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田园:农家小娘子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分家(一)

    晨光微熹,天方破晓,许多人家的烟囱上都升起了炊烟,村间小道上行走着三三两两的村民,或是扛着锄头,或是拉着耕牛,一看就是往地里去的。赵瑾一早就醒了,睁开眼发现她娘好像还没醒,平时这个时候她已经忙进忙出了,唉她爹的事把她娘的魂带走了。

    她坐了起来,才轻手轻脚地穿上衣裳,下了炕。此时院中早已有人起了,是三房的周氏。今日轮到三房做饭,二丫正在收拾换下的衣服归到一块挑去河边洗,赵瑾洗了把脸跟她一块去了。

    十五岁的二丫青春洋溢正是古代少女最好的花季,虽长得称不上很漂亮,也是清秀非常。见赵瑾来给自己帮忙,她不禁露出一个笑,和她说话:“四丫,四叔好些了吧?”

    “我娘在照顾他,目前还没醒,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好点。”赵瑾有点沉重的说道,二丫也知道言语的苍白安慰不了什么,于是两个人默默不语往前走。

    两个人的速度就是比较快,不到一个时辰就洗完了。回到院子,赵家其他人陆陆续续都起来了,院子里的人声越来越多。灶房那边,周氏叫着吃饭。

    早饭是糙米粥,就是拿糙米煮的粥。赵县这地方不产小麦,南方多种植稻米、玉米之类的作物。农户人家虽是都种水稻,但极少会拿来日常做自家吃,都是卖了换其他粮食来吃。更不用说赵家这种在贫困线边缘挣扎的人家,吃不起细粮,只能吃点粗粮。平时更多的是地瓜粥。

    赵瑾盛了两碗粥,又用粗瓷盘装了几个玉米饼子,并在旁边夹了些酱菜,便端着回了四房的屋里。刚进门,她娘还是一副木木的样子呆呆的看着她爹。她忙把木托盘放在方桌上,上前来看她:“爹怎么样?醒过吗?可是好了些?娘你也要吃点,不然爹没醒你也病倒了,我给你端了些粥来吃。”

    刘氏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看着她,发现赵老四昏迷不醒,柱子跟赵瑾好像一夜长成大人了,做事井井有条。她心里想着事,伸手去接碗,没拿稳手一打滑,碗直落下去。幸好赵瑾眼明手快一把将碗接住了,才没把粥撒了。

    刘氏心里有些窘,突然醒悟自己是个成年人了,一点打击都受不了,浑浑噩噩,如果赵老四醒了还不知道怎么怪她呢,连孩子都不如。她想通了后,主动端过粥几口就吃完了。

    就在这时,有人上门了。是张氏。张氏的脸上满是唏嘘和,长吁短叹说了好些话,大意就是让老四醒了没,以后怎么办。

    正房,夏氏正在和老赵头唠昨儿的事。夏氏手里抱着件旧衣裳缝着,一面说道:“让我说老四现在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以后不知道要投多少钱。咱家的钱也不是地上捡的,老五还要交束脩,女儿还要攒嫁妆,四房原先就因为那死丫头闹腾了一场又一场,现在她好了一段时间老四就出事了,他们这一房肯定是不详,一定要有人病着才正常。不如早点分家另过。”

    老赵头穿一身深蓝色粗布衣裤,盘膝坐在炕头上,正啪嗒啪嗒的抽着旱烟。

    “行了,老四还在床上躺着呢,你这个时候扎刀子他也是你儿子。”半晌,他才沙哑着嗓子道。

    啪嗒啪嗒声再度响起,缭绕的青烟在空气中旋转,然后四处飘散了开,老赵头沟壑纵横的老脸掩在其后,若隐若现,有种心酸,贫穷不仅压弯了人性。

    “可你瞧瞧大夫都说以后他只能养着,又不能干活,昨儿一场又是一百多文没了,你要在地里累多久才能赚来这一百多文!老五每个月要生活费五百文钱,每个月还要交二两多钱的人头税。你有多少家底经得起这么折腾!把四房分出去,我们也能少交点税,少点负担。”

    见婆娘心疼成这样,老赵头坐直了,在炕桌上敲了敲烟锅儿,斜了她一眼:“老四刚出事你就只心疼钱,你也不想想这中间肯定是牵扯了老五什么事,老五在外面肯定是得罪了什么人?不是我说你,你是做人爹娘的,也别偏得太过,没得让下面几个小的闹矛盾。”

    一听这话夏氏就不愿意了,隔着炕桌就拍他一巴掌,道:“我偏?难道你不偏?”

    他也偏,可谁叫老五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离秀才就差一步之遥,如果能考上秀才,他在赵家村就能昂首挺胸的走路,而不是现在这样在背后指指点点。只是想到老五,老赵头不禁皱起眉头。这孩子读书读得性子越来越怪,以前多乖巧的一孩子,孝顺现在呢,眼里爹娘都看不见只有拿银子的时候才有点笑意,一回来就钻书房搞不懂在干什么。

    老赵头连连砸了好几下嘴,脸上的沟壑更深了:“你这老婆子也是,你就不想想这事若让外人知道了,咱在村里还能有脸?”

    “那你说怎么办?就不办了?”夏氏一个骨碌又翻坐起来,瞪着老赵头。

    “问问其他几房的意见。这样吧,明天家里一起开个会,商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