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人抓到没有?
他独自扭过头吐出一口血。
向夜阑从老皇帝虚弱的手下挣脱,她并未急着离开,而是将那短匕重新拾起,长舒了一口气:“儿臣——遵旨。”
她到底还是对此有所顾忌,纵然用刀刺向老皇帝,也仅是为了给老皇帝一个痛快,给他一个心中能够接受的“体面”。
“你替朕告诉他……朕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受乱臣所控,晚年做了许多害臣、害民、害国的事,就连他这个儿子,都未有一日对得起过!我对他不起,等下辈子,只做他爹,不做皇帝!”
这次,老皇帝是切切实实的说不出什么话了。他虚弱地瘫倒在地,浊血不受控制的从鼻腔与口中涌出,可他此时的嘴角,竟还有着欣慰的笑意。
他用沾满血渍的手攥住了向夜阑的胳膊,用尽最后一丝气力,道:“真正,真正的圣旨在……”
“朕寝宫的花坛下。”
老皇帝合上了眼。
画舫中的大火似乎也是为了等待老皇帝交代过临终前的遗言,他此时咽了气,火势也不受控制的开始满眼,渐渐烧到了向夜阑的脚下。纵然她想让老皇帝拥上“谣妃”,弥补一时的缺憾,也只能匆匆离去,以免引火上身。
“王妃。”
南谌带着上百员宫中侍卫“恰好”来迟,众人也来不及询问些什么,直接按照各自分工,妄图开始熄灭这场大火。
但总归是有些于事无补。
向夜阑被皇后派来的映颜姑娘搀下画舫,两脚踏上青砖的一瞬,向夜阑便整个人坐倒在地,将自己抱成个团。
谁人瞧了,不说她向夜阑是受了莫大的惊吓,连面子都顾不得,只能在这儿“报团取暖”,聊以慰藉。
就连自认了解了向夜阑三分的映颜都忍不住在人身旁蹲下身,妄图仔细瞧瞧向夜阑的脸色:“四王妃,您可还好?可是方才吓着了?”
她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向夜阑因受惊而露出的惨白面容,却见向夜阑漠然抬起头,问:“人抓到了没有?”
连老皇帝的命都搭了进去,图的也不过是将顾言晁困于京中,再将人擒获,高低要治了他的罪。
她这一夜忙得跟劳模一样,要是人没抓到,那自己可真多是太冤了。
“人……”
映颜有些为难,“四殿下已经带人去顾府了,但有人说……叛臣顾言晁早前听到了些许风声,恐怕已经逃了。”
……
向夜阑忽然陷入了沉默,她倒是想过顾言晁为人精明,可未想到所有人为他设下了这么一局,竟然还能出现纰漏!只怕这问题还未必出在了顾言晁消息灵通上,恐怕自家里——也有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她刚想到这儿,便在不远处瞧见了薄昭旭,看人这副苦闷的脸色也知,擒获顾言晁这件事不是那么顺利。
向夜阑站起身,迎上薄昭旭:“人抓到了没有?”
“迟了一步。”
薄昭旭揉了揉额角,他这段时日几乎未曾休息过,宫中琐事告了一段落,他也能松懈些许:“顾府上下都已经排查过了,大抵是因为时间匆忙,整个顾府,只逃了他一个。至于其他人,都已经交由本王的心腹审问了。若只是无关的家仆,本王便遣散他们回乡。”
“也好。”
向夜阑认可的点了点头,大难临头各自飞,顾言晁未带上他们也是说得过去,若真拖家带口的,只怕连他自己都逃不掉。
只是向夜阑忽得想到:“那个顾老夫人呢?可抓到她了?”
“也抓到了。”
无需向夜阑提醒,第一个被严加审问的就是顾老夫人,毕竟无论如何,顾老夫人都是顾言晁在京城中唯一的亲眷。
“这人很不一般,王爷最好还是亲自审问。”向夜阑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回想着曾撞破的可疑之处,“她应该不是顾言晁的生母,顾老夫人这个身份,是假的,至于她究竟是什么人,我也不清楚。但——陛下能变成今日这样,应当和她少不了关系。”
向夜阑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那顾老夫人实在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至少在她所见闻中,顾老夫人算不上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长者,除了为顾言晁添了些麻烦,好像也未做过什么。可她又不是顾言晁的母亲,顾言晁何必留她在京中,给自己添乱?
