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20章 脱锁蛟龙

第二十章 脱锁蛟龙

朝鲜与中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之间就隔着一条鸭绿江。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中朝关系一直颇为紧密。自60年代,朝鲜的经济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期,国民生活水平颇为富裕。因此,朝鲜在体育文化方面的投入也颇为巨大。如今正在中国电视上热播的《无名英雄》就是由朝鲜制作的长达20集的系列电影。

早在1960年,朝鲜就建立主客场双赛制的国家足球联赛。而在此时,中国、韩国与日本的足球事业才刚刚处于发展阶段。而朝鲜足球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966年。在大多数球队纷纷弃权的情况下,朝鲜队以9:2的总比分战胜了澳大利亚,夺得了去英国的门票。在世界杯的小组赛上,朝鲜队首战以0:3负于了有传奇门将雅辛在内的苏联队,随即以1:1逼平了智利。在最后一战中,他们凭借着朴斗翼的一记入球,神奇地战胜了有名将里维拉和马佐拉在内的意大利队,创造了“伦敦神话”,昂首出线。

在随即与葡萄牙队的八分之一决赛中,朝鲜队更是打出了疯狂的进攻。前25分钟之内,他们连入三球,尽管随后黑豹尤西比奥连扳四球,最终以3:5不敌葡萄牙队。但是他们的神奇表现,使得世界第一次对亚洲足球刮目相看。可以说,至今为止,朝鲜足球都仍旧是亚洲足球的一面旗帜。

因为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足球与朝鲜足球交手次数相当多,彼此都非常熟悉。在历来的交手中,中国队胜少负多,居于绝对的劣势。就在约四个月前,在科威特的亚洲杯上,中国队还以1:2负于朝鲜。因此来到香港之后,朝鲜队对报界夸下海口,表示进入半决赛的中、港、日三队,中国队是他们最愿意对抗,也最容易打下马来的对手。

朝鲜队的打法几乎完全来自于苏联与东欧足球,首先强调以体能为主,注重快速奔跑与凶狠拼抢,在大范围的扯动中找出对手的缺口。很长一段年代,朝鲜队就是以其顽强的整体拼搏精神及充沛的体力、凶狠的拼抢来克制中国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历史上,中国队在与之多次对垒的时候,琢磨出来的方法就是与他们针锋相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如去年国家队访问平壤,两队就在场上大拼体能,你盯我,我盯你;你抢我,我反抢。当时的中国队派出的几乎都是体能上佳、精壮有力,能抢能拼能跑的一批队员,如蔺新江、迟尚斌、刘金山、李国宁等。在中国队几乎将所有队员都累得筋疲力尽后,终于与朝鲜队斗得一个“两败俱伤”的平局。

在此时的教练组会议上,这一战术无疑又被作为一个选项提了出来。在多年处于下风的态势下,这样一种拼字当头,拼体能拼斗志拼勇气的战法,似乎已经是目前中国队所能找到的最佳战术了。无论是教练组,还是球员自身,似乎都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打法。

时值深夜,苏永舜却仍然犹如围棋中的长考一般,陷入沉思中。他在回想当初他带广东队时所面临的处境。

1959年,广东足球第一次崛起。在当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广东队以锐利的进攻,取得6战5胜1平,进25球,仅失2球的战绩,跻身全运会决赛周。在北京举行的决赛中,广东队先以4∶2击败上年甲级联赛亚军辽宁队,接着以5∶1打败上海队,取得前6名决赛权。但是在随后的比赛中,以北方球员为主的辽宁队与北京队凭借体能的优势,以死缠烂打的手段有效抑制了广东队的技术配合,从而击败了广东队。

而在1975年,苏永舜带领广东足球第二次崛起。在当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重新组建的广东队体能优势不输北方球队,更有着优于对手的细腻技术,从而在与对手的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最终取得了并列冠军的成绩。

事实上,这届的中国队较之于前几届国家队,在体能储备上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而队伍的构成也主要以技术型选手为主。这一情形非常类似于75年的那支广东队与北方球队的差别。难道说面对朝鲜队,即使我们有技术优势,也必须要以拼抢压拼抢,用跑动对跑动吗?

