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石源记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大将军的往事

石一凡说了一通。屋子里面的将军们都是沉默下来。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医药并不重视,医者是属于贱业,不是主流的士绅官僚,在军中同样如此。

    “石大夫,那你说说应该怎么办?”下面的将军们都不开口,姜仁奂就亲自请教石一凡。

    “我提三条建议吧。一是改善医馆条件,检校医官处负责一个营五千多人的身体健康,总共十名军医显然是不够的,地方也是太小了,容不下多少的病人,医馆的里里外外都要进行清扫和消毒,要看不到苍蝇,闻不到异味。

    二是建立四级医官制度,在每一个队都要有一个医兵,这个医兵要懂得基本的医术,平时处理一些简单的伤病,最关键的是医兵要懂得战地救护,让战场上的伤兵能够及时的得到急救,然后送往后方救治,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死亡率。

    三是提高医官的医术,可以建立培训制度,在娄山军中自己培养医官。”

    石一凡讲完了,将军们仍然没有说话,随军长史魏庆和道:“这样子好倒是好,象石大夫说的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死亡率,对于我们娄山军来说可是大事。但是,花费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一大笔银子从何处来?大将军,各位将军,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是举双手赞成。”

    这下子将军们就异口同声的开口了:“我也赞成。”然后就是各说各的,有的说要向朝廷上书,要求朝廷拨银子来,有的说是把互市会的分红拿一部分出来,还有的说是先干起来再找银子。

    将军们都表了态,副将李子佑始终没开口,等大家都说完了,姜仁奂扭头朝李子佑道:“铭传怎么看?”铭传是李子佑的字。

    被点了将,李副将放下手中的筷子,道:“大将军,这是好事,我赞成,合计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银子,事先干起来,回头我跟家里写一封信,看看能不能从今年的互市会的收益里,把这笔费用留下来。”

    姜仁奂点点头,李子佑的父亲是枢密院右枢密使,掌握着兵权,让他去与兵部说一句话,增加娄山军的军费,这件事就很有可能成功。

    “好,这事就按石大夫的建议办,魏大人,你就多费心了。”这事由随军长史负责,大将军定了调,众人都是表态支持魏大人尽快完成这事。

    说完了正事,剩下的就是喝酒了,在坐的都是大伯的袍泽,年龄上也是父辈,石一凡开始主动的敬酒,三圈下来一点事没有,让将军们对他是刮目相看。

    酒宴结束,大将军留石一凡述话,将军们都告辞而去,石一凡则是随同姜仁奂到了他的书房。

    “石大夫,你这医术是师从哪一位大师?”在座位上坐定之后,姜仁奂示意石一凡喝茶,随口就问了一句话。

    石一凡谢了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不瞒大将军,我小的时候,父母救了一位老道长,他就留了一部医书,这本医书被我背了下来,去年我拜林州济善堂的钱老讳守仁为师,济善堂的众位大夫都有教于我,所以说,我的老师不止一位。”

    姜仁奂点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你的医术登峰造极,有这样的造化,这也是众多病患的福音。”

    又道:“当真没有想过到军中来?”见石一凡不为所动的样子,手一摆道:“算了,不强人所难,你现在的名气不小,我这娄山军庙小了啊。”

    石一凡真诚地说道:“一凡多谢大将军错爱,除了让我从军,其他的事情都好说。一凡这一身医术还说得过去,先前说过的,待娄山军新的军医体系组建完成,我会抽时间过来给军医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或者是与济善堂协商一下,娄山军派出军医到济善堂学习一段时间。”

    “这个办法好,要不了多长的时间,我们新的军医队伍就会成立,不过,从兵士当中挑选出来当医兵的,能力上可就让人担心了。”

    “晚上我会写一个条陈出来,是关于战地救护的,按照这个先让医官进行培训,然后去教医兵,到时我再来一次。”

    石一凡说到这里,补充了一下:“挑选医兵,最好是要识字的,这样学起来就快些,我知道在军队里识字率不高,这不是个好现象,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肯定比不过有文化的军队。”

    姜仁奂定睛看了石一凡一眼,让石一凡的心里咯噔一下子,心说槽糕,过头了啊。

    看石一凡有点紧张的样子,姜仁奂哈哈一笑:“说得不错,这可是金玉良言,不过,这话在这里说说就算了,你这个观点可不会被上层接受,还会成为异端,切记。”

    姜仁奂的话让石一凡冷汗直流,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这个朝代就是愚民统冶,小民如果有了思想,统冶阶级就麻烦了。

    “大将军说得是,一凡记下了。”石一凡赶紧认错,开玩笑,在帝国的大将军面前信口雌黄,是嫌死得不快。

    姜仁奂满意地点点头,看着石一凡问道:“石大夫是哪一年出生的?”