顾言晁来华国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单纯。
那他大可从一开始就挑选一个更为合适的人选来扮演“母亲”这个角色,可顾言晁既然把这位“顾老夫人”留在了身边,便说明此人于他有大用处,而且需要近身协助,不能轻易被外人怀疑。
偏偏顾言晁此时又把她扔了下来……
那就说明她的用处已经走到头了。
而这个“用处”,多半就是老皇帝口中所指的顾言晁对他做的事。
天将将要亮时,画舫大火才终于被扑灭。
“谣妃”与老皇帝的尸首被人抬了出来,只是这时的“谣妃”,已然换了另一种身份——“遇难的皇后”。
一国之君葬身火海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华国上下。
整夜都未合眼的向夜阑,在众人的注视下衬托得更加憔悴为难,一众朝臣在殿下围得水泄不通,你一言我一语的咕哝着昨夜的火势有多大,连身处京郊的某位大人都瞧见了漆黑漆黑的烟——人能活着出来才怪!
“别吵了。”不知是谁在人群中高喝一声,“昨夜的大火实在蹊跷,宫中防备森严,怎会等到火势不可控制了,才有侍卫前去救火!”
有这种怀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陈大人怕是只关注昨夜的大火了。”
薄昭旭身居高位,身前摆着一只雕了九龙的玉玺,虽未继位,但已是帝王之姿,浑然天成。
“昨日夜里,有胡人大胆入宫行刺,就连前朝的徐太妃……都已经遭遇不测。后宫中尚有如此大乱,宫中侍卫,哪还能来得及去顾及画舫大火?”他说得理直气壮,反衬得那陈大人有一股不识疾苦的狂妄。
陈大人一时说不过,只好将矛头对准向夜阑:“可这画舫好好的,怎么就会起火?臣还是觉得可疑,连皇后娘娘都……”
“这火,是陛下亲手放的。”
向夜阑有模有样的抽噎两声,分明还未挤出眼泪,却先一步拂袖拭了拭眼泪,好不可怜:“陛下日夜耽于美色,不肯上朝,我便是与皇后娘娘一起,去劝陛下早日振作的!可陛下偏说遇见了已经逝去的谣妃娘娘,还说要册封谣妃娘娘为后,放这么一场火,是因为谣妃娘娘就得用这么华贵的礼节。”
因皇后早便派人散播过老皇帝醉里见鬼,开始神志不清的传言,所以向夜阑说得如此夸张,也未有人怀疑过。因为老皇帝的确说得出这种话。
“陛下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会不清醒,一会又清醒,不清醒的时候,说要和谣妃娘娘在火场里双宿双飞,清醒的时候——就说自己要一死,和谣妃娘娘永远在一起!这好好的,不知怎么就疯了,又是放火,又是浇酒,偏是不肯从火场里出来。”
向夜阑佯作痛苦的带了几句哭腔,“我也是叫了人的,否则单凭我和皇后娘娘两个人,如何能拖得动陛下的龙体?那时……画舫的木梁塌了下来,再想救人,已经来不及了。我本想带着皇后娘娘一起离开,至少,至少也该救走一个,可……皇后娘娘说她无论如何,都得陪着陛下,就是死,也要和陛下一起死。”
如此感动的一出戏码,连向夜阑都忍不住为之动容,如果皇后没有混在朝臣当中,听她解释这些的话。
那些朝臣纵是不信,也想不出什么再纠缠下去的理由了,只听忠勇侯高声道:“事已至此,就请四殿下早日继承大统,匡扶山河社稷!”
一旁的群臣也附和两声。
偏生这时,有一人从袖中取出了金黄的圣旨,高声喝止了其他人的言语:“臣手上,有陛下留下的圣旨!”他将圣旨展开于手中,“陛下可是说了,要传位给顾大人的!只怕四殿下,不能继承大统了。”
殿下这人大抵是拥护顾言晁的命臣,只是在顾言晁的心中,他也仅仅是占了个无足轻重的位置,否则又怎会被顾言晁独自留在京中,甚至连顾言晁已经逃了都不清楚。倒是个被顾言晁利用的可怜人。
“王爷,我不懂——”向夜阑挑了挑眉,“伪造圣旨,该是什么罪名?”
“死罪。”
薄昭旭声寒如冰。
“原来如此。”
向夜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分明是她一手把那位大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却又一本正经的劝慰道:“这位大人,你放心,我绝对没有针对你的意思,只是传位给异姓人这种事本就稀少,需要仔细查证才行。你若确信自己手中的圣旨是真的,变呈上来吧?”
