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石源记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红丸案

石一凡说一项李东风就点头答应一项,等石一凡说完,感慨地说道:“我夫人刚才没说错,您这种冶病方式是闻所未闻,给人开膛破肚,一般人还接受不了,还得亏我夫人英明,下了决心,让您给手术,不然,老夫就得一直疼死。”

    屋子里面的案桌上备有文房四宝,石一凡走过去写下了一付药方:黄芪五钱、白术三钱、党参五钱、当归三钱、积实二钱、陈皮二钱、柴胡二钱、升麻二钱、炙甘草二钱。水煎、缓服。

    将药方递给李大人过目,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是懂一点药理的。石一凡解释道:“这是一付补中益气汤,是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用于手术之后的身体恢复。还有一种是祛毒丹,去除手术之后的邪毒。您这是胃晥手术,所以这服药就不能一口给喝了,得慢慢的喝,小口的呷,含在嘴里别一下子给吞了,这药下了肚,到了胃晥,就有可能伤到手术的地方。”

    听石一凡解释了药方,再看内容,李大人先是被药方上的字给吸引了,这是一幅工整的小楷,却并不呆板,让人赏心悦目,再一看内容,这个药方让人挑不出毛病,只得赞叹一声:“好,好”

    石一凡又给看了一下病人的腹部伤口,还有引流的情况,再给李公子交待了护理的注意事项,才离开了知府大人的临时病房。

    石一凡不是去前院的诊室,而是去自己的宿舍搬行李,为了就近照顾知府大人,特别是应付夜晚突发情况,在李东风的临时病房旁边,也就是原来钱百钧住的跨院厢房里,钱掌柜给石一凡安排了一间屋子,这个屋子与李大人的卧房就隔着一堵墙。

    搬了行李,又准备了一些估计要用到的药物,石一凡就再次的来到病房,一看病人已经入睡,看了看引流情况,就退了出来。

    忙碌了大半天,这会清闲下来,石一凡就去了前院的病房,去看看前面三位做手术的病人。

    先去的是产妇的病房,在门外就听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石一凡敲敲门,一会门就从里面打开了,伸出一个头来,一见是石一凡门就大开了:“是石大夫。”

    里面好几个人,除了开门的是产妇的丈夫之外,其他都是女子,一个年纪大的妇人可能是婆婆,两个小些的应该是男子的妹妹。

    产妇这时正在给婴儿喂奶,石一凡不好多站,简单的问了几句,得知一切正常,秋大夫刚才还来过,石一凡就点头退了出去。

    对面厢房是男子病房,由于都是进行手术,做急腹症澜尾炎手术的年青人和右侧胯骨摔伤的老伯住在同一间病房。

    丙字病房这时倒是热闹,人不少,都是病人家属,姓汪的年青病人闲不住,病快好了,精神头足,石一凡在门口就听到他的声音:

    “...我说的您还不信?要不是我媳妇拉我回来,我还要看一会的,那阵仗,太、太,反正我是说不出来,就是人多,一大群人给抬着,就到了后面。”

    一个女子的声音:“病都没好,乱瞎跑,要是着凉了怎么办,石大夫说了,可不能受凉的。”

    石一凡推开虚掩的房门,进去一看,呵,都快挤满了。

    外面来了人,屋子里的人都是扭头,一看是石大夫,就七嘴八舌的打招呼,石一凡一边答应一边走到最近的病床,说道:“汪哥,行啊,都能出门了,这精神头不错嘛。”

    屋子里面的人都是善意地笑了起来,病人的媳妇趁机告状:“他刚才偷着跑出去了。”

    病人就解释:“我不是要多走走吗,活动活动身体,对恢复有好处嘛。”

    石一凡的脸板起来:“汪哥,大嫂的话说得对,可不能着凉了,你还是病人,对于寒邪和风邪的抵抗力就差,要是再着凉了就麻烦了。”

    “我知道了,再不会了。”病人倒是知错能改。

    这个澜尾手术恢复的不错,昨天就把引流管给拨了,今天看这个伤口没有发炎,再换一次药就可以出院了。

    “明天给你的伤口拆线,拆线之后就可以回家了。”石一凡的话给大家带来了欣慰的笑容,病人家属更是一连串的道谢。

    石一凡来到做胯骨手术的病人床前,问道:“肖大伯,您感觉如何?”

