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剑侠情
字体: 16 + -

第九章 完颜雍的信

    sat aug 01 21:32:32 cst 2015

    第二天一早,两位宣诏的统制官带着大理寺的两位狱卒将张定邦押往大牢,然后带着辛文雄,王世隆和贾瑞敏去金殿面君。穿过钱塘门,走上御街,只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繁华。靠城门的北瓦,主要是杂耍卖艺说书,茶馆,酒楼,人声鼎沸,煕熙攘攘。御街中部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绸缎庄,染布坊,米店,酒坊,药铺,日杂,林林种种,应有尽有。靠近皇城的南端则主要经营名贵的珠宝首饰,金银玉器。直看得辛文雄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辛文雄仅率五十骑千里奔袭,孤军深入重兵防守的金营,生擒叛徒张定邦,安然南归的英雄事迹,像一道闪电,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与恐惧,南宋朝廷上下为之一振。连金殿之上高宗赵构也再三打量,只见辛文雄一袭白衣,剑眉星目,丰神俊朗,隐隐透出儒雅之气,这应该是饱读诗书的缘故;而他手按剑柄,英气逼人,不怒自威,没有经过战火历练,叱咤疆场,是不会有这样的气质的。难得的是辛文雄集二者于一身,连赵构也禁不住连连赞叹:“辛爱卿神勇过人,真是少年英雄,少年英雄!我大宋有如此良臣猛将,何愁关河不定。”再说耿飞京遇害,辛文雄活捉张定邦带上万义军南归,对赵构而言已是很好的结果,既对金人有了交代,也不失体面。当下龙心大悦:“辛爱卿忠勇可嘉,朕想先让他做京城御林军指挥使,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辛文雄连忙说道:“谢主龙恩,但臣更愿去抗金前线为国效命。”这时一旁的宰相史宁浩出列奏道:“辛文雄多年身在金国,今方南归,京畿重地恐不太适宜,像这种北方归正人的使用一定要谨慎,以策万全,望皇上三思。”一旁的吏部尚书秦似道出列附合道:“是啊,请皇上对归正人使用一定要从长计议,以免为敌所趁。而且眼下金国和议使者即将到来,辛文雄也不宜呆在京城。现下江阴签判出缺,我看辛文雄可先出任此职。”辛文雄听到“归正人”这三个字,心中又是心酸又是气愤,再看见秦似道那畏敌如虎,阿谀奉承的丑态,更觉恶心。他本无意留在临安,江阴签判虽是闲散文职,位小职卑,但毕竟在抗金前线,总胜过终日与秦似道这类小人为伍。于是应道:“臣愿去江阴任职。”赵构虽觉有些不妥,但史宁浩与秦似道的话也不无道理。当下有些过意不去地说:“那爱卿暂且先去江阴任职,可先在临安歇息三日,再去赴任不迟。”当下群臣殿上议定张定邦午时清河坊闹市处斩,辛文雄麾下义军一部去海州李宝进处,一部去长江虞允文处军前效命。倒是王世隆坚决要求随辛文雄去江阴,赵构准奏。