想到这里,苏永舜脑中突然好像茅塞顿开一般。“是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也不顾夜深人静,直接冲到了副团长蔚继统的房间中。蔚继统静静地坐着,在听完苏永舜的计划之后,沉思良久说道,“我还是建议你去找李先生。”

苏永舜明白蔚继统心里的疑虑。大战之前妄动布阵,实乃兵家大忌。但是他顾不得再解释什么,站起来直接奔向李凤楼的房间。李凤楼业已就寝,被苏永舜叫起来之后,望着自己以前的学生难得有的激动神情,仍旧笑眯眯地说道,“慢慢讲,慢慢讲。”

听完苏永舜说完自己新的战术思路,李凤楼同样陷入了长考中。好半晌,他将手中的水杯往桌子上一顿,斩钉截铁地说道,“好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古话说得好,‘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咱们不是要跟朝鲜玩对子,而是要把全队攥成一个拳头,趁你病,要你命。”李凤楼是北京人,虽然做派文雅,但是说话花样挺多。这段话说得真是生动而贴切。

第二天的准备会上,苏永舜继续和胡之刚、张宏根两位教练通气,在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向全队宣布了与朝鲜队的比赛思想。苏永舜难得地站起来,一边走一边说道,“朝鲜队的基本打法是力拼中场,所以我队这次将不在中场与之纠缠,而是将防线收回到大禁区一带。“

“但是我队的主动收回不是消极防御,而是为了积极进攻。朝鲜队历来与我队交手都占据优势,所以他们一定会主动压出进攻。所以我队的主要进攻点要选在他们最难受的位置,就是他们的中场与后场之间。为此,这次志行要顶到前锋线上打中锋位置。”

“但是志行要打的中锋,和以前金刚还有永来所打的中锋不同。你要更多负责串联前锋线和前卫线,比赛中要比较多地回撤拿球。”

“我们的反击要尽快通过中场,交到志行脚下。但是,我们不能把进球的责任只是交给前锋线,而是要由前卫线,甚至后卫线趁机压上,形成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的攻势。所以比赛中在我队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全队要果断前压,积极寻觅进球机会。”

这样的一种打法简单来说,其实仍然是一种稳守反击的战术。但是与通常的稳守反击不同,容志行所扮演的中锋角色并不负责摧城拔寨,而是要承担进攻的联络与发起点。在通常的稳守反击战术中,中锋往往负责积极寻觅机会,扮演最后一脚射门的终结者角色。而在苏永舜这次的打法中,球从后场首先到中锋脚下,再进行组织,从而可以增加球队的拿球时间,不至于将比赛变成“打乒乓球”一样。

如果林涛在场的话,他一定会惊讶苏永舜此时的战术几乎就和四川少年队在全运会赛场的打法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四川队的打法几乎是在场上的风云变幻中自然形成的,而苏永舜此时的战术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果。

1981年1月4日。第十二届世界杯外围赛亚大赛区第四小组的决赛,在香港大球场拉开了帷幕。

不出霍英东所料,前几天还在惋惜香港队出线,痛骂中国队的香港球迷,此时却全体枪口转向,变成了中国队的忠实拥趸。场上的欢呼声铺天盖地。这段时间来,基本都是享受二等公民一般待遇的中国队,突然得到了主队的待遇,不禁让球员们又惊又喜。

中国队的出场阵容是守门员李富胜,后卫线依旧是雷打不动的臧蔡灵、蔡锦标、迟尚斌与林乐丰,在前卫线上由于容志行顶到中锋位置,善于短传组织的王峰与左树声、陈熙荣搭档,前锋线上除了容志行外,还有古广明和杨玉敏。换上杨玉敏主要是用他的速度优势,以打出更好的快速反击。

朝鲜队的全体队员几乎是高抬着头走进球场。在他们看来,今天这场球赛不过是历史的重演罢了。尤其是这些天来,朝鲜队已经逐渐适应了香港的气候条件,球员的身体条件已经恢复到了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对于击败中国队有着极大的信心。

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能打开的电视机都转到了这场比赛,无论是球迷,还是完全不了解足球的人们,此时都屏声静气地等候在电视机旁。在人们怪异地看完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在屏幕上花枝招展地展示着自己所穿的苹果牌牛仔裤之后,画面转向了香港政府大球场。本来还有点沉闷的看球气氛顿时被火爆的球场点燃了。

