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
字体: 16 + -

第二章溃败 第五节 康州失陷(2)

欧阳走后,赵师旦吩咐将士去追查奸细之事,查出三名奸细,问不出任何有用消息,便将三人斩首。不知不觉,肚子都饿了,安排厨师准备好宵夜。赵师旦有一个左右手监押马贵,一直追随他,忠心耿耿,赵师旦招呼他一起来,马贵坐下后,食不下咽,他是个直肠子,忍不住问:“赵大人,明日如何应对?”

    “开门迎战!”

    “为何不依欧阳少侠所言闭门守城?”

    “他只不过是不通文墨,不懂章法的武人罢了。阿贵,你有时间也要多读书。先皇(宋真宗)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马贵想想也是,欧阳少侠和自己一样,就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那有什么见识,论见识,还是赵大人广博。

    就寝后,阿贵在床上彻夜难眠,隔壁屋赵师旦鼾声如雷。阿贵心道,赵大人真豪杰,这样也能酣睡。

    第二天一早,侬军对康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赵师旦边穿衣服,边对手下说:“让将士们准备,随我迎战。”

    马贵道:“您是一州之长。要不您蔽一下,我来应战。”

    “你一介武夫还想领军?荒唐!让全城将士城门口集合!”

    马贵不再多说,只安静地等候一边,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斥责,他也明白,武人要比文人低一等,自己是僭越了。

    片刻后,赵师旦站于城门楼上,问城里三百将士:“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

    他调了一百弓箭手上城墙,向侬军发出一阵剑雨。侬军往后退到射程之外,剑雨停。侬军中走出一个持盾将士,他坚定地走向城门,大喊:“我是使臣,我要见你们赵知州。”

    来人一上来便劝赵师旦投降。赵师旦冷笑:“一众叛军,还妄图称自己为皇,为臣。杀了他!”

    来人边被拖下边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赵师旦说:“宵小蛮夷。。。痴人说梦!”

    再上城墙,赵师旦便将使者尸身投下城墙。侬军一片哗然。突然侬军最中间的统领旌旗左一扬,右一扬,再向前一打。三排先锋军持盾成盾墙,向城墙整齐靠近。宋军不断放箭阻挡。烈日下,侬军踏出的尘土飞扬,城墙上的箭雨打在盾上,有的如雨打荷叶般弹开,有的箭插盾面。第二波盾墙又来。周而复始,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出雄浑深沉的脚步声,那是大地被蹂躏痛苦的呐喊,无数箭矢划破长空筝出高亢绵长的风声,那是天空被撕破带血的惨叫。山河在战争面前颤抖,到底谁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城内的箭逐渐消耗完,侬军开始搭人梯。

    赵师旦把军旗一挥道:“开城门,同我一起杀敌。”

    城门一开,马贵一马当先,冲出城外仅十米,便被侬军压制,一退再退。侬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赵师旦见大势已去。召回马贵坦然回到衙门,据堂而坐。

    侬军势如破竹,城中各家各户紧闭家门。侬军直杀衙门,逮捕赵师旦。赵师旦冲侬智高大骂:“饿獠,朝廷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吗,你竟敢造反!天子只要发一校兵,你必死无疑了。”智高大笑,手起刀落,赵师旦亡。

    侬军稍做集结,立刻奔赴端州(今广东肇庆)。

    而此时,欧阳还在客栈里安然入睡,他太累了,城里的打斗声成了他梦里的背景音。梦里他和侬军正面剑锋,不相上下,突然跟他对招的侬军一招“月舞寒梅”,回眸一刺,霞红的双颊,明眸灵动,这侬军居然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芝语。欧阳丢掉了剑,上前,芝语剑尖划破他的皮肉,急忙收剑惊诧,双目含泪。欧阳尽情地拥抱她,紧紧地拥抱。

    等他醒来,大宋已经连失两城。

    欧阳懊恼不已。康州城墙坚固,只要准备得当,便可以阻挡一段时日,再等各路援军,就可以保住康州。所以欧阳才放心酣睡。奈何赵师旦根本没有做好守城战的准备。

    与欧阳同样懊恼的还有京城诸位。中午得到消息的狄青训练完将士,回到家中,面色凝重。

    狄夫人正在院中教小儿子狄谏蹲马步。见夫君一言未发,进了书房。便跟了进入。

    狄夫人推开门,狄青正目不转晶地盯着书房墙上那个极大的地形图。狄夫人递给夫君一杯茶,问:“康州,也丢了?”

