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16章 逼入绝境

第十六章 逼入绝境

1980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足球队一行24人,在领队孙宝荣带领下,从广州出发前往菲律宾。本来按照历来的规矩,国字号队伍是由足协组织的教练委员会投票选出,主教练并无太大的决定权。但是今年在国家队奥运会惨遭败绩的情况下,足协给予了青年队主教练更大的权力。所以最终的队伍,基本上是由张俊秀与高丰文自行商讨决定的。

这届青年队队伍名单如下:

守门员:张惠康(18岁,上海)、李伟(17岁,昆部)

后卫:张崇来(18岁,山东)、贾秀全(17岁,八一)、钟小健(19岁,广东)、池明华(18岁,广东)、徐光福(19岁,四川)

中场:李争(18岁,辽宁)、陈方平(17岁,八一)、陈东(18岁,八一)、魏克兴(17岁,北京)、马林(18岁,辽宁)、杨朝晖(18岁,北京)

前锋:王兴华(18岁,天津)、李公一(18岁,北京)、柳忠长(18岁,辽宁)、刘乐阳(18岁,山东)、林涛(16岁,四川)

本来最开始的名单中并没有林涛。但是不知为何,在最后的时刻教练组打破只报17人的惯例,将他的名字加了上去。这样,赵达裕就成了宿舍里唯一落选的队员。他虽然看上去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好过。这段时间下来,他是青年队里公认技术最好的球员之一,再加上他训练中的刻苦努力,深得队友的喜爱和教练组的欣赏。但是考虑到他的技术特点与本次比赛的要求的确有差距,因此教练组不得不舍弃他。

菲律宾位于太平洋西部,是一个群岛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深受美国影响,是东南亚西化最为明显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足球活动的亚洲国家之一。但是菲律宾足球的成绩并不突出,是亚洲公认的“鱼腩部队”。目前东南亚地区的霸主是泰国队,他们曾经在1972年的亚洲杯上以东道主的身份夺取亚军。这次,中国队不仅幸运地避开了泰国队,也没有和四届亚青赛冠军得主,难缠的南朝鲜队分在一组。因此一路上全队都显得比较放松。

球队的小伙子们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刚起飞的时候比较颠簸,大家都吓得不行。现在飞机已经进入平稳飞行状态,一帮小伙子才又热闹起来。空中服务员开始给大家赠送礼物,每人都有一盒五支装的中华牌香烟,再加上一把精美的檀香扇与一袋水果糖。这可是县团级干部才有的待遇,怪不得林涛身边的池明华直乐,“我也是干部了”。张俊秀与高丰文早有出国经验,对此见惯不怪。两人坐在一起,不时交首低语,言谈中也是在考虑小组赛出线后,到底是碰南朝鲜还是泰国。

北京与马尼拉基本上在一条从南到北的直线上,两地之间并没有时差。因此,球队在抵达驻地后稍事休息,就驱车前往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菲律宾地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如今虽值旱季,气候稍显凉爽,但是白天的最高气温也有近30摄氏度。在来之前,球队已经在广州二沙头适应了一段时间,但是稍作运动后,大家还是觉得潮湿闷热。

12月1日,亚青赛东区a组的比赛打响,中国队首先迎战马来西亚队。另一场比赛则由b组的两支强队,南朝鲜队与泰国队捉对厮杀。

中国队这次的比赛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排出的阵容与此前并无差别。守门员张惠康,后卫从左到右分别是李争、张崇来、池明华与钟小健,中场左路是杨朝晖,右路是魏克兴,马林担任中前卫,中锋王兴华,左边锋柳忠长,右边锋李公一。这是一个典型的进攻型阵容。

正如开赛前预料的一样,尽管中国队昨天才抵达,但是比赛完全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中国队自始至终没有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分别在44分钟与74分钟,由李公一攻入两球。

李公一原本也不在教练委员会推荐的球员名单中,而是在青年联赛中脱颖而出,得到教练组的青睐。他原本在念书的时候,是一名颇有希望的舞蹈演员。也算是阴差阳错,最后干上了足球这一行。本场比赛中,他显得极为活跃,多次利用个人突破制造出杀机。反倒是大家演练已久的高中锋轰炸战术,并没有发挥出预想的效果,王兴华的表现也颇为沉闷。

