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世界之不许人间见白头
字体: 16 + -

蓝田阁卷一

    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阁,坐落在偏僻街角的一家玉器店,专事玉石买卖。



    阁主却是个不大的丫头,明眸善睐,丹唇皓齿,喜穿素青长衫,古朴典雅自成一派,但凡有顾客上门,她总是能一打眼就说出玉的品种,年代,无一有误,且分文不收。



    是以,行里都传蓝田阁阁主玉器造诣登峰造极无人能及——名声大噪的蓝田阁每日门庭若市,热热闹闹走进走出的人群,快是要踏破了门槛。



    但是,但凡高人都有些或多或少的怪癖,这阁主也不例外——若要让她看玉件,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未经雕琢的玉料——



    她要求在玉料的不显眼处,由她亲手刻上一个独特的勾云纹路。



    虽说是在不显眼处,可是,终究还是让人不舒服,这种怪癖一下砍掉了蓝田阁一半的客流量。



    尽管如此,蓝田阁,依旧是业界最神秘的存在。



    年轻的阁主斜斜靠在沙发上,青葱一般的胳膊优雅地微微抬起,一旁立着的小女孩立刻脆生生地扬声。



    “下一位。”



    一个中年男子,虎背熊腰,大腹便便,怀里揣着一个用报纸包起来的物什,旁若无人地走了进来。



    “听说,你很厉害?”男人的水泡眼被挤在重重皱褶之中,艰难地,又傲慢地乜了年轻的姑娘一眼。



    阁主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报纸尾部露出的一块白,轻蔑地笑了笑。



    “你给掌掌眼,我这东西,值个多少钱?”



    男人毫不客气地把几案上的东西一股脑扫在地上,又小心翼翼地把报纸裹着的东西放在了几案上。



    “这是……”男人清清嗓子准备介绍。



    “良渚玉。”姑娘扫了一眼,淡淡回道。



    男人眼里顿时有了些神采,先前的傲慢立刻演变成了毕恭毕敬,“阁主好眼力!您再给看看,这……”



    话音未落,阁主已经抬起手来,轻轻放在了报纸上,她淡淡说:“良渚玉,犹以鸡骨白为多。”



    她微微侧头,“知道,良渚玉器怎么作伪吗?”



    男人有些没反应过来:“您说,什么?”



    阁主手指轻轻按下,报纸的一点隆起慢慢坍塌,最后成了扁平的一张,可怜巴巴地摊在桌上。



    男人颤抖着手,一层一层揭开了报纸——果然,先前精心包裹的玉器已经变成白色的一层粉末,鸡骨一般。



    “鸡骨白是烧出来的,而且”,阁主顿了顿,“还烧过了头。”



    阁主扬扬手,示意下一位。



    中年男人目瞪口呆,半晌,心灰意冷地走了出去。



    紧接着,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双手背于身后,闲庭漫步般走了进来,目光挑剔地打量着阁内藏品。看着二十不到的年龄,偏生了一股子桀骜之气,睥睨之态。



    小女童打量了他半天,奇怪地歪了歪脑袋,奶声奶气地问着:“大哥哥,你是要看玉吗?”



    “啊。”男子敷衍地应了一声,“对,我来看玉。”



    年轻的阁主有些不耐烦了,微微上抬了眼眸看向来者:“您是要……”



    她未说完的话打了个结,“骨碌碌”滚回了肚子里。



    是他。



    阁主起身关起了门:“今天就到这里,诸位请回吧。”



    门外排着的人群起了一阵骚乱,有人声音尖刻地嚷着:“我都排了一天了,说不看就不看,这不是耍人呢吗!”



    立刻有人迎合着,纷纷表示不满——可是雕花的木门已经紧紧扣了起来,主人拒绝的意味明显,他们虽不快,却也无计可施,小心地抱好各自的宝贝,悻悻而散。



    阁主一反之前傲慢无礼的态度,亲自起身,微微躬身为男子倒了一杯茶,又毕恭毕敬地敬了过去,“司主可是找到了?”