那位大人犹犹豫豫地不肯上前,可见老皇帝临终前决议传位给顾言晁一个异姓人这件事,本就是十分的荒谬。连极其拥护顾言晁的他,都很难被这张圣旨说服。
向夜阑从老皇帝虚弱的手下挣脱,她并未急着离开,而是将那短匕重新拾起,长舒了一口气:“儿臣——遵旨。”
她到底还是对此有所顾忌,纵然用刀刺向老皇帝,也仅是为了给老皇帝一个痛快,给他一个心中能够接受的“体面”。
“你替朕告诉他……朕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受乱臣所控,晚年做了许多害臣、害民、害国的事,就连他这个儿子,都未有一日对得起过!我对他不起,等下辈子,只做他爹,不做皇帝!”
这次,老皇帝是切切实实的说不出什么话了。他虚弱地瘫倒在地,浊血不受控制的从鼻腔与口中涌出,可他此时的嘴角,竟还有着欣慰的笑意。
他用沾满血渍的手攥住了向夜阑的胳膊,用尽最后一丝气力,道:“真正,真正的圣旨在……”
“朕寝宫的花坛下。”
老皇帝合上了眼。
画舫中的大火似乎也是为了等待老皇帝交代过临终前的遗言,他此时咽了气,火势也不受控制的开始满眼,渐渐烧到了向夜阑的脚下。纵然她想让老皇帝拥上“谣妃”,弥补一时的缺憾,也只能匆匆离去,以免引火上身。
“王妃。”
南谌带着上百员宫中侍卫“恰好”来迟,众人也来不及询问些什么,直接按照各自分工,妄图开始熄灭这场大火。
但总归是有些于事无补。
向夜阑被皇后派来的映颜姑娘搀下画舫,两脚踏上青砖的一瞬,向夜阑便整个人坐倒在地,将自己抱成个团。
谁人瞧了,不说她向夜阑是受了莫大的惊吓,连面子都顾不得,只能在这儿“报团取暖”,聊以慰藉。
就连自认了解了向夜阑三分的映颜都忍不住在人身旁蹲下身,妄图仔细瞧瞧向夜阑的脸色:“四王妃,您可还好?可是方才吓着了?”
她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向夜阑因受惊而露出的惨白面容,却见向夜阑漠然抬起头,问:“人抓到了没有?”
连老皇帝的命都搭了进去,图的也不过是将顾言晁困于京中,再将人擒获,高低要治了他的罪。
她这一夜忙得跟劳模一样,要是人没抓到,那自己可真多是太冤了。
“人……”
映颜有些为难,“四殿下已经带人去顾府了,但有人说……叛臣顾言晁早前听到了些许风声,恐怕已经逃了。”
……
向夜阑忽然陷入了沉默,她倒是想过顾言晁为人精明,可未想到所有人为他设下了这么一局,竟然还能出现纰漏!只怕这问题还未必出在了顾言晁消息灵通上,恐怕自家里——也有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她刚想到这儿,便在不远处瞧见了薄昭旭,看人这副苦闷的脸色也知,擒获顾言晁这件事不是那么顺利。
向夜阑站起身,迎上薄昭旭:“人抓到了没有?”
“迟了一步。”
薄昭旭揉了揉额角,他这段时日几乎未曾休息过,宫中琐事告了一段落,他也能松懈些许:“顾府上下都已经排查过了,大抵是因为时间匆忙,整个顾府,只逃了他一个。至于其他人,都已经交由本王的心腹审问了。若只是无关的家仆,本王便遣散他们回乡。”
“也好。”
向夜阑认可的点了点头,大难临头各自飞,顾言晁未带上他们也是说得过去,若真拖家带口的,只怕连他自己都逃不掉。
只是向夜阑忽得想到:“那个顾老夫人呢?可抓到她了?”
“也抓到了。”
无需向夜阑提醒,第一个被严加审问的就是顾老夫人,毕竟无论如何,顾老夫人都是顾言晁在京城中唯一的亲眷。
“这人很不一般,王爷最好还是亲自审问。”向夜阑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回想着曾撞破的可疑之处,“她应该不是顾言晁的生母,顾老夫人这个身份,是假的,至于她究竟是什么人,我也不清楚。但——陛下能变成今日这样,应当和她少不了关系。”
向夜阑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那顾老夫人实在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至少在她所见闻中,顾老夫人算不上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长者,除了为顾言晁添了些麻烦,好像也未做过什么。可她又不是顾言晁的母亲,顾言晁何必留她在京中,给自己添乱?
