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震乾坤
字体: 16 + -

四十四章:瑞四爷和珅五爷

银铃和阿发拜堂之后,被送入洞房。阿发在外面忙于应酬杨家庄和刘家院的客人。他安排了两个专职的陪客人员—瑞四爷和珅五爷。这两个陪客人员是阿发亲自上门请来的,既有酒量,又有学问,在刘家大院,这两位是响当当的人物。

    瑞四爷擅长顺口溜,珅五爷善于吟诗作对。

    陪客人员是一流的,跑堂的也不差,都是阿发从果园的员工中挑选出来的,既年轻又勤快。韩勇和桑姑娘没得说,细伢子和马大姐也不错。他们招待客人,斟茶递烟,搬桌椅板凳,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样样承包。毕竟阿发是他们的老板,银铃又是他们的好姐妹,为了他们结婚,就是再苦再累也乐意。

    晌午,刘家大院热闹非常。院子里的叔侄弟兄纷至沓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贺客们的祝福声、姑娘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欢叫声,汇成一片,有如波涛澎湃。

    村口,一台台小轿车停在那儿,一个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从车上下来,直奔刘家大院。县里的开发局领导,区里的开发办领导,乡里的几位头头也都来捧场。

    看到一位位领导前来祝贺,阿发受宠若惊。他连忙走到村口迎接,一边递烟,一边欣欣然说道:“阿发何德何能,敢劳各位领导光临,真是蓬荜生辉。”

    几位领导和阿发一一握手,表示亲切。

    阿发带几位贵宾在贵宾房歇息,桑姑娘端来了瓜子花生,水果和喜糖。最有学问、最有辈分的珅五爷也被阿发请到贵宾房陪客人聊天。珅五爷出身书香门第,教了几十年书,几个孩子都大学毕业在外工作。珅五爷最擅长的就是吟诗作对,他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并且所写的诗词不落俗套。他写对联也是别出心裁,阿发结婚,大门上的对联就是他的手笔。这幅对联下联是:新时代、新风尚,看新郎新娘住新房,万象更新。上联是:好年头、好政策,喜好男好女结好合,百样都好。珅五爷写诗那是随口一占便是诗。记得有一年,生产队的实验棉田大丰收,那是书记辛辛苦苦种植的,为了褒奖书记,他写了一首诗,内容是:我们书记爱科研,辛劳汗水洒棉田。棉花杆子撑得船,棉花叶叶包得盐,棉花坨坨咧嘴笑,一年丰收胜十年。

    珅五爷七十岁生日,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大家都祝福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珅五爷高兴得大发诗兴,借着七分醉意,他吟了一首七律—七十述怀:七十年华惊逝水,回首往事历沧桑。一度欢乐一度愁,几番安闲几番忙。虽遭不幸失东隅,犹欲勤勉盼榆桑。不做墙草临霜衰,要做腊梅傲雪香。他的诗才,整个蛙溪的人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贵宾驾临,必须要有相应的人相陪,才能答得上话,要是派个平庸之辈,岂不失了刘家院人的面子?阿发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五爷能够胜任,因此,特意安排五爷负责招呼这些领导。珅五爷在这么多大神面前施展法力,不知能不能镇得住这些饱学之士?阿发也不敢保证,大家只好拭目以待。

    筵席开始了,珅五爷首先把贵宾的座位安排妥当,然后自己坐在下首相陪。酒过三巡,珅五爷代表主人说了一些寻常的客套话,这些头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年纪最大的开发局局长,这位局长不好推诿,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说话:“各位来宾以及各位长辈们,大家好。今天是阿发同志新婚之喜,我代表我们开发部门的各级领导祝贺刘阿发先生和杨银铃女士夫妻好合,如鼓瑟琴,百年偕老,五世其昌。今日喜鹊登梅,来年丹桂飘香。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话音刚落,整个厅堂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下面,请五爷给大家吟诗作对助兴。”不知是谁从隔壁房间说了一句,立刻就有人随声附和着:“五爷,来一首新奇的,给大家一个惊喜。”

    珅五爷缓缓地站了起来,搔了搔后脑勺,抑扬顿挫的吟道:“百花灿烂献蛟龙,大好形势逞英雄,责任承包传佳话,沃野尽皆披彩虹。”

    “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大家一致要求。五爷无奈,只好临阵发挥:“田野美,景色日益新。政策归心万民喜,体制改革百废兴,九州传佳音。”

    珅五爷的出口成章,在座的各位贵宾都自叹不如。开发局局长连连赞叹:“蛙溪这个地方,真是个好地方,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优美,而且还是人才辈出。真可谓:地灵人杰一方。”

    筵席之上,不分男女,不论老少,大家有说有笑,满面春风,别有一番热闹的气氛。跟踪报道的记者拍了这边又忙于拍那边,一张张笑脸尽在他的摄像头上倏忽而来,倏忽而去。

    白天的筵席,外面热闹非凡,银铃静坐洞房,她的姑妈、姨妈、舅妈以及姐姐金铃陪她在洞房里说一些贴心话。

    金铃如今已经怀上了孩子,她的丈夫把她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心怕她摔着、饿着、冻着、累着。一般来说,没什么大事,金铃的丈夫是不会允许她外出的,尤其是走路外出,这回,小姨子结婚,也就破例一次。

    舅妈是刘家院的人,比较随便,她一会儿去这里,一会儿去哪里。银铃从小就在刘家院走动,对刘家院一些长辈们也算认识。在她孩提时代,花白胡须的瑞四爷和爱讲故事的珅五爷,她是熟悉得不再熟悉了。只不过后来年龄大一点,很少走动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位老人都已经显得苍老了一点,头发也被岁月的严霜染白了,所以见了面,有点认不出来。

    按照规矩,新媳妇必须得给长辈们敬酒、敬茶、敬烟,此所谓“三敬”。“三敬”之后,长辈们每人得给新媳妇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并说上一两句祝福的话。银铃也不例外,筵席正在兴头,主宾各在客套,阿发带着银铃挨个介绍,银铃陪着笑和他们一一打招呼,并且给那些贵宾和长辈们一一斟酒。长辈们也送上一两句吉利话表示祝贺。

    这些祝贺的话只有四爷和五爷的不落俗套。四爷说了一段顺口溜:“新郎响当当,新娘也一样;新郎新娘配成双,百年好合万代昌。”

    五爷也不甘示弱,随口吟道:“改革开放力千钧,神州大地处处新;桃李争妍花烂漫,燕来画栋又逢春。夏日熏风转鸿钧,白云山上景色新;新郎新娘拜天地,从此奋斗一条心。”

    有人说,吃筵席没有四爷、五爷的调侃,吃起来也不香,此话不假。不说别的,就说平时在一起聊天,哪里有四爷或是五爷,哪里就热闹,就会有许多人围着听,围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