    做了接骨手术,老人的胯部打着石膏和夹板,这骨头要想长好可不是短时间的事。“这两天躺在床上,老是不得劲,想下来走走。”

    病人老是躺在床是肯定是不舒服,石一凡就安慰他:“您除了胯部不能动以外,其他的地方可以活动一下。伤口痒不痒?”翻开被子,病人整个右胯部都是用石膏包裹,再用夹板固定,昨天将伤口部位的引流管给拨了,病人就急不可耐的想下床,可见是个急性子的人。

    肖大伯道:“有点痒。”

    石一凡就说:“肖大伯,您这是骨头摔伤,长骨头的事可急不得,得要有耐心。给您敷的是接续膏,服的是接续丹,这可是我石家的独门药方。您要是不放心啊—”

    这后面的话就没让他说出来,就被肖大伯给拦住了:“哪能呢,您可别想多了。”

    整个下午石一凡就真的轻闲下来,钱管事没给他安排其它的事,有病人也是安排给其他的大夫看,这让石一凡还有点不大好意思。

    吃过晚饭,查看了李大人的病情,没有发现异常,石一凡就回到了自己的临时卧室。

    李大人的病房里面,莫师爷要给知府大人汇报府衙的事,李夫人和李公子就回避开来,到了旁边的房间。

    等莫师爷讲了一会府衙的事,话头就转到李大人的病上来了。

    “东翁,还真是庆幸,要不是石大夫,可真就危险了。”

    “是啊,石大夫,不简单啊。”躺在病床上的李大人精神还不错。

    可不是吗,年纪轻轻的就有如此医术,这医术还让人匪夷所思,确实不简单。

    “你知道这世上,还有谁有如此神技吗?”

    莫师爷道:“学生听说过,多年以前有一位神医圣手,姓李,叫什么忘记了。”

    “圣手怪医李默庵,是位道士,愚听说过他的事迹,没见过。他医术高明,接手的病人就没有冶不好的,但是他冶病有一个怪规矩。”

    “什么规矩?”莫师爷问道。

    “病人要亲自栽一棵树,他称之为生命之树。这棵树就代表你的生命。你想,谁会让自己的生命灭亡?所以你想要树成活,你自然的就会去维护它,让它茁壮成长。”

    “如果这棵树不慎被其他人误砍了,或者是风灾雪灾的给折断了呢?”

    “那就说明你的命运不顺,还可以重新的再栽一棵。”李大夫接着说起这个同姓道士:“后来这李真人还进宫当了一段时间的太医,据说是欠了一个人的人情,答应了这个条件。”

    李东风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陷入深思当中,直到莫知言唤他才是清醒过来。

    “呵呵,刚才想起来一件事,联想起一个人来,似乎是和这个圣手怪医有关。”

    莫师爷这时也不急着走,就陪着李大人说会话,这时就问道:“一个什么人?”

    “先太子肖弘德”

    “先太子?十六年前的红丸案?”莫师爷惊问道,“学生听说过,当时学生正在准备乡试,就没有更多的打听,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先生不知此事原由,愚却是亲厉。”

    “哦?东翁是亲厉者,那肯定是知道此中曲折。”

    李东风在床上动了动,让自己的上身抬一点起来,然后说道:“当年,皇上在位二十年,大顺朝正是中兴之时,天下风调雨顺,虽时常有外敌滋扰,但毕竟是芥癣之痒。

    忽然有一天,听说太医院的太医们都被处罚,说是皇上有恙,太医们却是束手无策。那个时候,愚还在翰林院,只是一个七品的修撰,

    太医们束手无策,还是有人站了出来,这人是鸿胪寺丞张进贤,他进献了一粒红丸,称为仙丹,这仙丹的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太医们劝阻之下,皇上似有犹豫。但那张进贤当着皇上的面自己服食了一枚,人没事,于是皇上再不犹豫,服下了一枚仙丹,据说是病情立即好转,还打赏了进献仙丹的张进贤。

    可是到了晚上,皇上就狂泻不止,还是太医们全力抢救,才是让皇上转危为安。

    你可能会问,那个李真人呢?圣手怪医都没办法?

    还真是巧了,那一段时间李真人没在京城,没赶上这事,不然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乱事。等他回来时都时过境迁了。

    皇帝厉险之后,鸿胪寺丞张进贤就被下了大狱,受此案牵连的官员不计其数,最后将太子肖弘德也牵连进去,有人直指太子有纂位之嫌,皇帝大怒,于是圈禁并废去了太子名号。过了一段时间,先太子就在中秋之夜亡故了。

    就在皇上准备重新立太子之际,又暴出惊人消息,二皇子才是张进贤的真正主使,三皇子也参与其中,那一年的年关啊,都是在紧张气氛中度过的。”

    “后来怎样了?”莫师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