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影响力
字体: 16 + -

春节理论篇补充章节六

    wed feb 17 06:00:00 cst 2016

    §说――谈天说地,何为说者为何说

    说是一种表达,在平台当中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的杀伤力。再加上我们的文化中倡导良言逆耳利于行,使我们很少去注重沟通中的说。说不只是语言上的还有心态上的和行动上表现。

    我们来举历史上的两个人物非常相像的两个人,岳飞和戚继光。先说两个人所处的时代,首先 两个人所处的时代都遇到了非常极品的皇帝;其次,遇到了非常极品的佞臣;第三,两个人又都是在风雨动摇的时代,都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两个人的结局,却大不同。

    岳飞同时代有几位大将,有一位大将喜欢钱,所以皇帝给了他非常多的财富。第二位大将喜欢宅基地,所以皇帝就赏赐了他很大的府邸居住。第三位大将喜欢美女,所以皇帝就送去了很多的美女去陪他。偏偏岳飞,软硬不吃,只有一个心愿,要修收拾旧河山朝天阙。更严重的是岳飞直言储君之事,后来被皇帝所杀,为了抚平军心,秦桧成为了替罪羊,留下了千古名言:莫须有之罪。

    戚继光抗倭这个时间大家也非常的熟悉,当时当朝的严嵩,如果不支持他,大家想一想,抗倭会成功吗?同时期很多的愤青,所谓的爱国青年,都堵到了戚继光的家门口,行进路上,去堵截殴打戚继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历史成就的是戚继光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愤青。

    回到我们品牌的十模,说。对话方式是一问一答,是我们延续沟通的一个方法。只有一问一答才能让我们的沟通继续,举例:

    a说:今天的天气不错。

    b说:是啊,今天的天气很好。我们要不要出去走走呢?

    a说:当然好啊,那我们去哪里呢?

    b说那我们去九华山吧!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话不断沟通不断。我们看一看另外一种情况,同样是刚才的场景。

    a说:今天的天气不错。

    b说:是的。

    a说:吃过饭了吗?

    b说:吃过了。

    a说:我们出去走一走?

    b说:好啊!

    a说:那我们去翠华山吧!

    b说:……

    这是两种不同的对话方式第一种是属于一问一答答后有问,第二种方式,只是一个人在问一个人在答,当文化结束后阶段沟通就结束了。

    就问题来讲又有两种: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封闭式问题的答案通常是,二选一,是或者否,对或者错,知道或者不知道!当访问者没有疑问的时候沟通结束,而这时他们的沟通目的有没有达到却不一定。开放式的提问,回答者就会把自己的建议感受及行动包含在内,勾通相对充分。

    可上我经常会用到一个例子,要求学员用三个封闭式问题和三个开放式问题,来完善这个故事的逻辑性。故事是这样的:清晨7:00,一位老人起床,看了看身边的表停到了23:55。老人下楼打开电视看到有一个沉船新闻。于是老人上楼自杀了。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学员能够永生的封闭式问题把这个故事的逻辑性丰富链接。好奇这个,故事逻辑性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留言或者微信交流。

    说的第三层含义,要用对方的语言说。因为我们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去行动。

    让我们熟知的那个故事,在一个互动节目中模拟飞机飞行的场景这时飞机没油了,只有一个降落伞,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如果你在飞机上这时你会怎么办?小男孩说我要背上降落伞,跳下去。收看节目的成人都笑了,只有几个小男孩哭了。主持人问那你为什么要跳下去呢?小男孩说我跳下去去找油,把油加上飞机不就可以走了吗?

    很多的时候我们去嘲笑别人都是站在了自己的思维立场上因为我们拿到降落伞失去逃生,听,同样是说的另一种表现。你此时此刻的心理也就反映了您在工作当中的心理。

    说,也有自己背后的逻辑关系。让自己舒服,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或者用别人认为舒服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是两种境界。

    提到“说”,就不得不说到沟通;后面的章节会提到,沟通的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行动;沟通之前,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我们最直观的品牌特征,穿着,是我们身份的代表。

    尝试的说,就会联系到对方的性格,和双方所处的圈子。

    拿企业文化来说,好的企业文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应该为员工做讲解,让员工在意识上做到知道;

    其次,员工认同了企业文化的表现,是愿意背诵,而且会背诵;

    第三,员工背诵企业文化是为了自己认同,有没有分享?分享了,就是在做传播。

    第四,员工有没有把企业文化百分百的传播给受众?

    第五,受众是否接受我们的企业文化,取得受众的建议。

    第六,受众群体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愿意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再做传播。

    满足了以上六点,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成算是成功的。

    把注意力回到个人品牌影响力,我们的个人品牌,是否也可以做到这几点?道是相通的,不同的是闻道的人。求共识,求同存异,为了解决当下问题,大胆说出你的主张吧!