    狄青点点头。

    狄夫人拧开随身携带的酒壶,自己给自己灌了一口汾酒,问:“康州知州是赵师旦,是才调任的,他可曾抵抗?”

    “来报之人说,赵师旦先以剑雨退敌,后矢尽,开城迎战,以三百人对决万人众。最后殉职了。朝廷内的文臣们,对他一片颂扬之声。说虽败犹荣,”狄将军接着愤愤说,“据说事先有探子报了消息,告诉他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建议以城为拒,可保实力。奈何赵师旦一意孤行。丢了性命,害了康州。”

    狄青接道:“战争,分四种战、御、攻、守。侬军是攻,宋军是守。各有各的章法。敌军来前,在城外挖好陷阱,插上竹剑,阻止敌军靠近。守城战,箭应不虚发,要有精通的弓箭手。城门绝不可开。城墙上应准备滚石,热油,火把,冰水,甚至沙土。赵师旦居然开城,变成战与御。战术和战力上根本就很难胜利。真是逞匹夫之勇!”

    狄夫人知他愤懑,只静静听着。自己又何尝不愤慨。文臣领军,很多只一味鼓吹忠勇,不得章法。或者平时满口的三纲五常,临事了,就弃城逃跑。赵师旦相对而言,还算可气也可敬,可敬更可气的了。

    将士传报:“大公子有紧急军情来报。”

    狄咨进入跪道:“报将军,南方急报,知州丁宝臣逃,端州不攻而破。”

    狄青一听报,一掌拍在椅子上,椅子四分五裂,狄夫人更是将手中的茶杯捏碎了。狄咨去拿了药箱,狄青替夫人把手里的陶瓷碎片剔除,仔细消毒包扎。

    狄咨又道:“刚才宫里还传来消息,请您进宫。”

    狄将军有点为难。

    狄夫人道:“我没事,战场上九死一生都过来了,哪在乎这点小伤。去吧!”

    狄青走后,狄夫人吩咐狄咨:“咨儿,吃过晚饭再回军营吧。”

    狄咨道:“好,我先去见过大爹和大娘。”

    晚餐后,狄咨停马于一小院后巷,小巷清幽。狄咨在巷口冲别人后院白墙,吹了一笛《定风波》,踏马而去。

    晚上,狄青与夫人相拥而眠,狄夫人道:“青儿,今夜商谈何事?”

    狄青手抚摸着夫人的眉眼道:“今晚陛下说,朝中有大臣进言推荐桂州知州陈曙率兵讨伐侬智高。陛下问我的意见。”(桂州今桂林市)

    夫人道:“南方兵力薄弱,有人专门统军,讨伐侬智高,当然好过分散兵力,被逐个击破。我听说陈曙有几分勇猛。你对陈曙了解吗?”

    “不曾了解。你也知,我长期镇守边关。”

    “皇上召见你应该不只是此事。”

    “庞籍大人推荐我做枢密副使,陛下问我的想法。”

    “那你怎么想的。”

    “不说这个。睡吧!”狄大人把玩着夫人的耳垂。吻着她的额头。

    狄夫人捧住狄青的脸说:“青儿,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

    狄青翻到夫人上方,手指轻柔地摩挲她柔软娇嫩的耳垂,道:“曼卿,不要叫我青儿,叫我夫君。”

    狄将军环住她后腰的手稍用力往自己身前一带。在他的手上,她已柔若无骨。将她紧紧抱住,倾听她在耳边气若游丝的哈气声,还有她情不自禁的呼唤。

    作者语:写芝语是为了描写侬军状况。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由汉人书写的,甚至于说是汉人文人书写的。他们对汉人文人高度褒奖,临战逃跑之人,都能写成出战,能有所捕斩,然卒不胜,乃与其州人皆去而避之。

    这种饰说之词,凸现了文人的不要脸。

    为什么会这么不要脸?因为他们站在汉人立场,统治阶级立场,文人立场。他们要维护他的统治人民的工具:假仁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