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17章 大幕拉开

第十七章 大幕拉开

广州二沙头。十二月的北国早已是冰封雪飘,但是在这花城之中,依然是绿意盎然。昨天的寒冷刚让人们多加了一身衣服,今天太阳一出来,又晒得人暖烘烘的,颇有点春天提前来到的感觉。

二沙头是一处在珠江中心的沙洲,四面环水,环境清幽,历来是富人修建别业栖居的首选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凋零,全国竟然没有一处能够供运动员训练使用的完整场馆。为了迎战195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和国家体委人员着手研究集训方案,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运动员训练基地。考虑到地点要气候温和,便于开展全年训练,最后,花落广州珠江河畔二沙岛上的“颐养园”,决定将其扩建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训练基地。自基地建成以来,这里诞生过中国的第一个世界纪录,也走出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来广东体工大队成立后,这里就成了专门培养广东体育人才的暖房。

苏永舜从足球场边的球员宿舍钻出来,眯着眼睛瞧着天上的太阳。今天天气不错,又是一个晒被子的好天气。中国国家足球队的球员们如今都住在足球场边上的球员宿舍,屋里颇为闷热潮湿,被子总是有点发润。所以每当出太阳的时候,球员们都纷纷抱出被子来,搭在球门架上晒太阳。

今年7月6日,他只身北上,来到龙潭湖接手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职位。集训刚两个月,就率队奔赴科威特参加第七届亚洲杯决赛。结果小组赛中,中国队首战就以1:2负于亚洲一流球队朝鲜队,此战虽然顽强地与伊朗队战成2:2平,但是却意外地以一球负于叙利亚队。虽然在最后一战中,中国队以6:0大胜孟加拉国,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小组出线的结局。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中国足球队接连在奥运会与亚洲杯比赛中马失前蹄。在全国体育形势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中,这显得是那么不协调。所以这支中国队在体委那边也不受待见,甚至借口要提前适应气候,早早就被打发离开北京。他们现在来二沙头,可以说如同是旧社会被刺配沙门岛一般。幸运的是,苏永舜在广东体育界颇有人缘,凭借自己的面子,还是为国家队争取到不错的训练环境。

苏永舜抬头望天,一片不大不小的乌云遮住了日光,正仿佛他自己内心的心情一般。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啊。苏永舜最近的心里不时冒出这两句话。从科威特回来后,离世界杯预选赛开赛就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看着队伍的模样,他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完全没有信心。

正是为此,他下定决心对队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来自辽宁的守门员许建平最近一直表现不佳,他只好调入广东队的年轻门将杨宁。而另一个最重要的换人出在中场,同样来自辽宁的盖增臣离队,重新调入了老将容志行。这样的举动颇为惹人非议。一时间,“任人唯亲”、“扶持亲信”的议论不时传入他的耳朵。

对这些,他都可以装作没有听到。事实上他也可以理解人们的质疑,新入队的两名广东球员,真说得上是老的老,小的小。对于18岁的杨宁,还可以说是为了培养后备力量。而年满32岁的容志行早已过了运动员的黄金时期,这样一名球员能不能打满全场比赛都还是一个疑问,更何况参加这样的重大比赛呢?

这样的疑问,甚至连容志行自己都有。在接到国家队调令的时候,容志行以为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所以也毫不避讳自己的心思,直接对苏永舜说,“如果是打替补,那就算了。”但是苏永舜坚定地告诉他,调你进队,就是要让你发挥核心作用。

苏永舜知道,这时候的中国队需要的是一名能够在中路梳理进攻头绪,指挥官一样的球员。这样的球员在国内找遍了,也就只有容志行一人。至于容志行的身体状况,苏永舜坚持认为,他不需要在场上大范围跑动,而是要通过传球来串联全队。毕竟在足球比赛中,不是人追球,而是人踢球啊。

“永舜,早啊。”一口京腔的代表团团长李凤楼也从宿舍里走出来。已经年届古稀的他毕业于辅仁大学,在旧中国时代曾经与李惠堂并称“南北二李”。在场上司职中后卫的他身材不高,但是头脑冷静,防守凶狠,动作敏捷,头球出众,更是经常插上助攻,堪称后世中国优秀后卫的模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了国家队的第一届主教练,如今还担任着足协主席的职务。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乎所有球员都可以说是他的徒子徒孙。

李凤楼衣着干净朴素,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总是一副笑眯眯的神情,显得极为和善。他来到广州后,拒绝了为他专门安排的宾馆,执意要和球队住在一起。这种谦虚平易的作风,更是增添了他在队内的威望,无形中带动了球员们的训练积极性。对此,执弟子礼的苏永舜当然铭记于心。

