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蒲松龄
字体: 16 + -

第56章 缙绅隐士(三)

    说完,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妥,怎么可以把人家什么时候死说出来呢,可是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挽回。毕际有听完,嘴角上扬,微微一笑:“可以嘛,兄弟若非来自未来就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对我了解如此透彻,连生卒年月都一清二楚。听起来还不错,我竟然还能活二十多年,比预想中要长得多。”

    我暗暗自责,怎么可以犯说话不经大脑的错误,忙想着挽回:“对不起,我刚说的话多有不当,那本书也是后人所编,说的未必就准确,所以不可全信。”

    我看到蒲松龄偷偷向我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便闭口不言。

    毕际有举起酒杯道:“来吧,大家把酒满上,一起干一个!”

    身边女子伸出纤纤玉手,拿起酒壶小心斟满。我心神驰荡,往后一仰脖,一股琼浆顺着喉咙流下去,感觉舒服极了。

    蒲松龄放下酒杯,道:“毕兄,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有一事想求,恳请你能伸援助之手,帮助兄弟度过难关。”

    毕际有轻轻一抹嘴角残留的酒液,带着笑意道:“咱们相识多年,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哪里用得着如此客气。”

    蒲松龄道:“好,那我就直说吧。”接着,便将近日来发生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我观察到毕际有的脸色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平静如水,手里无意识地轻轻掂着酒杯。

    话音落,毕际把酒杯捏在手里,不断揉搓着,面无表情道:“这件事明显就是万洪山的不对,无凭无据岂能随意伤人,这简直就是胡作非为。这个人在淄川城有些名头,听你们这么一说,此人品性实在太恶劣,真不明白他是如何把万记商铺生意做到现在。如今他欺负到你们头上,就是跟我毕际有过不去,你们不用心急,今晚就暂且把所有要事抛到一边,放开饮酒便是,明日我定会想法帮你们解决。”

    蒲松龄喜笑颜开,举起一满杯酒:“咱们兄弟四人先在此谢过兄长,先干为敬!”我们也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毕际有起身离席,边走边道:“你们先自行吃些,千万不用客气,我去外面招呼招呼其他朋友,稍后就回。”

    主人一走,我心里生出几分轻快,不再像刚才那么紧张。身边的美女一身嫩肉蹭得人心里直痒痒,我十分好奇她们都是从哪里来,看来这偏僻小山村的夜生活完全不输现代化大都市。

    这些女子并不是清朝宫廷剧里演绎的那般,每个人都头顶高高的装饰,身着满族服饰,而是头发从中间梳开,在脑后挽个简单的发髻,上面插着坠有珠子的发簪,简单却不失美丽。耳朵上戴着两串珍珠耳坠,衬着两弯远黛寒烟眉,两汪水灵灵的眼睛十分娇美动人。她们穿着浅绿色长裙,斜开襟,裙缝从腿根部齐腰开下,诱人曲线一览无余。

    我不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平日里与同事们在卡拉k歌,倒也有些姑娘陪着一起唱,但自己从来不好意思动手动脚。看着他们三人都无拘无束地与美人嬉戏,我便慢慢地尝试大起胆来。

    女子微笑着夹起菜放进我的嘴里,双脸泛起微晕,甜甜的酒窝很迷人。眼下两人贴得如此紧密,我能够感受到她呼出的气息,一股淡淡的幽香。

    我看似无意地把手搭在小蛮腰上,稍一用力,纤细无骨,尺寸也仅在一握之间。胸部丰满挺立,总是似有若无地触碰我的身体,一下一下的柔软肉感,让我情不自禁心驰荡漾。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里,吞了一下口水,伸手欲抓住一只傲立的山峰,女子竟然灵巧地躲开了。

    她两手打着兰花指,夹起来酒杯送到我嘴前,释放着无限秋波的眼神正示意让我喝下。虽然没有任何言语,但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根本无法让人拒绝。我抓起那双白嫩的小手,放在鼻尖嗅了嗅,闭上眼睛享受着奇妙的体香。一杯热酒下肚,我全身的血液更加澎湃不已,全部涌向下面某个地方。我竭尽全力控制着男人的本能,于是不停地吃菜,也许这些美味佳肴可以帮自己分散注意力。可是,嘴里咀嚼着食物,眼睛却始终不能躲开那对在眼前晃悠的丰腴山峰。

    再看其他三人,表情十分悠然自得,他们模样已经习以为常,没想到清朝文人的娱乐生活这么丰富,我今天算是大开了眼界。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冒昧动作若再进一步,又不知女子会不会生气。况且在人家大厅之上,表面动作斯文些总不为过。

    不一会儿,毕际有搂着一位美女晃晃悠悠地走进来,另一支手里还攥着一支酒壶,颇有醉意道:“松龄,今天晚上无论如何都要玩得开心,其他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放到明天再说,现在什么烦心事都无需多想。我已经让人在石隐园收拾了四个干净房间,我知道那里是你最喜欢待的地方。哈哈——”说着,毕际有对蒲松龄挤了挤眼睛,颇有意味地开怀大笑起来。

    蒲松龄微鞠一躬,拱手道:“谢谢毕兄!历来承蒙照顾,实在不胜感激!”

    毕际有摆手示意一下,笑着走出去:“行啦,良宵一刻值千金,好好享受吧。”

    我有些不解道:“石隐园是哪里?”

    蒲松龄搂着身边女子道:“石隐园属于毕宅的一部分,松竹成林,荷塘成片,水榭亭台一应俱全,是一般读书人难得的清幽住所。先前我在此坐馆时,曾一直在园中居住。”

    那名男仆带着我们出门左转,穿过一条小径,便是豁然开朗的一座大院。到处挂着数不清的灯笼,虽是深夜,里面一切倒也可以看得清楚,可谓精雅绝伦,美不胜收。我心里一边赞叹,一边琢磨这得花费多少钱。毕际有无非就是一名清朝公务员,为何古今同行差距会这么大。

    一段路正好从水上而过,曲折蜿蜒,在大红灯笼映射下美得如梦亦幻。徐徐而过,几个房间错落有致地贮立在假山上,造型别致,依山傍水,镂空木雕门窗里正发着温暖的灯光。

    男仆举着灯笼,手指着房间,道:“蒲先生,这里一共有四间住房,正好可以供你们休息。你对这里也比较熟悉,具体怎么分配就由你们自己来安排,可以吗?”

    蒲松龄谢道:“有劳,下来的事你就不用费心了,我们自己安排。”

    男仆点点头,提着灯笼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