    王生笑了笑,“司主可不敢当,筑梦司人才济济,王某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店员罢了,能为众生满足一点微末的心愿,借此捞点实惠……我听人说 你这里有一本《于阗国志》,我琢磨着没准里面有些线索能帮你找到夫君,便想来看上一看。”



    阁主愣了愣,“你说《于阗国志》啊,那是我从赤霄国藏书阁里偷出来的,”说着她便起身,从高阁上取下一本厚重的,落满灰尘的史书,夕阳透过蓝田阁的窗棂撒了进来,配色温暖。阁主轻轻抖落掉书页上的灰尘,翻到某一页,慢慢读了出来。



    “端嘉二十八年,庆帝之三子尉迟璇玑降,明贵妃殁,帝大恫。



    端嘉二十九年,庆帝之长子尉迟恭谨病重,殁。



    端嘉四十二年,庆帝之二子尉迟妄言亲战,殁。



    端嘉四十四年,尉迟璇玑封太子。



    端嘉四十五年,有奇女玉蠡,封太子良娣。”



    端嘉四十八年,庆帝薨,太子尉迟璇玑称帝,改国号成玉。



    成玉元年,良娣玉蠡封后。



    成玉二年,赤霄国来犯。



    成玉八年,琢玉君卒于赤霄国,于阗国灭。”



    玉蠡缓缓抬头,亘古历史,短短数言道尽。



    “恩?没有了?”王生皱了皱眉,有些疑惑地问。



    “没有了。”玉蠡轻轻合上书,“琢玉君,是亡夫雅号。”



    “所以,最后这一笔,不是于阗史官所写?”



    “是的。”玉蠡点头,“这是敌国赤霄国攻城后补上的,从成玉二年到成玉七年,两国交战整整五年。”



    “那么……”王生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打着转,“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



    他目光如炬,死死地盯住了玉蠡,深潭一般泛着清冷的光,“一国之君,又怎么会死在异乡?这和你,有没有关系?”



    玉蠡突然笑了,笑意冰冷,“是啊,怎么没关系。”



    她微笑着看着王生,眼睛里却渗出泪来,青白的衣衫沾了泪,殷着难看的斑,恰似潇湘泪竹。



    “如果您不介意,不妨来看看吧,看看一个国家,是如何毁在了我这个红颜祸水手里,看看一个国君,是如何弃了他的江山,尸骨无存。”



    



    端嘉二十八年,冬。



    漫天大雪纷纷扬扬,于阗国主庆帝站在梅树下,不安地攒动着腰际的流苏,他的视野放空,那明晃晃的雪地中,就有一抹亮色温柔地掠过眼睛。



    庆帝眯着眼瞧了瞧,片刻,走上前去,拾了起来。



    原来,是璇玑,小小的一块,用玉雕成,精致灵气。



    庆帝缓缓摩挲着,温润的触感:“这是,天赐祥瑞吗?”



    身后的大殿,突兀地传出响亮的婴孩哭泣,与此同时,小侍女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王上,生啦,生啦!是小皇子!”



    庆帝快步走进大殿,手里紧紧攥着偶得的玉:“是祥瑞!是祥瑞啊!”



    明妃虚弱地半靠在枕上,虚虚地笑着:“王上,是小皇子,是我们的儿子。”



    庆帝轻轻撩拨着她被汗浸湿的头发:“爱妃,你辛苦了。”



    “不打紧。”明妃笑着,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身后的乳母,“王上,您快看看,看看我们的儿子,是像您,还是像臣妾。”



    “好,好。”庆帝笑眯眯地从乳母手中接过新生的婴孩,细细地打量着。



    孩子并不好看,皱巴巴一团,因为难产,又不足月,长的瘦瘦小小,小脸青紫青紫的,头上顶着稀疏的毛发。



    庆帝将手指放在孩子嘴边,孩子反射性地叼住,庆帝笑着看向明妃。



    “还是像你,古灵精怪的。”



    明妃苍白着脸儿,“还没赐名呢,王上。”



    “哦对!”庆帝一拍脑门,把手里攥着的璇玑拿了出来,细细打量了半晌,放在了乳母手里:“待会找根红绳穿上,给小殿下带上。”



    乳母低低应了一声,从庆帝手中接过孩子:“王上,殿下尚小,见不得风。”



    “唔。”庆帝小心翼翼地把孩子递给乳母。



    乳母抱走了孩子,庆帝看着明妃,有些心疼地坐在床边,把她拥在怀里。



    “怎么还是这么虚,回头可要大补!”