“李先生,你年纪大了,怎么不再多休息会?”苏永舜关切地问道。李先生这个尊称早在50年代时就产生了。李凤楼不是党员,不好以同志称呼。所以不知何时起,大家就把旧时对老师的称呼加在他的头上。

李凤楼摆了摆手,“这人到我的岁数,想睡也睡不着了。”他一面笑眯眯地说着话,一面低头帮着苏永舜整理运动器材。

在两人交谈的功夫,副团长蔚继统、领队杨秀武与两位教练张宏根与胡之刚也都早早来到场地边上。张宏根来自上海,是50年代国家队中的头号球星,他的踢球风格极为类似于当时那支匈牙利队中的“堕后中锋”希代古提,所以有“中国的希代古提”之称。他为人谦虚,一直在国家队担任教练职务,辅佐了多位主教练。胡之刚也是上海人,在60年代那支朝气蓬勃,却被时代所击败的中国队中担任主力门将。他两年前调进国家队,主要负责守门员的训练。

苏永舜转身看了眼门洞,正要吹哨提醒队员的时候,就看见球员们三两成群地鱼贯而出。跑在前面的是队长迟尚斌。他来自足球城大连,今年31岁,已经在国家队呆了整整十年。在苏永舜的心目中,他和32岁的容志行将构成国家队前后场的脊梁。

这届国家队的成员主要来自辽宁与广东两个足球大省。后防线基本是清一色的辽宁籍球员,比如门将李富胜、中后卫刘志才、右边后卫林乐丰与左边后卫臧蔡灵都是大连人,只有盯人中卫蔡锦标来自广东。而在中前场,则是以广东籍球员的天下,如司职中前卫的容志行,右边前卫陈熙荣与右边锋古广明等,都是绝对主力。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北京的沈祥福,来自天津的左树声与陈金刚,来自广西的王峰、来自山东的徐永来与同样来自大连的黄向东与杨玉敏。

与亚洲杯时相比,这支中国队变化不大,门将许建平、中场盖增臣与前锋李福宝离队,目前队内只有17人。在备战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苏永舜没有再更多考察球员,而是决定在队内挖掘潜力,磨练“两翼齐飞”的战术。

两翼齐飞是苏永舜带领广东队称霸全国的法宝。为了打出有效的两翼齐飞,首先必须在中场占据控球优势,并能适时分球到两边。应该说,容志行是这一位置的不二人选。

其次,两翼齐飞还需要两名技术出色,头脑清晰的边锋。在右边路,中国队有号称“泥鳅”的古广明。他的技术细腻,速度飞快,颇具灵气。自入选国家队以来,一直是这个位置的绝对主力。但是在左路,就很难挑出一位可以与古广明相提并论的球员。在长时间的考察后,沈祥福与杨玉敏成为了最终的选择。沈祥福技术更为出色,而杨玉敏的速度特点非常突出,两人可以根据对手特点轮换上场。

在两名边锋之外,为了保证两条边路的攻守平衡,苏永舜还使用了能攻善守的天津人左树声与技术细腻的广东仔陈熙荣搭配。左树声打左边路,陈熙荣打右边路。与此相应,左边后卫臧蔡灵是边锋出身,不仅拼抢积极,有着“铲王”的绰号,而且还能适时插上进攻,与左树声互为补充。右边后卫林乐丰助攻不多,但是防守稳健,可以让陈熙荣进攻时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的边路组合,是苏永舜多日来苦思冥想,与教练组反复研讨定下的方针。应该说,在国内现有的球员中,找不到更合适的搭配了。而与边路相配合,中国队的中后卫位置也堪称强大。迟尚斌是戚务生之后中国最后的拖后中卫;而蔡锦标号称“铁头”,弹跳能力与头球争抢技术极为出色,是国内一流的盯人中卫。所以说在中国队目前的场上十一个位置,十个位置都是亚洲一流水平。

唯一的一个弱项,却是作为两翼齐飞战术重中之重的中锋位置。中锋人选一直是让教练组颇为头疼的问题。苏永舜对这个位置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身体高度与强度,能够在后卫夹击中包抄抢点,更需要具备较为细腻的技术,部分承担组织分球的重任。为此,球队集训以来,曾先后调入上海队的奚志康和山东队的姜溪远,但是都不够理想。

目前队内的中锋人选是来自天津的陈金刚与来自山东的徐永来。相对而言,陈金刚的身体素质与技术特点较为符合要求。但是他的右脚一直有伤,比赛中的发挥始终受到限制。而徐永来虽然是去年全运会冠军山东队的主力中锋,身体素质与头球技术不错,但是脚下功夫却稍嫌粗糙,尚不足以胜任这个位置。