顾言晁来华国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单纯。
那他大可从一开始就挑选一个更为合适的人选来扮演“母亲”这个角色,可顾言晁既然把这位“顾老夫人”留在了身边,便说明此人于他有大用处,而且需要近身协助,不能轻易被外人怀疑。
偏偏顾言晁此时又把她扔了下来……
那就说明她的用处已经走到头了。
而这个“用处”,多半就是老皇帝口中所指的顾言晁对他做的事。
天将将要亮时,画舫大火才终于被扑灭。
“谣妃”与老皇帝的尸首被人抬了出来,只是这时的“谣妃”,已然换了另一种身份——“遇难的皇后”。
一国之君葬身火海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华国上下。
整夜都未合眼的向夜阑,在众人的注视下衬托得更加憔悴为难,一众朝臣在殿下围得水泄不通,你一言我一语的咕哝着昨夜的火势有多大,连身处京郊的某位大人都瞧见了漆黑漆黑的烟——人能活着出来才怪!
“别吵了。”不知是谁在人群中高喝一声,“昨夜的大火实在蹊跷,宫中防备森严,怎会等到火势不可控制了,才有侍卫前去救火!”
有这种怀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陈大人怕是只关注昨夜的大火了。”
薄昭旭身居高位,身前摆着一只雕了九龙的玉玺,虽未继位,但已是帝王之姿,浑然天成。
“昨日夜里,有胡人大胆入宫行刺,就连前朝的徐太妃……都已经遭遇不测。后宫中尚有如此大乱,宫中侍卫,哪还能来得及去顾及画舫大火?”他说得理直气壮,反衬得那陈大人有一股不识疾苦的狂妄。
陈大人一时说不过,只好将矛头对准向夜阑:“可这画舫好好的,怎么就会起火?臣还是觉得可疑,连皇后娘娘都……”
“这火,是陛下亲手放的。”
向夜阑有模有样的抽噎两声,分明还未挤出眼泪,却先一步拂袖拭了拭眼泪,好不可怜:“陛下日夜耽于美色,不肯上朝,我便是与皇后娘娘一起,去劝陛下早日振作的!可陛下偏说遇见了已经逝去的谣妃娘娘,还说要册封谣妃娘娘为后,放这么一场火,是因为谣妃娘娘就得用这么华贵的礼节。”
因皇后早便派人散播过老皇帝醉里见鬼,开始神志不清的传言,所以向夜阑说得如此夸张,也未有人怀疑过。因为老皇帝的确说得出这种话。
“陛下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会不清醒,一会又清醒,不清醒的时候,说要和谣妃娘娘在火场里双宿双飞,清醒的时候——就说自己要一死,和谣妃娘娘永远在一起!这好好的,不知怎么就疯了,又是放火,又是浇酒,偏是不肯从火场里出来。”
向夜阑佯作痛苦的带了几句哭腔,“我也是叫了人的,否则单凭我和皇后娘娘两个人,如何能拖得动陛下的龙体?那时……画舫的木梁塌了下来,再想救人,已经来不及了。我本想带着皇后娘娘一起离开,至少,至少也该救走一个,可……皇后娘娘说她无论如何,都得陪着陛下,就是死,也要和陛下一起死。”
如此感动的一出戏码,连向夜阑都忍不住为之动容,如果皇后没有混在朝臣当中,听她解释这些的话。
那些朝臣纵是不信,也想不出什么再纠缠下去的理由了,只听忠勇侯高声道:“事已至此,就请四殿下早日继承大统,匡扶山河社稷!”
一旁的群臣也附和两声。
偏生这时,有一人从袖中取出了金黄的圣旨,高声喝止了其他人的言语:“臣手上,有陛下留下的圣旨!”他将圣旨展开于手中,“陛下可是说了,要传位给顾大人的!只怕四殿下,不能继承大统了。”
殿下这人大抵是拥护顾言晁的命臣,只是在顾言晁的心中,他也仅仅是占了个无足轻重的位置,否则又怎会被顾言晁独自留在京中,甚至连顾言晁已经逃了都不清楚。倒是个被顾言晁利用的可怜人。
“王爷,我不懂——”向夜阑挑了挑眉,“伪造圣旨,该是什么罪名?”
“死罪。”
薄昭旭声寒如冰。
“原来如此。”
向夜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分明是她一手把那位大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却又一本正经的劝慰道:“这位大人,你放心,我绝对没有针对你的意思,只是传位给异姓人这种事本就稀少,需要仔细查证才行。你若确信自己手中的圣旨是真的,变呈上来吧?”
那位大人犹犹豫豫地不肯上前,可见老皇帝临终前决议传位给顾言晁一个异姓人这件事,本就是十分的荒谬。连极其拥护顾言晁的他,都很难被这张圣旨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