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19章 何为球员

第十九章 何为球员

林涛坐在电视机前面,全身仿佛僵住了一样。

容志行那微弓的身形,仿佛黑夜中一道夺目的闪电,瞬间将他的脑海变成白昼一般明亮。那个时常被他回忆起,却因无法抵抗时间的重量而慢慢褪色的梦境,刹那间有如血肉般鲜活。原来,那个站在球门前的瘦削身形不是他,而是电视上这位瘦削的球员。

容志行,这位出生在开往印度的邮轮上的球员,是中国足球三十年来发展的一个高峰。他在场上那永远淡然的神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般的气度,都已经超出了一名足球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他的性格似乎就像他的小名“海生”一样,有着一种大海般的广阔与深沉。中国体育界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志行风格”授予给他,实在不是毫无缘由。

林涛与容志行尚未谋面。他在龙潭湖训练的时候,国家队已经出发去打亚洲杯了。等他从菲律宾回来时,国家队又去了广东集训。但是,阿容这个名字总是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他的耳里。林涛感受得到大家嘴里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欣赏与尊敬的语气,可不知为何,这个身影在他的记忆中一直非常模糊。所以在他心里一直潜藏着一个疑问: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球员?

林涛在元旦前夕回到重庆。久未谋面的范志同在火车站迎接他,见面就拉着他问个不停。小胖子今年已经上高二,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为高考冲刺了。虽然课业繁重,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看报,不放过任何一条关于足球的消息。他的第一志愿本来是上北京体育大学足球班,但是据说被他妈轻描淡写地就否决了。他的学习成绩不错,发挥好了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

对于林涛在踢球上突飞猛进的发展,范志同早已抛去了原来还有的一丝些微的嫉妒,而是完完全全地为林涛感到高兴。更何况有了这样一位在国家青年队的好友,他在学校也无形多出了一点谈资。

范晓农在去年全运会上带少年队发挥不错,颇受好评。如今已有风声传出,他可能翻过年就要提重庆市体委的副主任一职。要说起来,他这次能够高升,功劳有很大的成分要算在林涛身上。如果不是林涛在全运会少年组上的优异表现,少年队肯定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那么他的提拔也不会来得这么顺畅。春风得意的他再看林涛,无疑就有了双重意义。

范晓农端着茶杯正要出门,一面笑眯眯地看着林涛,一面爽朗地说道“小涛,先在重庆耍两天。我回头就给你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说一声,过完元旦再回家。”然后扭头冲着屋内说了一声,“慧芳,你等会去买点好菜,我回来要跟小涛好好补充一下营养。”

范志同他妈谢慧芳从厨房探出头来,没好气地说道“行了,官老爷。我还不知道招待好小涛,说起来他都是我带大的。”这话说得的确是。当时在双江的时候,谢慧芳上班的地方比较近,所以两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她带着。林涛几乎就跟她的第二个孩子一样。

范晓农被谢慧芳一句话戳穿,也不在意,拍了怕林涛的肩膀,笑呵呵的出门去了。范志同捅了一下林涛,“走,我带你去找我的同学玩去。他家刚买了电视,据说今天要放昨天中国队和香港队的比赛呢。”

1980年,电视还属于稀缺物品。如果说有一家买了电视,基本上每晚都能吸引一条街的人们。几十号人围在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前面,观看如今正在热播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令国人感到新鲜的美国电视剧。尤其是《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麦克·哈里斯的穿着,更是吸引了年轻人疯狂模仿。一时间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带着所谓“麦克镜”的时尚青年。

林涛毕竟是已经出过国的人了,对此已经比较习以为常。不过范志同带他见的这几位同学,打扮仍然绝对属于站在时尚潮头。家里有电视的是位男同学,名叫张卫东,父亲是重庆市委的。他也带着“麦克镜”,但是不像大街上那些年轻人那样,留着商标故意不撕掉,生怕人家不知道商标的外国字似的。身上穿着一件风衣,微微有些收腰,脚上穿着一双“明月”皮鞋,看上去非常精神,有种低调的张扬。

另外还有两位女同学,也都是打扮颇为时尚,却又显得异常得体。高个子的叫唐瑾,是张卫东的表妹,稍微矮一点的叫李燕。她们家里的大人也都是在政府工作。此时球赛还没开始,所以大家也在随意地聊天。

自从进了体校以后,林涛就完全疏远了正常的学校生活。那清晨的读书声、课间的打闹嬉笑、放学后的班会和劳动,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他了。对于大家的话题,他一时颇有插不上话的尴尬。

张卫东似乎颇为谙熟人情世故,觉察到了林涛的不自在,不经意就把话题绕到他身上。

“林涛,听志同说你刚从菲律宾打完比赛回来?”