    “名字……”明妃虚弱地,又锲而不舍地提醒了一遍。



    “……”庆帝默了片刻,“不如,尉迟璇玑?”



    “璇玑?”明妃低低重复了一遍,“璇玑好……璇玑好……”



    “爱妃可还满意?”庆帝问着怀里的人儿,却久久不见回应。



    “爱妃?爱妃?”随旁侍奉的宫人们突然“扑通扑通”跪了一地。



    庆帝像是感知到了什么,不可置信,猛然低下了头。



    明妃苍白而姣好的面容轻轻靠在他颈窝,带着安心的笑意,她的身下,锦被被血泡的濡软,“滴滴答答”地沿着床沿流了一地。



    “明妃娘娘血崩,不让奴婢们说……”一个丫鬟低低地说了一句,却立刻被庆帝随手扔过来的茶杯砸中了脑门。



    “闭嘴!”



    丫鬟浑身颤抖,一屋子的人更压低了身子,生死旦夕之间,他们不想陪葬。



    良久,庆帝轻轻抱起了明妃,一步一步,踏出了大殿。



    雪又下了起来,很快掩盖了他的足迹——直到庆帝瘫倒在地,身侧的官人一拥而上,把皇帝架进了御寝。



    明妃的尸身,收拾干净后,孤零零地摆在了灵堂。



    五日后,庆帝亲主葬礼,明妃追封贵妃。



    自明贵妃去后,庆帝再未纳妃,遣散后宫,仅余皇后一人。



    庆帝对明贵妃情深至此,以至于对尉迟璇玑恨之入骨。



    他的到来,夺走了他的挚爱,父子俩注定天生无缘后天寡淡。



    小尉迟也不恼,独自一人在偏殿过的逍遥自在,皇后是他庶母,对他,虽不及对两个亲生儿子那般,却也终归说得过去。



    说来奇怪,他自小就喜玉,琢玉工艺很是拔尖,“琢玉君”的雅号,渐渐流传出来。



    而他脖上挂着的璇玑玉,是他和所谓父皇唯一的交集。



    端嘉二十九年,太子尉迟恭谨病重,回天乏力撒手而去,二殿下尉迟妄言封太子。



    这对小尉迟毫无影响,他本可以继续活的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和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打成一团。



    可是,一切,都在端嘉四十二年,彻底改变。



    那一年,宿敌赤霄国来犯,尉迟妄言为树威信,竭力请求亲征。



    结果,乱箭加身,战死沙场。



    庆帝三个儿子,到如今,因缘际会,只剩了尉迟璇玑一人。



    朝中大臣此时才想起,他们的情种皇帝,还有个野孩子一样的三殿下。



    此时,尉迟璇玑十六岁,算是第一次正式与他的父亲见面。



    庆帝到底是为人父母,儿子十六年来,他狠下心来一眼未见,现下打眼一瞧——眉眼里竟是像极了亡妻。



    尤其是那双眼,生的顾盼生姿,旖旎妖媚,不似男儿的面容,有股阴柔的意味。



    殿上的巫者心里“咯噔”一下——男生女相,大凶。



    庆帝却是欢喜的,十几年来失妻丧子,让他的生活阴翳密布,这个被遗忘了多年的儿子,如今却似一缕阳光,温温柔柔地照了进来,险些融了他的心。



    他唤道:“……璇玑,过来。”



    少年冷冷瞥了君主一眼,便又垂眼,细细打量着手里新得的籽玉,没有动弹。



    身后的随侍太监轻轻推了他一把:“殿下,快去啊,王上叫您着呢。”



    尉迟璇玑微微后退了半步,疏离地作了个福:“儿臣有事,先行告退。”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庆帝的手堪堪伸在半空,却只抓住了一缕微风,那一瞬间,他只是一个卑微的父亲。



    两年的时间,读书论典,习武练剑。



    尉迟璇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储君,一个需要支撑整个于阗国,未来的君主。



    端嘉四十四年,尉迟璇玑封为太子,入主太子殿。



    他带着这些年来辛辛苦苦雕琢而成的玉件,不情不愿地走进那间对他而言是“监狱”的太子殿。



    阴森的,凄冷的,奢华而萎靡的——他不喜欢的。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