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修仙记
字体: 16 + -

第四章 蜕变的书虫

    sun sep 18 08:14:32 cst 2016

    张亦凡身材瘦小,到也有原因的,十一岁那年就到鬼门关走了一趟。急性肝炎,当时沒钱上大医院,那怕是县医院都沒去,医不医得好不说,也上不起呀。

    好在乡上有一个赤脚医生,人称李草药李神医。 一间黑乎乎的小门店,开在这个小乡镇的老街角落里。

    李神医年岁不大,四十多吧,脸上总挂着笑容,身材细长瘦脸。在小凡的眼中不自觉竟觉和本草纲目封面上的李大神重合,唯一不同的是少了李大神的三缕青须。

    有道是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李神医也当得起这神医二字,门店虽小但其医术在这十里八乡却是家喻户晓。连大城市里的人也有慕名而来。不说活人无数,到也比某些砖家叫兽好得多。

    李神医用药多是一些草药,本地山野中有的他叫病人家里自己去挖。农村出钱不易,能省一点是一点。这一包草药收五块钱,相当两斤肉钱农村人都看得起。

    李神医收费也与众不同,草药五块一付,什么病,什么人都只收五块。只有极少数的加人参,鹿茸之类的贵重药品才加个价。

    李神医抓药真是用抓的,从不用称。牛皮纸包成一方块状,细线橫竖一拴,上面打个留着提手的结。张亦凡看李神医那动作如行云流水,简直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

    小凡同学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自己要学会这一手该多好呀!李神医也看这孩子虽身子瘦弱,但眼神清明,还很好学,因为张亦凡从进药店就如好奇宝宝一般,一口一个李神医。又问这问那,李神医也不恼,细心回答。

    因为这孩子问的都是些田间地头常见的草药,这个草治什么病,那个草治什么病。小凡还问了李神医关于张妈的病怎么治?李神医听后说是病根已深,只有少劳累,慢慢养,病去如抽丝啊!

    就这样张亦凡请了一个多月的假,看这传染性极强的病。李神医这里来过好几次,抓了二十几付草药喝了,喝得那个吐呀!慢慢的终于病好了。

    为此张亦凡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想我要是学点医药知识就可以对妈妈的病有所帮助。自己的身体也知道怎么养好了,最不济也算是懂了点养生知识嘛!

    后来张亦凡经常用一毛二毛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一些在同学眼中毫无用处的书,最开始攒了小半年的零花钱,就买了一本书。他那个心痛呀!五块钱就当时的物价要买三斤糖两斤肉呀!

    张亦凡恶恨恨的翻开那本足有两斤重的盗版”本草纲目”。好在盗版商还算有点良心,纸张虽粗糙但字数章节还是齐了的。最起码沒缺斤少两,重量到是足。(他却沒说正版的你小子买得起吗?)

    张亦凡到是学以致用,书中有图文,田野山间有实物对照。到也让这小子认了个小几十味药,都是一些山野间常见的草药。什么车前草,玉米须,米东瓜,利尿。什么紫花地丁,夏枯草清热解毒。什么方棱鬼针草调节血压。

    当然这都一些单方之类的,且是无毒的,村里的老人传下来的单方也有类似之处。要说叫小凡同学开一个有君臣佐使之类的复方,十几岁的小凡同学却是力有未逮。当然也沒那胆量,这入口的东西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两斤重的书硬是给这小子在半年內给毛边都翻出来了!不说读书破万卷,倒也读书旧一卷,书中李大神医的笔下少有不能入药的植物。

    小凡同学边学边对照实物,沒见过实物的也牢牢的记在心里,到也乐在其中。

    在这以后张亦凡有时变得有点神经质,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田边草地,小树林边,只要是有植物的地方,就要多看上几眼,以图在其间发现一种沒见过实物的草药,每每发现一种便手舞足蹈,状若疯魔。

    有时同村的李老幺,舒仲明,张城山等损友笑其为百草狂。成为几人口中的笑柄,小凡同学也不以为意,大有明月照大江之态!

    就这样时间到了初三最后一学期,期间张父见小凡爱医药之类的书,到也心中欢喜,平日省吃简用多给了他一些零花钱。

    小凡同学求知若渴,前后买了”黄帝內经””伤寒论”千金方””中药方济学”中药学”还有”针炙学”等医书,几个损友说他是个大书虫!

    不知何时小凡同学又迷上了一本叫”中华医易学”的杂学书,书中讲的是医学和易学本是相通,而在黄帝內经中亦看重”天人合一”,小凡同学深以为然。

    从此张亦凡便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讲易道方面的书,易经,三命通会,黄金策,紫薇斗数 ,奇门遁甲……最后把买回的医,易,两类之书看完之后。

    在小凡同学的理解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便是医,易之源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