“是的,刚刚才在那边打完亚青赛。”

范志同颇为骄傲地替林涛补充了一句,“这次咱们还拿了一个亚军呢。”

张卫东取下了麦克镜,一手拿着镜腿晃来晃去,一面凝视着镜子,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以前贺老总还在的时候曾经说过,三大球如果不翻身,他死不瞑目。如今咱们的篮球算是早就冲出亚洲了,男排和女排去年也拿了亚洲冠军了,就剩下足球这一家了。”

他突然转向林涛,炯炯有神地瞪着他说道,“林涛,你觉得咱们国家的足球要冲出亚洲还要多久?”

林涛一时无语。那个令人心痛的梦境一下子又猛地出现在眼前,他声音干涩地说道,“这个我可说不好。”

张卫东似乎不肯放过他,“你不是踢足球的吗。怎么你也说不好?”他掀了一下眉毛,“难道你对足球冲出亚洲并没有信心?”

那边唐瑾插话进来打岔,“唉张卫东,你当这里是你的辩论台吗?怎么什么话题都抓住不放啊。”她一面说着,一面对林涛做了一个歉意的表情,“我表哥就这点不好,遇到什么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理他。”

张卫东也有点歉意地对着林涛说道,“不好意思。我这人就这个毛病。”林涛艰难地对他笑了笑,心里有一种发虚后又凉又湿的感觉。刚才张卫东话语中的咄咄逼人,一方面的确令他不舒服,但是更令他羞愧的是,他面对这个问题毫无底气。

中国队与香港队的球赛开始了。这是在中国队低调的出征后,第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在许多观众利用电报与电话的强烈要求下,中央电视台终于决定录播中国队与香港队的比赛,并将转播与朝鲜队的生死之战。

虽然大家早已通过广播了解到了这场比赛的比分,但是场上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还是吸引了几位年轻人的注意。整间屋子里除了电视机的声音,就只有大家在长时间屏住呼吸后的大口喘气声。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容志行主罚最后一个点球的场面决然地闯进林涛的眼帘。

比赛结束了。大家心有不甘地在回味着刚才的精彩场面。范志同更是眉飞色舞,“咱们中国队太厉害了!”

“是呀。刚才那个18号是谁呀,踢得太好了。”李燕是第一次看足球,中国队的人名都还对不上。

“容志行。”范志同马上接过话题。“广东队的主力啊!知道志行风格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范志同对容志行显然所知甚深,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住,“容志行不仅是球踢得好,最重要的是在场上非常有风格。那一年好像是咱们的国家队去阿拉伯那边,对方在场上拼抢得特别狠。就在容志行带球直捣禁区的时候,对方两名防守球员同时来铲他。接过容志行一下闪开了,然后对方两名球员‘嘭’的一下,撞自家人身上了。”

他得意地瞧着忍俊不禁的唐瑾和李燕,继续说道,“你们猜,这时候容志行怎么做的?”

李燕是快人快语,“直接射门呗。气死他们!”

“错!容志行这时候停了下来,伸手把两位球员给扶起来了。”范志同颇为向往地抬起头来,“你想想,这是什么样的风格啊!结果比赛完了,容志行是被对方的观众簇拥着,回到休息室的。这才叫球员呢!”

“我不同意。”一个平静而又坚决的声音说道。

正在那里鼓掌的李燕疑惑地转过身来,发现又是张卫东,不禁吐了吐舌头,朝着唐瑾做了个眼色。唐瑾苦笑一下,她这个表哥说来才华横溢,不过就是爱发表不同意见。自己的姑父为此没少批评他。

范志同也诧异地望着张卫东,“卫东,你不同意什么?”