坐在电视机旁边看球,跟在球场内看球相比有个好处,那就是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谈论,而不会受到诸如“文明看球,礼貌评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标语的限制。几乎在每台电视机旁边都是烟雾缭绕,之前看过球的眉飞色舞地在向别人介绍中国队和朝鲜队的战绩。中国人第一次现场直播的足球比赛就这样被定格进历史的画面中。

裁判员一声哨响,比赛正式打响。朝鲜队以他们一贯的勇猛顽强特点,占据了场上的主动。中国队似乎还没有完全放开,在场上略显拘谨。比赛开始仅两分钟,朝鲜队在前场发出边线球。在两次传递后,球交到朝鲜队的中场17号队员脚下,他拿球晃开了陈熙荣的堵截,带了两步后果断起脚。皮球并没有吃准部位,落到了迟尚斌的脚下。但是迟尚斌似乎没有预料到皮球的走向,反而让球从自己的腿上弹出。朝鲜队的前锋7号金正万夺下皮球,迅速插上扫射得分。

1:0!金正万高举着双手,似乎在用这个入球宣告,他们仍然是亚洲最有实力的队伍之一。

苏永舜坐在教练席上,紧闭着双唇。从朝鲜队的教练席那边,传来了几声轻蔑的笑声,更是有如刀子一样扎进他的心里。

香港的球迷似乎对此有一定的准备,并没有显得太过惊讶。只是原本热烈的球场气氛一时间显得颇有些沉闷。而电视机旁边,不时传来一些叹气声。刚才一些说话说得太满,把中国队形容得强大无比的球迷,此时也有些发蔫。

在取得一球领先后,朝鲜队并没有停止他们猛烈的攻势。短短几分钟时间内,他们就获得了几次绝佳的扩大比分的机会。而中国队却始终无法像赛前布置的那样,能够快速突破中场,将球交到前锋线脚下。苏永舜在脑中紧张地盘算着,终于他站了起来,示意黄向东去做准备活动。

6号黄向东身高182公分,在队内是第一身高,因此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傻东”。他在昆明部队踢球的时候,就有“黄大脚”的美誉,脚头非常硬。他上场替下了16号王峰。苏永舜在黄向东上场前,拉着他再一次交待不要过多在中场纠缠,而是要尽快将球转移到两名边锋脚下。

此时上半场已经快到45分钟的完场时间了。中国队发动一次攻势,球交到黄向东脚下。他毫不停顿地用脚一推,传出一记半高球,落到左边锋杨玉敏脚下。杨玉敏调整了一下,抬脚传中。皮球穿过朝鲜队的禁区,就在快要出底线的时候,一条橙黄色的身影彷如从天而降,抬腿就是一记抽射。皮球刁钻地从守门员的两腿之间钻进网窝。

进球的球员高高跃起,攥紧了拳头。正是刚刚换上场的6号黄向东!

观众席上如同一阵大风吹过,响起了如潮的掌声。刚才那球从传球到射门,线路都十分简洁,毫不拖泥带水。这记干脆的入球,正是苏永舜做出调动的目的所在。他坐在教练席上,稍微将紧张得弓起来的身子舒展了一下。

上半场结束,比分1:1。中场休息的时候,苏永舜并没有讲得太多,而是着重强调了上半场能够扳平的原因,正是在于要迅速通过中场的纠缠,将球传到前锋线脚下。他再次强调全队要努力前压,保持着整体的阵型去积极抢攻对方,绝对不能出现后防不敢压上而出现的脱节。

下半场开始了。中国队突然如同变了一支球队一般,打得咄咄逼人,高涨的气势将以体能为优势的朝鲜队也压到了本方半场。此时容志行如同退潮过后露出的礁石一般,慢慢露出了他的爪牙。在他的调动组织下,全队在前锋线上打得风生水起。

下半场进行到第9分钟,中国队在右边路一脚传中,禁区内的杨玉敏争顶下来后,容志行背对球门,抬脚就是一记勾射。皮球差之毫厘地击中横梁,引发了观众席上一片巨大的叹息。

懂球的观众这时候活跃起来,炫耀似的跟旁边的人说道,“知道刚才那一脚叫什么吗?这个可是有来历的,名叫犀牛望月。”旁边的人似懂非懂,不过也完全被刚才容志行那一脚天外飞仙般的射门所折服。

还没来得及大家叹息完,刚过一分钟,容志行在前场拿到皮球。已经被他折磨得够呛的朝鲜队球员见状,果断地将他撞倒在地。中国队获得直接任意球。

5号队长迟尚斌提出一记势大力沉的直线球,线路虽不刁钻,但是巨大的力量也使得守门员一下扑球脱手。说时迟那时快,又是一道橙黄色的身影拍马杀到,在守门员刚要够到皮球的时候,将球轻推入网。

2:0!中国队中场20号陈熙荣再下一城,反超比分。

这时候的观众席上才开始真正激动起来。观众们纷纷翻出准备多时的横幅举了起来。在电视剧前的观众仔细地读着每一条横幅:

“中国队必胜!”