    说,就要清楚明白。

    §读――读书万卷,书中自有品牌经

    读书是我们一上学就知道的事情而真正的独独董又有多少人去深入的思考过,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读。

    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很多人读书有一个圈子,有一个读书会。这样比一个人阅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因为我们之前提到过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分享。

    读书的话分为三个部分:阅读,推论,收获。乔布斯离开之后留下了一本书,《乔布斯传》,这本书560页,而我是用了两个小时阅读。读完之后我记住了一句话:很多人想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的恰恰是这帮人。因为另外一帮人都未想过要改变。

    为什么五百多页的书,我只记住了这一句话?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对我适用,不是说其他内容不好而是其他的知识我是否能用到是否可以学以致用?

    当我们通过阅读学习一些知识以后就需要做另外一个事情,支持或者推翻这个出的结论。有些书的观点我们是需要支持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些书的观点,有它的实用性,现在正确不代表会一直正确,我们什么时间段来相信书上所说的内容,是我们阅读的背后要了解的故事。

    读书的第三部是收获,我们都玩了很多的书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就像乔布斯传给我的收获是这一句话,这句话给我带来了行动带来了改变。对于乔布斯传这本书,我读薄了,但是没有把这个读宝的支持又变厚,读书是往复的过程,从薄到厚中厚到薄。

    除了读书还需要读懂人。读懂人就是读懂人的心,很多人的话,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要我们去读懂的。比方说作为房地产销售有一位顾客说,我是想买房子,但是现在的价格比较高,我想等到下个月有促销的时候再来买。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比方说,房子登记的顾客来说是刚性的需求,它是需要买的,只不过现在的房价相对他的承受能力有些高,所以他希望在下个月促销的时候买。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信息,顾客等的不一定是促销,而是一个针对于他有承受能力的房价。我们读懂了客户就留下了如果真的想客户所说的一个月之后可能客户已经买到自己的房子。

    人心是会变的有一次我们在总裁班上一位学员报名想学习,希望刷卡缴费,这是业务员说我需要进去财务拿一下刷卡机,就在这短短十秒钟的时间,当刷卡机拿到面前的时候这位学生说:我不报名了。不能第一时间的去掌握到就会为我们的销售为我们的沟通为我们的行动带来障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阅人无数也就是读一个人的心。

    读书的下一步是内观内观最好的方式是禅定,一天的读书不如十分钟的禅定。一天的禅定不如跟随一位好的老师去学习。跟随一位好的老师去学习一辈子,不如自己的忏悔。忏悔是学习成长的起点,也是我们需要经历的方法。

    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案例。

    当天我们要做三个工作,这三个工作要素完全相同,只有时间的差异。第一个工作需要三个小时,第二个工作需要八个小时,第三个工作需要一个小时,当天三件工作必须完成,你是工作执行人,你会如果排列工作顺序?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体现我们工作的很多面。一般我会解释比较极端的两种方式:排列顺序为一小时、三小时、八小时;第二个极端的排列是八小时、三小时、一小时;我们来解读一下。

    站在我们的角度上,执行起来,都是十二小时;换个角度,从对方的角度,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排列顺序为一小时、三小时、八小时;第一位工作发出人,给出的工作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之后收到了工作结果,这位任务发出人会表扬我们吗?从心理上是不会的,因为我们只做到了应该的事;

    第二件工作我们用时三个小时,加上第一件工作的一个小时,三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需要等待四小时,才可以拿到任务。我们会被批评吗?心理上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效率还算是过关;

    第三件工作,我们用时八个小时,加上第一件和第二件工作的四个小时,八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需要等待十二个小时,才可以拿到任务。我们会被批评吗?事实上也不会。因为八小时的工作任务最长,在十二个小时中,有八个小时在做这件工作;

    总结,三件工作,我们没有被批评。

    我们再看看第二种情况,排列是八小时、三小时、一小时;第一位工作发出人,给出的工作时间是八小时,八小时之后收到了工作结果,这位任务发出人会表扬我们吗?从心理上是不会的,因为我们只做到了应该的事;

    第二件工作我们用时三个小时,加上第一件工作的八个小时,三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需要等待十一个小时,才可以拿到任务。我们会被批评吗?心理上是会的。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用了十一个小时等待,三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会想,我们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第三件工作,我们用时一个小时,加上第一件和第二件工作的十一个小时,一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需要等待十二个小时,才可以拿到任务。我们会被批评吗?事实上不被砍我们已经算是幸运了。因为一小时的工作任务最短,却让一小时工作任务发出人等待了十二个小时,老板那他不去莫须有地演绎一些事情,就算是很大的福报了;

    总结,三件工作,我们受到了两位同事的批评,其中一位意见很大。

    一次工作是这样子,如果工作多了,有的同事就升职了,有的同事,还在原位,或者离开了团队。十年做一件事的人,与十年做十件事的人,各有利弊。关键在于我们怎么选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需要付出什么!

    读着整个方法,我们会贯穿在个人品牌影响力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