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蒲松龄
字体: 16 + -

第34章 欲罢还休(三)

    我非常好奇地左右环顾,完全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不由自主地赞叹:“竟然还能造出这个,简直太奇妙!”

    张笃庆笑道:“龄哥手里稀奇古怪的玩意多得很,慢慢地你就会大开眼界。别人以为他只会写写文章,到处搜集一些奇异鬼怪故事,其实在我们兄弟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我边看边赞赏道:“了不起,这件东西就是放到三百年后,单凭某人一己之力也很难造出来,后人皆以为龄哥是一位千古小说巨匠,没想到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动手能力。”

    蒲松龄道:“你们无须再言溢美之词,我只是一介普普通通的书生而已,这种工具也非我发明,那是人家三国时期孔明创造出来,我无非是照着别人的样子重做一遍罢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可能知道三百后的今天,热气球已经被后人使用,估计没几个人会想到清朝就已经有人可以造出来这种东西,竟然不是出自匠人,而是一位小说家之手。

    李尧臣从房间里出来,一个布兜斜挎着系在身上,单手举着一个烧得很旺的火把,道:“幸亏抽空多做了些霹雳弹,相信这些也够今晚用了,一定给万洪山一点颜色瞧瞧。龄哥,可以点着炉子么?”

    蒲松龄把一些零散的劈材放在炉中,浇了少许油料,道:“好的,开始点吧。”

    干柴混合着油料遇到烈火,迅速燃起一堆火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火光映红了在场每个人的脸。原先斜躺着的大口袋,随着热空气的不断填充,变得圆圆鼓鼓,开始缓慢地上升。

    张笃庆和李尧臣拿着木铲,快速地往炉里添加煤炭,蒲松龄蹲在里面,使劲地拉着风箱。拉手来来回回进出着,一股股空气被送进炉腔,呼呼,呼呼,霎时间火星四溅,火苗噌噌上窜,热气越来越浓,越来越大,口袋彻底变成圆形,稳稳地漂浮在空中。

    我抬头仰望这个巨大的家伙,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渐渐地,升力变得越来越大,那根用来固定的绳索已经绷得紧直。

    “兄弟们,上来吧,咱们即刻前往万隆庄。”蒲松龄拍了拍手上的尘土道,“玄素,若兰就交给你了。”

    玄素道:“你尽管放心,她在这里很安全,保证无事。”

    嫂子面露泣容道:“松龄,你们真的要去么,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尧臣爽朗地拍了拍胸脯,道:“大嫂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我们一定会安全回来,保证不让大哥少一根汗毛。”

    蒲松龄伸手解开强索,“热气球”仿佛断了线的风筝,倏一下,沿着风的方向飞快飘去,我们急忙向地上的人摆了摆手。人影越来越小,青云寺也越来越小,起伏的群山向我们敞开了怀抱。

    九月的夜晚,月朗星稀,凉凉的山风从耳旁呼啸而过,夜色像雾霭一样笼罩着大地。飞行器起初非常不平稳,箩筐摇晃不定,到了高空之中便平稳下来,我的那颗已经缩成一团的心渐渐舒展开,眼睛也逐渐适应了黑暗。

    眼前景物让人心驰神荡,穿梭于三百年的时空,坐在自制的热气球里,欣赏着安静的夜,感觉美妙得难以形容。往下看,山峦森林皆位于脚下;往上看,漫天繁星灿若云河。我从来不曾坐过热气球,没想到初次体验竟然是在清朝,一个小小的大学生村官也能有今天,心间蓦然生出几许悲怆的情愫,想起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眼前景物飞快逝去,差不多一支烟的功夫,一片灯火阑珊处渐渐映入眼帘,前面就是淄川县城。

    蒲松龄不再往炉里扔煤块,热气渐弱,飞行器从高空缓缓降下来,落在淄川城外的一处空地上。

    重新站在地上的感觉真好,我双脚用力地跺了跺地面,重新感受一下脚踏实地的感觉。从球上下来后,大家准备立即前往万隆庄。张笃庆道:“切慢,我们这样贸然闯进去,恐怖多有不妥。咱们就算能进去,凭着赤手空拳,也不可能改变什么,还需要叫来一位帮手。”

    蒲松龄诧异道:“叫谁?”

    “我的那位兄弟,上次在青云寺,你们见识过他的本领。”张笃庆言语间,从怀中掏了一样东西,模样像火枪,却又像烟花,带着一根长捻子。他用火镰点着捻子,伸向空中,几秒后,一串绚丽的花火直冲云宵。“咱们在此稍等片刻,我那兄弟很快便可赶来。”

    蒲松龄道:“庆弟所言甚是,咱们这么进去,的确考虑不周。我们之中也就臣弟有功夫底子,但也未必可以耐住万家人多势众,刚才救人心切,一时竟然犯了糊涂。”

    于是,一行人便蹲在城门外,候着神秘人的到来。咕噜噜,我的肚子叫了两声,才想起已经两顿饭没吃,腹中正饿得吃紧。蒲松龄察言观色功夫一流,早看出我饿来,便让李尧臣去城里寻间铺子,买些杂粮煎饼回来。李尧臣去了,不一会儿,便带回泛香的煎饼。我咬了一口,顿觉口齿留香,清朝的煎饼果子味儿非常香甜,估计这时候的人还不知道地沟油为何物,食物肯定要比现在干净得多。

    一张煎饼尚未吃完,我抬起来头,猛然发现庆哥的神秘朋友已经站在眼前,完全不知道他究竟怎么过来的,整个过程悄无声息。每次都神秘十足,可谓来无影去无踪,果真是高手在民间。

    张笃庆开心道:“兄弟,果然来得迅速。”

    那人依旧那副装扮,拱手道:“哥哥叫我,自当即刻前来。”

    “走!”人已聚齐,蒲松龄喊了一声,大家齐刷刷地跟着朝前奔去。

    夜晚的淄川城有种别样的美丽,置身其间仿佛游走于真实的清明上河图一般,卖东西的、买东西的、行人……一派热闹景象。

    没多久,万隆庄的气派大门便展现在大家面前。一切都无异样,只是大门外多了两名看守,身着无袖黑色短襟,裤腿紧扎,长发辫盘绕于颈上,每人手执一条长棍,直溜地站着。

    我们躲在墙角,观察着门前的一切。李尧臣道:“我先扔一个霹雳弹,瞬间迷惑两人,然后再乘机制服,如何?”

    蒲松龄道:“不可,不能轻易惊动庄里的人。我们来此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谌姑娘被处罚,我们救她出去;另一种情况是谌姑娘安然无恙,我们全身而退。如果动静太大,一旦遇到第二种情况必将骑虎难下。”

    张笃庆道:“哥哥说的对。”

    神秘人欧阳俊道:“还是交由我来处理,保证不出任何动静。”

    龄哥点了点头。欧阳俊身上瞬间腾起一片烟雾,整个人被笼罩得严严实实。烟雾散去后,一位妙龄女子出现在大家面前,顾盼生辉,满面含春,频频微笑。接着,朝我们摆了摆手,便婀娜多姿地朝万隆庄大门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