在另一场比赛中,南朝鲜队以2:0战胜了泰国队,夺下了关键性的一场胜利。

12月2日,a组的日本队以2:1的比分战胜了新加坡队,而b组的两支弱旅菲律宾队与香港队打成1:1平。

12月3日,a组的马来西亚队以3:3战平文莱,而泰国队则持续低迷,仅与印度尼西亚队战成1:1平,进一步稳固了南朝鲜队的优势。

12月4日,中国队再次出战。这次的对手是败在日本队脚下的新加坡队。

新加坡队的实力并不强。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们总能在与中国队的比赛中打出优异的表现。今年初的奥运会预选赛,国家队就是败在新加坡队脚下,痛失出线权。这一次面对其青年队,几乎所有球员都在赛前暗自憋了一口气,要替老大哥们出一口气。

但是比赛的进程极其让人失望。中国队继续坚持高举高打的战术,一开始就从两翼频繁吊冲。但是新加坡队对此早有准备,派出了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后卫对王兴华进行贴身防范。在对方带有一定侵略性的防守动作下,王兴华很难得到充足处理球的机会。新加坡队则借机打出两次高质量的反击,利用中国队中路防守的空虚,连下两城。

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完全不知所措。他们几乎是机械性的,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边路传中。王兴华高大的身躯,此时却显得是那么无助,仿佛是被太平洋万顷碧波所包围起来的一个小岛一般。直到比赛进入到下半场尾声,中国队才利用一次角球的机会,由中后卫张崇来头球顶入,扳回一球。但是这并不足以改变中国队再次负于新加坡队的命运。

在b组的一场比赛中,南朝鲜队以5:0大比分战胜了香港,已经稳获出线资格。

12月5日,a组的日本队以5:0大胜本组最弱的文莱队,两轮战罢积4分,超出同积2分的中国队与新加坡队,占据了小组头名。b组的一场比赛中,东道主菲律宾以4:3战胜印度尼西亚,积分超过了泰国队,排到小组次名。

12月6日,新加坡队发挥不佳,以1:1战平马来西亚。b组的泰国队则以4:0大胜香港,挽救了自己的命运。

12月7日,中国队迎战文莱队。这次中国队的高空战术终于开花结果,在上半场就以四球领先,最终以9:0狂胜,捞足了净胜球。中锋王兴华在长时间的沉寂后大放异彩,一个人攻进四球。在最后五分钟时,林涛替补王兴华登场,还没来得及活动开,比赛就结束了。b组的一场比赛中,南朝鲜继续其优异的表现,再次以5:0的比分大胜印度尼西亚。

12月8日,日本队以3:0战胜马来西亚,三战全胜积6分。b组的一场关键比赛中,泰国队以6:0大胜菲律宾,彻底锁定了自己的出线权。

12月9日,a组的新加坡队先行进行最后一场比赛,以5:0击败文莱,以两胜一平一负积5分的战绩暂居小组次席。中国队三战两胜一负积4分,暂居第三名。因此,第二天与日本队的比赛就成为了决定中国队出线权的关键。

b组的硝烟散尽,印度尼西亚在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与香港队2:2战平。南朝鲜队同样三战全胜积6分,不失一球,显示了强大的实力。泰国队则是两胜一平一负,积5分暂居次席。菲律宾则一胜一平一负,积3分排在第三名。由于泰国队相比于菲律宾,有13个净胜球的优势。即使菲律宾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侥幸战胜南朝鲜,也将因为净胜球的劣势被淘汰。当然这个结果,对于长期以“鱼腩部队”自居的菲律宾队来说,已经算是喜出望外了。

在中国队这边,目前有10个净胜球,而新加坡只有5个。所以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队只需战平日本队,就可以稳获出线权。上一场对文莱的胜利,暂时驱散了埋在中国队球员与教练心头的阴影。张俊秀与高丰文分析认为,对阵新加坡的失利,并不说明高空轰炸战术本身的失败,问题出在队员对战术理解执行上的死板与机械。在比赛中,中场队员往往并没有耐心组织,就迫不及待地将球吊入禁区。这样简单的战术,很容易被防守方识破。