    “我是隆昌二十年六月十九日生。”石一凡有些疑惑地回答,怎么问起这个来?

    “隆昌二十年啊。”姜仁奂陷入了沉思当中,隆昌二十年发生了大顺历史上的大事,整个大顺朝都处于振荡之中,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见证者,姜仁奂记忆犹新,眼前的这个酷似前太子的小神医,让他重新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一个声响让姜仁奂从思索当中回过神来,原来是石一凡喝茶之后盖茶杯的盖子。

    “石大夫,不好意思,一见到你就想起了往事。”姜仁奂喝一口茶,道:“我给石大夫讲个故事吧。石大夫想听吗?”

    这话问的,石一凡能拒绝吗?肯定是点头答应了。

    “你说是隆昌二十年出生的,让我想起了在隆昌二十年发生在京城的红丸案。那个时候我还在娄山军的前锋营当营将。记得在临近中秋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一个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是太子因为谋反被废了,我舅舅林向荣一家都被下了大狱。

    我舅舅林向荣是枢密院的左枢密使,协助皇帝掌握帝国军权,可谓是位高权重,我的母亲是舅舅的姐姐。

    我有一个表妹叫林贻芳,嫁给了太子肖弘德,被封为太子妃,太子给我的印象是阳光、帅气,待人和气,没有储君的架子,表妹与他可说是一见钟情。

    这个消息让我一下子陷入了恐慌之中,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家里和舅舅一家的命运。

    没过多长时间,又一个消息象一个炸雷一样的在我的头上炸响,太子病故了,我表妹带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儿子,一家三口在中秋之夜葬身火海。”

    姜仁奂说到这里,双眼含泪:“可怜的表妹还有小外甥啊。”

    试了试眼泪,姜仁奂接着说:“那个时候,我就作好了下狱的准备,谋反案的牵连之广是可以想象的。可没等来钦差,倒是等到了一个出人意表的消息,谋反案神奇反转,是二皇子一手策划、三皇子参与之中的阴谋,借皇帝得病之时,而太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让鸿胪寺丞张进贤进献了一粒红丸。

    皇帝服下了药丸,开始药效还不错,皇帝的病情好转,可是到了晚上就出了事,最后是太医们给救了过来。

    鸿胪寺丞张进贤在严刑拷打之下,按照事先的布置指认幕后是太子指使。

    这个谋反案只有张进贤的口供,没有其他的证据,在皇帝的愤怒平息下来之后,有大臣上书申述谋反案的疑点,皇帝指派大理寺卿迟英杰主审谋反案,最后给太子平了反。迟英杰因主审谋反案有功,出任都察院右都御使。后来的人们都是把这个谋反案称之为红丸案。

    太子平了反,人却没了,可怜表妹一家死得冤枉啊。”

    姜仁奂又是垂泪,过了一会道:“太子平反之后,舅舅一家被从大狱之中放出来,然后拒绝了皇帝的挽留,告老还乡回了老家。我一直在军中,皇帝的补偿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从前锋营营将迁升为娄山军副将,过了五年后又升任娄山军大将军。”

    心情沉重的大将军跟石一凡说了一会陈年往事,石一凡没有插一句话,静静的听完了姜仁奂的故事,不悲不喜,心里却是如惊涛一般。这是第二个人对自己说这个事,这位还是当面说,身份还特殊,言外之意自不必明言。

    屋子里面陷入沉默,姜仁奂对于石一凡的反应是在意料之中,老早就听说石春雷的这个侄儿从小就聪明,是个小神童,这次见了面,小神童变成了小神医,这让姜仁奂无比欣慰。

    姜仁奂擦了下眼睛:“石大夫,让你见笑了。”

    “不敢,大将军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对于大将军的家人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只能说是造化弄人,时也,命也。”

    “是啊,我表妹一家遭了厄运,我却是因祸得福,成了大将军,如果我那个小外甥还活着,和你应该一样大,看见你就让我想起了我表妹,你要是我那个外甥该多好啊,唉。”

    石一凡笑着说道:“大将军还得要振作起来,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不可更改,更不可让梦重来。过好每一天,让九泉之下的亲人看到自己生活幸福,这就是对亲人的最好安慰。”

    姜仁奂定定的看了石一凡半晌,方才是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这个理,是我矫情了。”

    心照不宣的两人不再纠结,喝了一会茶,大将军就送石一凡出了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