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羯族人有个约会
字体: 16 + -

3、我所处的大环境

    sat may 02 11:16:02 cst 2015

    玉皇大帝将我送到了公元339年农历二月的邾城外滩。这里就是一千六百七十五年前的红岗,我的故乡。

    当时在华夏的莽荒大陆上有多个王朝,分别是北方羯族人石氏建立的后赵帝国,南方汉族人司马氏建立的东晋王朝(当时台湾叫夷洲,东吴之后就无人问津;而海南则称为珠崖),西南巴氐李氏建立的成汉王朝,西北河套地区由汉族张氏建立的小王朝――前凉王朝。

    而在前凉王朝的西北是乌孙国和广淼的西域(当时还有很多不太成器的小国,包括疏勒、于阗、龟兹、鄯善、高昌等三十多个小国,即今新疆)。

    在前凉王朝的正北方的漠北(包括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古称“下令”)则为契骨、高车(即丁零人,又称敕勒人,曾创造西域石人阵)、匈奴、柔然、鲜卑这五个民族盘踞。

    在前凉王朝的东南方向,左边的大片土地是象雄王朝(又称“羊同”,据说是葛延羌刘氏所建立,一说属于唐旄,或称葱茈羌,据说是两支羌族人。含魏晋时期的一个小部落发羌,又称雅隆部落,即吐蕃的先祖,当时也是隶属于象雄王国。象雄王朝的国土西抵克什米尔,南至拉达克[今印度北部边界],中为西藏高原大部地区,北至青海高原,东至四川盆地,是当时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宝髻国(发羌人所建,亦是吐蕃的前身之一,管辖疆域包括今藏南、锡金、不丹等地)、女国(又称苏毗、孙波部落,当时也隶属于象雄王朝,在今青海玉树及四川西北一带)、附国(在今西藏甘孜、昌都一带,附字读作蕃,其中昌都地区至今还保留了西藏最早的卡诺部落遗址)、白狼羌、马儿敢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因这一带以羌族为最多,西北称茈羌,东南称发羌,又统称为诸羌)和鲜卑慕容部分出的吐谷浑国(占据白兰道);右边和成汉王朝相邻的则是羌族梁氏建立但未被大众所承认的宕昌国(宕昌羌和前面提到的白狼羌共同构成西夏党项羌的祖先)、西平羌以及氐族杨氏建立的一个小国――前仇池国。

    当时后赵帝国已经灭掉前赵,其几乎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大部,除了当时在北方蒙古大草原由鲜卑拓跋部(独孤部归属于其)新建的代国(代国的东南有铁弗部),东北辽河流域的宇文鲜卑(库莫奚与契丹族归属于其)、段氏鲜卑、由慕容鲜卑新建的前燕王朝,以及代国和前燕的东北方的乌洛侯国(在今大兴安岭)、汗寇国、扶余国(身处现今吉林地区)、挹娄(在今东北三省附近活动)和高氏高句丽古国(附近就是百济、新罗以及海外的倭国)以外,几乎皆为石勒所统一。后赵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旁边是一个不太强大的成汉,其余的势力都不足挂齿,很有一点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味道。

    后赵帝国居于统治地位的羯族人全是白种人,他们有着高大的身形和金发碧眼,这一点和成汉王朝、吐谷浑、前仇池国、代国、前燕王朝的人种都有相似之处。而东晋王朝帝国、前凉王朝、高句丽帝国则都是黄种人,拥有黑发黑眸。后赵帝国被统治的人种比较复杂,既有白种人、黄种人,也有身体强健的棕色人种。

    除了汉族以外,当时生活在后赵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被后来的史学家统称为"五胡",一般人认为它们是白种匈奴、鲜卑、羯(即后赵的统治阶层)、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当时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还有丁零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这么多异族因为战乱而投奔到当时国势最为稳定、武力最为强大的后赵帝国之中,在其庇护下求得生存。

    因此在后赵、东晋和成汉这三个稍微强盛一点的国家中,单论综合实力来说,由将近二十来个族群组成的后赵帝国最为强大,而另外的东晋和成汉两个国家则有着差不多的武力。

    这些国家中依据自己的统治族群,各有自己通用的语言(如匈奴语言、羯族语言、鲜卑语言、羌族语言、氐族语言)和通用的宗教(如萨满教、拜火教、苯教、道教、佛教)。而在各国的一些大城市,一般都通用西晋时期就开始流行的中原汉族语言――河南洛阳普通话(学名叫“洛阳雅言”,简称“中州话”)。

    在南方的东晋贵族阶层,以穿胡服、听胡乐、跳胡舞、睡胡床、吃胡饼为新奇时髦,在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则以取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以推崇汉族文化和智慧为新潮。

    虽然在社会风尚上互相推崇,但是胡人和汉人在潜意识里还是各自认为自己比别的民族优越,胡人将汉族人视为两脚羊,抓住了就宰着吃,汉族人认为胡人野蛮不开化,骨子里鄙视他们。

    因此双方之间战争不断!而我所在的邾城,即将发生一场羯族与汉族的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