迎了新晋的德王,走进了大殿里。

    皇后听说大孙子回来了,在宫女的搀扶下从偏殿的暧阁里走了出来,看见石一凡,不等他开口,先是说道:“凡儿,累了吧?快,进来歇歇。”说着,拉着石一凡的手,回身走向了暧阁。

    石一凡挽着皇后:“奶奶,我不累。”

    “都这会了,肯定饿了,先吃点糕点吧。”皇后坐下来后,让宫女拿了几盘糕点,放在了石一凡的面前。

    石一凡拿了几块吃了,入口软绵、香甜,这宫中的食物还不错。

    “乘孙,好吃吧,多吃点。”皇后宠弼地看着大孙子,一脸慈祥,指了指石一凡面前的茶杯,道:“别噎着,喝点茶。”

    点点头,石一凡喝了两口茶,说道:“可不能吃多了。”

    皇后问道:“为啥?”

    “糕点是甜食,吃多了会长胖的。”石一凡认真地说道。

    “呵呵呵。”皇后笑起来,对着旁边的宫女们说道:“本宫的大孙子是神医呢,他说的肯定没错,你们可要记得这一条。”

    “是。”宫女们整齐的回答,脸上都带着笑容。

    好象说得不合时宜?石一凡不敢再说下去了,只好转移话题:“对了,奶奶,今天祭过祖了,孙儿也成了德王,我跟皇爷爷也说过,不会在京城多呆,最后还是要回林州去的。所以,我的意思是就不要置办王府了。”

    皇后摇摇头,用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凡儿,你要回林州,奶奶不拦你,可京城里必须要有你的王府,这是朝廷对于亲王的恩待,不是你一个,哪怕你不住,王府也得为你保留。”

    还有这规定?石一凡没话说了,只好点头应允下来。

    “听魏仁贤说,德王府准备好了,就等你去看看了,如果有哪里不满意的,就让他们重新改。”皇后是乘热打铁,打消石一凡的顾虑。魏仁贤将这事跟皇后禀报,就是想请皇后发话,让德王殿下顺利的进驻德王府。

    石一凡原本不想进德王府,太麻烦,皇后的话让他冷静下来,可不光是进府这么简单,还得要拜祭父母,这可是除祭祖之外的大事。

    今天的祭祖,是隆昌皇帝主祭,自己还要去皇陵祭祀父母。开府之后,要请回父母的牌位供奉。

    想到这里,石一凡点头答应下来,又将自己的想法跟皇后讲了,皇后也是欣慰的点头,道:“还是凡儿有孝心,你皇爷爷说,这事要你自己提出来,不能给你包办了。”

    “其实,你皇爷爷都安排好了,今天祭祖,明天你去皇陵祭拜,然后请回你父母的牌位。唉,当初,是没有想到你还在,所以,牌位就放在了皇陵。”

    石一凡坐不住了,他得去德王府看看,熟悉一下王府。

    “奶奶,我去一趟德王府。”

    “你去看看也好,现在王府里有人照看。你父母去世后,德王府就一直空着,由宗人府负责进行管理,原来德王府的仆人遣散了一些,留了一些人看守。现在王府修缮一新,有哪里不满意的,就跟魏仁贤说。”皇后啰啰嗦嗦的交待,石一凡点头答应下来。

    乾清宫,石一凡在偏殿里等了一会,小息了一会的隆昌就从内室出来,一看石一凡在,问道:“这么快就过来了?”

    石一凡点头应道:“跟奶奶说了会话,孙儿看时间还早,就想去德王府看看。明天要去皇陵拜祭父母,还要请回父母的牌位。虽然在京城住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孝礼不可废,这是作为人子的担当。”

    隆昌看着石一凡,点头道:“嗯,说得对,你有这个认知,让爷爷倍感欣慰。魏仁贤。”

    “奴婢在。”总管太监魏仁贤从殿外走进来,躬身站在隆昌面前。

    “都准备好了?”隆昌问道。

    魏仁贤道:“回皇上话,亲王依仗在宫外等候,就等德王殿下了。”

    隆昌对石一凡道:“你去吧,宗人府还有人在德王府,你去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再让他们改。”

    石一凡道:“好的,皇爷爷,那我去了。”

    离开了乾清宫,魏仁贤带着石一凡出现在乾清门,乾清门外传来一声大喊:“拜见德王殿下!”

    呼啦啦一阵响,乾清门前左右御道上的仪仗队伍,整齐地向石一凡躬身行礼。

    站在乾清门石阶上的石一凡挺直身躯,双手一抬,大声道:“免礼,辛苦大家了。”

    一个太监上前跪下,道:“禀王爷,奴婢是德王府内务总管戚承恩,恭迎王爷。”

    魏仁贤在旁边说道:“殿下,王府的内务总管太监是由内务府派出。”

    石一凡点头,对戚承恩说道:“起来吧,以后要辛苦你了。”

    魏仁贤手一指,道:“殿下,这位是王府长史张玉。”

    一位身穿从五品文官服饰的官员,跨步上前,躬身行礼,道:“下官张玉,拜见王爷。”

    石一凡看张玉三十多岁,十分精干,于是笑着对他说道:“免礼,张大人到德王府任职,可是屈才了。”

    张玉也是随和,说道:“宗人府到吏部铨选,可是有好多的竞争者,下官能到德王府,这是上天的造化。”

    这时一名将军服饰的武将大声道:“末将赵勇,拜见王爷。”上前一抱拳,身上的甲胄哗啦啦直响。

    魏仁贤介绍道:“赵将军是王府仪卫司指挥,为枢密院所派,曾经在西南越岭军中任职。”

    这是边军出身啊,石一凡抱拳道:“赵将军不必多礼,以后王府的安全就交给赵将军了。”

    “王爷尽管放心,末将不敢懈怠”赵勇响亮地回答。

    张玉说道:“请王爷上车。”

    石一凡回身对魏仁贤说道:“魏公公请回。”

    魏仁贤躬身道:“奴婢恭送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