因此在布置对日本队的战术时,两位教练主要强调中场队员应该更加耐心,要更加注意传球隐蔽性等战术细节。在“保平争胜”的思想指导下,教练组着重指出在比赛中应当立足于防守,注意回防与收缩,宁可场面上难看一点,也起码要保住平局的场面。

12月10日,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赛拉开帷幕。比赛一开始,中国队就摆出了一副铁桶阵的防守态势。在前场除了王兴华一名球员之外,几乎所有球员都收回到本方半场,意图利用人数优势,实行“寸土必争”的防守。日本队面对中国队的死缠烂打,一时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再加上他们已经出线,并不打算真刀真枪地比拼,所以也悠闲地在中国队半场内散步。

上半场20分钟,风云突变。当时,日本队边后卫都并敏史沿着边路带球。在中国队后卫与中场队员的干扰下,他寻找不到合适的出球机会,在几乎要形成死球的情况下,勉强传入中国队禁区。皮球飞得又高又飘,张崇来一边抬头观察,一边退步寻找合适的争顶时机。一不留神,他和同样也在抬头观察的池明华撞在了一起,这时候无人防守的柱谷幸一拿下皮球,晃开从地上爬起来的中国队后卫,拔脚就是一记怒射。在这么近的距离,张惠康完全鞭长莫及,目睹皮球窜入网窝。

日本队利用中国队的失误先下一城!

这一球将中国队逼入了绝境。中国队不能再继续刚才那种不作为式的防守,被迫攻出来寻找扳平的机会。由于失球太过突然,中国队一时间很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因此进攻的组织并不理想。比赛再次出现了后卫大脚找前锋的场面。此时的日本队反倒兴奋起来,很快利用中国队的一次进攻失误,打出一次快速反击,柱谷幸一再下一城。

上半场结束的哨声吹响,比分定格在2:0。在休息室里,张俊秀与高丰文铁青着脸,望着垂头丧气的球员,一时间说不出什么话来。虽然国家一直在教育,中国与日本乃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但是在所有中国人的眼里,日本人还是“日本鬼子”。在这种民族情绪的渲染下,如果输给日本队,回国后不知道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后果。更为关键的是,这个结果实在是太窝囊了。中国队几乎没有给日本队造成什么威胁,完全是自己击败了自己。

过了半晌,张俊秀站起来,做出了下半场的战术安排。

“上半场咱们回收得太猛,给敌人留足了带球的空间。这是上半场丢球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下半场必须改变,我们必须攻出去,压缩敌方的空间,不能让他们从容组织进攻。”

张俊秀压住自己的脾气。这时候不能再刺激球员,避免产生负面情绪。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演示。

“下半场兴华还是留在场上,我们在边路要动一动。”张俊秀一面说,一面点了一下林涛,“下半场林涛你上,替下忠长打左边锋。”

张俊秀蹙着眉头想了想,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地说道,“你要负责在左路利用技术和突破,打出一条通道,为中路准确地输送炮弹。具体传球位置与时机由你掌握。”

这是一个自由度极大的要求。一般来说,对于新换上去的球员,教练都会有具体的战术交代。作为一名工作细致的教练,张俊秀对此更是注意,往往连球员的跑位路线都要先解说一遍。但是今天出乎意料的是,张俊秀并没有对林涛提出过多的指导,而是近乎于放手地让他自行判断。

林涛吃了一惊。他是队内年纪最小的球员,因此就连替补都很少会轮到他。现在要把他换上,的确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他没有多想,赶紧站起来表态,“保证完成任务!”

