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蒲松龄
字体: 16 + -

第5章 拜访聊斋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想必所指柳泉便是这里了。山东泉水较多,出了名的要数济南,号称“泉城”。但是由于气候的改变,人们对于地下水的狂采滥用,泉水喷涌而出的景象早已罕见。然则,三百年前的柳泉却丰腴无比,清澈的泉水汪得很,青条石围筑的四方小池已经满溢,自流成河。坐在树下,俯首观泉,只见远处青山倒映在河水中,或见青峰撑起白云青天,或见峭壁如削,怪石如齿。柳泉边有数株百年古柳,两人才能环抱,古柳岁久中空,因靠近甘泉,依然枝繁叶绿。泉水周围,绿杨轻指,溪水两岸,嫩柳迎风。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但是,泉水冷森森,树下风飕飕,阳光已丧失灼热的力量。

    从另一个世界到这里,我不知道究竟过去多长时间,只觉腹内万分饥饿,不时发出“咕咕”的声音。蒲先生倒是一个颇热情之人,面带笑容说:“眼下已是晌午,不如到寒舍以叙,顺便吃些便饭,如何?”

    我佯做推辞道:“这样合适吗,怕多有叨扰。”

    蒲先生右手摆了两下,道:“欸,不妨事,不妨事。在下素来喜好交友,无论南来,还是北往,只要愿意坐在这茶摊上喝上几杯,那就是松龄的朋友。只是家中饭食素淡,不要见怪才好。”

    我已饿得四肢乏力,能求得一口饭,便已知足,说:“今日有幸见到蒲先生,实乃三生有幸,心中早已欣喜万分,哪有嫌弃之理。倘若能到府上一坐,倒是甚好。”

    蒲先生说:“甚好。现在咱们就收摊回去,我让拙荆做几个菜,咱俩喝几杯。”言毕,拿出一支布袋来,小心翼翼地把茶具放了进去。接着,把苇席卷起来,用个绳头扎扎了。我俩边向村里走去。

    村口处两根圆木坚在路边,一块薄木板横空架在两头,上面写着“蒲家庄”三个字。字迹苍遒,雄浑有力,应该是毛笔写字后刻在板面,再用红漆描边。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字迹显出一种沧桑美。

    看着眼前的一切,准确点说,是看着三百年前的一切,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一路上目不暇接,原来以前的世界是这副模样,人们都是这样生活的,这比看电影玩游戏精彩得多。最先进的vr也不可能产生如此身临其境的效果,可以让人呼吸三百年前的空气,晒到三百年前的太阳,摸到三百年前的花草树木,这种感觉简直太奇妙。

    进村后,人渐渐多起来,田里辛勤耕作的老农停下来,抬起头,擦擦汗,好奇地望着我;挎菜篮的妇人,奇怪地望着我;玩耍的小孩远远地站着,嗤嗤地对着我笑……

    在这里,毋庸置疑,我是一个另类。短发三七开,昨天刚做了染烫吹。上身一件从淘宝买的黑色t恤,为了突显个性,特意选了一件胸前印着“黑板”二字的款式。下身一件牛仔裤,已经洗得发旧。脚踏一双运动鞋,一个大大的对钩印在上面。

    他们一定在想这个人是从哪来的,为何如此装扮。俗不知,我也同样好奇周围的一切。我向那些目光惊诧的人,投以示意的微笑。

    蒲先生带着我径直朝村里走去,边走边说:“这里叫蒲家庄,寒舍就在村庄的最西头,再往前走几步就是了。”

    穿过几条小巷,转过几道弯,一座外观稍显破旧的院落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蒲先生的家。我仔细地观察这个老宅,非常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四周围墙是用土夯砌而成,上面放着几片青瓦,几株野草屹立墙头,随风摇曳。青砖累砌的门楼斑驳陆离,瓦檐已不完整,部分椽子几乎腐朽掉落。门楼下面挂着两扇木门,木板破旧不堪,有些地方可以看出修补的痕迹,防盗防隐私的功能已经彻底丧失。原来,真实的故居是这番模样,现存的蒲松龄故居竟皆然不同,那些所谓的旅游景点几乎都是后人臆想出来,吸引游客赚钱的产物。

    蒲先生客气地说:“到了,这里便是寒舍。”于是,推开门来,高声道“若兰——”。一位女子正从屋内推帘而出,这位便是传说中的蒲先生之妻刘氏了,我琢磨着,细细观察了一番。

    一身深蓝色的翠烟衫,粗布绿草百褶裙,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银簪,肩若削成腰若约素。一头青丝浅浅倌起,峨眉淡扫,面上未施粉黛,却仍然掩不住绝色容颜。肤色虽然没有大家闺秀般凝脂气若幽兰,却也是白里透红。双眸似水,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一举一动都似在舞蹈,有小家碧玉般脱俗气质。

    原来刘氏竟是这般美人,由此看来书上的传说是真实的。当年皇上亲政两年,后宫乏人,决定从民间选佳丽进宫。人心惶惶,群情涌动。刘氏父亲就把女儿送到蒲家,让女儿随未来婆母一起住,躲避“选美”风波。于是,才有了二人的接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