要说起来,也可以将容志行拉上去打中锋。小容在广东队时也打过这个位置,而且发挥不错。但是,如果容志行顶上去,中锋位置的强度势必就会减弱。他更多应该承担牵扯对手火力,为队友创造机会的任务。那么,在中前卫的位置,究竟应该放谁呢?目前的人选有两个,来自广西的王峰和来自昆明部队的大连人黄向东。

王峰是这支队伍中“百搭”式的人物,除了守门员之外,几乎什么位置都可以打。他的体能较好,传接球技术也很细腻,更兼缠斗能力出色,应该可以有效支撑起中路。而黄向东则是“横刀立马”式的球员,身体强悍,拼抢顽强,更有着队内首屈一指的远射功夫,放在场上也可以成为一支奇兵。

但是两人又都有一定的劣势。王峰的射门能力稍嫌不足,而黄向东的短传配合意识较差。应该说,他们两人无论谁上场,能够发挥的作用都不如容志行。

苏永舜任由这些问题在心里盘旋碰撞,脑海里不停地组织着不同球员搭配比赛的画面。唉,要是有两个小容就好了!他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幻想。但是他随即又失笑地摇了摇头,类似于容志行这样能够得到球王贝利发自内心称赞的天才球员,十年能出一个就算不错了。一个队中要有两名,那就近乎于是奢望了。

望着正在绕着球场跑步的球员们,苏永舜暗自里咬了咬牙。中国足球现在可算得上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这一年来,球队没少碰到或软或硬的钉子,种种或轻蔑或淡漠的表情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球员们。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就像在队内准备会上,那些北方球员说的一样,“老少爷们,今儿个咱们就算是把这一身肉交待了,也要打出个样子来。”

想起这些,苏永舜的思绪不由得又转回到刚刚结束的亚青赛上。中国青年队的小伙子们在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焕发出旺盛的斗志,以3:2的比分战胜了日本队,挽救了自己的命运,为老大哥们开了一个好头。他们在半决赛中以4:0大胜泰国,虽然在决赛中以一球小负韩国,但是一个亚军的成绩,足以向国内父老交待了。

苏永舜还没有看过青年队的比赛,不过听说这次比赛中涌现出不少有潜力的新人。比如来自广东的池明华,是他亲自选拔出来的;来自辽宁的马林,这次虽然打中场,却展现出一名优秀前锋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而真正令他惊讶的,则是一名来自四川的小球员林涛。正是作为替补上场的他,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迸发出夺目的光芒,堪称中国队创造奇迹的首席功臣。

苏永舜对四川足球并不熟悉。在他的印象中,四川球员奔跑能力突出,但是技术粗糙,而且在场上的配合意识较差。作为一名顽固的“技术派”,他很少将自己选材的目光放到四川。但是这次的青年队比赛似乎在提醒他,中国泱泱十亿人,真是冷不丁或许就能蹦出一个天才。苏永舜暗自下定决心,如果在香港的小组赛顺利的话,他一定要再次走访一下全国各队,看看是不是还有被遗漏了的优秀人才。

*

“啊嚏”。身在北京龙潭湖的林涛突然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

旁边的贾秀全赶紧用手捂着自己的饭菜,“哎哎,不要吃包席啊!”

林涛开玩笑地笑道,“哎呀,真是对不起,这点东西还是我帮你吃了吧。”

贾秀全赶紧两口把鸡腿塞到嘴里,“不用劳您大驾了。”

队伍从菲律宾回来,没有马上放假,而是继续训练了一周。目前决赛圈的赛程还未制定,得等到过完元旦后,进入决赛圈的中国、南朝鲜、日本、卡塔尔与孟加拉国五支球队召开会议后才会制定。所以今天上午的训练完后,队伍就会暂时解散。林涛打算下午去见贺兰,道别后和徐光福一同坐晚上的列车回重庆。

马林从两人中间探进头来说道,“唉知道吗?听说今天下午,国家队就要去香港打世界杯了。”

贾秀全大大咧咧地说道,“我觉得这次不会有问题,香港和日本都不算啥,关键是要踢好对朝鲜的比赛。”

林涛在旁边挤了他一下,“哟,贾指导,怎么您还在北京啊?”贾秀全有点爱摆出一副正经的模样,经常成为队友开玩笑的对象。但是在林涛的脑海中,却仿佛有一阵钟声,从极遥远的地方传来。

悲欣交集的1982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这历史的大幕终于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