下半场开始了。两球在手的日本队踢得很轻松,技术动作非常流畅。在比赛开始五分钟内,就接连形成了两次有威胁的射门。中国队似乎还没有从上半场的打击中苏醒过来,一时间在场上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进攻思路。

下半场第8分钟,李争从后场起了一个高球吊给担任左边锋的林涛。林涛背身拿球后迅速转身,同时右脚划了一道弧线,用脚底轻轻将皮球一拉,绕过日本队的防守队员。日本队球员已经习惯了刚才中国球员生硬的技术动作,这个柔和的过人动作让他不由得一愣。说时迟那时快,林涛如同闪电般在左路衔枚疾进,在快到底线的时候,用一个传中的假动作,骗过日本队的补防队员,趟入日本队禁区。

被骗过的日本队球员来不及细想,急忙追上去从后伸脚想把皮球捅开。林涛用眼角的余光瞟到日本队球员的动作,稍微放慢了自己的脚下,随着日本队球员的伸脚顺势倒下。

裁判员一声长哨。点球!

林涛从地上爬起来,脸上有点烧红。他刚才是故意倒下,想要骗得一个点球。这个时代的中国球员在比赛中都还讲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特别强调比赛的公正性。他这样的行为的确有损中国球员的形象。他有点心虚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队友,发现他们脸上只有兴奋的表情,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自己在脑海里安慰自己,“为了比赛,就这一次!”

魏克兴主罚点球,不负众望地轻松罚入,将比分扳成1:2。

刚才林涛的一系列表现,使得中国球员增强了对他的信心。一时间几乎所有球员拿球后,都会下意识地寻找林涛。林涛没有更多时间自责,利用自己的个人技术在左路连续突破。由于林涛刚才制造了一个点球,日本队球员不敢在他身上施加较大的防守动作,这就更给予了林涛表演的空间,一时间日本队在这边的防守颇有点风声鹤唳,捉襟见肘的感觉。

下半场第25分钟,马林在中路得球后,再次分给左路的林涛。他出球的力量稍大了点,球落到林涛前面5、6米的位置。一名日本队的后防球员与林涛同时启动,眼看着林涛快追上皮球,他情急之下赶上前去用肩膀一拱,把林涛如同羽毛一般撞出边线。在相撞的一刹那,林涛用脚尖一捅皮球,让皮球继续沿着边线滚动。他自己则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后迅速爬起,从场外回追。在追上皮球的一刹那,用不熟悉的左脚内脚背兜住皮球,划出一道强烈的弧线,仿佛长着眼睛一样落到中路王兴华的头顶。王兴华高高跃起,用脑袋狠狠将皮球砸进网窝。

这一球彻底引爆了场内中国队球员的情绪。本来林涛被撞飞后,大家还在担心他是否会受伤。没想到他好像会武术一般,不可思议地追上了皮球。这几下如同兔起鹘落,电光石火间就完成了进球。

张崇来从后场几个大步跑过来,一把抓住林涛的胳膊,把他按在了身下。而那边的王兴华,也早已被马林抱住,骑在他背上兴奋地舞着拳头。教练席边的高丰文“嘭”的一下跳起来,右手握成拳头,在左手掌心使劲地砸了一下,就好像是要重复刚才王兴华那记头槌一般。张俊秀保持着镇定,还坐在席位上,两条不停抖动的裤管却出卖了他。

被扳平比分的日本队一下泄了气,不再有刚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们本来就没有一定要拿下比赛的心思,而此时中国队的球员仿佛从沉睡中醒过来了一样,好似出笼猛虎,个个争先,向日本队的腹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攻守易势,现在轮到日本队担心了。

下半场比赛已经进入了加时阶段。林涛依然不知疲倦地在左路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在一次绝妙的假动作之后,有点恼羞成怒的日本队球员伸手将他拉到在地。中国队在大禁区左侧获得了一个直接任意球。

这次林涛没有推让,自己走到了皮球前面。他并没有退后太远,屏住呼吸,望了望日本队的人墙,几步上前后迅速摆动小腿。皮球罚出时略高了一点,看上去仿佛要成为一个高射炮。但是在绕过人墙后,皮球却如同落叶般急速下坠,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轨迹,钻进球门的左上方。在日本队守门员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比赛结束了。

3:2!中国青年队不可思议地大逆转,战胜了日本队,凭借净胜球的优势夺取了小组头名。

张俊秀坐在教练席上,长久没有起身,仿佛是要充分享受这一刻的幸福。在他的手边,一个黑色封皮的记录本被翻开了一页,正是当初王志燮送给他的训练笔记。在那一页纸上,没有写别的,而是只有三个大字:

换林涛。