“进军西班牙!”

坐在前排看得清的观众大声地将文字读出来,立即引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此时身在大陆的中国人都觉得暌违多年的香港同胞显得是那么的可亲。

但是大家的喜悦还没保持太长时间。仅过了两分钟,朝鲜队在前场右路获得间接任意球。主罚的队员将球发得又高又飘,中国队的守门员李富胜高高跃起,轻轻将球摘下。但是皮球却鬼使神差地脱手,跟上的朝鲜队前锋吴永男在门柱旁边一头顶入。

2:2!朝鲜队奇迹般地扳平了比分。兴奋若狂的球员们居然玩起了叠罗汉。

这时转播的镜头切换到中国队的教练席上,干瘦的苏永舜平静地坐着。本来还在叹息的观众们,慢慢又平静下来,“苏指导都没急,咱们怕什么?”

随后的比赛两队都没有获得更好的破门机会,全场90分钟结束。比赛进入了加时赛。

苏永舜此时显出了他的大将风度,在朝鲜队主教练多次站在场边指责裁判,此时又在大声指挥着球员的情况下,他仍然平心静气地向球员再次交待了既定的战术,别的什么话也没有多说。

中国队的球员在此时迸发出了开赛以来最强的力量。他们向朝鲜施加了比下半场更为强大的压力,攻势更盛、更急、更猛。杨玉敏惊人的速度此时未曾稍减,把朝鲜的快翼李昌河完全逼了回去,与边后卫双双夹击这匹飞马。朝鲜队的左后卫也被古广明的小技术弄得不敢稍离半步。而为了防堵住中间禁区前一片禁地,朝鲜队的中场队员都紧紧地回收到那里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线。中国队几乎完全在朝鲜队的半场进行进攻演练。

加时赛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还有几分钟就要结束。苏永舜在心中默默一叹,收拾略微失望的心情,开始准备点球主罚的名单。就在他低头书写球员名字的时候,场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他一个激灵,抬起眼来,只见黄向东又是在那里高高的跃起。

中国队在加时赛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领先。容志行刚才机警地回敲,黄向东拿球稍微调整一下,抬脚怒射。皮球几乎是贴着守门员的指尖飞入球网。

这球在心理上完全将朝鲜队的球员摧毁掉了。他们在场上似乎如丧考妣一般,完全没有扳平比分的欲望。但是越打越勇的中国队似乎完全没有就此收手的念头,攻势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看台上的球迷完全被这一入球点燃了,纷纷将手中的横幅高高举起。“中国队必胜”、“进军西班牙”的横幅一瞬间几乎遍布整个球场。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几乎都已经按耐不住地快要喊叫出来了。

仅仅三分钟之后,出现过抽筋的容志行拼着最后的一点力量在前场追逐着朝鲜队的边后卫,奇迹般地将球抢了过来,在对手反抢之中急带两步,把球送到古广明脚下,古仔急速地把球横带入禁区,闪过了慌乱中过来堵截他的朝鲜队中卫,大力抽射。

皮球从近角钻入网窝。4:2!中国队终于锁定了胜局。此时场上的局势已经明朗,主裁判没有再浪费时间,时间一到就吹响了结束的哨声。中国队的球员跑向教练席,将主教练苏永舜抬向了空中。

观众席上,一名年轻的姑娘双手捂着鼻子,好像在忍耐着自己的眼泪。而坐在电视机前的一名五大三粗的汉子悄然用手拂拭了一下湿润的眼角。

严俊君坐在观众席上,强自忍耐住激动的心情,高声朗诵了两句诗文。场上观众的声音太大,坐在一旁的苏少泉没有听清,大声喊着问他,“你——说——什——么?”

严俊君用尽全身力气叫道,“我在说……”

“打破玉笼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