“我觉得,这事就做人和道德来说,容志行的确做得不错,反映了他的人品修养。但是作为一名球员来说,他此时是不合格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张卫东依然把玩着自己的眼镜,淡然地说道。

范志同一梗脖子就要反驳。但是张卫东竖起手掌,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自己接着说道,“我认为,一名球员的首要职责是要夺取胜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甚至应该无所不用其极。”

“足球是什么?在我看来,足球就是和平时代的战争。夺取胜利的战争欲望,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形成的天性。但是在和平的时代,人们没有办法发动战争,所以体育竞技就成了战争的替代品。而在一切体育竞技活动中,足球无疑是最为类似战争的。”

张卫东微低着头,仿佛是一位沉思的哲学家一般。

“足球的规则简单,但是胜负又最难预料。这都是战争才有的特点。所以在踢球的时候,我们要首先谋取夺得胜利。在我看来,以前咱们国家总是宣传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简直是胡说八道。就连打拳的都知道,场上无父子,如果踢球的时候还要想着什么友谊不友谊,那干嘛去踢球呢?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就好了吗?”

“再说了,咱们不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不打不相识吗?你越是打出了自己的水平,反而越是能够和别人交上朋友呢?否则在别人看来,恐怕还会觉得我们比较虚伪,什么时候都没个认真的时候呢!”张卫东的思想似乎早已跑到足球以外去了。他抬起头来,瞧着目瞪口呆的几个人不禁一笑。

“我也就是说说而已,你们可别当真啊。”

范志同跟他比较熟,冲着他肩膀打了一拳,“你这家伙,怎么什么歪理到了你那里,听起来都那么有模有样的?”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林涛,这时候站起来在张卫东肩膀上也拍了一下,“说得不错!”

刚才张卫东的一席话,解开了林涛的一个心结。在亚青赛对日本的比赛中,他利用对方的疏忽,骗取了一个点球。这事一直在他心里压着。尤其是刚才听说了容志行的故事后,他更是有点觉得自惭形秽。张卫东这时候的话,仿佛在他心里点燃了一把火炬一般。

我不是容志行!让那些骄傲和荣誉都加在别人身上吧,我肩头的担子只有一个,就是要替中国足球夺取胜利,哪怕为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林涛在心中沉默地宣告,仿佛是用一把极钝的刀子在心中痛苦地刻下一段誓言。

张卫东回过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下林涛,然后爆发出一阵跟他的气质极不相类的爽朗大笑。他也伸手在林涛肩头拍了一下,“你也不错!”

**

大巴几乎是在一寸一寸地挪动。沿途都是愤怒的球迷所留下的杂物和污秽。

香港队的失利,如同在所有球迷的热情高涨到沸腾的时候,迎头浇下一盆冰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球迷们,将过剩的精力留给了体育场外的每一寸土地。很少遇到这种情形的香港警方如临大敌,几乎要将全香港的警力都派遣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从政府大球场到利园酒店短短一公里的路程,中国队的大巴差不多花了快一个小时才到。

此时已近凌晨。翻译楼大鹏找到苏永舜,两人跑到附近的小吃店买了一大堆的炸鸡带回酒店。此时已经饥肠辘辘的球员见状一拥而上,拿着鸡翅鸡腿大嚼起来。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此时队员们都被巨大的喜悦所充满。的确,今晚的比赛实在是太艰难了。

在此起彼伏的咀嚼声中,1981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了。整个香港城环绕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

大门被人推开了,一个精干有力的矮个子中年人走了进来。他看见球员们正在吃的食物,不由得眉头一皱,向外面招呼到,“李高,赶紧让餐厅准备点夜宵。”

李凤楼起身拉住他说道,“霍先生,不用麻烦了。球员们晚上吃太多了,不好保证休息。”

这名中年人正是霍英东,目前香港足总会长,素有“红色大亨”的美誉。正是他在朝鲜战争期间,顶着英美的禁令,在港澳与大陆之间往来运输物资,在国内深受信任。他一面和球员们握手,一面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今天对不住,我们这边的球迷有点过火了。”

“场上无父子。这个我们都可以理解的。”代表团领队蔚继统笑着说道。

霍英东和球员们握手完后,转过身来说道,“既然现在就剩下中国队了,我们香港人一定鼎力相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帮祖国赢回这个出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