    当天辛文雄与王世隆便在城中迎宾客栈宿下,晚饭后掌灯时分,二人闲来无事,便去御街走走。来到北瓦,灯火通明,找了间茶馆坐下,却见上面说书人把惊堂木一拍说道:“列位看官,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辛文雄铁血传奇!”辛文雄听见说书人竟然要说自己的故事,对王世隆微微一笑,示意不要出声,且听他怎么说。那说书人道:“今天要说的是辛文雄单骑走干里,于千军万马之中生擒叛徒的故事。且说那辛文雄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眼似铜铃,有万夫不挡之勇……”辛文雄听他将自己描绘成“猛张飞”的模样,甚觉好笑,也不欲再听,便与王世隆结帐离开。二人四下走了走便回客栈安歇,刚躺下不久,就听得街上有人大喊:“抓奸细啊,抓金国奸细!”继而街上大乱,不一会便听见御林军出动的声音,再过半晌,街上又恢复了平静。辛文雄心想临安身处江南大后方,怎么也有金人奸细。又想起父亲临终嘱托,心想这“游龙”和“惊凤”究竟何许人,竟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客栈外人声鼎沸,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辛文雄和王世隆二人出客栈一看,只见大队御林军将客栈围了个严严实实。为首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军官正在盘问掌柜:“辛文雄可是住在店中?”辛文雄听他提到自己,越众而出:“我就是辛文雄,什么事?”那靑年军官也不答话,却突然拔出佩剑,疾刺辛文雄,剑气腾空,使的竟是华山派的“长虹贯日”。辛文雄大吃一惊,猝不及防下差点中剑,所幸他轻动超卓,机变无双,于间不容发之际,一仰头轻轻滑开,剑尖险险从发稍刺过。那青年军官见一剑落空,便一剑紧似一剑攻来,势若疯虎,竟似立心要将辛文雄毙于剑下。辛文雄一是惊讶御林军中一个普通军官有这等身手,二则惊讶那青年军官使的竟是正宗的华山剑法。辛文雄自幼随父识文习武,后又随叶天华练习华山剑法,身兼数家之长。而他又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自己于书法和塞外飞禽走兽之间自创了很多剑招,再加上轻动超卓,隐然已有武学大家风范,决不致看错。这时那青年军官使出华山派的杀招“阳关三叠”,一剑三式,一剑比一剑紧,一剑比一剑急。剑气纵横,将辛文雄罩在剑光之中。而辛文雄却知道他的剑招,总能提前避开,背负双手,白衣飘飘,意定神闲,潇洒之极。那青年军官一声大吼,竟使出“力劈华山”,连人带剑向辛文雄攻来。这是华山派的一种同归于尽的打法,威力极大,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轻用,竟似与辛文雄有深仇大恨。辛文雄见这靑年军官一上来就是暴风骤雨般疾攻,根本不给他讲话机会,心中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必须制住此人,才能明白其中缘因。他武功高出青年军官不止一筹,在他连人带剑射来之时,早已“一鹤冲天”腾空而起,轻飘飘立于剑身之上,使出“千斤坠”身法,那青年军官立时动弹不得,继而身形一晃,已落在青年军官身后,随即龙吟剑出鞘,抵住他咽喉。那青年军官一见龙吟剑,面色大变:“你这剑从何得来?!”辛文雄情知此人与师门必有渊源,当下说道:“我究竟身犯何罪?更与你无怨无仇,为何一上来便痛下杀手?”“无怨无仇?哈哈哈……”那青年军官突然仰天大笑,笑声竟是十分悲凉:“你辛家老贼十八年前在济南府杀我父母,献关投敌!十八年后你辛家小贼贼心不死,假意带兵南归,意图里应外合,灭我大宋。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这狗贼的奸谋终不能得逞!可叹我上官云龙学艺不精,不能为父报仇,为国除奸!我死后就是化为厉鬼也不会放过你!”辛文雄见他口口声声骂自己父子二人为贼,又听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上官虹的遗孤上官云龙,不觉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心想只有日后找机会慢慢向他解释。但自己莫名其妙成了金人内奸,却必须搞清楚。这时众御林军士见上官云龙被制,呐喊着围过来,投鼠忌器却不敢上前。王世隆听得辛文雄被诬陷,十分气愤,拔刀挡在辛文雄身前,怒视众军。辛文雄沉声问道:“你口口声声称我为贼,不知有何凭据?”“凭据?可笑你事到如今还想蒙骗过关。昨夜那金人奸细奉命前来与你接头,被我们抓个正着。那厮甚是强横,严刑拷打,抵死不说,最后竟然咬舌自尽了。而我们却在他身上搜出了金国皇帝完颜雍写给你的亲笔信,上面还盖有金国玉玺。狗皇帝信上说已接到你飞鸽传信,苦肉计已经初步成功。要你潜伏江南,伺机杀死李宝进,虞允文,控制长江和海州防线,引金军过江。事成之后必裂土封王,永镇江南。原信笔迹与印章经礼部反复校对,确认不是伪造。我身上拓有一份,也好叫你死心!”辛文雄连忙在他身上搜出信笺,展开一看,与上官云龙所说一样,也确是完颜雍亲笔书信。试想金国皇帝地位何等尊崇,岂会无缘无故给人写信?辛文雄见完颜雍如此煞费苦心,构陷自己,处心积虑要置自己于死地,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死无对证,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可叹南宋朝廷中了反间之计犹不自知,不趁机北伐,反而曲意求和,偏安江南,歌舞升平。王世隆见辛文雄看信之后神色落寞,知上官云龙所言非虚,忙大声说道:“这是金人的反间计,将军万不可丧气。先离开此地再说。”辛文雄心念电转,觉得完颜雍这招实在是太毒了。凭自己的武功机变,离开此地并不难,但自己父子二人赤胆忠心却会从此身负叛贼骂名,亡命天涯,沉冤难雪;不走吧,同样死无对证,百口莫辩,身陷牢狱。饶是他智计过人,也一筹莫展。半晌,辛文雄长叹一声,对王世隆说:“我决意去金殿面君,申明冤屈。你自己还是先回海州去吧。”然后对上官云龙说王世隆与此事无关,他愿只身一人随上官云龙面圣陈情,然后收起龙吟剑,把剑和白马托付给王世隆。上官云龙见辛文雄愿主动受缚,也不难为王世隆,命众军将辛文雄五花大绑,往大理寺而去。

    抗金英雄转眼之间变成金人奸细,围观众人唏嘘不已,议论纷纷。一路上有些激奋不明就里的群众高喊:“打死金狗奸细!”于是便有人向辛文雄扔石块,菜叶,饭团的,五花八门。紧跟后面的王世隆见辛文雄受辱,禁不住热泪纵横。辛文雄见有些群众恨不能生食其肉的形状,心中忽觉十分悲哀。想自己父子二人十多年来忍辱偷生,卧薪尝胆,历尽干辛万苦起兵抗金,回归故国,却落得如此下场。更可悲的是,金国完颜雍父子正厉兵秣马,意图南侵。而南宋朝廷却坐失良机,苟安江南,全然不知大难将至,犹自花天酒地,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而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深陷囚笼,郁不得志。转眼之间,辛文雄只觉心灰意冷,万念俱空,什么雄心壮志,抗金大业,俱成过眼云烟。他忽然明白了岳飞作《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心境,莫非自己也会像岳飞一样屈死风波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